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毛泽东语录 《毛主席语录》的犀利与亢奋

导语:作者简介:萧言中,1955年生于北京,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研究。晚年编辑《毛泽东》,被哈佛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丛书”列为必读参考书。《西方学者评毛泽东四卷本》主编。“石矛体”修辞研

作者简介:萧言中,1955年生于北京,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教授。主要从事中国政治思想史和毛泽东政治思想的研究。晚年编辑《毛泽东》,被哈佛大学“中国历史研究丛书”列为必读参考书。《西方学者评毛泽东四卷本》主编。“石矛体”修辞研究在中国是独一无二的。

大约半个世纪前,一本“红宝书”构成了中国的一道风景奇观,被妇女和儿童传唱。它就像一股“神力”,彻底而深刻地荡涤着整个中国,也搅动着世界“四海湍云怒海,五洲湍风怒雷”。

显然,我们不可能通过270页引文的摘录来评论整个毛泽东的政治思想。但字里行间,作者自身的思想倾向乃至意志情感被准确捕捉到,分别是:执着的信仰寻求、激动的“抗争”意志、敏感的权力意识、抑制不住的愤怒情绪。

信仰寻求与“战斗”意志

毛泽东卓越的政治修辞能力,使他的“笔”和他的“枪”一样具有影响力。《毛主席语录》作为毛泽东论述的节选,首先反映了毛泽东作为领袖的信念和追求。在《毛主席语录》中,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甚至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反复出现。题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第三个题目被编成28段引文,第一段引用了毛泽东1940年1月发表的《论新民主主义》:

“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也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于其他任何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是人类历史以来最完整、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封建思想和社会制度进入了历史博物馆。一部分资本主义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已经进入博物馆;其余的人也一直在“死去,死去,死去,不快乐”,并快速进入博物馆。只有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体系,正在以压倒性的力量和雷霆万钧的力量席卷世界,同时保存着它的美好青春。”

经过这次热烈的宏观讨论,第三个题目引用了27条相关语录,从1955年毛泽东的“农业合作”到1963年的“避免修正主义”。读者可以清楚地感受到,在毛泽东的思想中,社会主义制度最重要的内涵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原则:产权公有制和无产阶级政治专政。换句话说,只要涉及到这两个基石,毛泽东价值观的底线就被触及了。用毛泽东自己的话说,他“从不在原则问题上让步”。

此外,《毛主席语录》准确地表达了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理论的信念。毛泽东从青年时代到“与天堂斗争是有趣的!与地面斗争很有趣!跟人斗争真好玩!”作为座右铭,这种信念在他职业生涯的各种情况下从未改变。《毛主席语录》把“阶级和阶级斗争”放在书的第二个题目里,引用了22句语录,非常恰当。其中如:

“阶级斗争,有的阶级胜利了,有的阶级毁灭了。这是历史,这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用这种观点解释历史的,叫历史唯物主义,站在这种观点对立面的,叫历史唯心主义。”

“在阶级社会,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各种思想都烙上了阶级的烙印。”

“革命不是应酬,不是大惊小怪,不是绘画和刺绣,不是那么优雅,那么从容,那么温柔,那么温柔和恭敬。革命是一场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

这些判断都成了那个时期震耳欲聋的政治训诫。

开头对前三个主题——共产党、阶级和阶级斗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安排,无疑突出了作者的思考重点,但在后来的结构中,并没有一致清晰的线索,表现出相当大的随意性。这种编辑漏洞可能会为信徒“创造性地”理解领袖的意志,为自己的土地“战斗语录”预留空的广阔空间;也许正符合林彪“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功利节拍。

“力”与“心”的交织

当今社会,很多领导者都在集中精力研究如何提高“领导力”和“沟通能力”,而这些研究都是为了达到一种“实力”和“内心”的交织。在这里,“权力”指的是“权力支配”,而“心”指的是“令人信服”。“权”与“心”的融合,意味着领导者的意志溶于群众的思维等离子,即强制性的主导力量转化为行动者“自我实现”的骄傲和狂喜,权力得到群众的信服和支持,在当时的语言中表现为“伟大的领导者与群众相连”。这可能也是第22期题目《思维方法与工作方法》被引用最多,达到39篇的原因。

中国历代掌权者都清楚“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毛泽东也深得这句古训的青睐。毛泽东的独特之处在于,在共产主义信仰的前提下,把群众预设为“敌我”,把他们之间的关系称为“阶级斗争”,而这群“矛盾”就是推动革命发展的一个又一个革命动力。这一思想构成了第五题“战争与和平”、第六题“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第七题“敢打必胜”、第八题“人民战争”、第九题“人民军队”的主要内容。

关于“武力”的重要性,毛泽东称“枪杆子里出政权”为“真理”,这已广为人知。1936年他写《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和1938年《论持久战》,他把武装斗争的作用表述得更清楚:

“战争——从私有财产和阶级开始的最高斗争形式,用于解决一定发展阶段的阶级与阶级、民族与民族、国家与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在这一点上,战争就是政治,战争本身就是一种政治性质的行动。自古以来,没有没有政治的战争...但是战争有其特殊性。在这一点上,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特殊政治手段的延续。当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不能再像往常一样前进了,于是就爆发了战争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障碍被扫除了,政治目的达到了,战争也就结束了。障碍还没有扫干净,战争必须继续才能实施……因此,可以说,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血腥的政治。"

对中国下层社会“欲望情感”的深刻理解,是毛泽东成功的最深刻奥秘之一。赢得人心的人就赢得了世界。即使在战争环境中,赢得人心的重要性在毛泽东的地位上一天也没有减弱。第十一个题目“群众路线”反映了这一突出的信念:

“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却往往天真可笑。如果我们不理解这一点,我们至少不能获得知识。”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这些都是毛泽东的心里话。1955年7月,他说:“我们应该相信群众和党。这是两个基本原则。如果你怀疑这两个原则,你什么也做不了。”毛泽东甚至把“信任群众”放在“信任党”之前,作为“两个根本原则”的首要原则。

新中国成立后,在毛泽东的观念中,“力”开始向“心”的方向进一步融合。1949年3月即将入城时,他意识到:“有枪的敌人被消灭后,没有枪的敌人依然存在。他们必须和我们战斗到死。我们绝不能轻视这些敌人。”1956年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基本完成后,毛泽东把目光主要转向了“人”,瞄准了“旧社会的知识分子”。他想用“无产阶级世界观”来“改造人性”。在《毛主席语录》第四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中,这些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从《毛主席语录》的性质来看,毛泽东思想原则上是中国现代试图取代儒家思想的一种信仰体系。毛泽东还坦率地声称,他只承认“伟大教师”的称号。因此,“教育培训”成为《毛主席语录》中不可或缺的话题。从这个角度来看,不难理解,国外一些学者把《毛主席语录》称为“东方圣经”,因为政治领袖的合法性最终还是要靠精神导师。

可惜《毛主席语录》对“敌”和“我”的定义模糊不清。例如,1950年6月23日,毛泽东说:

“谁代表革命人民,谁就是革命分子,谁代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谁就是反革命分子。口头上站在革命人民一边的人,行动上也是一样。他是口头革命家。如果他不仅在口头上,而且在行动上站在革命人民一边,他就是一个彻底的革命者。”

不难看出谁是“革命分子”,谁是“反革命分子”,重要标准存在高度的模糊性,给其他人带着情绪做出主观臆断留下了很大的灵活性。

道德谚语与石矛修辞学

许多中外学者已经注意到《毛主席语录》中的道德箴言,甚至有学者将毛泽东晚年的政治思想和实践定义为“德治”或“道德王国”。这些论述集中在第十七个话题“为人民服务”,第十八个话题“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第十九个话题“革命英雄主义”,第二十一个话题“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可以说,它们散见于全书,比比皆是:

“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它始终有益于群众,始终有益于青年,始终有益于革命,几十年来艰苦奋斗。这是最难最难的!”

“很多人对自己的工作不负责任,他们害怕过重的负担,又把过重的负担推给别人。目前先为自己打算,再为别人打算。稍微用力就感觉很棒,喜欢吹牛,怕别人不知道。同志们不是对人民充满热情,而是冷酷、冷漠、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是纯粹的共产党员。”

适应激昂高调的道德,是独特的“石矛修辞和风格”。出生在农村的毛泽东是宣传鼓动方面的专家,他的文字令人惊叹。他口笔中的语言,从比喻到讥讽,从具象到拟人,都是自由潇洒的,就像出入无人之地。

《毛主席语录》开头的第一个题目是“共产党”,第一个题目是毛泽东在1954年9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中的对仗政治诗:

"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再者,在阐述革命的三大法宝时,他用了一套“一、一、一”排比句,用强烈的语音节奏阐述了自己的经验命题:“一个纪律严明、用马列主义理论武装起来、采取自我批评的方法、联系人民群众的党。由这样的政党领导的军队。由这样一个党领导的所有革命阶级和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样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

在倡导学习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时,毛泽东再次使用了这种“一,一,一”的修辞手法,给观众和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学习他的精神,不要自私自利。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成为对人民有益的人。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但只要他有这种精神,他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洁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民的人。”

不会说普通话的毛泽东讨厌一言不发的惯例。在他朴实无华的演讲记录中,他的文字的巨大吸引力和冲击力经常让观众发笑。比如还需要强调“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毛泽东的表述是“羊肉”“板鸭干”“火腿”:“社会主义不能使羊肉难吃,也不能使南京板鸭干、云南火腿难吃。”...羊肉不一定要按照马克思主义来做。在社会主义社会,羊肉和鸭肉应该更好地反映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的进步,否则就不会在羊肉面前。

也就是说,在这次演讲中,他还喊出了“开除足球会员”的“石矛格言”,声称:“你有这么多人,你有这么多地方,这么丰富的资源,你听说过社会主义据说有优越感。因此,你不可能在五六十年内超过美国。你喜欢什么?那你必须把你的球从地球上驱逐出去!”

有时候,毛泽东讽刺、责骂的语言风格很有攻击性,也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有文章回忆,1938年下半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公开批评王明。会议闭幕那天,所有代表都吃了晚饭。吃完饭,毛泽东指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坚持问:“我问你,你愿意开牛皮公司吗,你来当经理。”然后,他讽刺地说:“开牛皮公司,你一定有绝活!第一,当牛皮公司的经理想厚脸皮;第二,当你是一家牛皮公司的经理,一定要能说会道,会拍马屁;第三,当牛皮公司的经理,他也会画一群人为他努力;第四,当牛皮公司的经理,他会打广告,印小册子,扩大宣传……”自然,大家都知道这个被嘲讽的牛皮公司经理指的是王明。

从纯语言学的角度来看,《毛主席语录》并不是毛泽东作品中的瑰宝,但一旦将其放入特定的历史语境中,其中保存下来的对称格言、排比警句、慷慨陈词甚至即兴激越,无论是谆谆教诲还是调侃调侃,早已成为一个时代的意识形态符号,带着中国人的深沉品味和敏锐反思,融入了当代中国的政治记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申越秦国 申越是谁下一篇:上阳赋胡瑶 《上阳赋》胡瑶是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