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七月十五 中元节有几天 每年只有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才是鬼节

导语: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了,每年中元节有且只有一天,一起了解下中元节吧。  农历七月的两个传统节日,非常有趣:其一,“七夕”这个浪漫情人节刚过,“中元节”便接踵而至;其二,道教与佛教都把中元节定为“鬼节”,因史无准确记载,无法判定谁先谁后,权当道释两家不谋而合了;其三,中元节跟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了,每年中元节有且只有一天,一起了解下中元节吧。

  农历七月的两个传统节日,非常有趣:其一,“七夕”这个浪漫情人节刚过,“中元节”便接踵而至;其二,道教与佛教都把中元节定为“鬼节”,因史无准确记载,无法判定谁先谁后,权当道释两家不谋而合了;其三,中元节跟元宵节一样也“张灯”,只不过张的是“水灯”。

  史料载,“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传说版本较多,既含生命哲学,又与孝道相关。于是从南梁开始,便在中国普及。

  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道经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宫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解脱。”而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称为“盂兰盆会”。

  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的蝙蝠,苦不堪言。此习俗传承至唐宋,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张水灯、种生等诸多项目。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而“七月半”被称为“中元节”,则是源于中国民间的宗教信仰。道教诸神中有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大帝”,他们是天帝派驻人间的代表:天官为正月十五上元赐福,地官为七月十五中元赦罪,水官则为十月十五下元解厄。

  传说地宫掌管地狱之门,中元节这一天地宫打开地狱之门,也是地狱开门之日,已故祖先可回家团圆,因此又是鬼节,所以民间要设道场,放馒头给孤魂野鬼吃,这一天要祭祖、上坟、点荷灯为亡者照回家之路。道观举行盛大法会祈福吉祥道场,内容是为死者的灵魂超度。

  古人于中元节放河灯,道士建醮祈祷,乃是中国传统民俗,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

  中元节是为了纪念谁?

  鬼节源于目莲救母的故事:“有目莲僧者 ,法力宏大。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目莲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目莲在阴间地府经历千辛万苦后,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刘氏,发现她受-群饿鬼折磨,目莲想用钵盆装菜饭给她吃,菜饭却被饿鬼夺走。目莲只好向佛祖求救,佛祖被目莲的孝心感动,授予其盂兰盆经。按照指示,目莲于农历七月十五用孟兰盆盛珍果素斋供奉母亲。挨饿的母亲终于得到了食物。

  为了纪念目莲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孟兰盆会”,即我们现在所说的“鬼节”。

  一年一度的中元节来了,每年中元节有且只有一天,一起了解下中元节吧。

  农历七月的两个传统节日,非常有趣:其一,“七夕”这个浪漫情人节刚过,“中元节”便接踵而至;其二,道教与佛教都把中元节定为“鬼节”,因史无准确记载,无法判定谁先谁后,权当道释两家不谋而合了;其三,中元节跟元宵节一样也“张灯”,只不过张的是“水灯”。

  史料载,“中元”之名起于北魏。传说版本较多,既含生命哲学,又与孝道相关。于是从南梁开始,便在中国普及。

  南梁宗懔《荆楚岁时记》曰:“七月十五日,僧尼道俗悉营盆供诸佛。”道经以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

  《修行记》说:“七月中元日,地宫降下,定人间善恶,道士于是夜诵经,饿节囚徒亦解脱。”而佛教也在这一天,举行超度法会,称为“盂兰盆会”。

  盂兰盆的意义是倒悬,人生的痛苦有如倒挂在树头的蝙蝠,苦不堪言。此习俗传承至唐宋,除设斋供僧外,还增加了拜忏、放焰口、张水灯、种生等诸多项目。

  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先是天子诸侯的事,然后自上而下影响到民间。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十五前后,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的阴盛之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朱元璋杀蓝玉的是因为嚣张跋扈吗 其实这个人的死才是关键下一篇:周邦彦偷听宋徽宗和李师师谈话,写下一首诗还被赶出京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