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人教版高中地理历史会考复习提纲跪求啊 人教版高中地理历史会考复习提纲跪求啊

导语:人民教育版高中地理历史考试复习大纲跪求,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大家快看!地理考试知识点详解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多级天体系统(1)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层次(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图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看图要求:在围绕太阳运行的八颗行星中,确定地球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邻近行星的名称。2.普通和特殊星球——地球地球上生命的条件和原因地球上生命的基本条件是

人民教育版高中地理历史考试复习大纲跪求,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大家快看!

地理考试知识点详解

必修一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多级天体系统

(1)天体系统的层次和层次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图解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位于金星和火星之间。

看图要求:在围绕太阳运行的八颗行星中,确定地球的位置、运动方向和邻近行星的名称。

2.普通和特殊星球——地球

地球上生命的条件和原因

地球上生命的基本条件是:合适的阳光和温度范围,恰到好处的大气厚度和成分,充足的水分。

原因:地球处于相对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中;离太阳适当的距离和适宜的温度有利于生命过程的发生和发展;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一个适中的大气,以氮气和氧气为适合生物呼吸的主要大气;地球上水蒸气的产生及其逸出和凝结导致液态水的存在。

3.太阳辐射与地球

(1)太阳辐射和能量分布的含义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到宇宙空中的能量。

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可见光和红外光。

约50%的太阳辐射能量集中在可见光区。

②太阳辐射对地球和人类的影响

太阳辐射可以维持地表温度,促进水、大气和地球上生物的活动和变化,是地理环境形成和变化的主要驱动力。

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如煤、石油、水等。

4.太阳活动与地球

1)太阳活动的类型

太阳活动类型:太阳黑子、耀斑、日珥和太阳风。

黑子出现在光球层,耀斑和日珥出现在色球层,太阳风出现在日冕。

②太阳活动对地球环境和人类的影响

影响气候:一般来说,地球气候异常的概率在太阳活动年明显增加;在太阳活动最少的一年,地球上的气候相对稳定。

如果黑子数变化周期为11年,那么黑子数与地球气候的变化有明显的相关性。

对短波通信的影响:耀斑在地球大气层造成电离层破坏,导致短波通信受到干扰甚至中断。

对地球磁场的影响:当太阳活动强烈时,太阳大气向外抛出大量带电粒子,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极光现象:太阳风导致地球高纬度大气电离,产生极光。

5.地球自转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旋转基本要素的基本内容特征

方向从西向东绕地轴旋转,从北极逆时针空从南极顺时针空

周期恒星日是23小时56分4秒,是真正的自转周期

线速度从赤道以1670立方千米/小时的速度向两极减小,南北两极为零

除了北极和南极为零之外,150/ h的角速度是相同的

②昼夜更替现象

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

在任何一个时刻,太阳只能照亮地球表面的一半,从而形成昼夜现象。

面向太阳的半球称为昼半球,太阳后面的半球称为夜半球。白天半球和黑夜半球之间有一个边界,叫做终结者线。

地球自转导致昼夜交替。

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也就是24小时。

暮光区垂直于太阳光线,平分赤道,从东向西移动。

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面的倾斜度被称为太阳的高度。

终结者线太阳的高度是00。

晨线和赤道的交点是6点,暗线和赤道的交点是18点。

③水平移动物体的偏转

右在北半球,左在南半球,不在赤道。

④当地时间与地区时间的差异及相关时间的计算

不同经度导致的不同时刻称为当地时间。

当地时间是东部时间早于西部时间,意味着时间值更大。

经度差150,时差1小时。

国际上,世界上有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据150个经度。时区中央子午线的当地时间是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称为地区时间和标准时间。

两个相邻时区的时差是一个小时。

中国统一使用东八区的时候,叫北京时间。

地区和当地时间的计算:第一步:首先找到两地的经度差;第二步:再次求时差,用每度4分钟的经度差计算;第三步:判断两地东西方向,知西求东求加,知东求西求减。

如果计算时间超过24小时,则减少24小时,日期增加1天;如果时间是负数,它将增加24小时,日期将减少1天。

⑤日期和国际日期变更线

穿过日界线往东减去一天,穿过日界线往西再加上一天,一直不变。

1800的经度与日界线不完全一致。

6.地球的革命: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方向:从西向东

周期:1年365天5小时48分46秒)

速度: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看图要求:了解地球轨道特征;记住近日点和远日点的位置,注意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与冬至和夏至的区别;把握革命方向;正确理解转速变化规律。

(2)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色和红色的交角及示意图

地球自转的平面叫赤道面,地球公转的平面叫黄道面。目前交角约为23.50°,地轴垂直于赤道面,因此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为66.50°。

黄色和红色的交角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综合体现,即地球总是倾斜着身体围绕太阳公转。

阅读要求:地轴空之间位置不变,一端始终指向北极星;找出黄道面和赤道面;记住黄道和赤道的交角,地轴和黄道面的夹角。

③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当地时间12点时,太阳光线相对于当地地平面的倾角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中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纬度变化从直接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夏季中午太阳高度较高,冬季太阳高度较小

具体变化春分和秋分从赤道向两边递减

夏至时太阳高度在北回归线以北中午达到最大,南半球达到最小

冬至时太阳高度在北回归线以南中午达到最大,北半球最低

一年中在北回归线之间有两条直射光线,赤道在春分和秋分达到最大

④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度变化规律:

夏季半年1。昼长夜短;纬度越高,白天越长,夜晚越短

2.夏至白天最长,夜晚最短,北极圈有个极端的日子

冬半年1。昼短夜长;纬度越高,白天越短,夜晚越长

2.冬至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北极圈有个极夜

春分点和秋分点长度相等:各12小时

全年赤道昼夜平分

光照图的判断方法;

判断北极和南极通常在俯视图中使用。判断的依据是:地球自转从北极空逆时针,从南极空顺时针;或者看经度。经度增加的方向就是地球自转的方向。

直射日光点的节气、日期、纬度判断:早晚圆穿越极点,直射日光点为赤道,即春分和秋分;终止线与极圆相切。如果北极圈有一个极日,那就是北半球的夏至,太阳的直射点是北纬23.50度;如果北极圈有极夜,那就是北半球的冬至,太阳的直射点在南纬23.50度。

确定当地时间:在光照图中,阳光直射点所在的子午线为中午12点,被终止线包围的白天部分的中间子午线为12点,晨光线与赤道相交的当地时间为6点,暗线与赤道相交的经度为18点。

按每150,时差1小时,每10分钟,先算两地经度差,再换算成时间;按照加东减西的原则,计算当地时间。

判断昼夜长短:求一个地方的昼长,即求纬度圆上日弧的长度,也可以由日弧的经度计算出来。

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其中h计算=900-。

首先找到想要去的地方和阳光直射点的纬度差。如果想要的地方和阳光直射点在同一个半球,取两个地方的纬度差。如果期望的地点和直射阳光点不在同一个半球,取两个地点的纬度和,然后减去两个地点的纬度差900,得到期望地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⑤四季变化规律和五带分布特征

四季交替:四季交替显示一年中昼夜长短和中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夏季是一年中白天较长,中午日照高度较高的季节。冬天是白天短,中午太阳高度小的季节。

季节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和直点的运动;黄红相交的存在是四季的根本原因。

五带划分:热带;南北温带和南北寒带五个区反映了年太阳总辐射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的规律。

8.地球的内圈

(1)地球内圈的划分依据和各层的特征

划分范围基本特征的依据

地震波从地壳到莫霍面的传播方式和速度,莫霍面坚硬,由岩石组成

从莫霍面到古腾堡面的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

从古腾堡到地心的核心分为内核和外核,内核由铁和镍组成;内部:固体;外部:熔融状态

(1)岩石圈的范围

岩石圈覆盖了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平均厚度为100-110公里。

7.地球的外圈

地球的外圈及其特征

外圆的概念构成了其他

大气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环绕地球的气体和悬浮固体组成。主要成分是氮和氧,它们是地球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地球表层水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圆圈中的水,如海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处于不间断的循环中

岩石圈,地球表面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圈与大气、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地壳的物质组成

(1)地壳的物质组成

地壳由岩石组成,岩石由矿物组成,矿物是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②矿物与岩石的关系

矿物是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明确的简单物质或化合物,是岩石圈中化学元素的基本单位。

矿物以三种基本形式存在:气态、液态和固态。

岩石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固体矿物集合体。

③三种岩石的成因

岩石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形成的。

可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

沉积岩是由暴露在地表的岩石风化、沉积和固结而成。沉积岩以层理结构和化石为特征。

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

变质岩是由原岩的存在条件发生变化,导致其结构和矿物成分发生变化而形成的;主要有片麻岩、石英岩、板岩和大理石。

2.地壳中的物质循环

(1)三种岩石的相互转化过程

地球内部的岩浆,伴随着喷出和侵入,冷却固化形成岩浆岩;形成的岩石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的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

各种岩石在地壳深处或下方被高温融化,成为新的岩浆,回到地球内部。

岩石的转化过程表明,构成地壳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②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图解

三种岩石与岩浆相互转化的过程就是地壳的物质循环。

驱动这个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中放射性物质衰变释放的热量。

“三种岩石变形示意图”见必修教材1第34页图2-7。

看图要求:

1.找到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在图中所示转换中的位置。

2.注意地球内部的辐射热和地球外部的太阳能。

3.注意各种岩石之间的内力和外力。

3.改变表面形态

表面形态变化的原因

导致表面形貌变化的力主要来自于内力和外力。

内力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地球,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引起地表物质的破坏、搬运和堆积。

地球各种表面形态都是内力和外力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某个时期被某种力量所支配。比如现在珠穆朗玛峰的上升是内力主导;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是由外部水土流失造成的。

4.内力和表面形态

(1)板块构造的基本观点和六个板块的分布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地球表面的岩石圈不是一个完整的块,而是由断裂带划分成六个板块;这些板块是相对运动的。板块之间有两种基本关系:相互挤压或相互分离。

“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见必修教材1第37页图2-10。

(2)利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世界主要地形的成因

山脉和高原形成于大陆板块相互碰撞的区域。

海沟、山脉和岛弧形成于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的区域。

裂陷形成于板块内部的张力带。

③地质构造类型

地质构造是地壳运动形成的,主要类型有褶皱和断层。

褶皱是由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引起的沉积岩弯曲形成的。褶皱可分为背斜和向斜。

断层是岩层在应力作用下发生破裂而形成的,两侧岩层沿破裂面发生显著位移。

(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及图形表示

背斜、向斜、断层图见必修教材1第39页图2-14、图2-15、图2-16。

看图要求:

1.可以根据图中地层的弯曲方向来判断地层属于哪个构造。

构造名称、岩层形态、地表形态的新旧关系

背斜向上弯曲的早期是山脉

后期可能成为山谷的中部,老翼和新翼

向斜向下弯曲,早期变成山谷

以后,可能就是山中新翼了

2.了解背斜谷和向斜山形成的原因。

背斜谷部形成原因:背斜顶部受拉,经常断裂,易受外力侵蚀破坏,形成谷部。

向斜山形成的原因:向斜槽内岩石被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形成山。

5.外力和表面形态

(1)外力的表现

外力的主要形式是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岩石固结。

②外力与表面形貌的关系及其图解

流水侵蚀:在内力抬升的基础上,流水侵蚀切割形成横断山区“高山深水”峡谷和黄土高原“万谷万谷”的地表形态。

河流上游的山前冲积扇。在河流中下游,内力导致基底缓慢下沉,泥沙淤积形成开阔的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风沉积:在干旱地区,风速的变化使沙粒堆积成沙丘,沙丘的运动会带来流沙危害。

外力与表面形态的关系见必修教材1第42页图2-20和图2-21,图集P17页下的地貌图。

看图要求:

1.能够判断图中所示的表面形态类型。

2.根据表面形貌判断主要原因。

6.人类活动和表面形态

人类活动对表面形态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表面形貌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是合理有益的,有些是不合理有害的。

分析应根据具体情况、时间和地点进行。

如果在缓坡上发育梯田,是合理的;在湖边建造土地是不合理的。

7.对流层大气的加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

大气可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

高度温度特性

从对流层到12公里,随着高度的增加,人类活动和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这一层

平流层12公里到50公里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定性

50公里以上的高层大气随着海拔的升高先减小后增大

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作用主要表现为选择性吸收、散射和反射。

干洗空气体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量。

大气中的臭氧可以吸收大量的紫外光;空气体分子可以散射波长较短的蓝光;水蒸气、云、浮尘可以阻挡、反射、吸收部分可见光;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云和浮尘可以直接吸收一部分红外光。

③大气温室效应

地球大气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可以通过大气到达地面,从而使地面变暖。

对流层大气,尤其是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可以吸收大部分长波辐射,在大气中拦截大部分地面辐射的热量,通过大气反向辐射将热量返回地面,从而直接补偿地面的热量损失。

这样对流层大气可以延缓地表温度的下降趋势,使昼夜交替引起的地表温度波动趋于平缓。

这就是地面大气的保温效果。

④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

影响地面辐射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和下垫面。

纬度因素:由于不同纬度的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太阳辐射距离和太阳光线照射角度不同,太阳辐射强度从低纬度向两个高纬度递减,地面辐射也从低纬度向两个高纬度递减。

下垫面因素:下垫面的不同性质会导致对太阳辐射的不同吸收和反射,从而产生不同的地面辐射。

其他因素:气候因素。

8.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和运动

(1)热循环形成原理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热的地方空空气垂直上升,冷的地方空垂直下沉,造成地面附近压力低,热的地方压力高。在寒冷的地方,地面附近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引起空气体的水平运动,形成热力循环。

参见必修教材1第48页的图2-29。

看图要求:

1.比较a、b和c中加热条件的差异。

2.分析近地表和高空气压的分布差异。

3.掌握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征

4.得到热力循环中空气体流动的规律。

②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地面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③水平压力梯度力的特征

垂直于等压线,从高压指向低压

④大气水平运动的形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吕雉要杀此人 吕雉要杀此人 他跪在刘邦棺材前说一句话 因此保住了脑袋下一篇:大玉儿传奇为什么不能看 大玉儿传奇为什么不能看 为什么大玉儿传奇电视剧不能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