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中共早期领导人 中共早期领导人陈独秀的落寞后半生

导语:作者:东涛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一个人物至今仍让人唏嘘不已——陈独秀。他的生活充满了狂野和迷人。年轻的时候参加了考试,去日本留学;中年创办《新青年》,任教北大;民国初年,风气大变,疯人大量涌现,他下令发动“新文化运动”,将中

作者:东涛

在20世纪的中国,有一个人物至今仍让人唏嘘不已——陈独秀。他的生活充满了狂野和迷人。年轻的时候参加了考试,去日本留学;中年创办《新青年》,任教北大;民国初年,风气大变,疯人大量涌现,他下令发动“新文化运动”,将中国拉入现代化的大门。当他发现自己的力量无法发挥,文化救国的战略无法实现时,他干脆成立了一个政党...他的行为奇特,是当今文人无法企及的。张赵石称他为“桀骜不驯的马”,鲁迅说他是站在门口的一面旗帜。然而,他似乎注定是一个叛逆者,他成了世界眼中的机会主义者、投降者、叛徒和叛徒。许多人不知道他孤独的生活,除了他似乎死在了异乡。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陈独秀的孙女陈昌璞,忘不了父亲陈松年对她说的一句话:“爷爷的东西不能碰。”陈昌普在安庆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工作,是陈独秀三儿子陈松年的小女儿。她说话很快,直率,很有祖传的气质。谈起家族往事,陈昌普极其谨慎,因为陈氏家族所遭受的磨难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完的。在她看来,“家族史是一部悲剧史”。

靠“废话”文章成为人才

早在1926年,陈独秀的湖南朋友张曾送他一句话:“桀骜不驯的马,奋力驰骋,船尾蹲着,回头的草不咬人,气尽了,马也一样。”意思是陈独秀像一匹无拘无束的野马。他不爬陡坡。他不吃回头的草。他最后一口气没了,路也不通了。他也会像普通的马一样倒地而死。这种描写恰恰成了陈独秀一生的写照。虽然陈昌普从未见过祖父,但自从知道祖父的名字后,他开始通过各种渠道深入了解祖父。在她看来,祖父性格的形成和他未来的所作所为与他童年的成长经历密切相关。

1879年10月9日,清光绪五年,陈独秀出生在安庆城北。说起祖父陈独秀的出生地,陈昌普印象很深。当时陈家的老房子是当地有名的大房子,前后有五个天井、花园,门楼有一尺多宽,看起来像个官僚地主。现在,陈家的老房子早就被拆除了,老房子的原址属于当地自来水厂,被建成了一个平坦的篮球场。原址立碑,称是革命先烈陈延年、陈乔年旧址,不提陈独秀。

当然,陈独秀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大家庭的孩子。在自传的第一章,他自嘲自己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出生在一个小家庭。事实上,陈氏家族是一个书香门第,第十二代儒生从来没有出过大官,也没有出过举人,父亲这一代在很多尝试中依然失败。后来,父亲不得不在苏州的一个幕府将军家里当家教。陈独秀3岁时,父亲因病去世。

在19世纪末的中国,科举仍然是普通人为孩子设计的最好方式。在陈独秀这一代,丁并不兴盛。父亲去世后,他和哥哥清远作为家族下一代唯一的两位男性,被四叔陈希凡收养,陈氏家族对陈独秀的希望可想而知。陈独秀的爷爷非常严厉,被称为“白胡子爷爷”。他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这个小孙子身上,希望他能在几天内读完四书五经。但陈独秀从小叛逆,不爱读书,也不爱写八股文。所以他总是被打,不会背书就被打。然而,不管他被打得多惨,陈独秀就是不哭。他气得白胡子爷爷连板子都扔了。

在陈独秀的记忆里,爷爷的板子没让他流过一滴眼泪,管用的是他妈妈的哭声。为了让陈独秀大放异彩,母亲安排弟弟督促他学习。哥哥特意挑选了活泼的《昭明文选》给他看。陈独秀越来越激动,后来说“他成了了不起的优步”。

17岁时,陈独秀参加了大学考试。老师提出了一个很奇怪的题目:“鱼和龟不能得食,但也用木”,出自梁的《孟子》中的两句话。给出题目的人把前后两句各剪掉一半,连在一起。陈独秀看到这个乱七八糟的题目,简直是胡说八道,他干脆用胡说八道的文章来处理。他不顾三七二一,给考官写了一篇关于《昭明康熙字典文选》中鸟兽虫鱼草木的长文。主考官一目了然,上下打量陈独秀,问他年龄,叫他好好学习。陈独秀以为自己考砸了,回来后向哥哥和母亲坦白。谁知道,结果居然获得了第一名,获得了状元,并且一下子在村里引起了轰动。

备受打击的学者

成名后,陈独秀不止一次提到自己的包办婚姻。那时,他十七八岁。他不知道婚姻是怎么回事。他的叔叔和母亲做了决定,不知何故娶了一个叫高晓岚的女人。可惜,就像鲁迅、孙中山一样,她是个不识字的旧式女子。她希望丈夫老老实实待在家里,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尤其是不要造反,不要参加“乱党”。相反,陈独秀一生叛逆、冒险,所以他们在一起时,往往不说话,一开口就吵。婚后一年,陈独秀的长子陈延年出生了。当时戊戌变法如火如荼,新学盛行。他阅读《泰晤士报》,宣传新知识。后来,他干脆在安庆设立寄售处,销售进步刊物。很快,他做出了去东京留学的重大决定。

1901年10月,陈独秀进入东京弘文学馆师范部学习日语。在日本期间,他结识了一群非常要好的朋友,比如苏、张、章太炎。1908年,从小教他学习汉字的哥哥清远在东北因肺病去世。陈独秀伤心至极,亲自前往东北,将哥哥的灵柩运回安庆。这时,家里来了一位不速之客,给他平淡的生活带来了活力。

这位女嘉宾叫高俊曼,就像她的名字一样,委婉动人。高君曼和陈独秀的原配夫人是同父异母的姐妹。她活泼开朗,思想开放。她是个新学生,很欣赏姐夫的叛逆精神。陈独秀和高君曼一拍即合。他和胡适最大的不同是,陈独秀不是旧道德的楷模。他想反抗。不管周围人怎么想,他都要带着高俊曼私奔。

1909年私奔后,高君曼与陈独秀一起享受了短暂的革命胜利带来的和平、温暖和荣耀,却以失败、逃亡、冒险和漂泊告终。后来如陈独秀所说,发展到了“等饿死”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陈独秀不得不抛下妻儿,再次去日本帮张办《甲寅》杂志。1914年11月10日,他在杂志上发表了一篇题为《爱国与自我意识》的文章,并首次采用了“陈独秀”的笔名。当时他以陈独秀的名义在嘉荫发表了大量文章,这个名字在中国人中间越来越流行。不久,高君曼得了肺结核,经常咯血,于是陈独秀不得不回国照顾它,也就是在回国的船上,他开始酝酿自己的杂志。

1915年9月15日,第一期16版《青年》杂志问世。在第一期上,陈独秀发表了题为《向青年致敬》的导言,举起了科学和民主的旗帜。这是他一生中最辉煌的笔迹,以至于时至今日,少言寡语的刊物仍在独秀园占据最突出的位置。在这篇论文中,陈独秀提出了一个新的价值。第一个是独立,不是奴役,是独立的人格。其实这个价值直到今天也没有过时。

陈独秀迎来了他一生中最辉煌的岁月。他主持了中国最有影响力的杂志,并发起了一场象征变革的文化运动。这一时期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1919年6月11日的新世界屋顶花园。当天晚上,陈独秀的西装革履把《北京市民宣言》分发给下露台看电影的人,把“五四运动总司令”关进大牢。当时陈独秀虽然已经40岁中年,但就连比他小很多的胡适也羡慕他的“青春”。陈昌普后来表达了他的情感,他的祖父以一个意气风发的学者的身份从政,他总是心情很好。他不仅不懂得明哲保身,也没有“稳坐军帐”的风范。五四运动中的禁锢极大地改变了陈独秀的思想。据胡适回忆:“时局动荡,牵涉到陈独秀日益增长的政治神经,雄心勃勃、计划教育救国的思想,在现实中受到了沉重打击。”

最后审判日

1921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第一书记。“一大”后,陈独秀回到上海。工作之余,他还秘密主持编写《新青年》。由于缺乏政治敏感性,他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上海巡捕房被捕,后被共产国际解救。

1927年,蒋介石接连发动“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无数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被鲜血浸透。此前与汪精卫签署联合声明的陈独秀,自然是毫不犹豫地被“清算”,被中共和共产国际的猛烈攻击包围。最终,陈独秀的错误被归结为“右倾投降主义”的大帽子,他一直戴着这顶帽子走进坟墓。

很少有人知道陈独秀晚年的孤独处境。从1927年到1928年,他过着最悲惨的生活。大革命失败后,国民党想让他藏起来;1929年11月15日,因拒绝执行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同志的英明领导,被中共中央政治局开除党籍,宣布为“反革命”。在那个时期,你可以想象他心中的悲伤和痛苦。

1930年冬,陈独秀的前妻高晓岚在安庆病逝,一年后,高君曼因病去世。陈独秀晚年由他的最后一任妻子潘兰珍陪伴。潘兰珍和陈独秀在上海相识。他们是邻居。30岁的陈独秀来自潘兰珍,是一名经常照顾陈独秀的临时工。1932年,陈独秀再次被捕,巨幅照片贴满大街。直到那时,潘兰珍才知道他家旁边住着一位名人。她一路毫不犹豫地去了南京,并要求以女儿的身份去看望她。后来陈独秀被囚禁了五年,潘兰珍一直在南京租房子照顾他。典狱长得知真相后,很羡慕陈独秀。甚至有朋友开玩笑说,陈独秀的勾搭水平很高。

陈独秀孤身一人,沿着长江逆流而上。他去了武汉、重庆和江津。在这个过程中,潘兰珍和他在一起。台湾传记作家郑写的《晚年的陈独秀》几乎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清教徒:“读完薛的信,他问我:‘吃饭了吗?’我看到方桌上有两碗米饭、一碗青菜和一碗蔬菜汤。那顿饭是我从来没吃过的粗饭。我不是一个生活很好的人,但是我不能那样吞下食物,所以我撒谎说,‘我吃过了。’晚年的陈独秀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言论。他甚至回到了五四运动的早期思想。这位从不向他人屈服的思想家在生命之门即将关闭之际骄傲地宣称:他将彻底推翻我这一代人以前的观点!

在江津平静的日子里,陈独秀开始反思自己的道路。20世纪40年代初,延安整风运动如火如荼,但陈独秀却孤身一人在重庆的一个偏僻山村,并提出用书信的方式重新评价列宁以来的整个国际共产主义。然而,对他唯一的回应是苦涩的现实生活。

陈独秀当时完全束手无策。虽然很多人想以各种方式支持他,但他从未碰过来历不明的钱。据说陈立夫带着小学读书人,要他改字。汇票花了5000元,但他没有换。张也带了国民党给他的钱,他不要。戴笠和胡宗南也代表蒋介石相继去见他。一方面,他们看着他的动作;另一方面,他们想听听他对世界大战的看法;同时,他们也想找机会利用它们,但都失败了。

这几年,潘兰珍给了陈独秀意想不到的安宁。1942年,几次晕倒的陈独秀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他指示潘兰珍利用自己的年轻找到一份工作,遇到合适的人再结婚。“未来一切独立,生活必须自力更生。”。潘兰珍哭着点点头。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因病去世。在《时事新报》和《新民日报》发布这一消息后,他对自己的晚年生活进行了评论,并表示:“他是一个更有道德的人,因为我们也得到他‘背后抑郁’的消息。”

经历过风雨的陈家人后裔

谈起陈家后人的命运,陈昌普哭了。陈独秀有七个孩子,高晓岚有四个:陈延年、陈乔年、陈松年、陈宇莹;高俊曼生了三个孩子:、陈、。

大革命失败后,陈家三个孩子不到两年就夭折了。1924年,陈独秀长子陈延年先后担任两广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宣传部长,辅佐时任两广区委书记周恩来。陈延年一生都没有结婚,总是说他很忙。他像一头不知疲倦的老牛,日以继夜地处理大量的工作。他还给自己定下了“六不”原则“不闲逛、不看戏、不拍照、不在外吃饭、不谈衣服、不搞私人交往”。1927年6月,陈延年在上海被国民党反动宪兵逮捕,敌人叫他跪下,他不理睬。最后刽子手残忍地设局,将他杀死,用刀肢解,扔进黄浦江。陈延年死后一年,陈乔年也被捕了,后来和他的兄弟在同一个地方被杀。两个儿子相继去世的消息,远在安庆老家的高晓岚并不知道。她派大女儿陈宇莹去上海打听。得知哥哥和弟弟都去世了,陈宇莹非常难过,以至于她不能承受生病的代价,同年在上海因病去世。三个孩子相继离开了。作为父亲,陈独秀极度悲伤的心情不言而喻。陈乔年有一个儿子,但他英年早逝。陈昌普的父亲是陈松年。据她介绍,新中国成立后,陈松年一家住在安庆,处境十分艰难,几乎到了衣食无着的地步。1953年,上级领导了解了陈松年的情况,安排他到一家工厂当统计员,给他生活上的一些照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陈松年成为安庆文史馆和后来的安徽文史馆的馆员。上世纪90年代初,他因病在合肥去世。

高俊曼的女儿中,陈光美隐居在四川。由于历史原因,她直到去世才承认自己是陈独秀的儿子。陈在文革期间带着两个儿子潜入香港,后移居加拿大,最后定居美国。1997年,泰国《中国世界日报》发表了一篇来自美国的报道,题为:中国创始人陈独秀的女儿在美国被儿子抛弃。报道称,陈独秀87岁的女儿陈独自一人住在城里的一套老年公寓里。自1993年以来,累积欠款约为14 000美元。无力支付管理费的她,面临着被赶出公寓的窘境,无奈之下被迫透露自己的生活经历。被媒体披露后,她在纽约热心人士和中国海外友好协会的帮助下摆脱了困境。2004年2月25日,陈突然生病,被送往医院。这里没有亲戚来看她,她的心情很凄凉。4月14日,94岁的陈终于结束了她坎坷的人生旅程,在美国纽约州皇后区的圣约翰医院去世。陈鹤年年轻时曾被称为“北平三大学生领袖之一”。资料显示,他去了香港,改名为“陈哲民”,埋头生活,不与外界打交道。2000年,陈鹤年在香港去世,他的家人保持低调,保持匿名。

令陈昌普高兴的是,虽然陈独秀一生无动于衷,又因贫病交加死在异乡,但他最终还是回到了家乡。1947年6月,陈独秀逝世五年后,陈松年遵照陈独秀的遗愿,几经周折,将灵柩运回安庆。陈昌普告诉记者,当年,陈独秀的灵柩是从四川顺流而下运到安庆滨江码头的。陈松年将棺材抬到安庆西门外的古寺太平寺存放,并雇佣了包括朱亚生在内的当地四位村民将棺材抬到叶家冲,与原配妻子高晓岚合葬。后来,因为陈多年没有去扫墓,陈独秀的墓被埋在一片树林和荒草中。因为多年没人添土,只剩下一个小小的土包。1980年冬天,陈松年去山上找陈独秀的墓,找不到了。最终,是一个老农当年为陈独秀抬棺,找到当年的路后找到了祖坟。从那以后,年近70岁的陈松年几乎每年都要步行10多英里去父亲的墓地,祭拜死者,直到1990年跟随父亲。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陈昌普如今过着平静的生活。沐浴在新时代的春风中,她经常想念她的祖先。她说:“他们为每个人放弃一个小家庭的精神经常激励着我,激励着我们陈家的后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纵队编制 为何国共决战时期解放军56军57军59军有编制但无组建下一篇:沔阳皮影戏 沔阳皮影戏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