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常遇春简介 常遇春家谱介绍

导语:常遇春家谱介绍常遇春的妻子为蓝氏,和常遇春共育三子一女。常遇春的妻子名叫蓝彩云,弟弟是明朝开国将领蓝玉。和常遇春结婚后,蓝玉生下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长女为常氏,被后人称为元妃。常遇春画像常遇春的妻子比常遇春小两岁

常遇春家谱介绍

常遇春的妻子为蓝氏,和常遇春共育三子一女。常遇春的妻子名叫蓝彩云,弟弟是明朝开国将领蓝玉。和常遇春结婚后,蓝玉生下长子常茂、次子常升、三子常森,长女为常氏,被后人称为元妃。

常遇春画像

回顾常遇春的一生,第二种可信度更高。众所周知,常遇春嗜好出征,在战场上更是带头冲锋陷阵,以大将的身份与敌军的小兵厮杀,给手下的士兵极大的鼓舞,这也是为什么常遇春战无不胜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洪武二年五月,元军将也率兵侵扰通州,常遇春与另外几名大将北上讨伐,在近两月的对战中,明军不断传出捷报。洪武二年七月,元军退至开元,明军俘获“元军万人、车万辆、马三千、牛五万”。讨伐胜利了,但对于常遇春来说,他的精力也被消耗待尽。常遇春自开平启程搬师回京,大军行至柳河川,常遇春突然发病,召唤郎中过来看后,便说是得了“卸甲风”。不久后,就暴病身亡。其实,从常遇春的生活轨迹来说,得“卸甲风”是可想而知的事。常遇春常年南征北战,中原人去北元那样的地方征战,多少有些水土不服,加之北方白天艳阳高照,厮杀在战场的战士又要身穿盔甲,奋力迎敌,免不了一身的热汗。到了晚上,北风凄凄,军队随处安营扎寨,卸下盔甲,免不了贪享那一抹凉风,这样一热一冷,加之战后的疲惫,再强壮的身体,哪经受得住这样长年累月的摧残,出问题是很自然了。

常遇春是什么民族

关于常遇春民族之争,有两个说法,一是说,常遇春为汉族人,一是说常遇春为回族人。北方回族认为常遇春是回族人,并且将他的英雄事迹编入到了回族英雄谱中。为何会出现这一说法,他们给出的理由是,常遇春属于穆斯林后代,在当地家谱中,有相关的证明说常遇春家人为回族系。

常遇春画像

这只是他们的一个说法,后来根据考察,常遇春后代遍布山西、陕西、云南、四川等地,根据调查,他们大多数都不信奉伊斯兰教,所以,常遇春是回族人这一说法还有待商榷。

常遇春是汉族人这一观点的呼声较高,根据常遇春和祖籍和出生地进行推测得出,常遇春生活的这两个地方都是汉族人聚集地,所以常遇春为汉族人。根据《明史》记载,常遇春的生活习惯和日常作风,都与汉族人相同,完全看不出有回族的印记,在《明史》中记录了常遇春的故事,明史讲述的是汉族人的故事,如果常遇春是回族人的话,就会给予标志说明,所以这也为证明常遇春是汉族人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常遇春的妻子蓝氏为汉族人,如果常遇春是回族人的话,通婚这一观点在当时还不被人所接受。除此之外,常遇春去世后,他的葬礼是按汉族的丧葬习俗来举行的。如果常遇春信仰回族,那么他的葬礼应该会遵从回族的风俗而举办。

种种证据表明,常遇春是汉族人的可能性会更大一些。

常遇春为何杀降

中国历史上有个说法“杀降者不祥”,这句话大抵意思是,两军交战时,如果胜负已经区分出来,对于缴械投降之人,应该不能杀害。如果进行屠城,那这就是不仁不义的举动,将会遭到谴责。纵观历史上,喜欢杀降屠城之人,往往都没有一个善终的下场。

常遇春雕塑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员猛将,跟随朱元璋征战南北,是明朝的开国元勋之一。常遇春攻下一座城池后,他就要进行杀降屠城,为这事,朱元璋曾教训过他,但是常遇春屡禁不止。

据说,常遇春在睡梦中,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悲惨的生活,于是便下令屠城。等他从梦中醒来,发现士兵都不在帐营中,便问身边的侍卫,士兵们身在何处?侍卫告诉他说,将军命令屠城,战士们得令后,便开始执行命令了。常遇春听后,连忙收回兵令,可是士兵们已经杀了很多人,血流20多里。

朱元璋先后打败了陈友谅等人的军队,统一了江南地区。便派遣徐达和常遇春带兵北上,剿灭元军,常遇春进入青岛途中,包围了潍县城,因为城内的元兵誓死抵抗,使常遇春军队花费了很多时间,常遇春部下在这次斗争中损伤惨重,但是最后还是攻下了县城。常遇春十分恼怒,便下令屠城,将潍县城内的居民和元兵全部都杀死。

朱元璋曾劝说常遇春,攻下了城池,得到了土地,但是没有百姓的话,空城有何用?但是朱元璋并没有让常遇春改掉这一毛病。

后来,常遇春暴病而亡,享年四十岁。

常遇春墓位于何处

常遇春的墓位于六朝古都南京,具体位置在太平门外紫金山之阴白马村,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和世界文化遗产,常遇春墓占地约2500平方米,高2.4米,墓基周长约29米,在墓的周边设有一根石柱、两个石马、两个石羊、两个石虎以及两个武将。

常遇春墓

史载,常遇春墓原址六朝古刹草堂寺。常遇春生平战无不胜,为朱元璋立下汗马功劳,于四十虚岁时死于归途。失去一个能臣忠将,朱元璋伤心不已,常遇春对于朱元璋来说,或已成为出生入死的兄弟。常遇春英年早逝,朱元璋理当厚葬,所以,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赐葬钟山,配享太庙。提及今天的钟山,大家常常光顾的可能是明孝陵或中山陵,常遇春墓相对来说人烟稀少。这与它的位置闭塞难找也有一定关系。近年来,众多爱好明史的学者、常遇春的忠实粉丝,都会慕名去常遇春的陵墓拜上一拜,但要找到这个墓的具体位置,却是要下一番功夫,也有很多人找不到,遗憾离去。当年骁勇善战,驰骋沙场的一代名将,如今却也是落个无人问津的萧条景象,让人不禁感叹世态炎凉。不过话又说回来,勇士常遇春已然活在了一些人的心中,陵墓人烟稀少,也给当年的战士留下了一片清静的土地。

常遇春兵团打退了多少敌人

常遇春兵团是历史上十大兵团之一,因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而着名。常遇春兵团有很强的战斗力,在常遇春指挥下,立下赫赫战功。以至于元兵听到常遇春军队时,都十分惶恐和害怕。

常遇春兵团

常遇春是朱元璋手下的一名猛将,为朱元璋开拓大明江山立下无数战功,是明代的开国元勋之一。

1364年,常遇春率领兵团和徐达军队汇合,先攻克了庐州,后又占领了江西等地,因为常遇春和徐达战功显赫,朱元璋将常遇春封为副将军,徐达为大将军,并下令俩人带领二十万明军去东边讨伐张士诚军队。在朱元璋的计划下,徐达和常遇春先后攻克了杭州等地,并且将张士诚的部下进行了围剿。张士诚孤立无援的镇守苏州,在常遇春和徐达的持久战下,张士诚守城失败而亡,朱元璋得此消息后,嘉奖了常遇春,封他为鄂国公。1367年,朱元璋率领徐达和常遇春进行北伐战争,常遇春率领他的兵团誓死奋战,用了三个多月时间,山东等地已被平定。元军在北方的实力已经大大地削弱了,明军的战斗力势如破竹,常遇春率领兵团单枪匹马在洛水北面击溃了元军主力,后人称为塔尔湾大捷。常遇春兵团在这一大战中,立下汗马功劳,为明军攻打元大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常遇春身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在讨伐元军上屡建奇功,为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提供了强有力的军事保障。常遇春去世后,朱元璋追封他为开平王,以示奖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苏轼生平简介 苏轼弟弟生平简介下一篇:凡尔纳作品 凡尔纳的作品有哪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