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函谷关:新旧两个函谷关 古代函谷关:新旧两个函谷关 何以在古代战场中成为御敌雄关

导语:古代函谷关:为什么新旧函谷关成为古代战场上抗击敌人的雄伟大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历代王朝,凡是能够称之为雄关者,莫不是背山靠水,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诣为天然屏障,然后在这天然屏障之地构筑关城。 从河洛地区一直西行延伸到关中盆地,这条必经之路上,有一座着名的古代关城函谷关。 函谷,其实就是一条在山脉中的纵深沟壑。而函谷关就是位于纵深沟壑中的一座雄关,我们如今所见到

古代函谷关:为什么新旧函谷关成为古代战场上抗击敌人的雄伟大门?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历代王朝,凡是能够称之为雄关者,莫不是背山靠水,以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诣为天然屏障,然后在这天然屏障之地构筑关城。 从河洛地区一直西行延伸到关中盆地,这条必经之路上,有一座着名的古代关城函谷关。 函谷,其实就是一条在山脉中的纵深沟壑。而函谷关就是位于纵深沟壑中的一座雄关,我们如今所见到的函谷关虽然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布局,可是曾经在汉唐以前,函谷关的位置可谓重中之重。 历代以来,函谷关有三处要地。 最开始的函谷关是魏国函谷关,黄河河道南移,淹没了魏国函谷关,具体位置已经不可考究。 一处位于如今的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镇王垛村,被称为---秦函谷关。 另一处位于如今的河南新安县,被称之为---汉函谷关。 崤函古道 提及函谷关,其实不得不提的便是崤函古道,正是因为有崤函古道的存在,才奠定了秦汉两代函谷关的军事地位。 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崤函古道不过是一条长十五公里的沟壑通道。但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真正的崤函通道并不仅仅是一小段沟壑,而是以潼关为起点,一直沿着黄河流向延伸到河南洛阳的一条长达200公里的通道。 整个广义的崤函古道在三门峡市分为两支:南崤道和北崤道。 在三门峡市,黄河突然北上转弯,在三门峡的北翼留下了一个三角形的天然屏障,也留下了一大片的平原地带。 从三门峡延伸出去两条河道,顺着这两条河道延伸至一个交汇点,恰好形成了南北崤道两条路线直通洛阳。 而北翼的北崤道的通路中正好有函谷关增设于此,形成了通道中唯一的雄关。 古代的函谷关,也正是因为处于这样的位置,而显得异常的重要。 崤函古道,在中国古代王朝的初期,或许仅仅是沟通关中地区和河洛地区的一条东西通道。可是,在汉唐之后,这条通道已经成为东方大国沟通亚洲、欧洲、非洲等西方大国的必经之路,这里曾经见证了无数的战争,也见证了曾经无数的财富远远不断的从这里流入中原大地。 秦函谷关 秦国崛起之际,顺利在关中地区稳定政权,为了防止东方六国合力围攻,秦国在崤函通道上打造秦函谷关。这道关城的修建不仅仅成为了秦国东部大门防御性关城。还成为汉唐以前在崤函通道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战略据点。 至此,日益强大的关中秦国凭借崤函之固,大力壮大自身实力,屡屡拒敌于函谷关外。 《读史方舆纪要》: 「 ” 洛阳西至新安,道路平旷。自新安西至潼关殆四百里,重凤叠阜,连绵不绝,终日走硖中,无方轨列骑处。其间硖石及灵宝尤为险要,古之崤函在此,真所谓百二重关也”。 战国时期,山东六国曾经连番五次进攻秦国,虽然曾经攻破了函谷关,但是都被秦军重创,无功而返。 这些处于函谷关东翼的联军面对函谷关这处重要关口,一一束手无策,毫无办法。 从地图上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秦函谷关的军事地位。 在秦函谷关的南北两翼均为天然高山,两座高山的中间恰恰是秦函谷关的所在位置,函谷关伫立于此,绝对算得上是一座万里雄关。 再北翼接口处恰好是黄河拐角,虽然从外侧能够靠近黄河岸边,可是这个时候的黄河仅仅贴着山脉流淌而过,压根就没有通道能够从这里渡河。 想要从此处进入关中,秦函谷关这里是必经之路,也是唯一一条通往关中平原的深谷通道。只要能够顺利拿下秦函谷关,关中地区便可以不费摧毁之力的席卷囊中。 汉函谷关 黄河在从潼关延伸至河南的这条沿线上,经过漫长的岁月,河道渐渐北移,原来秦函谷关所依赖的黄河天险已经不复存在,长时间的黄沙、黄沙在这个拐角处堆积,黄河河床渐渐显露出来,成为了一条可以直接通行的靠岸通道,函谷关的北翼黄河天险渐渐失去了防御作用。 所以,此时秦函谷关的作用已经丧失,迁关一事已经是势在必行。 《汉书》: 「 ”三年冬,徙函谷关于新安。以故关为弘农县。”应劭注曰:「 ”时楼船将军杨仆数有大功,耻为关外民,上书乞徙东关,以家财给其用度。武帝意亦好广阔,于是徙关于新安,去弘农三百里。” 楼船将军杨仆以自己是关外人,深以为耻,以自己家财用于迁关一事,想要让自己成为关内人士。 汉武帝看着杨仆自掏腰包,重筑关城,索性也就同意了这件事情,随后的秦函谷关就彻底废弃,汉函谷关开始正式走上历史舞台。 汉代函谷关新建以后,在如今的新安县仍旧能够看到汉代函谷关的遗址,只不过现在存留的遗址仅仅是汉代函谷关的东门一翼。 汉函谷关依旧在两处沟壑中修筑关城,凭借高山天堑来为作为这座关城的天然屏障。 东汉以前,王朝的政治重心一直在关中地区,函谷关在内御敌方向主要为东翼敌军。 到了东汉末年,曹操扫平北方群雄,称霸中原,以曹操为中心的曹氏集团保持朝政,整个王朝的政治重心开始渐渐西行到了中原大地洛阳和邺城,函谷关的御敌方向转而形成了西翼御敌,防止关中地区的马超和韩遂涌入中原地区。 唐代诗人岑参曾经写过一首诗: 君不见函谷关,崩城毁壁至今在。树根草蔓遮古道,空谷千年长不改。 曾经的函谷关,整套关城防御体系虽然已经荡然无存,可是「 ”崩城毁壁至今在”。 曾经的那座关城即便历经几千年的岁月,终究还是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一丝足迹。如今站在函谷关关城城门上,我们仍旧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座关城曾经所承载的战争和杀戮,流血和牺牲的悲情往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恢复视力方法 贝茨视力训练恢复法是真的?近视可以恢复正常吗下一篇:为什么先秦诸侯国的爵位不同,一国之君被称为某公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