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韦应物简介 诗人韦应物简介

导语:诗人韦应物简介韦应物是我国唐代着名的诗人,出生于公元737年,是如今的陕西西安人。卒于792年,享年五十五岁。韦应物简介画像韦应物身处盛唐时期,与当时的诸多着名诗人一样,在一生之中留下来的诗篇数不胜数。而韦应物留下来的诸多

诗人韦应物简介

韦应物是我国唐代着名的诗人,出生于公元737年,是如今的陕西西安人。卒于792年,享年五十五岁。

韦应物简介画像

韦应物身处盛唐时期,与当时的诸多着名诗人一样,在一生之中留下来的诗篇数不胜数。而韦应物留下来的诸多诗篇,被后人整理为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以及10卷本《韦苏州集》,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十分珍贵的财富。

韦应物简介中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已经进入官场,成为了唐玄宗的贴身侍卫。出入皇宫,就如同郊游一般自在。但是,在官员755年,爆发了“安史之乱“,朝中诸多将臣都被诬陷,而韦应物最终也被免职。从此,韦应物便一心研究文学。此外,还不断的禁欲,常常在家中焚香席地而坐。

后来,韦应物再次进入官场,先后担任了洛阳丞、功曹参军、江州刺史、遂州刺史等职位,知道贞元七年,才从官场退下。韦应物再吵为官期间,为人民百姓做了很多的实事,例如开仓赈灾、兴修水利等等。帮助人们百姓摆脱了天灾的威胁,深受人们百姓的爱戴。

从以上韦应物简介中了解到,韦应物虽然在朝为官做出了很多的贡献,但是韦应物流传后世的身份,却是一名诗人。因为韦应物不仅仅为官时作出了很多的贡献,作为一名文学家,韦应物还写下了很多着名的诗篇,在文学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而在韦应物所写的诗篇当中,大多数都是描写景物。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自己的对于高山品格以及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滁州西涧 韦应物描绘了什么景物

韦应物是历史上比较着名的田园派诗人,他一生宦海沉浮,饱尝世间的磨难和疾苦,写下了很多着名的诗句。韦应物的诗恬淡高远,尤其擅长描写景物和隐逸生活,《滁州西涧》就是韦应物写景诗中最为着名的一首。

《滁州西涧》诗书

韦应物的后半生在各地为官,他看尽了百姓的疾苦与当世的离乱,并致力于勤政爱民,但却杯水车薪,只能寄情于诗文,渴望隐逸避世。韦应物的这首写景七绝《滁州西涧》是在滁州剌史任上,出门游览滁州西涧时写下的。

这首诗描写的是暮春的景色,全诗大意为诗人独独喜爱长在涧边的幽草,而黄莺在树阴的深处啼鸣。傍晚时分,潮水上涨,春雨不停,西涧的水势越发湍急,本就荒凉的郊野的渡口,此刻完全不见人影,只有一只空舟随波逐流。诗中先是用绿草与鸟鸣勾画美景,彰显幽雅,进而表达诗人的恬适随性和悠然自得。而后写出春雨绵绵,荒津野渡的孤寂寥落,反衬出诗人此刻的心情,整首诗恬淡宁静,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诗中写的虽然是自然景物,但在诗人的点染下,整首诗却如同一幅意境幽深的精美画卷,字里行间透漏着作者的心绪和感情。关于这首诗隐含的意思,自古就有争议,有人认为表达的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文人高洁,也有人认为,诗中表达的是怀才不遇,不得其用的忧伤何情怀,至今没有定论。

韦应物送杨氏女是什么意思

韦应物是唐朝着名的田园派诗人,他是诗文以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而着称,后人常以王孟韦柳并称。韦应物的人生际遇是非常波折的,他出身高贵,本为氏族之子,但却因安史之乱失去原有职位,并一心苦读,入仕为官。他关心民间疾苦,一生亲政爱民,写下了很多着名的诗句为后世所传诵,韦应物《送杨氏女》便是其中之一。

韦应物《送杨氏女》诗书

韦应物大半生都在地方为官,他经常体察民情、了解百姓疾苦,个人感情也非常细腻,敏感多思。尤其是在看到百姓的疾苦、朝廷的腐败和当时社会的离乱之后,他更是抑郁难当,借诗抒情,寓情于景,消解苦闷。韦应物早年丧妻,只有两个女儿相依为命,父女感情非常深厚,这首韦应物《送杨氏女》就是送大女儿出嫁时,为了表达伤别心情的而作的诗篇。

整首诗的大概意思是,我每日忧郁而悲伤,因为女儿就要嫁到遥远的地方去了。今天她要远行成为新娘,乘坐着轻舟沿着江水逆流而上。你们姐妹两人自幼失去母亲,饱受苦楚,为此我更加珍爱、呵护你们,妹妹是由姐姐养育长大的,今日分别,两人哭泣不止。看到这个情景,我的内心非常难过,但是女儿大了就应该嫁人,不能挽留。你从小没有母亲的训导,我很担心你去婆家伺候婆婆的事情。还好你的丈夫家门风很好,能体恤包容你的不足。我一向安贫乐道,所以不能为你准备丰厚的嫁妆。希望你今后能够孝敬长辈,恪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得体。今天我们父女分别,再见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独处时我还能压抑自己的悲伤,但是临别时却情难自禁。回家再看见小女儿形单影只的样子,我不禁老泪纵横。

韦应物的这首《送杨氏女》言辞恳切,感情真挚,骨肉深情,令人动容,是难得的送别抒情佳作。

诗人韦应物是哪个朝代的

《滁州西涧》这首诗是我们初中时期必须要学习的一首诗,而这首诗的作者也是需要我们去了解,他就是韦应物。那么,韦应物是哪个朝代的人呢?

韦应物是我国唐朝时期的着名诗人,出生在长安,也就是如今的陕西西安。由于唐朝十分的重视文学,对于知识分子的仕途十分的关心。所以,怀有大才能以及大抱负的韦应物,在十五岁的时候,便已经进入了官场,成为了一名官员。

韦应物从十五岁就已经入朝为官,直至五十四岁才从官场上走下来,在朝为官近四十载。但是,韦应物在这四十年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两次失职。

第一次是安史之乱的时候,唐玄宗逃亡到了四川,而韦应物最终也流落失职。在失职的这段时间里,韦应物下定决心,努力读书。从而为韦应物后来写下诸多着名诗篇,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则是公元784年,韦应物被贬至滁州,在滁州担任一个闲官。也正是在滁州担任闲官的这段时间里,写下了《滁州西涧》这一首诗。此外,韦应物还写下了《调笑令.胡马》这一首诗,表达了韦应物想要回家,但是却无能为力的思想感情。

韦应物是哪个朝代的呢?韦应物身处盛唐时期,不仅仅怀有很高的政治才能,并且也有很高的文学功底。才使得韦应物在诗人词人数不胜数的时代,得以成为一代着名诗人,被后人赞扬和铭记,千古流芳。

闻雁 韦应物描写的是什么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这是《闻雁》的全文,《闻雁》这首诗是出自唐代着名诗人韦应物的笔下。

《闻雁》韦应物诗画图

《闻雁》译文是:“故乡十分的遥远,已经没有办法看清,根本不知道故乡究竟在何方?而自己对于家乡的思念有涌上心头。在淮河的南岸正在下着冷冷的秋雨,我听到了由远到近的大雁的啼叫声。”

韦应物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当时的韦应物正从尚书毕员外郎这个职位下来,去到滁州当知县。在夏天的时候就已经来开了京城,直到秋天才到达滁州上任。而《闻雁》韦应物这首诗就是韦应物刚刚到达滁州的时候写的,表达了韦应物因为政治路途坎坷,不被皇上重用,最终只能在滁州这一个小地方当一个县官。在加上自己对家乡十分的思念,从而写下了《闻雁》这一首诗。

只要是学习过古文的人,肯定都知道,大雁在古文当中代表的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韦应物写下的这首《闻雁》,也正是利用大雁,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但是,除了大雁,还有就是秋雨。秋雨都是细细绵长的,并且十分的寒冷。《闻雁》当中所写到的秋雨,就是利用秋雨来渲染一种悲伤,凄凉的气氛,可以更好的表达出韦应物心中的悲凉之情。也可以令读者更好的体会到韦应物所要表达出来的感情,并且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

韦应物的名人名言欣赏

韦应物是唐朝前期比较着名的田园派诗人,他年轻时是一个纨绔子弟,横行乡里,但安史之乱后,他开始发奋读书,专心仕途,并履任官职。史料中有很多对他的记述,尤其是他的诗文作品,很多都成为了传世之语,那么,韦应物的名人名言有哪些呢?

韦应物画像

韦应物最为着名的名人名言应该是《滁州西涧》中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结合全诗来看,诗的前二句写到诗人非常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叫,一个色彩清丽,声音悦耳的幽雅景象跃然脑中,给人以美的感受,紧接着就是傍晚下雨,潮水涨得很急,渡口没有行人,只有一只无人摆渡的小船横在那里,景色之静美不言而喻,同时又渗透着淡淡的忧伤,引人深思。隐含了作者韦应物宁为孤默的小草,也不愿身处政治漩涡,高官厚禄的人生追求。这两句诗文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了宁静闲淡的景色,诗中有画,景中寓景,是韦应物最为人称道的诗句。

除此以外,韦应物还有很多的名人名言为人们所喜爱,比如“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等等。韦应物的写景诗景致优美,感受细腻,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机。但韦应物成就最高的是五言诗,古人称赞他的五言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有“五言长城”之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阿飞李寻欢 李寻欢与阿飞是何关系下一篇:赤发鬼 水浒里赤发鬼刘唐怎么死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