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倭仁 倭仁为何会极力反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

导语:  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面对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倭仁以顽固的立场反对变革。在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中,倭仁作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倭仁是蒙古正红旗人,出身普通旗人家庭。倭仁成长于古城河南开封,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25岁就考

  倭仁是晚清著名的理学家,面对晚清“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倭仁以顽固的立场反对变革。在1867年的同文馆之争中,倭仁作为顽固派的代表人物坚决反对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

  倭仁是蒙古正红旗人,出身普通旗人家庭。倭仁成长于古城河南开封,从小深受儒家文化熏陶,25岁就考中进士。倭仁在京城翰林院任职期间广泛结交理学名家,其中著名的有曾国藩、唐鉴等。同治年间,倭仁不仅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工部尚书,且成为了同治帝的老师,是同治年间政坛上的重要人物。

  同治元年,京师同文馆创建,起初目的只为培养翻译人才,以应付日渐增多的涉外事务。随着洋务运动的展开,洋务派逐渐发现掌握近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性。1866年,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恭亲王奕䜣上奏要求在同文馆中设立天文算学馆,招收科举考试出身的低级别官员入馆学习。奕䜣的上奏立刻引起顽固派的强烈反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理学名家倭仁。

  倭仁反对科举出身的官员学习西方科技,理由是他认为西方基督教自两次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招收了大量信徒,读书的士大夫是维持人心的关键,如果连读书人都学习西方科技,中国人将完全被“西化”,因此“立国之道尚理义而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而不在技艺”。倭仁希望理义道德与西方势力的渗透相对抗。倭仁实际上仍是以一种传统的眼光观察当时已经发生剧烈变化的大清,他严守着儒家眼中华夏与化外蛮夷的分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承平时期士大夫的追求,但经历了两次鸦片战争重创的清王朝要想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新世界”中生存下来,并不是倭仁口中那些空洞的理教可以做到的。倭仁空有道义理论,但却也拿不出有效的办法来变革图强。

  奕䜣与倭仁就此问题发生多番论战,此后倭仁虽然称病请假,但顽固派依然大肆阻挠,导致一些原本有意入天文算学馆学习的低级官员不敢报名。慈禧太后对这一争论也未有明确的表态,晚清朝野对于是否应该向西方学习的争论在此后数十年仍在持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睡前一杯红酒 许多人在睡觉前喝上一杯红酒已然成了生活习惯,那么睡前饮酒真的有助于睡眠吗?下一篇:人体辉光 人体辉光:人体自带的五彩光芒,每一个人都有,形成之谜难倒全世界科学家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