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契丹竟然对中国的影响这么大!北京成为首都也是因为契丹人

导语:契丹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少数民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首先,给中国起了个名字契丹人从他们的儿子皇帝石敬堂那里得到了十六个郡县,即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部分地区,包括北京,实现了他们脱离漠北这块苦寒之地,进入中原的梦想。但这会伤害达汗民族。在此之前,汉朝抵御北方游牧

契丹人对中国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大多数少数民族,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首先,给中国起了个名字

契丹人从他们的儿子皇帝石敬堂那里得到了十六个郡县,即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部分地区,包括北京,实现了他们脱离漠北这块苦寒之地,进入中原的梦想。但这会伤害达汗民族。在此之前,汉朝抵御北方游牧民族无休止的劫掠杀戮,长城沿线险峻的地形始终是最好的天然屏障。这条重要的军事防线上恰好有十六个州府,长城最重要的关口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雁门关都在这一带。十六郡失守,北境可保无险。胡人的铁骑可以驰骋马的大平原,可以日夜饮马黄河...正因为如此,400多年后,收复十六州成了每一个汉朝的梦想。

契丹在北方建立大辽后,官制和人文典籍模仿中原王朝,国家影响力越来越大,疆域最大相当于两个北宋王朝。就这样,古丝绸之路被废弃了,汉族人与西方世界建立联系的所有传统渠道都被阻断了。中世纪的西方似乎已经逐渐忘记了波斯和突厥以东有一个中国。五代十国后周皇帝柴荣上台后,存了收复汉人快燕的野心。骁勇善战,在辽国势如破竹之时,敢于自相残杀。后汉人对辽无所惧。结果他轻而易举地收复了宁州、义津关、瓦桥关、周茉、颍州、契丹地震,吓坏了。辽朝皇帝穆宗准备放弃十六郡。但是,没有假期,柴荣突然病重,不得不撤军。以周朝的实力和柴荣的大才,一年之内可以收复十六州,将来大辽灭不知道。可惜他39岁就去世了,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真的很遗憾。陈桥兵变,黄袍。随后,宋太祖宋太宗的两位皇帝,收拾了南方的乱局,终于结束了五代十国。遂调兵北攻廖,欲收复十六郡,屡败两次。第一次是最差的。在北京高良河附近,北宋十余万军队全军覆没。宋太宗右大腿中了两支箭,坐着驴车逃走了。杨业和潘美直到分手才保住性命。十八年后,唐太宗腿伤复发,猝死。光复之战两败之后,汉朝的意志丧失殆尽,他们再也没有谈过在北方与辽人作战。但是契丹人不放弃,总想着失去土地的耻辱,比如宁州、伊金关、瓦桥关,都被周世宗柴荣夺回来了。2004年,辽国皇帝辽圣宗和他的母亲萧太后以收复失地为借口,率军亲自征北宋。宋国人惊慌失措,宋真宗想逃往南方。只有寇准丞相澄清真相,力劝他们见见。辽兵围困颍州、洛州,宋军尽职。辽军长期攻不下,损失惨重。在洛州城下,辽军主帅萧挞凛率领数十轻骑在洛州城下巡逻。宋军专门销毁了大弓箭,从600多米外射死。辽军士气低落,萧太后痛哭流涕,关起门来5天。

廖别无选择,只好议和,与宋朝缔结了著名的“禅院联盟”。这个盟约之所以出名,是因为当时交战各方基本上遵守了条约,所以宋辽之间大约100年没有战争,边界开放,互相需要...一百年的和平对于宋朝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保证了宋朝文明达到世界最高水平。宋辽和平后,古丝绸之路重开,宋朝的丝绸、茶叶、瓷器都经过契丹,向西经过中亚,到达东西欧。契丹人和外国人做生意,总说自己是中国人。久而久之,欧洲人认为契丹就是中国,所以称中国为契丹。现在在东欧国家和俄语中,中国也叫契丹。契丹给世界起了个名字,叫中国。

第二,今天北京作为首都的地位是契丹人首先确立的

北京的地理重要性和皇家风水的美丽是契丹人首先发现的。他们是第一个将北京定位为正统王朝首都的人。春秋战国时期,燕是一个诸侯国的城市,虽然首都是蓟,但不能算是王朝的首都。

是契丹人正式将北京定位为一个朝代的首都。虽然有五个首都,但北京只是燕斗的“南京”,但在五个首都中,北京是最大最繁华的。当然,北京在辽代之前有着很高的经济和政治地位,但在辽代其重要性发生了质的变化。辽代以来,金、元、明、清各正统朝代都以北京为都城。这恐怕是契丹人今天带给我们的最大影响。

第三,契丹人对朝鲜半岛脱离中国负有责任

自从韩国被忽视后,韩国和中国就有了密切的联系。商朝末年的皇族姬子带领五千人到朝鲜建国,可以说是商朝末年中国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11世纪商人之后,周认为德高望重,承认并公开将朝鲜授与。周武王给龚英取名为颜瑜。燕国强盛时,疆域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京、津、冀、辽,包括朝鲜和韩国的大部分,箕子朝鲜的部分领土也归燕国所有。在秦末战争中,一个叫魏漫的阎率领一千多名下属出使朝鲜半岛,摧毁了没落的姬姓王朝,建立了“魏国”。

总之,是中国“汉人”在秦朝之前统治了朝鲜半岛近一千年。后来汉武帝灭魏的朝鲜,在辽东和朝鲜设立郡县,将朝鲜半岛核区划分为直接统治区。此时的朝鲜老地方,无疑是“中国”的一部分。由于汉末魏晋南北朝中原战事,中原王朝逐渐失去了对半岛的控制,辽东和朝鲜半岛进入了高句丽、新罗、百济的独立“三国时期”。但在统治者的心理层面,朝鲜半岛一直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因此,自隋文帝以来,中国就把征服高句丽作为国家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并坚持执行。尽管屡遭失败,国家有可能覆灭,但一代又一代的隋唐统治者从未放弃一个战略目标:消灭高句丽。隋朝因为多年的苦役而崩溃。唐朝从李世民开始,为征服朝鲜半岛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直到唐高宗才达到目的,高句丽和百济被灭,安东都督府和吉林都督府成立,朝鲜半岛才重新归中原王朝统治。

唐末五代,中原王朝再次失去对朝鲜半岛的控制。之后统治北方的契丹人一度到达库页岛和中亚,东亚和北亚的一半都在她的势力范围内。但由于某种原因,他们并没有继承前代人对朝鲜半岛的态度,默许王的朝鲜独立发展。可能还是嫉妒汉朝收复十六州,所以把华北的中原地区当成重点防守的地方,资源偏多。就像苏联时代,虽然世界上与美国、中国等发生了很多冲突,但欧洲一直被视为她最重要的命门,华沙条约组织的坦克集群等各种重武器资源被安排在东欧平原上。契丹人的统治心态被金元明清所继承。从此中原王朝只满足于王的朝鲜和李的朝鲜的臣服,并没有进一步把它归为直接统治(袁虽然设东线省,但并没有真正统治朝鲜半岛。让半岛慢慢发展成两个独立的国家,朝鲜和韩国。

今天的中国不得不面对半岛面前复杂的外交环境空。这一切,契丹人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说的有点远,但不是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历史上仅有的7个永久中立国,各有各的心酸。下一篇:琉球是中国的传统藩属国,为什么最后落到日本人手里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