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苏秦和张仪 苏秦和张仪为什么说一个阳一个阴?张仪是个怎么样的人?

导语: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战国策》中,苏秦、张仪的说辞有意被用作对比,这两个人物形象也被塑造成对比的角色。一言以蔽之,苏秦阳、张仪阴。  据说二人皆同学于鬼谷子,亦皆曾落魄过。《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第一次游说的国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张仪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

  《战国策》中,苏秦、张仪的说辞有意被用作对比,这两个人物形象也被塑造成对比的角色。一言以蔽之,苏秦阳、张仪阴。

  据说二人皆同学于鬼谷子,亦皆曾落魄过。《史记·张仪列传》记载张仪第一次游说的国家是楚国,在和楚相宴饮之间,楚相丢失了一块碧玉。

  结果,张仪因“贫无行”而遭受怀疑,被鞭笞数百下,浑身是伤,狼狈回家。张仪的妻子十分愤怒,又可怜他,说道:“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反倒不以为意,只问自己的妻子:“视吾舌,尚在否?”张仪自信只要舌头还在,就能坐取荣华富贵。

  张仪剧照

  然而,张仪这一招无疑是一步“险棋”。他在秦国的政敌不少,一旦离开秦国,肯定会遭受攻讦或陷害。

  例如张仪成为魏相之后,想要先借秦兵救魏。当时的秦相甘茂本不想借兵,左成为其出谋划策:借秦兵给张仪,将使张仪陷入两难的境地。如果战败,将使张仪不敢返回秦国;如果战胜,张仪对魏国有功,秦国将会怀疑其忠诚,因而他同样不敢回秦国。

  可见,秦国国内有不少张仪的政敌,希望他从此别再回来。

  与此同时,张仪受到魏王重用,这对魏国朝臣的权势、利益一定会有一番重新分配,其中影响最大的惠施和公孙衍。其他魏国大臣当然也不欢迎张仪,例如张丑曾扬言若魏王接纳张仪,他将如“老妇再嫁”离开魏国,以示自己不与张仪同朝事主的决心。

  张仪剧照

  另外,他和司马错在秦惠王面前有过一番精彩的辩论,由这场辩论可凸显出张仪的说辞,多带有为自己谋利、夸大不实的特色。

  张仪主张的作战路线是“东进”,最终的目标在:“挟天子以令天下,天下莫敢不听,此王业也”。司马错则以务实的态度,主张“西进”,他认为“西进”能轻而易举地取胜,若依张仪之计,攻打韩国挟持天子,不仅落个坏名声,也不见得有好处。

  最终秦惠王采纳了司马错之谋,灭了巴蜀、兼并义渠,大大扩张了秦国的疆域。由此可见,在这场争论中,司马错的看法是正确的。这反映出本国人才能站在国家的立场,以国家的利益为考量,提出务实的建议。

  张仪剧照

  刨根问底,张仪为何主张“东进”?

  从张仪对秦惠王的说辞“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张仪的处事信念——一切皆为利。

  为了争名夺利,唯有秦国往东发展,张仪才有机会以秦国使者的身份,前往东方六国进行游说。换言之,张仪为秦国宣扬威名,自然也是扬他自己的威名。

  观其行迹,似乎他更看重后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风水三千年 揭秘关于刘邦祖坟“凤凰点穴”“蚂蚁圆坟”的传说下一篇:接档幽灵 方虎山为什么会被美国人当成幽灵?原因是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