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古代铜镜 铜镜

导语:李雪琴内容简介《青铜器概论》是青铜器研究的初步指南。本书第一节为总论,第二、三节介绍方法和材料,希望读者能加以利用。第四至第九节按照大时代叙述青铜器的兴起和演变,第十节补充中原以外的器物,第十一节选择介绍秦汉时期的青铜器,

李雪琴

内容简介

《青铜器概论》是青铜器研究的初步指南。本书第一节为总论,第二、三节介绍方法和材料,希望读者能加以利用。第四至第九节按照大时代叙述青铜器的兴起和演变,第十节补充中原以外的器物,第十一节选择介绍秦汉时期的青铜器,最后一节介绍青铜器的特殊分支——铜镜。

作者简介

李雪琴,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著有《殷商地理、东周、秦代文明概论》、《新刊青铜器研究》、《竹帛佚记与学术史》、《走出疑古时代》、《重写学术史》、《中国古代文明研究》等多部著作。

最后,我们应该谈谈一种特殊的中国青铜器,那就是铜镜。

大家会记得,我在本书第一篇中说过,青铜器研究的下限一般是直到汉代,只有铜镜,而且研究范围可以晚至近代。仅从这一点来看,铜镜研究应该算是青铜器研究的一个特殊分支,或许正如一些学者所提倡和期待的那样,未来它会不会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还是未知数。

铜镜起源于中国很早,已知最古老的标本属于齐家文化。比如1977年在青海贵南伽玛台出土的一件是圆形的,镜背饰有由三角形图案组成的七角星纹,中间用斜线和纽扣填充。中国铜镜最基本的传统特征主要是圆形,另一个是没有把手的纽扣,这一点已经在伽玛台的镜子中表现出来了。

从齐家文化到春秋时期,铜镜的发现仍在继续,但数量并不多,可以统称为早期铜镜。虽然早期的铜镜是零星的,但不难看出它们有自己的演变,这说明铜镜技术的传播是自成体系的,与其他青铜器关系不大。比如见过的几面商代铜镜,都是在镜背上画几何区域,用直线或斜线填充,一般青铜器上是看不到的。再比如春秋时期的镜子,里面有杨宪勾画的动物图案,简单生动,其他青铜器都没有。只有一面1972年在陕西扶风刘村制作的镜子,上面装饰着西周中后期青铜器上常见的重环图案,这是一个罕见的例外,但事实上,早期的镜子大多是素面朝天的。

铜镜的发展有三个高峰,即战国镜、汉镜和唐镜。

楚镜在战国镜中所占比例最大,出现最多的两个地区是湖南长沙及其周边地区和安徽寿县淮河流域,这两个地区是历史上楚国的中心地。因为淮河出现较早,国外有学者称之为“淮式镜”,但后来长沙无论从数量还是种类上都是从后面来的,而且有很多发掘记录。现在对楚镜的研究应该以长沙的为基础。

仿佛春风下百花盛开,楚镜出现时装饰图案千姿百态,连地面图案也千差万别。最重要的图案应该是山形、菱形、蓑衣形、鸟形甚至弧形,它们相互结合,形成各种杰作。有的甚至使用雕刻空、绘画、镶嵌金属或宝石等无法详细描述的技术。

其他国家的铜镜相对较少。其中有些类似楚镜。比如殷墟遗址出土了一面山字镜范涛,说明这种铜镜在当地也很流行。也有一些独特的特征,如山西长治分水岭发现的三晋镜、河北邯郸白家村、山东临淄上王庄出土的齐镜、浙江绍兴狮山发现的越镜等。河南洛阳金村出土的周镜,充分发挥了错金银、镀金银、镶嵌和线刻的功能,达到了极其华丽的效果。

与其他青铜器一样,汉初铜镜延续了战国镜的传统,不易与战国镜分离。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铭文开始出现在镜子上。我见过西周或战国时期的素面镜。上面有字的很少,很可能是工匠制作模型时不小心加上的,不应该视为铭文。汉初,战国时期的镜子上增加了铭文。如二字是在山字镜上刻的,可以说是嵇语铭文的来源。西汉中期,镜铭变得相当普遍。

汉镜种类繁多,其中最重要的有盘密镜、草叶镜、星云镜、偶弧镜、尺镜、神兽镜、人像镜等。程临泉、韩国和所著《长安韩安镜》一书,以陕西Xi安出土的器物为基础,建立了汉镜演变的尺度,便于参考和研究。但仅限于出土地点,不包括一些特色明显的地方生产的材料,如绍兴镜。

因为有些镜上的铭文有明确的年代或年份,所以对分期研究有特殊的价值。日本学者梅原末治,1932年出版《汉书三国志·六朝志镜图说》。现在只是汉代纪年镜的一个例子。相比之下,是两倍多。希望有人来编。

三国六朝时期的铜镜基本上是东汉以来传统的延续,并有退化和衰落的趋势。直到隋朝统一,才出现了振兴的新气象。进入唐朝后,国家兴盛,铜镜技术进入新的局面。正如孔祥兴和刘一曼在《中国古代铜镜》中所说,新的风格“应该从唐高宗开始,以后再开始。这一时期的变化主要表现在新因素、新镜子的出现,主题装饰中的花鸟植物数量不断增加。”葡萄纹、、盘龙纹和人物故事意象是唐镜艺术的主流内容,从中既可以看到传统因素,也可以看到外来影响。唐镜还应用了镶嵌板栗等新技术。

然而,晚唐以后,铜镜逐渐衰落。虽然在形制和装饰上仍有诸多变化,但从艺术上看,从未形成可与战国、汉代、唐代相媲美的高峰。正因如此,这些晚期铜镜并不被收藏家重视,而是需要整理研究。

自然,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铜镜上面没有提到,比如东北一些地方发现的多钮细纹镜,西南地区多次发现的带把手的异形镜。此外,一些铜镜记录中实际上收集了外国产品,这也应该加以区分。

与普通青铜器不同,中国铜镜很早就传播到了国外,并对周边国家的制镜产生了重要影响。宗义先生说:“文化交流是商业活动中的一种特殊产品。铜镜之路...和丝绸之路一样重要!”铜镜应该被视为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标志。

中国铜镜传播最重要的地区之一是日本。在日本发现中国镜子的地方很多,生产的镜子一般都晚于汉初。如九州福冈春日市徐九出土的草叶镜和星云镜,其制作时间不早于西汉早中期。一般来说,西汉时期日本出现镜子的地方不少于50个,多在九州、四国、本州,可见当时中日交流相当频繁。

铜镜传播到日本、朝鲜半岛是一个途径,在那里经常发现中国的镜子。

事实上,中国铜镜更早地传播到北方和西北地区。梅原末治、江上波夫等日本学者曾做过相关研究,并引用了许多存在于前苏联的中国镜子,其中就有安辛斯克博物馆收藏的四面山镜碎片。1947年至1949年,前苏联学者陆在西伯利亚巴泽雷克发掘,还得到了两面四山的镜子,是战国时期的铜镜。至于汉镜,在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还剩下更多。

铜镜的记录长期以来被附加在一般的青铜器上。铜镜早在宋代就被列为“博古图”,但迄今为止对铜镜的研究还不够发达。看新出版的《青铜论文索引》,各方面的青铜作品有4798件,铜镜只有125面,由于其重要性远远低于这个比例。据此,对铜镜的研究留下了广泛的空。

来源:本文选自《青铜入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辛丑条约 李鸿章在辛丑条约上签名为什么只签一个肃下一篇:绞刑是什么意思 绞刑是怎么死法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