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李鸿藻 李鸿藻和李鸿章的关系

导语:李鸿章我很熟悉。他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说到李鸿藻,很少有人知道。说起李鸿藻,很多人都会想到李鸿章,认为他们不是亲戚就是朋友。要知道李鸿章和他的哥哥都是晚清政坛的显赫人物。李家一时红极一时,

李鸿章我很熟悉。他是晚清名臣,洋务运动领袖之一,北洋水师的创始人和统帅。说到李鸿藻,很少有人知道。

说起李鸿藻,很多人都会想到李鸿章,认为他们不是亲戚就是朋友。要知道李鸿章和他的哥哥都是晚清政坛的显赫人物。李家一时红极一时,而与他同堂的大臣李鸿藻却经常被不太了解清朝历史的人误认为是李家的一员。其实除了两人都是晚清名臣,同时被孔继勋选为举人这两个共同点之外,只有一字之差的名字才能被误解。

事实上,两人不仅祖籍不同,而且没有血缘亲属的可能。而且,他们的政治观点完全不同,经常在同一个寺庙里为大臣们的生死而战。军机大臣李鸿藻是清派的领袖,李鸿章是洋务派的主要领袖之一。李鸿藻曾与清派党员一起镇压李鸿章。

1894年甲午战争期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鸿章主张和谈,而翰林院翰林学士和时任吏部尚书的李鸿藻则认为应该重建军心,主动上阵与日本抗衡。在李鸿藻的坚持下,他终于颁布了对日宣战的圣旨,告诉世人。后来战败,北洋军全军覆没,还签订了《马关条约》,辱国辱国。李鸿藻指责李鸿章指挥不当,写了封杀他的信平息天下恩怨。甚至在光绪皇帝面前,李鸿章都被比作善于发大财的年羹尧。

李鸿藻,河北保定人,出身书香门第。他的祖先几代人都有很好的职业,他是一个有声望的官宦家庭。祖上在明朝担任吏部尚书,祖父担任过两省的按察使、尚书、巡抚。我父亲也在李鸿藻出生的广西当过知县。他年轻的时候很聪明,看的文章都让人难忘。李鸿藻17岁成为秀才,24岁走上仕途,25岁被选入宫考秀才,后以庶吉士身份进入翰林院,从而走上仕途,50多年来一直没有离开官场,直到因病去世。

咸丰年间,李鸿藻被选为太子的老师,太子后来是同治皇帝。同治皇帝即位后,受到太后和同治皇帝的信任和重用,不断升迁。直到光绪年间,他的官职从内阁学士、尚书、军机大臣到宰相政务大臣不等。甚至一度担任过四大臣的士兵、司仪、工人和官员,都用“列文·郭襄”来赞美。光绪二十三年,李鸿藻因病去世,光绪皇帝也很难过。他是三朝大臣,是三朝少有的元老。

除了辉煌的事业,李鸿藻在书画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小学习“亭体”,字体优雅大方。后来我当官的时候,留下了很多论文和草稿,有精彩的篇章,也有绝伦的篇章。大部分都是用这种字体写的。自清代以来,稳健有力的“魏碑风”盛行,文人墨客都崇尚碑刻。李鸿藻结合了碑文的两种书法风格,独树一帜。大部分信件和书信都是用“魏碑”书写的,这些遗存现在很受收藏家的欢迎。

此外,他还研究了浑厚浑圆的“颜体”,喜欢风格清新硬朗的“黄谷体”,显示出他的气质和气质。但是这些遗骸非常珍贵。

李鸿藻的画风古朴典雅,颇有倪云林的风格。花鸟界在知识分子中很受欢迎,大家都玩。与著名画家张,他是同一朝代的官员,后来结婚的公婆。他们经常一起喝酒娱人,吟诗作画,这在当时的文艺界也是美谈。李鸿章的画也在清朝的《列传》中单独列出。

李鸿藻忠义,史书上说他廉洁节俭,独守正道,顾全大局。不仅如此,他以国家为己任为官,表现出对人民的同情。同治年间,从1868年到1871年,同治皇帝和慈禧多次提议整修圆明园。但当时清朝内部财政堪忧,列强虎视眈眈,一有机会就会侵吞你的财富和领土。

李鸿藻认为当时国力衰弱,百姓贫困,于是以施与施劝阻同治皇帝,不应在无关紧要的事情上浪费人力财力。后来,同治皇帝和慈禧不得不放弃重建计划。但是,李鸿藻的功绩并不是阻止国家大事的拖延,而是为清朝保住了几万的领土主权。

1871年,同治十年后,新疆因阿古柏入侵而陷入混乱,西北边境岌岌可危。当时,清政府内忧外患。俄国趁此获利,派兵占领伊犁等地。直到1877年,左领兵打败阿古柏,收复了伊犁以外的所有失地。因此,第二年,使臣崇厚被派往俄罗斯谈判伊犁的主权问题。

结果,全国一片哗然。谁知道这个人是叛徒?崇厚主张签订《里瓦迪亚条约》,相当于卖国。条款显示,不仅伊犁以外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属于俄罗斯,还允许他们自由做生意、免税贸易、增加贸易路线等。李鸿藻反对批准这项条约是正确的。在朝堂上,陈毅出手阔绰,清校党成员李鸿章被直接指出用了自己以外的人。他免除了崇厚的任意下令罪,并要求同治皇帝派使者再次谈判,他必须修改条款。他说:“做官要对得起祖先的国家,也要对得起人民。"

清政府严词拒绝审批这一“猖狂”的条约,将崇厚革职下狱,判处徒刑。后来,在李鸿藻、张之洞等人的不懈努力下,曾纪泽被重新任命为俄国公使。曾纪泽不仅是郭攀之子,还是前英法大臣,谈判经验非常丰富。最后,经过半年的谈判,重新签订了中俄伊犁条约,不仅恢复了伊犁,还保留了许多军事检查站和重要场所,修改了许多不平等贸易条款,从而保持了伊犁领土的完整。

在北京,李鸿藻住在著名的制绳胡同,三个儿子都出生在这里。长子早逝,次子是邮政、交通行政部门主管邮政、通信部门的部长助理。最小的儿子李石曾,受家庭文化影响,国学深厚。在法国留学时,进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后来回国参加辛亥革命,教书办学。他也是第一个提倡勤工俭学的人。后来,他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并担任同年成立的故宫博物院院长。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秦二世胡亥 胡亥:历史上第一败家子下一篇:西秦人才网 春秋五霸之秦穆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