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长平之战——四十万亡灵是谁的罪责 长平之战——四十万亡灵是谁的罪责

导语:长平之战——四十万亡灵到底是谁的罪?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了韩国野王,切断了韩国上党与其本土之间的联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请求献出上党郡恳求秦国罢军。这时的上党郡郡守为冯亭,冯亭很爱国,他听说韩王已经决定将上党郡献给秦国,悲愤万分,恨不得自己去杀了秦王,当然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冯亭急中生智,憋出了一条妙计。 战国地图 他快马加鞭赶去赵国邯郸

长平之战——四十万亡灵到底是谁的罪?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公元前262年,秦军攻占了韩国野王,切断了韩国上党与其本土之间的联系,韩国国君韩桓惠王请求献出上党郡恳求秦国罢军。这时的上党郡郡守为冯亭,冯亭很爱国,他听说韩王已经决定将上党郡献给秦国,悲愤万分,恨不得自己去杀了秦王,当然他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于是冯亭急中生智,憋出了一条妙计。 战国地图 他快马加鞭赶去赵国邯郸求见赵孝成王,要将上党郡送给赵国。赵孝成王很是高兴,天下竟然会掉下如此大的馅饼,便不听某些大臣的反对,接受了「 ”天上掉的大馅饼”。于是不费吹灰之力白白得到了上党郡十七城,同时将廉颇调往长平驻防,以防秦军。 秦昭王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就火了,我秦国辛辛苦苦死伤多少将士才换来的上党,你赵国却不出一兵一卒拿了本该属于我秦国的东西,你是个什么东西!秦王二话不说,攻赵! 到了这里恐怕谁都知道这个冯亭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了吧?既然上党郡保不住,那就让你秦国也得不到,就算开战,也是和强大的赵国开战,我要让你双方为了上党拼个你死我活。 公元前260年,秦将王龁攻占了上党,赵孝成王派廉颇出战秦军。经过几次交战,赵军处于劣势,于是廉颇采取坚守策略,以逸待劳,避免与兵锋正盛的秦军正面作战。然而,赵孝成王认为廉颇惧战,接着秦相范睢用反间计到秦国散布谣言,廉颇不可怕,秦国怕的是马服子赵括。赵孝成王在众人怂恿下派赵括换下廉颇,秦王得到消息后,秘密派遣武安君白起替换王龁。 武安君白起 赵括一改廉颇的防守策略,贸然进军,白起诱敌深入截断赵军部队及其粮草,赵军被迫防守待援。这时秦昭王扩大征兵范围将士兵运至前线,赵军断粮断水,士兵相互残杀,最后赵括因突围而战死,其余四十万赵军不得已而投降。众所周知,四十万赵军被屠杀殆尽,只放走了240个幼小的赵兵回去。 长平之战 这便产生了后世学者对坑杀四十五万降卒的争论。关于长平之战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一事,历代以来的学者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一、人们普遍认为白起对秦国的统一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然而诱杀四十万降卒是缺乏人道的,十分残暴的。这是目前最为普遍的一种观点。汉代杨雄就评论:「 ”长平之战,四十万人死,蚩尤之乱,不过于此矣。”将四十万人的冤死同蚩尤之乱相提并论,可见杨雄是何其反对白起的做法。这种普遍的观点大多数受正史以及历代学者的评价的影响,这类人的研究资料多是通过正史对于「 ”长平之战”的客观或主观的描述而提出「 ”诈坑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的观点。然而正史除了所描述的事件可信度尚有待论证之外,还有就是正史所描述的某些事件偶然会带有主观性,其次就是正史描述事件并不会将发生这一事件的原因进行细致、全方位的记录。《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中记载武安君白起在坑杀降卒前说: 「 ”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坑之,恐为乱。” 然而在众多对武安君的评论中,几乎没有提到过这句话。而且,《史记》中只是提到了这样一个所谓的「 ”武安君计”,对于其他方面的因素却只字未提。 二、有部分学者提出白起坑杀赵卒的数量并没有40万之众。其一:赵国总人口只有一百七十万左右,除去无作战能力的老人、妇女儿童等,赵国所能动员的兵力大概在四十万左右,四十万必须有三分之二的人去从事农业生产、采矿、供应军需等。其二,赵国北有匈奴,南连韩、魏,东接齐、东北临燕。赵国没有理由相信其他各国不会对势单力薄的赵国有所觊觎,乘机瓜分赵国。其三,在《战国策》中有关秦赵两国在长平之战时期的当事人如白起、范睢、廉颇、平原君等的记载,均未直接提到过有四十万赵卒被坑杀的事情;只讲到「 ”大败赵师”,「 ”赵军大破”,「 ”死者十之七八”。即使《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这些书中关于长平之战的记载也没有提到坑杀四十万的事情。但是我认为这些虽然没有提起具体数字,但是并不能直接证明就没有坑杀降卒一事,其次是在《战国策》关于蔡泽的记载中却提到了四十万的数字。 三、另外有学者提出,白起坑杀降卒是出于政治上的目的。白起与范睢历来就有矛盾,所谓「 ”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白起杀了四十万降卒,让在后方想以军事力量为筹码,借机与赵国谈判略取赵国城池的范睢无法实现停战诺言,从而导致朝野对范睢的不满,削弱范睢的权力。之后的历史发展我们也知道,虽然秦赵停战,但是赵国却在停战后没有履行割让城池的停战条件。学者认为正是白起坑杀了四十万降卒才使赵国成功使用了缓兵计,假意和谈,实则备战复仇。而赵国这一折腾,也使范睢的政治生涯走向了终点。我认为这样的解释虽然有些道理,但是也只是单方面地解释白起坑杀降卒的原因,且进一步丑化了白起,使其成为自私自利、不顾全大局的丑恶形象。 四、还有极少数学者提出坑杀降卒并不能简单地认为是白起残暴的性格所导致的结果 。学者提出导致此次事件的原因有:一,秦军供给困难,难以再养活四十万降卒;二,赵卒反复,担忧发生内乱;三,秦国军功制,促使将领士兵杀敌邀功。 前三类学者对于白起坑杀四十万降卒的看法各有利弊。他们都提出了比较有价值的观点,加上了必要的证据,资料的获取主要来源于可信度较高的史料古籍。但是前三类都没有突破根本的一个思想禁锢:坑杀四十万降卒是白起主观意识引起的恶行。其根本原因还是学者们受历代以来的学者观点的影响,没有跳出这个思维固态模式。第四类是值得我们研究、借鉴的,同时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以此来使其更加完善。 长平之战是两国国力比拼之战,此一战使赵国40万降卒全部被秦军屠杀殆尽,虽然秦国也因此大伤元气,但是却使赵国一蹶不起,加速了秦国统一的步伐。从古至今许多学者对白起坑杀40万降卒的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抨击,把杀40万降卒的罪过全部归咎于白起。然而我认为这种自古以来的看法有失偏颇。大多数学者并没有认识到杀降一事或许另有他人指使或逼迫,即使有部分学者提出了新的观点,但是对于杀降的原因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因此我认为坑杀40万降卒白起不应该被人们过度指责,其中的原因还有待研究。 历史留给我们后人的,大多是简介的过程与结果,这才使我们后人对前人的作为持有不同的观点,从而产生学界的各种争议,但是也正是这些历史的空白与对历史的怀疑,才让我们能对历史加以不同的猜想,丰富历史本身的意义。 参考文献: 南怀瑾《白起杀敌40万奇将还是罪臣》 杨雄《法言义疏十六渊骞卷第十二》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第十三》 舒咏梧《「 ”长平之战活埋赵卒四十万”质疑》 唐根希《长平之战再研究》 卢星 ,倪根金《白起功过新探》 孟祥才《论白起的事功和悲剧结局》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红楼梦香菱 红楼梦香菱怎么死的?香菱生平简介下一篇:贾宝玉的性格特点 贾宝玉性格特点是什么?宝玉是个什么样的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