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纶巾 羽扇纶巾指的是谁?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源自其夫人

导语:羽扇纶巾指的是谁?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源自其夫人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纶巾羽扇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唐·吕岩《雨中花》词:“岳阳楼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宋·苏轼《念奴娇·赤壁

羽扇纶巾指的是谁?诸葛亮羽扇的来历源自其夫人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纶巾羽扇意思是拿着羽毛扇子,戴着青丝绶的头巾。形容态度从容。出自唐·吕岩《雨中花》词:“岳阳楼上,纶巾羽扇,谁识天人。”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词:“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羽扇纶巾指的是谁?

  应该是值得诸葛亮。详细分析如下:

  “羽扇纶巾”指诸葛亮或者周瑜的问题近年来学术界争论较大。有论者认为:“‘羽扇纶巾’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这里当然也就不一定要讲成是诸葛亮。从‘遥想公瑾当年’到‘樯橹灰飞烟灭’一气呵成只写了一个人就是周瑜写他风雅闲散谈笑自若运筹于帷幄之中很容易地就挫败了敌人。”此说值得商榷。

  汉魏无“纶巾”之名史称“葛巾”。晋人张华《博物志》卷九云:“汉中兴士人皆冠葛巾。建安中魏武帝造白巾合。于是遂废唯二学书生犹著也。”这种情况延续至晋宋人李等奉敕撰《太平御览》卷三三六“国子祭酒”条引《齐职仪》云:“晋令博士祭酒掌国子学而国子生师事祭酒执经葛巾单衣终身致敬。”“葛巾”与“羽扇”相连则是诸葛亮。同书卷七○二“巾类”条引《蜀书》云:“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宣王戎胡莅事使人视武侯乘素舆葛巾毛扇指挥三军皆随其进止。”又“扇类”条引晋人裴启《裴子语林》云:“诸葛武侯与宣王在渭滨将战武侯乘素舆葛巾白羽扇指麾三军皆随其进止。”陈寿《三国志》中的魏、蜀、吴三书在宋代以前是各自单独传世的见《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前引《蜀书》记载不见于今本《三国志》说明它是现已亡佚的裴松之注文。这条注文与《裴子语林》记载大致相同可见它们应该是同出一源。葛巾又称纶巾大概始于东晋谢安家族。《晋书·谢万传》云:“简文帝作相闻其名召为抚军从事中郎。万著白纶巾、鹤氅裘履版而前。既见与帝共谈移日。”谢万为谢安弟。《说文》段注云:“纠青丝成绶是为纶。”前引晋令规定太学生才戴葛巾。谢万、谢安这类儒将要戴葛巾当然得改变用料为青丝别称纶巾否则就有违制之嫌。谢氏兄弟如此装扮自然是景仰诸葛亮之大名。

  诚然不错“羽扇纶巾”作为一种着装习俗确实兴起于东汉最初“并不是诸葛亮专用的”。但经诸葛亮穿戴之后就逐渐演变成诸葛亮所专有了成为后世儒将、名士隐逸仿效的对象。宋人程大昌《演繁露》云:“世传《明皇幸蜀图》山谷间老叟出望驾有著白巾者。释者曰:‘为诸葛武侯服也。’此不知古人不忌白也。”可见诸葛武侯服一直流传下来对后人产生了多么巨大的影响!博学多才的苏轼决不会在世人已把“羽扇纶巾”作为诸葛亮的代称之际又独出心裁地用其去指代“雄姿英发”的周瑜。

  日本学人中原健二先生不明究里在其《苏轼与“羽扇纶巾”》一文中云:“可知‘纶巾’还是被意识为六朝贵族的服饰。因此《念奴娇》的‘羽扇纶巾’用在周瑜和诸葛亮身上哪个更合适也就不言自明了。周瑜是出身名家的赤壁英雄又精通音乐被吴人称作‘周郎’把‘羽扇纶巾’用作他的行为是正相匹配的。”根据《三国志》记载周瑜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周异为洛阳令;诸葛亮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父诸葛王圭为太山郡丞从父诸葛玄为豫章太守。他们二人家世相埒怎么会有贵贱之分呢?中原健二先生在《“羽扇纶巾”之人———周瑜与诸葛亮》一文中又以为到了明代诸葛亮又从周瑜那里夺取了“羽扇纶巾”的装束故写入小说《三国演义》。这种说法与三国故事的形成流传情况可谓大相径庭南辕北辙。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魏、蜀、吴三国纷争演绎出了人世间多少传说故事!《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注引《江表传》云:“瑜之破魏军也曹公曰:‘孤不羞走。’后书与权曰:‘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这虽然是曹操为赤壁之败找托词并使离间计但也从中可见赤壁之战故事传说不胫而走当时就流传甚广。据史家研究《三国志》裴注多过正文数倍注引魏、晋人著作多达二百十种其中不少传闻异词和小说家言。嗣后笔记传奇中三国故事逐渐丰富。到了唐代不少诗人都吟咏过三国故事譬如李商隐《骄儿诗》中有句云:“或谑张飞胡或笑邓艾吃。”其中写得最多的就是诸葛亮李白、杜甫、刘禹锡、李商隐、胡曾等著名诗人都有歌颂诸葛亮的篇什。尤其是杜甫《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云:“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此诗中勾画出了手执羽扇指挥若定的诸葛武侯的鲜明形象。杜牧《赤壁》诗中有句云:“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已经勾勒出诸葛亮借东风曹操筑铜雀台欲取二乔等故事情节。可见三国故事在唐代有了更详细系统的发展这为宋代说书艺人“说三分”奠定了基础。

  宋代专称“说三分”的出现说明了三国故事在说书艺人中的重要地位。苏轼《东坡志林》卷一云:“王彭尝云:‘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以是知君子小人之泽百世不斩。”可见经“说三分”的传播三中故事日益深入人心举国上下妇孺皆知。过去人们认为蜀汉正统为罗贯中《三国演义》一大特点事实上这在宋代“说三分”中就早已体现了。在“说三分”之同时还有人“作影人始为魏、蜀、吴三分战之象”。无论是“说三分”或者是“作影人”都会涉及故事人物详细明确的穿戴特征。这种穿戴特征的形成必然是过去漫长时间的日积月累之结果。一旦形成这种穿戴特征就会铭记在人们心中世代相传不易变更。元本《三国志平话》实际上就是宋元“说三分”艺人的文字记录本。明初罗贯中根据此本“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加工修改成《三国演义》。这类累积型小说不可能象中原健二先生认为的那样到此时诸葛亮又从周瑜那里夺取了“羽扇纶巾”的装束。

  罗继祖《枫窗三录》卷一“为曹操翻案”条中云:“杜牧之‘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绝为咏史脍炙人口之作然持论过苛且违史实。盖曹操微时为桥玄所知及操显玄已死过玄墓辄凄怆为文以太宰祭之铜雀台虽建肯取其二女乎?文人寄兴往往不切事理如此。”罗先生作为史家他的气愤是可以理解的。但罗先生忽略了一个常见的现象古代文人的作品往往会受民间传说故事的影响。在杜牧诗中桥玄已变成了乔玄曹操筑铜雀台欲取二乔完全是小说者言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咏史诗。前引《东坡志林》记载说明苏轼受“说三分”的影响很大熟知三国故事。因此之故其词句“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小桥非“小乔”显然也是小说者言。赤壁之战时周瑜三十四岁已经不年青了早已结婚何来“小乔初嫁了”?可见“说三分”和《三国演义》一样把周瑜描写成年轻英俊比“羽扇纶巾”的诸葛亮小许多。事实上当时诸葛亮才二十八岁比周瑜年轻六岁。

  从写作艺术的角度看“羽扇纶巾”也应该系指诸葛亮。诸葛亮在魏、蜀、吴三分割据的决策中表现出卓绝的才能好象鸾凤高翔独步云霄。他的谋略与伊尹、吕尚等古代名臣不相上下而出于萧何、曹参之上。在曹操率大军威逼东吴东吴群臣大多主张投降之际诸葛亮说服孙权联刘抗曹为赤壁之战击退曹军提供了前提条件。周瑜亦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不仅精于战阵韬略而且风流倜傥还精通音律。这样一位杰出的儒将只有与诸葛亮在一起谈笑退敌方能映衬其风雅闲散、举重若轻的英武气概。况且周瑜“谈笑”必须有对象而东吴将士对曹军均怀畏惧之心不可能与决心拒曹的周瑜共语。如果“羽扇纶巾”系指周瑜岂不成了一个人的自言自语何能“谈笑”?因此“羽扇纶巾”只能是指诸葛亮。这样理解苏轼的词意丝毫也不会影响对周瑜的描写而正因为有了诸葛亮的衬托周瑜的艺术形象才显得更丰满、更高大。这种加进场景的描写使词句富有立体感生气盎然达到妙笔生花的效果令人回味无穷、浮想联翩。

  综上所述从史籍记载、三国故事形成流传情况、诗词艺术创作等角度来看“羽扇纶巾”都是指诸葛亮。

  诸葛亮羽扇的来历典故:

  我来讲一个诸葛亮的太太的故事

  诸葛亮的太太叫阿丑,诸葛亮听说他们家附进有个女的很有才学叫阿丑,他就去找阿丑的爸爸说:我想娶你们家的女儿作我的媳妇,你看好吗?阿丑的爸爸就和诸葛亮聊了一会,聊完了就让阿丑送诸葛亮回去,阿丑在送诸葛亮出去的时候,送了诸葛亮一件礼物,如果你看过京戏,或者常常看连环画或者看连续剧演的诸葛亮上常常拿一把羽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那边扇子是他的太太送的。阿丑说:“诸葛先生,你可知道我送你这把扇子有什么用意?”诸葛亮想起中国的成语:重于泰山,轻于鸿毛,意思是礼轻情义重。阿丑说:“好吧,也算原因之一吧,可知还有其二。”

  诸葛亮想不出来,就只好说:“那么愿闻其详。”阿丑就讲话了:“诸葛先生,你刚才跟家父在那里畅谈天下大事,我就在旁边看了一下,你提到刘备先生请你出山,就眉飞色舞,谈到蜀国的未来,你雄心壮志,就气宇昂轩,但是诸葛先生,我听你说到蜀国是三国里最弱的时候,你又眉头深锁,一讲到孙权和曹操的时候,你便忧心于中,大丈夫作事情要喜怒不行于色,我送你的这把扇子是用来给你遮面的。 ”

  这就是说,人要能够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这件事对诸葛亮影响很大,慢慢地就变成了一个很有城府的,稳重的人,最终帮助刘备成就了一番大业。

  誓爱·羽扇成说

  关于鹅毛扇,民间流传

  德育故事:诸葛亮的羽扇的来历

  着这样的故事,黄承彦的千金小姐黄月英并非丑陋,而是一个非常聪明美丽、才华出众的姑娘。黄承彦怕有为的青年有眼不识荆山玉,故称千金为“阿丑”。阿丑黄月英不仅笔下滔滔,而且武艺超群,她曾就学于名师。艺成下山时,师傅赠送她鹅毛扇一把,上书“明”、“亮”二字。二字中还密密麻麻地藏着攻城略地、治国安邦的计策。并嘱咐她,姓名中有明亮二字者,即是你的如意郎君。后来黄承彦的乘龙快婿,就是吟啸待时、未出隆中便知天下三分的名字中有“明”、“亮”二字的未来蜀国丞相诸葛亮。结婚时,黄月英便将鹅毛扇作为礼物赠给诸葛亮。孔明对鹅毛扇爱如掌上明珠,形影不离。他这样作不仅表达了他们夫妻间真挚不渝的爱情,更主要的是熟练并运用扇上的谋略。所以不管春夏秋冬,总是手不离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第一届世博会 第一届世博会背景 第一届世博会的意义下一篇: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关系 李世民为何不杀武则天?李世民和武则天的关系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