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一代明君千挑万选 一代明君千挑万选 选了他做皇帝 结果皇权被老婆抢走了

导语:一代明君选他当皇帝,结果皇权被妻子夺走。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名君,母亲长孙皇后也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但是在这一帝一后倾尽心血的教育下,李治却依旧成为了一个弱者,实在让人不禁唏嘘。大唐的皇位更替一直都是充满了血腥的,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开始,到贞观朝的夺嫡之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人墨客

一代明君选他当皇帝,结果皇权被妻子夺走。以下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唐高宗李治,是大唐第三任皇帝,他的父亲唐太宗李世民,被称为千古名君,母亲长孙皇后也被称为千古第一贤后,但是在这一帝一后倾尽心血的教育下,李治却依旧成为了一个弱者,实在让人不禁唏嘘。大唐的皇位更替一直都是充满了血腥的,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开始,到贞观朝的夺嫡之争,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人墨客笔下形成了一个个经典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李世民一共有14个儿子,其中长子李承干、四子李泰、九子李治都是长孙皇后所生,老三李恪、老六李黯是杨妃所生,老五李佑是阴妃所生。这几个儿子可谓是李世民儿子之中的佼佼者,在夺嫡之争中都留下了自己的身影。 老三李恪被李世民赞扬"英果类我",是李世民所有儿子中,文韬武略最高,也是最像李世民的一个儿子,但是因为是隋炀帝的外孙,身上有明显的隋朝标签,所以贞观之臣大都不支持李恪即位。老五李佑,因为外祖父阴世师曾刨了李渊的祖坟而被杀,因此一生都在战战兢兢中度过,更是在李世民晚期被逼谋反,被李世民下令处斩。 太子李承干本来是合法的皇位继承人,但是实在没有仁君的风范,不但在年轻时摔断了腿,变成了瘸子,成年后更是与"称心"不清不楚,让李世民非常失望,后来更是与侯君集密谋造反,最终被废为庶人,流放贵州,克死他乡。老四李泰,本有机会继承皇位,但由于手段过于狠毒,急于继承皇位,对李世民说出了杀子传弟的混账话,也被李世民剥夺了继承皇位的可能性,李世民下令将其终身囚禁。 剩下的儿子中,作为嫡子的李治似乎是皇位唯一的继承人了,再加上贞观后期,长孙无忌权柄过盛,对李世民的决策有着重要的影响力,李治是他的嫡亲外甥,得到长孙家族的拥护也就顺理成章了。 唐高宗李治性情温和、胆小拘谨,并不是一个做皇帝的好料子,但他在执政前期,能够恪守父亲遗训,重用贞观朝老臣,使得唐朝社会能够保持较好的局面,在平庸的皇帝里面,李治的表现还算不错。但在李治执政后期,他试图摆脱长孙无忌等权臣的束缚,他的这一举动非但没有把控到局面,甚至导致了严重的后果。他不仅没有能够独立管理国家,反而让他的老婆武则天夺走了朝政,这给大唐王朝,甚至整个中国历史都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影响。下面小编就跟大家好好聊一聊,唐高宗李治的一生。 李治的儿童时代性情温和,非常听话,所以很受李世民的喜爱,被立为太子以后,李世民为了巩固他的地位,培养他治国的才能,花费了非常多的心血。在废掉李承乾和李泰的同时,李世民非常彻底的清洗了他们各自的同党,消灭了那些可能颠覆李治权力的隐患。又让当时最有权势的大臣,都在东宫兼任官职,名义上是让他们来教育太子,其实是为了培养这些忠臣与未来皇帝的感情。为了树立李治的威信,李世民还下令,全国军队都要服从太子调遣,大将军以下的官员都要听从太子的号令和赏罚。为培养李治的治国能力,太宗经常让他陪同自己会见朝臣,现场观摩对日常政务的处理,很多事都要先问一问他的处理意见,同时,李世民也非常重视思想理论方面的培养,经常告诫和讲解皇帝治理国家的道理。 这些事在历代皇帝对太子的培养上,是很少见到的。由此可见李世民也并不看好李治能够做一个好皇帝,但是此时的李世民已经没有选择了,他能做的,只有尽力培养李治,让他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皇帝,这可能也是这位千古明君的无奈吧。但是人的天赋是天生的,后天的努力,不一定能够成功,李治的一生证明了,李世民是有远见的,但是他无力回天,他的儿子注定是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有野史记载,唐太宗李世民虽然确立了李治的太子地位,也为他日后做皇帝做出了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内心对于李治依旧不满意,认为他过于懦弱,将来恐怕很难有所作为。为此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后期,曾一度想废掉李治,让自己的三儿子李恪来继承皇位,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长孙无忌等人的强烈反对,他们反对的理由是:李恪是庶出,按照嫡长子继承制度,不具备继承皇位的资格,而且李治也一直非常努力,不宜再行废立。唐太宗也很无奈,从此以后便不再提废立之事了。 公元649年4月,唐太宗病危,但他仍然放心不下懦弱的李治,还是要给他安排人事,李世民对李治说:李绩才智过人,但是你对他没有丝毫的恩惠,以后很难让他为你全心全意的效力,我决定把他先贬到外地,等你做了皇帝以后,再把他召回来,这样一来,他会对你感恩戴德。于是李世民在临死之前下旨,将李绩贬为边关守将。太宗临死前,把积极支持李治做太子的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叫到床前,托付后事,希望他们能够忠心辅佐李治,将大唐天下一代一代传下去,太宗死后李治继位,这一年他22岁。 李治登基以后,遵守太宗的教诲,重用长孙无忌、褚遂良、李绩等贞观老臣,再加上太宗多年苦心培养的他治国能力,在永徽朝初期,还是很好的治理了国家,使得大唐天下的局面,还是沿着贞观的盛世不断的延续。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李治与长孙无忌商议,以谋反罪处置了太宗的三子李恪,以及当时所有对他不满的势力,包括房玄龄儿子房遗爱、李治的姐姐高阳公主、他的姑姑丹阳公主的丈夫薛万彻、巴陵公主以及她的丈夫柴令武、他的叔叔荆王李元景等等,经过长孙无忌的调查,李治对这些势力进行了果断的处置,李恪等人也因此丧命。 本来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在太宗周年祭日这一天,事情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武则天正式登上了永徽朝的历史,武则天本是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在李治还是太子的时候,武则天与李治就曾有所暧昧,太宗驾崩以后,武则天被削发为尼,送入感业寺出家。在太宗的周年祭日,李治来到感业寺敬香,在感业寺见到了武则天,此时的武则天还只是普通女子武媚,没有变成强悍的则天大帝。两人相见,干柴烈火,旧情复燃。因为当时的王皇后因为不能生育逐渐失宠,萧淑妃逐渐受宠,出于对萧淑妃的嫉妒,王皇后鼓动李治,让武则天蓄发,重新纳入宫中。武则天进宫以后,为报答王皇后,对她毕恭毕敬,言听计从,王皇后十分高兴,在李治面前,一再称赞武则天的种种好处,使得李治越发喜欢武则天,很快便封她为昭仪。从此,一场血腥的宫廷争斗开始了,关于武则天在李治后宫中的争斗,小编会专开一篇,详细介绍,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李治对武则天日渐沉迷,因此起了废立皇后的决心,但长孙无忌等人强烈反对。虽然李治能够做皇帝,是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积极努力的结果,但现在李治近而立之年,不想再被他们左右。就在李治左右为难之际,李绩助了高宗李治一臂之力,他对李治说:皇后的废立是皇家的事,不需要征求别人的意见。有了李绩的支持,李治正式宣布立武则天为皇后。经过皇后废立事件以后,贞观时期留下来的元老大臣,除了李绩外,其他的大部分被罢免或疏远,而支持武则天做皇后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重新组成了新的统治中心。 公元660年,李治开始生病,难以主持日常的政务,所以朝政大部分都委托武则天代为处理,武则天天生聪慧,有很好的文史修养,对朝政的处理使李治感到满意,在起初的时间里,武则天对李治百依百顺,但是当她拉拢了一批心腹之后,武则天便开始控制李治,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受到她的监视。渐渐的,李治发现武则天变得不受控制。 公元664年,李治与宰相上官仪一起密谋废后,结果事情败露,上官仪与儿子上官庭芝都被武则天处死,李治对武则天的反抗宣告失败。从此李治每次上朝都有武则天垂帘听政,朝野内外都称李治和武则天为"二圣",实际上国家的权力已经转移到了武则天的手中。 公元683年,李治病死,他临终遗言,让太子李显继位,宰相裴炎辅政,凡军国大事有疑难之处,可听从"天后"武则天处置。李治的一生是平庸的一生,他在完全信任长孙无忌等人的时候,遵守太宗李世民的遗训,还能勉强继承贞观遗风,虽没有太大的建树,但是能够使得国泰民安。但是当他一旦失去了贞观老臣的拥护以后,天下很快就变成了武则天和一帮新的大臣所控制,他没有驾驭群臣的能力,独揽朝政的本领,只能被他人所左右。 这里不得不感佩李世民的先见之名和识人之能,李世民在临死之前,对李治可以说是一万个不放心,交代了又交代,安排了又安排,可最终,李治还是因为一个女人,失去了大唐的天下,最终甚至导致了大唐被武则天篡夺。看了李治的一生,让人不禁感慨,有的人天资平常,注定不能做大事,不论后天如何弥补,都无法补足他先天的缺失,李治就是这样的一类人。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谷道 “谷道破裂”是什么意思?这个词竟然跟一个公主有关!下一篇:被诅咒的心灵映像 日本灵异节目,世界恐怖之夜主持人让嘉宾自己找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