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来自天堂的华丽——太平天国的衣冠制度 来自天堂的华丽——太平天国的衣冠制度

导语:来自天堂的华丽——太平天国的服饰体系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道光年间,大清朝的国运犹如风中之烛,一方面乾隆盛世的豪情天纵彻底透支了朝廷的活力,另一方面「 ”太平三圣”也就是康雍乾三代雄主的独断专行也在公卿士大夫之间培养了文恬武嬉的顽疾。天步维艰、气数将尽,加之东南海上和西北边疆的外患,终于引发了那场爆发于咸丰元年的内战——也就是改变了历史洪流的太平天国之乱。而作为自延平王

来自天堂的华丽——太平天国的服饰体系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道光年间,大清朝的国运犹如风中之烛,一方面乾隆盛世的豪情天纵彻底透支了朝廷的活力,另一方面「 ”太平三圣”也就是康雍乾三代雄主的独断专行也在公卿士大夫之间培养了文恬武嬉的顽疾。天步维艰、气数将尽,加之东南海上和西北边疆的外患,终于引发了那场爆发于咸丰元年的内战——也就是改变了历史洪流的太平天国之乱。而作为自延平王世家以来最强悍的反清组织,太平天国也和其他的反清组织一样,十分鄙视清朝衣冠,并且还形成了一套独一无二的衣冠制度。 这要先说明一下,有清一代,衣冠制度始终是一个碰不得的问题。历史上的建州女真本是明朝边将,后来趁机起兵夺取了天下。故早期建州女真的衣冠制度基本等同汉人,据朝鲜使臣的《燕行录》记载,即便是努尔哈赤也是头戴檐帽、身着贴里、外穿罩甲,其打扮与当时大明朝的辽人将校没什么区别。只是后来依靠科尔沁蒙古的努尔哈赤与亲近明朝的兄弟小儿哈赤争权胜出,所以才导致了建州女真在文化认同上一边倒向了东蒙,并且将科尔沁蒙古的衣冠文物引进建州女真并强行的定为「 ”新传统”。 此后,出于对外「 ”盗憎主人”、对内「 ”指鹿为马”的心态,在「 ”建州-后金-大清”夺取天下的过程中,无论是血腥的屠杀还是惨烈的宫斗,「 ”剃发易服”就成了一个很「 ”政治正确”的由头。这也就是为何直到清朝后期「 ”辫发胡服”都还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政治问题。而作为「 ”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太平天国自然也要在衣冠制度上做出姿态,以示与大清朝之间势不两立。 谜一样的「 ”玉玺”,到现在这「 ”八位万岁”究竟是谁都不得而知、 不过,在不同的时期,太平天国的衣冠制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一开始,也就是从金田举事到围攻长沙这一时期,太平天国并没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衣冠制度可言。有目击者记录当时太平军上下除洪秀全、杨秀清等人都是一身大红——红风帽、红袍——之外。普通的士卒则是破衣烂衫形同乞丐,唯一能够表明其太平军身份的是每人在衣襟前缝一个黄布条,而上阵杀敌时则要穿短衣并且赤足。总结起来就是: 「 ”尚皆布衣蓝褛,缝数寸黄布于衣襟,以为记号,囚首垢面,鹑衣百结者,比比皆是。” 此后,大概是太平军一路之上冲州过府,自然也就「 ”有钱了”,所以就开始着手安排衣冠制度的问题。这时凡被太平军俘获的原大清臣民都要上缴所有的衣物,并且男子还要依照规矩蓄发蓄须。无论男女,每人都要用一条头巾包头——这是当时粤西地区普遍的习惯,不仅太平军包头,和太平军敌对的粤西民团们也同样的以头巾裹头。这时头巾起到了太平军内部区分等级的作用:旅帅以上的大首领和老资格的将领们用黄绸巾,以下的黄布巾;普通士兵及新降之人用红头巾——官大一级,头巾就长一寸;至于平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少都要用蓝布裹头。这就是九斤老太所描绘的那样: 「 ”从前的长毛是——整匹的红缎子裹头,拖下去,拖下去,一直拖到脚跟;王爷是黄缎子,拖下去,黄缎子;红缎子,黄缎子······” 九斤老太生于道光十七年,在太平天国的统治下度过了自己的青葱岁月,所以她老人家的描述是相当准确的。 等到攻陷武汉后,来自瘴疠之地、穷山恶水的太平军可谓一夜暴富,于是就开始拼命挥霍到手的财富。当时武汉是中国数一数二的通都大邑,各种奢侈品堆积如山,眼花缭乱的太平军犹如进入了四十大盗藏宝洞中的戈西母,不知该如何享受。一时间男人则以锦缎被面、英国印花布床单裹头,有的甚至将女人穿的红裙子拆开,当做头巾;女人们则插戴满头珠翠、穿着男子的马褂、朝靴,腰间系着从成衣上拆下来的刺绣滚边——所有的人都尽可能的珠光宝气:戒指、珠串、手镯、玉佩、香囊活计、扇子套······能戴多少是多少,行动之时铿锵有声,犹如传说中环佩叮当的仙子······因为太平军中赏穿黄马褂是身份高贵的象征,所以普通的「 ”天军”将士及家属都十分的喜好短褂,这也就是为何会「 ”掳得貂狐绸缎长衣,必齐腰剪断,改作窄袖小襟短袄,或改对襟坎肩「 ”之后再用整匹的红绿绸缎束在腰间。还有的直接穿着裘皮褂子,里面什么也不穿,在当时人看来样子十分辣眼。 正规的穿貂方法:必须里面穿着,中衣、衬袍、常服袍或吉服袍,而且穿裘皮是老人的象征。 这种穿法在当时会被视为「 ”怯”而遭到围观的。 在离开长沙之后,太平天国的官职也还不算多,所以就用风帽分别等级:普通的士兵不戴风帽,王亲外戚及官员皆戴镶黄布边的红风帽,以黄边宽狭定官职之大小,在并在帽额正中缝一小块白绫,将官职或写或绣标于正中。进入武汉之后,「 ”天王”洪秀全以及各级官员也开始妆点威仪——所有官员的风帽都改用纯黄以示嘉奖,而洪、杨诸王则戴绣龙黄风帽并再加上一顶龙凤金冠。由于当时太平天国尚无类似于织造局这样的机构,所以诸王百官的衣冠都是直接从戏班子里没收来的「 ”行头”,具体的分配原则是: 「 ”全掳戏班行头,以为伪服。如黄龙袍龙帽,则伪王分用,红袍紫袍金盔,则丞相以下自分等次攫取,盖彼时尚无金绣诸匠作为之执役也。” 李良伟饰演的洪秀全。 TVB版的《太平天国》,虽然剧情戏说,但是在整体的气氛上十分的逼真。 在这部剧中郭富城饰演秦日纲。 定都南京之后,太平天国也由传统意义上的「 ”流寇”成为了割据山河的「 ”僭伪”小朝廷,所以也就理所当然的设定了一套完整的衣冠制度,站在大清朝的角度来讲就是: 「 ”贼于是又变易其服饰,更张其伪制······” 首先是论功行赏——所有官员都加官晋爵,凡参从粤西跟来的「 ”老兄弟”们都算作「 ”功勋”,风帽当中皆缝上绣有「 ”功勋”二字的白绫帽徽,并赏穿黄马褂;其他的将士们则规定:「 ”将军”以上则红袍黄马褂。从「 ”将军”以下到「 ”师帅”以上,皆红袍红马褂。 之后就是领导阶层那好几套极其复杂的衣冠制度。公正地讲,太平天国还是恢复了一定的汉制衣冠,比如洪秀全本人的「 ”朝服”就是一种奇葩版本的翼善冠——「 ”洪逆冠如圆规纱帽式,上缀双龙双凤,凤嘴左右向下,衔穿珠黄穗二挂,冠后翘立金翅二,冠前立花绣冠额一,如扇面式,亦绣双龙双凤,上绣满天星斗,下绣一统山河,中留空格,鎏金为「 ”天王”二字。”也就是说比之于元明两朝帝王的乌纱冲天折上巾,洪秀全的「 ”朝冠”虽然说不上庄严,但却显得更加炫目。 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的「 ”朝冠”则做成「 ”古制兜鍪式”——杨秀清的「 ”朝冠”同样在左右各装饰了一条金龙,当中则是一只凤凰,龙凤口中也吐着流苏,而「 ”朝冠”顶上又竖一红缨枪头,这乃是戏曲中「 ”帅盔”的样式;韦昌辉、石达开的朝冠与杨秀清的大同小异,主要区别是顶上的红缨枪头改为小黄伞盖。而无论是「 ”东王”、「 ”北王”还是「 ”翼王”,所有的「 ”朝冠”上都有一个表明身份的帽徽,也叫做冠额。杨秀清、韦昌辉两人的冠额上绣双龙单凤,中列金字官衔;石达开的冠额则不绣龙,只绣着一只凤凰和「 ”蝶恋花”这种图案······ 到了「 ”诸侯”、「 ”丞相”一级,「 ”朝冠”就类似於戏曲行头上的「 ”相貂”,只不过没有帽翅,并且继续装饰着双龙单凤,龙凤口中依然吐着流苏,当然,所有的朝冠当中都镶嵌着「 ”冠额”。 这里要说明一点的是,太平天国的朝冠之上滥用龙凤再怎么解释也是来自於戏曲行头的影响——在「 ”王帽”、「 ”侯帽”、「 ”帅盔”、「 ”相貂”上装饰滚子龙、正凤是舞台上一贯的做法,非此不足以显示权利的富贵泼天。 王帽——来源于民间对冲天折上巾的想象。 帅盔——来源于民间对凤翅盔的想象。 相貂——来自于民间对公服幞头的想象。注意,这里装饰的就是「 ”滚子龙”。 再往下,凡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军帅、师帅、旅帅、卒长、司马的「 ”朝冠”皆为「 ”兽头兜鍪式”——检点、指挥的「 ”朝冠”上缀一狮,左右各缀一龙,中缀单凤,「 ”冠额”绣百蝶穿花,中绣官衔;指挥以上「 ”冠额”官衔皆绣金字,以下「 ”冠额”官衔皆绣红字,师帅以下「 ”冠额”官衔皆绣黑字。将军以下「 ”朝冠”不用单凤,旅帅以下不用双龙;自将军至司马,都在冠顶缀一猛兽形象以表明等级——将军、总制为麒麟,监军、军帅为虎,师帅为豹,旅帅为熊,卒长为彪,司马为犀牛。而这些表明官职的龙、凤、猛兽、日、月、星辰、山河、花草也都可以按照品级通通的用到风帽之上。 比之于令人眼花缭乱的冠帽,太平天国的衣服的款式却十分单调,仅有黄龙袍、红袍、黄红马褂而已,袍的款式也不是汉服的交领广袖或是盘领袍,而是清代最常见的常服袍样式——窄袖一裹圆袍。从满文上来看一裹圆袍为「 ”Hūhūba”即「 ”呼呼巴”,被注明是「 ”Selfen akū sijigiyanbe hūhūba sembi”,即没有开裾的袍。这里面「 ”袍”指的就是有厂字领大襟、马蹄袖、两边不开气儿的长衣,即常服。这种服饰直到光绪朝还十分流行,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的旗员苟大人就是如此打扮: 「 ”....他自己把大帽子除下,又卸了朝珠,宽去外褂,把那腰带上面滴溜打拉佩带的东西,卸了下来;解了腰带,换上一件一裹圆的袍子,又束好带子,穿上一件巴图鲁坎肩儿...” 而太平天国的长袍与大清朝的「 ”一裹圆”之间唯一在款式上的区别之处就是「 ”无袖盖”也就是没有马蹄袖。 从洪秀全到各「 ”丞相”都穿黄缎龙袍,洪秀全的龙袍上绣龙九条,杨秀清的绣龙八条,韦昌辉的绣龙七条,石达开的绣龙六条,秦日刚等人绣龙五条,各「 ”诸侯”、「 ”丞相”的绣龙四条。「 ”检点”穿素黄袍,「 ”指挥”至「 ”司马”皆则都是素红袍。 太平天国在衣冠制度上最重视「 ”黄马褂”,这想必也是因为收到了戏曲的影响。洪秀全至「 ”监军”皆穿黄马褂,不同的是高官显贵们的黄马褂上绣满了蛟龙的图案,而一般将领则绣着花花草草;中低级军官无资格穿黄马褂,只能穿红马褂,也绣着花草或官衔。 一裹圆袍「 ”Hūhūba”——正面。 一裹圆袍「 ”Hūhūba”——背面。 想象中的太平天国龙袍。 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原的「 ”洪秀全龙袍”。 厂字领是清代衣冠最重要的特点,个人认为没有传统的交领和圆领好看、方便。 传说中的「 ”干王”龙袍,注意那个厂字领······ 普通的「 ”天军”士兵的打扮当然没有这么豪华的打扮,但却也同样的诡异——在太平军内部,中高层官员一般束发,并以五色绒线来当做头绳。微末小吏及士卒们都用红头绳,也有「 ”扎网巾及披发者「 ”。战斗时普通士兵穿号衣,戴竹盔,踏平头薄底红鞋,军官们穿红黄小袄,踩黄鞋。衣服的款式统一都是窄袖衫,宽脚裤,皆是由没收来的「 ”男女绸绉衣裙”改的,所以穿在身上有一种雌雄莫辨的非主流气质。 比之于大清朝的翎顶袍褂,太平天国的衣冠制度有一种亚热带独有的「 ”繁杂绚丽”和「 ”乞儿暴富”土味浮华。据说将军、总制级别的一袭衣冠便可抵中人之产,再加上太平天国一直朝令夕改,制度变换如同儿戏,所以除了一些富有的官员之外,大多数军官实在没有能力遵从来自于天京太阳城的最高指示。故大部分「 ”天军”将士们就是当时人们所目睹的那样:「 ”······余多赭衣若囚,虽任伪官,并不能一服伪官冠服也。” 当然,太平天国最高级别的衣冠其实是「 ”高边帽”以及「 ”黑龙袍”,因为这是天父皇上帝爷火华的打扮。因为早在道光戊辰也就是1848AD,离「 ”斩龙斩妖聚金田”还有三年,未来的天王洪秀全就请教过降神于萧朝贵的「 ”稣哥”云: 「 ”天兄,我们天父身穿黑龙袍,小弟还记得也,但天父头上所戴,小弟不记得矣。” 「 ”稣哥”叹道: 「 ”尔升高天见过天父多少?尔就忘记乎?天父金须拖在腹,头戴高边帽,身穿黑龙袍,两手覆在膝。 ” 头戴高边帽,身穿黑龙袍······· 老豆爷火华 大佬酥哥 细佬坤仔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毛泽东赞扬哪位开国将军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毛泽东赞扬哪位开国将军为“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下一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考研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考研试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