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刘伯温对朱元璋说 刘伯温对朱元璋说 汪广洋不适合当丞相 朱元璋不听 结果如何

导语: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汪广洋不适合当宰相,朱元璋不听。结果如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丞相一职在明朝之前和明朝初期都存在着,到了朱元璋把胡惟庸除掉之后,丞相一职也就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上,因此关于丞相的很多故事也就止步于此了,不过明朝的皇帝不是每一个都像朱元璋那么能干,他后边的那些皇帝感觉一个人干很多的工作太累,所以就组建了内阁,其中的阁员们一起干着丞相的工作,不过在内阁中

刘伯温对朱元璋说汪广洋不适合当宰相,朱元璋不听。结果如何?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丞相一职在明朝之前和明朝初期都存在着,到了朱元璋把胡惟庸除掉之后,丞相一职也就彻底的消失在了历史上,因此关于丞相的很多故事也就止步于此了,不过明朝的皇帝不是每一个都像朱元璋那么能干,他后边的那些皇帝感觉一个人干很多的工作太累,所以就组建了内阁,其中的阁员们一起干着丞相的工作,不过在内阁中有一个内阁首辅的职位,后来这个首辅基本上就成为了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 朱元璋开国的时候,是有一个人担任丞相的,而且这个人也确实有着当丞相的料子,他就是李善长。李善长在朱元璋刚打天下的时候就跟随着他了,而且还经常的劝朱元璋要想成功取得天下应该以仁爱对待世人。所以李善长当丞相没有问题,问题就出现在李善长也是一个普通人,也有生病年纪大的时候,总得有人能够接替他的位置才行。 在朱元璋的心中,有一个他一直敬佩而又疏远的人,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刘伯温,朱元璋喊刘伯温为老先生,有时候碰到事情了也会去找刘伯温商量,当然这些都是前期,比如在鄱阳湖和陈友谅大战的时候,正是刘伯温帮助朱元璋稳定了军心并且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打败了陈友谅这个大敌。 刘伯温非常的有才能,这一点从后世关于他的传说故事就能够体现。也正是由于刘伯温实在是太有才能了,所以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疏远刘伯温,换句话说朱元璋是怕刘伯温的,因为刘伯温比他聪明,还掌握着一门强大的学问,厚黑学。 这些都是朱元璋需要防备的,所以有一天朱元璋就去找刘伯温试探他。因为当时李善长突然病了,中书省没有人管事了,朱元璋打算找一个人来代替李善长。朱元璋和刘伯温下面的对话非常的有意思,笔者用一问一答的方式写出来。 朱元璋:老先生,近来李善长病了,朕想找个人代替他,你觉得谁最合适啊? 刘伯温:我觉得这个人陛下心中已经有了人选,您说说看。 朱元璋:我觉得杨宪这个人不错啊,他日常和你的关系也是非常好,这个人还是很有才能的。 刘伯温:杨宪啊,他虽然是我的朋友,但是他这个人只有丞相的才能,没有丞相的度量。 朱元璋:杨宪不行的话,老先生你看汪广洋怎么样?我觉得他也挺合适的。 刘伯温:汪广洋还不如杨宪呢,陛下最好别让他当丞相。 朱元璋:那胡惟庸可以吗? 刘伯温:一头小牛罢了,拉不起大车。 朱元璋:看来朕的丞相非老先生莫属了。 最终朱元璋选了谁当丞相呢?杨宪担任右丞相,汪广洋担任左丞相。朱元璋根本就没听刘伯温的话。杨宪当上丞相之后,十分的专权,甚至于有的时候手都伸向了皇权,这不是任何一个皇帝能够接受的,而汪广洋是怎么做的呢?对于杨宪的这些做法根本充耳不闻,就当做没有看见一样。 尽管如此,杨宪还是觉得汪广洋和他不是一起的,决定把汪广洋给排挤出去,于是杨宪私下里找到御史弹劾汪广洋,弹劾的罪名说大不大,但说小也不小。因为御史弹劾汪广洋不孝顺自己的母亲,朱元璋得知以后,对汪广洋大骂了一顿,就把他被放逐回老家去了。 如果仅仅这样,就太小看杨宪了,正所谓不作不死,杨宪又再次弹劾汪广洋,把汪广洋弄到了当时很贫瘠的海南。由于后来杨宪慢慢的不受朱元璋的待见,所以朱元璋把杨宪给杀了。汪广洋又被朱元璋给召了回来,还封他为忠勤伯,俸禄比刘伯温的还要多。 汪广洋回来了,李善长却辞职不干了。因为李善长已经发现了一点苗头,朱元璋准备收拾他们这些老臣了,所以李善长果断的离开了朝堂那个是非之地,只想着回家过一个晚年。很可惜的是他终究还是没有放开手中的权力,这也导致了他最后的结局。 在李善长收了胡惟庸的一笔金子之后,李善长动用自己的关系推举了胡惟庸担任左丞相。而汪广洋担任了右丞相一职,朱元璋本来想让汪广洋和胡惟庸两个人相互制衡,但是汪广洋这个人确实如刘伯温说的那样,他不适合当丞相。汪广洋在这段时间里面根本就没有发挥出什么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朱元璋也慢慢的怀疑汪广洋的能力,于是就把汪广洋给贬为了广东行省的参政,尽管如此,朱元璋的心中还是觉得汪广洋以前跟随他的时候不容易,就把他又给召了回来担任左御史大夫。那个时候交通可不发达,一来一回的汪广洋也是被折腾的够呛。 汪广洋回来之后当御史大夫没有多久,又被朱元璋提拔为了右丞相,不过汪广洋可能也心灰意冷了,每天饮酒消愁。在朝中虽然和胡惟庸都是丞相,但是汪广洋也只是保住自己的右丞相位子罢了,对汪广洋的这种做法,朱元璋也多次警告过他,却没有丝毫的作用。 后来有人告发说汪广洋知道胡惟庸害刘伯温一事,朱元璋十分的愤怒,不仅把汪广洋给贬了,最终还把他给赐死了。纵观汪广洋的一生,从陕西参政到左丞相,被贬,担任右丞相,被贬为广东参政,成为御史大夫,再到右丞相,被贬直到处死,就如同过山车一般。 不过当年朱元璋和刘伯温对话中的三个人,最后都被处死了。不得不让人怀疑朱元璋的眼光。 想当初刘伯温不让汪广洋当丞相,而朱元璋不听他的,最终还几次让汪广洋当丞相,这里面最冤的还当属刘伯温,因为他的话得罪了三个人,第一个是杨宪、第二个是汪广洋、第三个就是胡惟庸。再加上刘伯温当初还得罪过李善长,想想最后刘伯温被胡惟庸带人害死,不得不同情一下刘伯温的遭遇。 参考资料:《明史·汪广洋传》《明史·刘伯温传》等。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T72并非红军最优秀的坦克 T72并非红军最优秀的坦克 爲何如此出名 对历史的影响很大下一篇:汉朝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影响 汉朝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影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