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浅谈湘系第一劲旅「 ”霆军”遭肢解之原因 浅谈湘系第一劲旅「 ”霆军”遭肢解之原因

导语:浅谈湖南省第一发电站“钧婷”被肢解的原因。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1864年7月,湘军「 ”吉字营”攻克天京,灭亡太平天国。此时,湘系集团总兵接近30万,实力碾压八旗、绿营。为避免清廷猜忌,曾国藩等湘系领导主动裁撤军队,曾国荃「 ”吉字营”裁5万,左宗棠「 ”楚军”裁4万,成大吉、席宝田等小派系则全部裁撤。曾国藩裁撤湘军,可留有一手,即是保留了最精锐、最能打的,号称

浅谈湖南省第一发电站“钧婷”被肢解的原因。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1864年7月,湘军「 ”吉字营”攻克天京,灭亡太平天国。此时,湘系集团总兵接近30万,实力碾压八旗、绿营。为避免清廷猜忌,曾国藩等湘系领导主动裁撤军队,曾国荃「 ”吉字营”裁5万,左宗棠「 ”楚军”裁4万,成大吉、席宝田等小派系则全部裁撤。曾国藩裁撤湘军,可留有一手,即是保留了最精锐、最能打的,号称湘系第一劲旅的鲍超「 ”霆军”。曾国藩言:「 ”实为群贼所惮,非楚勇、湘勇、淮勇所能及。”将鲍超「 ”霆军”视为一把利器,是自己的重要政治资本。然而,仅仅了三年,鲍超「 ”霆军”就被完全肢解,要么被遣散回籍,要么就被淮军收编,不留一兵一卒。1868年后,「 ”霆军”不复存在,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究其原因,「 ”霆军”自身问题严重是其一,关键还是清廷玩政治平衡,有意压制湘系而扶植淮系使然。 01.「 ”霆军”之组建,及其立下之赫赫战功,乃湘系集团克敌制胜之利器 鲍超,字春亭,后改春霆,重庆奉节人。早年追随向荣赴广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在桂林城下被萧朝贵击伤,而后回长沙疗养。不久,鲍超加入湘军,隶属杨载福部水师,因作战勇敢,颇受赏识。1855年,湖北巡抚胡林翼被太平军围困金口,危在旦夕,鲍超率孤军救援,将其救出。为此,胡林翼看重鲍超,并向朝廷举荐:「 ”游击鲍超,勇敢冠军,晓畅兵略,纪律最为严明,堪胜水陆方镇之任。”让他去湖南长沙招募兵勇,组建直属武装力量。1856年12月,鲍超募得兵勇3000余人,并编练完毕。胡林翼见鲍超麾下兵容整齐,训练有方,将其命名为「 ”霆军”,寓意「 ”雷霆万钧”之军,鲍超也因此而改字「 ”春霆”。 1857年1月,鲍超率新练成的「 ”霆军”协助江宁将军都兴阿作战,在小池口大战陈玉成军团,左额被打伤,身陷重围,可「 ”霆军”阵型不乱,硬是打成平手。 1857年6月,鲍超率3000「 ”霆军”与陈玉成再次大战,双方在亿生寺拼杀。「 ”霆军”连毁太平军营垒48座,陈玉成逃走。此战后,「 ”霆军”名声大震。 1858年12月,鲍超率「 ”霆军”在二郎河击败陈玉成、李秀成,接着在太湖之战再次获胜,一举扭转安徽战局。 1860年8月,鲍超率「 ”霆军”6000余人,从江西景德镇一路北上,与李秀成、杨辅清、黄文金、刘官芳、李世贤等大战,解除「 ”祁门之围”,救出曾国藩。 1861年5月,鲍超「 ”霆军”在安庆连续击败陈玉成,并摧毁集贤关外太平军营垒,全歼英殿精锐小右队4000余人。此后,鲍超就成了战神,成了曾国藩的救火队长,令对手闻风丧胆。 鲍超勇猛异常,「 ”霆军”悍不畏死,清军、太平军都相当认可。《中兴将帅别传》 称:「 ”大小七百余战,擒伪王数十名,斩首三十余万级, 降二十余万众。”《曾国藩全集》道:「 ”实为群贼所惮,非楚勇、湘勇、淮勇所能及。”对其相当认可。英王陈玉成则说,鲍超及其「 ”霆军”是强劲对手,「 ”清军堪为对手者,唯二李一鲍尔”,其中的「 ”鲍”自然就是鲍超了。李秀成则说:「 ”惧鲍军冲锋猛战。”可知,鲍超及其「 ”霆军”确实够给力,各方都认可。如此,「 ”霆军”便成为曾国藩湘系集团克敌制胜之利器,尤其在野战与对手激战时,「 ”霆军”更是绝对之主力。 02.「 ”霆军”成分复杂,军事纪律极为败坏,是清朝潜在之巨大隐患 曾国藩在编练湘军时,麾下将领多出自书生、儒生,士兵则从老实巴交的山农中选择,是典型的「 ”书生加山农”模式。然而,鲍超及其「 ”霆军”则与其余湘军不一样,鲍超并非读书人为将,而是行伍出身。「 ”霆军”呢?士兵几乎都是从城市里破产之手工业者、游民、散兵游勇、地痞,乃至天地会中招募,农民则几乎没有。曾国藩也承认:「 ”霆军之营哨弁勇,长沙省城人居多,朴者颇少,而能屡拒大敌,兵事诚不可以一律相绳乎。”此处说「 ”省城人居多”是委婉表述,实则讲鲍超「 ”霆军”并非出自农民,而是游民、散兵游勇、地痞等。鲍超如此给「 ”霆军”招募士兵,自然是认为这帮家伙都是亡命之徒,战斗力强,敢于拼杀。但是,也带来许多弊端,即是军队纪律败坏,经常扰民,乃至公开哗变。 《曾国藩全集》道:「 ”一曰在营会聚之时,打仗则互相救援,有事则免受人欺;二曰出营离散之后,贫困而遇同会,可周衣食,孤行而遇同会,可免抢劫。因此,同心入会。”对「 ”霆军”中进入天地会分子很是担忧,直言其常扰民,纪律不行。 《左宗棠全集》道:「 ”频年驰援江西皖南,战功卓着,为贼所惮,两省士民遇贼至则喜其速来,贼退则惟恐其去之不速,正以此辈善扰。”可知,民众对「 ”霆军”也是颇有怨言,厌恶其军纪败坏。 《清穆宗实录》载:「 ”该提督游勇太多,漫无纪律,第念鲍超剿贼,向称勇往,若令严汰游勇,妥加钤束,使该提督有儆惧之心。”朝廷也是不满。 不得不承认,鲍超「 ”霆军”之纪律着实令人堪忧,朝廷、上司、同僚、民众等都对其相当厌恶。后来,由于欠饷不发,「 ”霆军”公然哗变,多位将领直接从江西南下投奔太平军汪海洋部,站到朝廷对立面。曾国藩直呼:「 ”该军积劳最久,立功最多,平日本乏纪律,将卒以屡胜而骄,又以无饷而怨,臣早虑其溃散。”如此纪律败坏之军队,不但给曾国藩政治生涯造成威胁,更是清王朝潜在之巨大隐患。若是「 ”霆军”造反,调转枪口,八旗、绿营岂不是被摁在地上摩擦,谁人能阻止他们呢?战争时期,清朝也许能容忍「 ”霆军”,可以一旦局势稍微稳定,必然会将这潜在威胁除掉,以免后患无穷。可以说,糟糕之军纪,是「 ”霆军”被迫解散之内因。 03.尹隆河之战,鲍超与刘铭传起冲突,成为「 ”霆军”肢解之导火索 鲍超率「 ”霆军”奋勇拼杀之际,刘铭传还只是小兵一枚。李鸿章组建淮军时,刘铭传是其麾下四大金刚之一,地位高于潘鼎新、张树珊、吴长庆。淮军麾下第一悍将程学启被爆头后,刘铭传及其「 ”铭军”成为李鸿章绝对之主力,地位相当显赫。当时,鲍超名声太显赫,远在刘铭传之上,是清朝的战神。作为后起之秀的刘铭传自然不服,他认为鲍超赳赳武夫一枚,胸无半点墨水,莽夫而已。因此,湘系头号悍将鲍超与淮系首席猛将刘铭传相互不服气,经常暗中较劲,非要决出高低不可。对此,局外人薛福成看得认清楚,直言:「 ”鲍刘二公意气不相下,鲍公自谓宿将,勍歼寇功最多,刘公后起,战绩不如霆军远甚,乃亦比肩为总统,意稍轻之。刘公谓鲍公勇而无谋,仅一战将才耳,顾闻其威名出己上,尤邑邑不怡。” 1867年2月,清军与「 ”捻军”在湖北尹隆河畔展开决战。按照作战协议,鲍超率军从西向东打,刘铭传率军从北向南打,夹击「 ”捻军”;两军约定好作战具体时间,并同时出兵。可是,刘铭传自认为所部乃是百战精锐,「 ”捻军”岂会是对手呢。所以,刘铭传提前一小时出兵,他亲率万余将士分三路出战,猛攻「 ”捻军”阵地,结果被任化邦、赖文光等「 ”包饺子”,几乎全局覆没。当时,刘铭传已经席地而坐,脱下官服,准备束手就擒了。此时,鲍超率「 ”霆军”马步16000余人杀到,利用火器杀伤「 ”捻军”骑兵,转败为胜,救出了刘铭传。按理说,刘铭传应该感谢才对,可事实并非如此。刘铭传直接告诉时任「 ”剿念”主帅的老上司李鸿章,说鲍超故意延误军机,导致所部惨败。李鸿章大怒,上奏参劾鲍超,要求解散早已令他厌恶的「 ”霆军”,以正军纪。 李鸿章不是一般人,他难道不知道刘铭传说假话吗?答案是,他知道,可他要维护淮系利益,自然要整治鲍超。如其所言:「 ”铭军之挫,由省三性急气骄。其十一日来书,谓霆军不中用,贼数无多,十五日即吃此大亏。淮军第一次丢脸,真大耻辱。”当然,这也不能怪李、刘两位淮系大咖对鲍超有意见,鲍超在战后也是公然羞辱刘铭传。《苌楚斋三笔》载:「 ”刘某必是业己殉难阵亡,余在军中得 其平日所服之衣冠,其顶珠为玛瑙所制,未见他人服用,确为刘某之物,今顶珠在而人未见非阵亡而何云云。文忠公为之不悦。”尹隆河大战获胜,鲍超志得意满,将「 ”铭军”所丢弃之辎重悉数归还,却语气傲慢,难怪刘铭传会恼火。 04.清朝偏袒李鸿章,借此机会打击湘系势力,扶植淮系集团,解散「 ”霆军” 鲍超平时就与刘铭传有矛盾,此时仗着胜利之余威,拿着「 ”铭军”丢弃之辎重物资炫耀,公然挑衅淮系集团。对此,李鸿章自然不满,为了给淮系遮羞,更为了打压鲍超之嚣张气焰,李直接上奏朝廷:「 ”霆军”纪律败坏,经常扰民,还故意延误军机,导致淮军损失惨重,此大罪也。此时,一向对淮系有好感的军机大臣汪方元也参劾鲍超:「 ”鲍超虚张战功,言尽不仇,彼既衍期贻误,又惊动铭军,以致大败,若科以失机与掩饰之罪,鲍超可斩也。”,大有将鲍超斩首之意,将「 ”霆军”推到了风口浪尖。 军机处参劾鲍超,并扬言杀之,这在曾国藩了看来就是不分是非,故意找茬。出于维护湘系集团之利益,曾国藩申辩:「 ”啸庵在枢府,未闻有謇然当官之声,独于鲍春霆事,龂龂露锋颖,彼于将之贤否,事之曲直,不能体察,以致颠倒黑白,得非将死而耄及之性。”不服中枢之议,为鲍超鸣冤,也为湘系集团争取舆论支持。不过,鲍超太冲动,直接辞职不干,回老家养病,明摆着对朝廷不满,自认为功劳大,不能受此屈辱。 湘系、淮系两位悍将开撕,对满清朝廷而言是好事,毕竟他们所属之湘淮两系均非满蒙系统,而是汉族地方势力,是朝廷重点防范之对象。既然鲍超主动辞职不干,军机处、李鸿章等又对「 ”霆军”颇有意见,此时正好是削弱湘系势力之大好时机,岂容错过。为了削弱湘系集团,满清只能扶植淮系,让两者相互制衡,最大限度的维持朝廷利益。当时,湘系势力非常强大,「 ”霆军”又彪悍无敌,若是「 ”剿捻”重任由其完成,湘系势力之触角岂不是伸到全国各地,清朝还会有好日子过吗?如此,朝廷便「 ”扶淮抑湘”,相继将「 ”霆军”骑兵12营,步兵6营解散,除部分加入淮军外,其余全部遣返回籍。如此,鲍超「 ”霆军”消失在历史长河中,不复存在。 综上所述,鲍超「 ”霆军”是湘系集团野战中之王牌,是消灭太平天国运动之一把利器,大清能够续命半个世纪,「 ”霆军”功不可没。但是,「 ”霆军”成分极为复杂,军事纪律糟糕透顶,经常扰民、抢劫,乃至哗变,成为清朝一大隐患。战争年代,军情紧急,朝廷可以暂时容忍;一旦局势稍微好转,「 ”霆军”势必会遭到限制,以缓和矛盾。尹隆河之战,湘系、淮系两位悍将起冲突,两大集团矛盾公开化,清朝则借此机会,「 ”扶湘抑淮”,削弱湘系集团。如此,作为湘系王牌的「 ”霆军”必然会被解散,这是朝廷之政治用意。可以说,「 ”霆军”遭肢解,乃内因外因共同促成,清朝出于抑制湘系势力之需要是关键。 参考文献:《清史稿》、《曾国藩全集》、《左宗棠全集》、《书霆军铭军尹隆河之役》、《中兴将帅别传》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库兴氏综合症 什么是库兴氏综合症?分泌过量糖皮质激素所致的疾病下一篇:王玉龄儿子 张灵甫子女现在在哪里?张灵甫杀妻案是什么情况?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