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关系揭秘 历史上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

导语:  中国近现代史是耻辱的,在特定时代历史中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关系到底如何,很多人都说李鸿章对慈禧太后太过终成,这是真的吗?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我们该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呢?一起跟小编来客观分析下吧。  慈禧和李鸿章之间的关系表面上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而

  中国近现代史是耻辱的,在特定时代历史中李鸿章与慈禧太后关系到底如何,很多人都说李鸿章对慈禧太后太过终成,这是真的吗?历史上对李鸿章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我们该如何评价李鸿章的功与过呢?一起跟小编来客观分析下吧。

  慈禧和李鸿章之间的关系表面上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而实际上李鸿章一直是得到了慈禧的信任和支持的。李鸿章官运亨通几十年,如果仅仅是靠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这么长久的。

  李鸿章曾经对慈禧表示过忠心,就是在同治皇帝去世以后,慈禧不想失去自己的权势,于是想立别人为皇帝,但是得不到大臣的支持,这时候李鸿章就派人向慈禧表达自己的忠心,于是慈禧有了军队的支持,最终立了光绪皇帝,因此慈禧是非常信任李鸿章的。

  李鸿章也是一个能力比较强,属于实干派的人物,在晚年他替慈禧背负了许多骂名,李鸿章晚年签署的许多条约,实际上都是得到了最高统治者慈禧的同意的,李鸿章自己是没有决定权的。

  李鸿章去世以后,他的孙子李国杰去见慈禧,慈禧见到故人的子孙非常高兴,想起了李鸿章,于是封他的孙子为二品大员,这在当时还引起了一场风波,可见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有多么好。

  学习中国历史,没有人不知道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而这些条约的签署者,就是遭万人唾骂的清政府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与这些条约在一起,李鸿章成了千古罪人,朝廷斥责他办事不力,免去了他的显赫职务,国人斥之为卖国贼,民间则传说他拿了日本人的银子,甚至有人公开声明要不惜一切杀掉他以雪“心头奇耻大辱”。

  首先,我们应该看到,由李鸿章出面签署那些条约,并不等于就应该由李鸿章来承担全部责任。清朝的全体军机大臣曾经给皇帝上过一份奏折,里面说:“中国之败全由不西化之故,非鸿章之过”,曾令李鸿章老泪纵横。这句话里面也的确包含着合理成分。

  尽管李鸿章在清朝的外交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时候,“每当聚议时,一切辩驳均由李鸿章陈词,所奏朝廷折电,概出李鸿章之手。”但他毕竟只是大清朝的马前卒而已。中日甲午战争后,面对日本人割让辽东、台湾、澎湖,赔款军费3亿两白银的“要价”,朝廷在给李鸿章的电报中均是模棱两可的“着鸿章酌量办理”。

  李鸿章考虑,如果采取强硬的态度和立场,就会导致中日战争继续扩大,而以清朝当时的军事力量,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整个东北的沦丧,如果答应日本人的条件,清政府的主权和财产也会遭到巨大的损失。李鸿章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选择了后者。

  如果说,签署《马关条约》,是朝廷把难题推给了李鸿章,那么,在与八国联军签署“议和大纲”的时候,朝廷给了李鸿章明确指令的:“敬念宗庙社稷,关系至重,不得不委曲求全。”1901年1月15日,李鸿章和庆亲王代表大清国在“议和大纲”上签字。沉重的罪孽立刻又加到李鸿章的头上卖国者秦桧,误国者李鸿章!”

  1901年9月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11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不平等条约《辛丑条约》,而在此之前,朝廷也是发过“应准照办”的回电的。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代表去和犹如“虎狼群”的列强周旋,这实在不是一份好差使。生逢大清国最黑暗、最动荡的年代,李鸿章的每一次“出场”无不是在国家存亡危急之时,大清国要他承担的无不是“人情所最难堪”之事。

  李鸿章有时真不想再卷入这种尴尬的境地,1896年,俄国沙皇加冕,各国派员祝贺,朝廷派出去的又是李鸿章。李鸿章以在马关被刺为由一再推辞,而朝廷一再坚决不准,只到李鸿章表示“非敢爱身,惟虞辱命”,“一息尚存,万程当赴”。

  八国联军入侵的时候,朝廷的电报一封接一封地到达南方,要求李鸿章北上与正在攻打这个国家的洋人议和。朝廷为此将李鸿章由两广总督重新调任为清政府封疆大臣中的最高职位: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而慈禧的最后一纸任命是着李鸿章为全权大臣。”

  每当满清政府把这个巨大的帝国带到毁灭的边缘,他们惟一必须启用的人就是李鸿章,对国家来说,这真不知是幸还是不幸,但对李鸿章本人来说,却几乎就是不幸。

  其次,作为大清外交重臣,李鸿章较早也较多接触外国的人、事、物,他给朝廷的奏章中曾经很客观地描述过蒸汽机的运作原理,说明他对外国的科学技术有极大的兴趣,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些具有发展眼光的看法和做法,创出了中国的不少第一:

  中国第一个近代军工企业李鸿章利用富绅的银两引进洋人的机器设备,在上海创办了上海洋枪三局。他造武器,毫无疑问,不论是政治目的还是经济目的,都是为着巩固清政府。比如,在政治上,他是从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获得的灵感;在经济上,他算的是“肥水不外流”这笔账。但这的确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军工企业。

  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在李鸿章的支持下,从大沽口到天津城铺设了中国第一条电报电缆线。而当时朝野上下的很多人还沉浸在风水之说中,生怕电缆线在地下横冲直撞,会断了“地脉”。

  中国第一个电报公司随着电报电缆线的铺设,由清政府投资,成立了李鸿章称之为“官督商办”的、以贏利为目的的电报公司。

  再次,自1840年英国人用舰炮打开中国的国门以后,中国人沿海岸修筑的所有整齐对称的炮台和花费巨银买来的位居世界第六的舰队,没有一次阻挡住“蛮夷”的入侵,身为战败一方的代表,李鸿章没有或者说的确无法做出为国争光的事,但他毕竟是清政府重要的外交官员——清朝没有“外交”的概念,所有的外事统统归于“洋务”,洋务运动的首领李鸿章不可避免地成为了清政府当然的“外交家”,并且在国际上确立了自己的影响。

  每一次在国家面临危机的时候,出来收拾残局的总是李鸿章。1901年11月1日,李鸿章在屈辱和病痛中辞世。而李鸿章一死,大清上下就失去了惟一能够与洋人周旋的人。所以李鸿章的死,令“太后及帝哭失声”,大清国犹如“梁倾栋折,骤失倚侍”。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潜伏期多久 狂犬病的潜伏期是多久?狗咬了多久过安全期下一篇:狂犬病能治吗 狂犬病是什么?狂犬病能治愈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