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湖北西部发现春秋战国时代的神秘墓葬,墓葬重见天日

导语:湖北利川剑南崖墓它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剑南镇与重庆万州交界处的应时砂岩悬崖上。据考证,崖墓悬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当时由于战乱频繁,人穷,古人选择了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作为埋葬之地,以示对吉祥、孝顺的渴望。悬棺葬有七种表达方式,专家总结。一种是“木桩”,棺材的

湖北利川剑南崖墓

它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剑南镇与重庆万州交界处的应时砂岩悬崖上。

据考证,崖墓悬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遗物。当时由于战乱频繁,人穷,古人选择了高不可攀的悬崖峭壁作为埋葬之地,以示对吉祥、孝顺的渴望。

悬棺葬有七种表达方式,专家总结。一种是“木桩”,棺材的一端放在天然洞穴或岩石裂隙中,另一端放在陡峭的木桩上。第二种是“自然洞式”,将自然洞稍加修剪或填充后放入棺材内。第三种是“人工挖横”,在临江的悬崖上人工挖长方形的横龛,大小和宽度以容纳一两个棺材为宜。第四种是“人工挖掘”,在临江的悬崖上挖掘出1-1.5米宽的方孔,或者用天然的孔洞加工方孔,放在棺材里。第五种是“悬崖木桩式”,在临江的悬崖上横凿两三个小方孔,嵌上木桩,然后放在棺材上。第六,“崖状”,临江悬崖上有突起或凹陷的岩石,厚而平,稳定,或称“崖状”或“裂隙”,内有棺木。第七,是“岩边型”,在海边陡峭的悬崖上发现一个突出的窄岩边,形成一个天然平台,放置在棺材上。

利川剑南,河流纵横交错,山峦高耸,红褐色应时砂岩组成的丹霞地貌五彩斑斓,错落有致,是恩施州第二次埋葬古代先民的地方,数量最多,保存较好。传说古蛇蜕皮,人老了病了,被安置在高崖洞穴里。七天七夜,好人蜕去旧皮,重获精彩青春;这个邪恶的人嚎叫着,变成了脓血。所以当地居民一直称这些崖墓为“蜕皮洞”或“仙人洞”。经过普查和补充文物调查,在白竹坝、白洋淀、沙前、中埠营、塔水桥、蓝家寨、破石板、兴隆农场、大王坝石龙堡、土坝埋设、月儿沟、龙头溪、太平镇、牟道川头村等地发现了40余座摩崖墓。这些崖墓都是古人在应时的砂岩上开凿的,按照剑南崖墓系统的规则,它们集中成不同数量的崖墓,在同一墓群中,除了一个水平的长方形墓门外,其他墓门的高度和宽度约为1.2米,形状接近正方形。有横长方形墓门的,门的下角有两个以上的小园洞,没有墓室和雕刻;方形墓门的左、右、上三面都雕刻成三级门框,下一面雕刻成二级阶梯,个别门框上还浮雕有文字。大多数墓葬高0.92米,宽0.65米,深0.6米,两者之间没有间隔。墓室干燥通风,底部平坦,宽1.7米,深1.67米;墙高0.93米;墓顶面有一个小洞,墓顶中心到墓底面的高度为1.1米。坟墓的入口要么居中,向坟墓中轴线的一侧倾斜,要么向左或向右。

剑南崖墓多,分布广,延续时间长。截至目前,湖北建南发现的崖墓数量如下:

七孔位于建南镇八人组的杨度河两岸。有九座崖墓,八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门框的上角有一个裸体浮雕;1983年夏天,筑路民工王尊然在白洋淀冒险走进“七孔”,拿出一个小圆木棺材,可惜里面的东西全被扔到河里冲走了。

石龙坝属于建南镇白石溪大王坝石龙堡。有四座崖墓,三个正方形,一个长方形。

位于剑南镇唐毅村1组。陵墓朝东,占地约100平方米。

位于剑南镇明星村4组。这个小地名打破了记录。燕嘴南北两侧分布着11个洞穴。

位于剑南镇中英村5组。洞一,洞口近方,二级收合。悬崖险要,洞内情况不明。

位于剑南镇白石西村11组,位于如尔沟河西岸的悬崖上,距河面约50米。坟墓朝东。

位于剑南镇明兴村13组,兰家寨峰东南侧的悬崖上。发掘时间不详,墓口朝东南。

位于剑南镇花园村9组。坟墓朝北。

位于剑南镇唐毅村二组,西芹湾天然砂岩崖上,墓口朝东南。

位于剑南镇唐毅村3组。凿在义山湾底部悬崖上,墓口朝西南,单洞。

位于剑南镇唐毅村3组。墓室凿在瓦场山南头口巨大的独立摩崖石上。

位于建南镇双龙村1组。墓口朝西南。一共2个洞,墓里什么都没有。

位于剑南镇姚平村3组。墓面向西北。有两个平行排列的空腔,间距为0.85米..

位于剑南镇前进村1组。坟墓朝南。单孔,近方孔口,两段内收,细而规则。

长期以来,黎川南崖墓的建造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谜。在第一次和第二次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参观了十多个崖墓,但没有一个空。直到1988年11月23日,白石溪大王坝石龙包崖墓群的楠木棺被发现清理,神秘的谜团才基本解开。白石溪大王坝旁的石龙堡,距利川市120公里。传说这里是古代蛮王的住所。如此命名。墓群由四座崖墓组成,一座横方形,三座方形呈梯状排列在崖上。最低的墓门距离水面约300米,距离墓葬所在的岩下4米。群山奔腾,古老的岩石高耸入云,人迹罕至。在群墓下层的一座墓右侧放置一具长1.45米、高0.34米、宽0.39米的楠木棺材;内空长1.24米,高0.23米,宽0.28米。没有棺床,棺底严重腐朽。棺材里的树叶覆盖了人体的许多骨骼,这些骨骼被清理成头部、肋骨、脊柱、大腿、胫骨和骨盆等大骨头,但没有小骨头。头骨的最大长度和宽度分别为17.9厘米和14厘米。股骨最大长度右侧47.8 cm,左侧48.2 cm。胫骨最大长度右侧40 cm,左侧40.5 cm。肱骨最大长度右侧33.9 cm,左侧33.5 cm。经初步鉴定,墓主是一名壮汉,身高约1.8米。除了干净的骨头,头骨两侧还放置了少量桐油石,局限在树叶下。大多数叶子只有叶脉,可以从剩下的形状、大小和结构中识别出来。都是青冈叶,没有发现其他杂叶和器皿。古棺葬崖洞,越高越贵。白石溪大王坝石龙包崖墓群,除了下墓有一口楠木小棺材外,上墓还有三壁岩画保存完好。这幅岩画以墓的主墙、右侧墙和顶墙为底,均为单线凹版。主墙顶上刻着一个圆圈,看起来像太阳,中间刻着一只大鸟,头伸出,翅膀张开,像一只在跳舞的鹤;右侧墙下雕有水波纹,墙面垂直分为三块,四条粗直线,每一块刻有无数双向连续的规则图案,如立面、窗棂雕刻;顶壁刻有交错的正方形,像古代的沉箱。整幅岩画简洁明了,说明了墓主生前的地位和当时当地的文化发展。

今利川建于中国南方,隋唐属清江县。《隋书地理》载:清江诸县,多杂蛮左,“岁亡而失,虽不露,亦称哭。死了就死在中庭,不留空间。送他们进山,限定十三年。先选个吉日,换个小棺材,意思是捡骨头。你一定要有个女婿,这个很重,你要认命。捡骨头的,除了肉,拿骨头,抛弃小的,拿大的。”。根据以上记载和实物,我们认为利川剑南崖墓属于黎族人的遗骨收藏,其具体建造日期至少不应晚于晋隋。下限一直到建国初期,还有人在利川路挖坑扫墓。

在实地调查中,我们发现剑南崖墓遗存下的河流上有关于女性生殖器的名称和传说,如“哈尔堂”、七孔下河的风光故事、七孔裸像的高浮雕等。根据这些遗迹,我们认为,南丫墓的建造不仅与人类生殖崇拜有关,还与古代母系氏族社会有关。生活在利川山区的古代人经常住在山洞里。所以我们认为,把崖洞藏在棺材里,不仅是西南少数民族的一种观念和习俗,也是对他们出生地的一种纪念,是对他们追求未来居住地的一种描述。最近,一位来自国外的考古学家将南丫墓的建造日期确定为“汉”,我们认为是合理的。也许确切的建设日期可能更早。

剑南崖墓是土家族地区特有的民族祖先丧葬制度,是研究民族学和民俗学的物质基础。特别是大王坝石龙堡摩崖墓实物的发掘和清理,金竹湾摩崖墓七尊孔子摩崖石刻的发现,使文物工作者对生活在该地区的土家族先民的经济文化生活状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1978年,越南为何号称自己是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下一篇:那些埋没在史官手里的历史真相,你知道有多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