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神话故事>正文

羊的传人 中国人是“羊的传人”?祖先最早以羊为部落图腾

导语:中国传统文化中,羊扮演了比龙更重要的角色。羊代表吉祥、善良和美好,是中华民族道德和民俗养成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羊的文化影响体现在审美观念、图腾信仰、礼仪习俗等方面,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导游:“中国人一直自称‘中国人后裔’和‘龙的后裔’。其实这个说法是后来的事情。在传说中的动物“龙”出现之前,“羊”是许多部落的图腾。”民俗学学者倪指出。

羊是人类最早开始狩猎和驯养的动物之一。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距今约8000年前的河南新郑裴李岗文化遗址和距今约7000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都出现过陶羊。

“羊大而美”、“羊鱼鲜”、“羊吃为养”、“羊言为善”……从汉字中也可以捕捉到大量关于羊与早期文化关系的信息。

羊年到了,详细盘点一下“羊的基因”,让读者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

“龙的传人”前面是“羊的传人”

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羊”甚至扮演了比“龙”更重要的角色。这样的观点会吓到你吗?

“中国人总是自称‘中国人的后裔’和‘龙的后裔’。其实这个说法是后来的。在传说中的动物“龙”出现之前,“羊”是许多部落的图腾。”民俗学学者倪指出,可以说中国人文的始祖是羊血的后裔——有两个,伏羲和神农最早用羊作为部落的图腾,而不是龙。

倪认为,炎帝神农比黄帝地位更高,影响更大,所以古人称之为“炎黄”,而不是“黄岩”。炎帝是农业专家,所以又叫神农。炎帝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在中国古代更受尊敬。《帝世纪》记载,“炎帝神农,姓蒋,母女俩去华阳,感神而生炎帝于姜水,也是此地”。司马迁《五帝史记》也记载了这一点。炎帝母亲努登的出生地是姜水长阳,姜水属于羌族。这里的羌族以羊为图腾。可见炎帝一出生就依附于“羊”,而且“血缘”很近。

“那么,很多人会问,为什么《山海经》中的颜地是一个半人半兽的‘人牛之首’形象?”倪刘放解释说,古代图腾崇拜是一个不断演变和发展的过程。由于农业生产的发展,牛变得比羊更重要,地位逐渐超过羊,成为部落图腾。炎帝的“牛首”形象就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后来炎帝和黄帝部落合并后,“牛”被更强大的“龙”取代,成为民族团结的图腾。

至于被炎帝、黄帝打败的蚩尤,姓蒋,部落早期以羊为图腾。后来,颜地部落沿黄河向东迁徙,把最初的拜羊习俗带到了今天的豫鲁。在这些地方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可以找到羊头羊角的画像。

伏羲属于古羌戎族。原始图腾是“羊”,“Xi”一词有“羊”,是“羊崇拜”现象的反映。后来伏羲所在的古羌戎改为“虎”为图腾,形成了“虎族”。

古代美学:“羊美”“孕妇美”

除了血与血的联系,“美”的概念也是由“羊”直接引起的。

倪刘放介绍说,东汉《说文解字》是世界上最早的辞书之一。在这本书里,“美”这个词被归为“羊”,叫做“美与甜”。从羊,从大。羊是六种动物的主人喂养的,美与善是一致的。从徐深的解释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审美是“羊大而美”:羊吃起来“美”。但在安阳殷墟发现甲骨文后,徐深对“美”的解释受到了挑战,因为甲骨文中的“美”字不是“大绵羊”的形象,而是一个人的形状,装饰在一只羊的头上,戴着爪状的饰物,整个“美”字就是一个人戴着图腾符号的形象。

“由此可见,古人很早就知道,他们用装饰品来装扮自己的美丽。”倪刘放笑着说,当时最美的服饰应该是“戴羊角”,形成了“把羊变美”的审美观。

已故的古代文献学家于也支持这一观点。这种观点在现代民族习俗中也得到了证明。在青海河湟地区古羌人的发源地,舞者们在新年跳传统的“老羊歌”时,必须戴上羊角帽。另外,在一些少数民族的宗教活动中,还存在着戴着羊面具跳舞拜神的现象。

甲骨文中的“羊”

在“羊美”的基础上,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孕妇美”的说法。原因是“羊”字在古代是女性的象征,而在商代青铜器上发现的一个“美”字最能说明这个问题:羊的上半身被角代替,下半身是一个人,上肢伸开,腹部呈圆形。它圆圆的肚子意味着一个女人怀孕了。

可以说,“羊大美”、“羊美”、“孕妇美”是否是羊文化在中国古代审美观念中的多元反映。

增光县文的羊是感恩的典范

在十二生肖中,“龙”和“虎”特别受青睐,因为“龙虎精神”激励了无数黄帝子孙;说到辛苦没工资的优点,属于“牛”的品质。但“羊”在中国民族道德和民俗养成中的作用往往被忽视或轻视,很多人并不知道羊也是伟大的。

“事实上,‘羊’在中华民族的道德和民俗的培养中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倪指出,羊代表吉祥、善良和美好,“善”和“美”的本义也与“羊”有关。在古代,“阳”字和“象”字甚至连在一起。西汉儒生董仲舒曾充分肯定“羊”。他在《春秋·范路·知止》中说:“小羊有角却不让,它们是好人;不叫不杀,死了;小羊吃妈妈的饭,必须跪着接待,就像懂得礼貌的人;所以羊字犹吉,卿以为尴尬。”董仲舒把儒家文化的核心精髓“仁”、“义”、“礼”给了羊,说羊“美”、“吉”。

在明代写的道教儿童启蒙书目《增广贤文》中,羊甚至被设定为感恩的典范,羊劝诫人。“乌鸦有反哺之意,羊有跪求哺乳之恩”。小乌鸦有拿食物喂母乌鸦的感觉,小羊有跪下接受母乳的感恩行为...用动物来形容人,教孩子懂得孝顺父母。这种教学比喻至今仍广为流传,南京千年古刹梁青寺官方主页上的背景音乐也是跪羊图。

倪刘放说,中华民族的善良、忠诚、礼貌、孝顺的美德,以及它淳朴的民风,都是要靠羊来溯源的。正是因为羊的道德品质如此高尚,在古代,高官们用羔羊作为长袍来显示他们羔羊般的纯洁。

古代送羊羔是一种高端的见面仪式

因为羊有那么多优点,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古人用羊作为开会活动的礼物,叫做“以羊为篮”。倪介绍说,“以羊为篮”是一种高级问候仪式,只有行政级别达到博士或公职级别的人才能使用,普通官员用“鹅”,知识分子用“鸡”,普通人只能用布。《礼记·士遇赠》中有云:“大夫遇羔羊,布饰之,四维,结于面;左头如米持之。”

“古时候,与羊送礼,不是所有的羊都可以用,应该用羊羔。”倪刘放详细解释说,送小羊不等于抱或抱走,也不等于把羊打扮成“礼物羊”。羊要用装饰布包好,四条腿要成对绑好。绳子穿过羊背后,要回到羊胸前打结。给对方的时候要抱着羊,羊头朝左,礼仪和见学者一样。古人称之为“抱羊羔的仪式”。

有学者认为,中国过去有“放羊劝孝”的习俗,这也是羊对中国古代人的行为和民俗影响最直接的体现。据史书记载,“送羊劝孝”一般在每年农历六七月进行,爷爷奶奶叔叔应该给孙子孙女侄子送一只羊。相传,有一个孩子不孝敬父母,放牧的叔叔带着侄子去放羊。侄子看到小羊跪在母羊面前喂奶,顿时明白了叔叔的用意:小羊还懂得孝敬母亲,何况人呢。我叔叔给了他一只羊羔,让他带回家。这种流传以后,“放羊劝孝”就成了一种社会习俗,提醒孩子孝顺父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shenhua/7848.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揭秘:为什么会说灭亡南宋的不是蒙古人?下一篇:曹操临死前,为曹丕留下了哪几位辅佐大臣?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