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十三陵是哪个朝代皇帝的墓葬群 十三陵背后的传说,不得不知的故事

导语: 从明代的陵墓中,我们也能隐约看到明朝从盛到衰的变化轨迹。 长陵的左右有两座陵墓,献陵和景陵。献陵是明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

从明代的陵墓中,我们也能隐约看到明朝从盛到衰的变化轨迹。

长陵的左右有两座陵墓,献陵和景陵。献陵是明第四位皇帝朱高炽和皇后张氏的陵寝。景陵在天寿山东峰之下的黑山,是第五位皇帝朱瞻基与皇后孙氏的合葬陵寝。这两位皇帝相似处:建朝之初,知道创业之艰,考虑到长治久安的大业,在陵墓建造上要节俭。

明仁宗朱高炽,只当了一年的皇帝,觉得在位时间不长,没做出太多的成绩,没给人民带来更多的实惠,临终前留下遗言:建造陵寝一定要从俭。

景陵面积最小。仁宗、宣宗力主节俭,留有"献陵最为简朴,景陵次之"之说。至于嘉靖皇帝觉得宣宗皇帝的功德之大与陵墓太不相衬,为景陵扩大了点儿规模,重新修建了祾恩殿等建筑,那是后话。

可惜祖训被明朝中后期的皇帝逐渐淡忘,开始铺张起来。也有两位年代相似的皇帝,年号为人们熟知:嘉靖和万历。这两位皇帝的陵墓为永陵和定陵。永陵是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及陈氏、方氏、杜氏三位皇后的合葬陵寝。定陵所在岗阜也称大峪山,是第十三帝神宗朱翊钧及两位皇后的陵墓。

永陵在十八道岭南麓,嘉靖十五年选定在这里建造陵寝。明世宗朱厚熜认为山名不好,便改为阳翠岭。永陵建成后,皇帝来到陵区,察看后问工部大臣:朕的陵建成这样就完工了吗?其实,永陵的规模远远超过了献陵和景陵,仅次于长陵,而陵内建筑和所用建材已极尽奢华。大臣听出了话里面的意味赶忙说:还有墙垣没有建。于是在陵的周围又筑起了墙垣。这在其他陵没有,只有定陵照此仿效。

靖皇帝在祭祀上进行了许多变革。他觉得朱棣功绩卓著,庙号叫成"太宗"不相符,应该叫成"祖"才贴切。在《明实录》中,他的实录就被称作《太宗实录》。嘉靖十七年,世宗皇帝将朱棣的庙号改为"成祖"。自此称朱棣为"明成祖"。大臣郭勋建议:把长陵明楼石碑上的旧字磨去刻上新字,可以永久保存。嘉靖皇帝不高兴地说:我不忍磨去旧的庙号。于是采取一个办法,把新庙号刻在木头上,套在石碑外。

几十年过去,明神宗朱翊钧当了皇帝。万历三十二年,巨大的雷电击中长陵,明楼起了大火,烧毁了石碑及外套,万历皇帝命令重建。大学士沈一贯上疏:以前祖上世宗就曾想改刻成祖石碑,今天雷神发了威,这是天意要更换新碑,莫大的好事。皇帝立刻同意了这一建议。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代皇帝的墓葬建筑群,坐落于北京昌平区天寿山下40平方公里的小盆地,距离京城约50公里,自永乐七年五月起用,直到安葬崇祯帝后结束,历时230多年,共葬有13位明朝皇帝,23位皇后、2位太子、30余名妃嫔、1位太监,是全球保存完整皇陵墓葬群之一。

明朝共有16位正式即位皇帝,但北京的明十三陵只有13位皇帝,未有入陵的因由各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早年建都于南京,死后葬于南京钟山的“明孝陵”;继位的朱元璋长孙建文帝朱允炆,在其叔父燕王朱棣发起“靖难之役”攻破南京之后下落不明,因此没有帝陵;第七帝朱祁钰,在其兄明英宗于土木堡之变被瓦剌所俘之后登上帝位。后来英宗复辟,朱祁钰被害死,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捣毁其在天寿山修建的寿陵,以亲王身分将他葬于北京西郊金山的景泰陵。

长陵永乐皇帝朱棣铜像十三陵的主陵是朱棣于1409年至1413年最早兴建的长陵,他当时经“车驾临视”,钦定山名为“天寿山”,1423年他于北征鞑靼途中驾崩,后安葬于此,但长陵工程直至1427年始全部竣工。期后近200年的兴建,形成长达7公里多的完整建筑群。

13座陵墓中,明成祖朱棣的长陵、嘉靖帝朱厚熜的永陵和万历帝朱翊钧的定陵,均是生前所建,规模亦最大,其余陵墓则是死后才动工,大约会用半年修建。崇祯因为是亡国之君,并没有正式建陵,现时的陵墓是以其亡妃田氏的墓穴改建。

1995年12月,“明十三陵博物馆”成立。2003年7月3日,明十三陵列入联合国《世界遗产名录》。

91平台官方微信公众号91忆语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曹魏一猛将 曹魏一猛将 置杀父之仇于不顾 果断投靠敌人 却赢得了后人称赞下一篇:杨继宗是谁 为什么能让明朝西厂提督礼让三分呢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