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步兵真的挡不住骑兵冲锋吗 侯景带着800骑兵说是 步兵真的挡不住骑兵冲锋吗 侯景带着800骑兵说是 陈霸先却不服

导语:步兵真的能阻止骑兵冲锋吗?侯景以800骑兵答应了,但陈霸先拒绝接受边肖为大家整理并发布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南北分家的历史,北边少数民族轮流当家作主,南边则是强力打手被士族当做代言人推到了前台。这些强力打手中有身上背了六个皇帝命的刘裕,话说历史上姓刘的开国皇帝打架就不会弱,刘秀昆阳一战,震惊天下,刘邦和刘备打架一般,但驾驭打手的能力非同一般,就算是刘渊这个盗版刘家人还是

步兵真的能阻止骑兵冲锋吗?侯景以800骑兵答应了,但陈霸先拒绝接受边肖为大家整理并发布以下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中国历史上有一段南北分家的历史,北边少数民族轮流当家作主,南边则是强力打手被士族当做代言人推到了前台。这些强力打手中有身上背了六个皇帝命的刘裕,话说历史上姓刘的开国皇帝打架就不会弱,刘秀昆阳一战,震惊天下,刘邦和刘备打架一般,但驾驭打手的能力非同一般,就算是刘渊这个盗版刘家人还是搅得晋朝鸡飞狗跳,衣冠南渡。接替刘宋的南朝第二个武人代表,是齐高帝萧道成,虽然这人国际比赛打的不怎么样,但是国内斗争却颇有心得,宋明帝登基时,在地图上找个没造反的地方都能找花眼,面对四方反叛,萧道成到哪就赢到哪,功成名就的同时也赚到了改朝换代的基础。 然而到了三代目——梁武帝萧衍时,情况发生了变化,虽然也是武字辈,但除了命长和有个文名卓着的儿子——昭明太子以外,萧衍这辈子算是真正诠释了佛系这个词,不是在造寺庙,就是在攒钱造寺庙。 而在这背后是宗室诸王出任封疆大吏,相互倾轧的恶劣政治状况,萧纪占据巴蜀,萧察占据襄樊,萧绎占据江陵,萧誉占据长沙,萧勃占据广州,太子萧纲又和储位竞争者萧纶长期倾轧。这种地方分裂、离心离德的状况使得后来平叛大军内部也是矛盾丛生。 江左楚子的军武传统也在君主宽松奢靡的政治下逐渐丧失,以至于北来降将侯景起兵谋反之后,进展神速,团团围困台城之后,指着皇城说:「 ”城中非无菜,但无酱耳!”这是梁武帝治下的梁朝武将极度匮乏的嘲讽放到了台面上。 虽然我们知道侯景之乱根本乱在梁武帝的弊政上,乱在内部的勾心斗角,但是本文论述并不从政治大视角出发,我们将会简单从南北骑兵数量,步骑战术来说明侯景迅速成功,而又最终败亡在军事上的一部分原因。 梁朝武将的凋零使北方降将侯景在南方的战场了予取予求,但是除了没有旗鼓相当的对手,我们要尤其注意侯景北方降将的身份。侯景起兵之初,并没有太多家底,但还是在和梁朝宗室的战争中屡战屡胜,比如侯景以铁骑两百奔袭梁武帝的儿子萧纶,接着又派部下宋子仙长途奔袭郢州,不仅活捉了郢州刺史萧方诸,还控制了梁朝水军的后勤基地,直接瓦解了前线的梁朝水上力量。 其实我们在其中可以发现两个关键词:北方和铁骑。 我们知道南北分裂时期,南方政权由于远离产马地,军中战马严重匮乏。至于有多缺马,我们可以从几组数据中稍作分析,梁武帝萧衍作为南北政权交界处的雍州刺史举兵起事时,他的部下上庸太守有众二千,马二百匹,华山太守有众三千人,马二百五十匹,作为南朝北部边境的太守,他们的步骑比例接近10比1,已经是南朝地方军中骑兵占比最高的存在了。 而同期北魏为了应付柔然人组建的边防军中有两万弓箭手,两万戈兵,两万骑兵,步骑比例达到了惊人的2比1,两相对比,梁武帝手下的骑兵规模就有点惨不忍睹了。如果说临近产马地的北部边疆州的骑兵只能组成一个特攻队,那么东南腹地的骑兵就可以说聊胜于无了。刘宋时期,内地的江州刺史刘休范起兵,聚众二万,骑五百匹,40比1的步骑比例彻底说明了不与北方政权接壤的内地所面临的缺马窘境。 缺马带来的不仅是骑兵数量上的问题,更多的是骑兵作战经验的缺乏。比如梁对北魏的北伐中,凑齐了一支三千人的骑兵部队,但是统帅缺乏成建制骑兵的指挥经验,各部队作战配合几乎没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裴邃改变了红红火火的统一军装颜色,而是按番号穿不同颜色的军服,改革后的梁军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是随着裴邃死在军中,这一做法也没有流传下来。 而侯景面对着这样战力的梁军,决定一鼓作气直达建康。侯景从采石渡江进攻京畿时,有士兵一千多人,马数百匹,依靠着高机动的优势,迅速占领了姑孰,推进到了丹阳,王质为了抵挡侯景率领三千人在领军府列阵,然而在京师的军队缺乏实战,面对气势如虹的骑兵大队瞬间瓦解,不战而溃,侯景也得以顺利占据建康,开启了南朝最为动荡的一段历史。 侯景的兴起得益于南北骑兵上的差异,魏晋以来虽然马镫、马鞍、骑槊的出现成熟虽然加强了骑兵的战术价值,但是正如坦克会被RPG、阿帕奇所克制,骑兵也同样有难以应付的场合。 相比骑兵的高机动性,高变化性,步兵阵列间隙明确,作战单位高度密集,面对步兵方阵骑兵除了在四周骚扰游击外,有正面、背冲、横击三种冲锋方式可以选择。 正面不用多说了就是借着高速带来的动能加大刺杀威力,在击碎前列步兵心理防线之后击溃步兵方阵,面对战斗经验匮乏,纪律松弛的新兵蛋子、老兵油子们,正面冲锋有时也会有不错的收效,光武帝刘秀面对河北豪强王郎的步兵方阵,就让景丹率领突骑发起了正面冲锋,王郎手下都是一些流寇,纪律涣散,面对成建制的骑兵从正面踏尘而来,自然都丢了魂。但是面对久经战阵,阵型严密的步兵阵列,骑兵的正面冲锋其实是一个伤亡率比较高的选择。 我们可以看个反面案例,东晋时期,苏峻叛乱,心高气傲的他仗着骑兵优势对晋军发起了正面冲锋,但晋军布防严密,苏峻无机可乘,更尴尬的是他调头折返时,被晋军扔出的长矛给扎了个透心凉。 至于背冲其实是利用了骑兵的机动性,迅速从两翼绕到步兵方阵背后,在对手尚未调转阵型方向时,在背部发起致命一击,北魏末期,老霸主尔朱兆面对小弟高欢的挑战,在韩陵用具装骑兵冲击高欢的后军,眼看高欢要大败,却不想尔朱兆平常做人不地道,他的手下怕他赢了更加狂妄,竟然临阵易帜,使得高欢化险为夷。 横击则同样利用了骑兵的机动性,在步兵两翼寻找薄弱处,在中间切割步兵阵列,刘宋的着名骑将薛安都面对叛军在左右两翼多次试探,才在左翼找到叛军七寸,强行冲锋,横击陷之,最终叛军大败。 但是无论是背冲还是横击都要求骑兵军团有着高效的执行力,同时步兵阵列在多次试探攻击中心理疲乏暴露弱点,假如步兵训练有素迅速,能够迅速组织第二道防线那么骑兵面临的将是灭顶之灾。 因为骑兵的威力主要来自于马匹高速行进带来的冲击力,但是当骑兵陷阵后,因为步兵阵营高密度的战斗单位而不得不降低速度,淝水之战中,苻坚为了止住颓势,命令苻融率领骑兵杀入晋军,但是面对晋军的坚强防御,苻融落马被杀,前秦最终大败,这也成就了谢安谢玄的美名。刘宋时期的刘沙弥想实行斩首战术,率领骑兵直冲对手中军,但遭到对手弓箭手的围殴,被射成了刺猬。这些案例都说明了骑兵冲击防御严密的步兵方阵的危险程度。 强大的具装骑兵在选择冲锋时尚且会遭遇挑战,更何况南方并不健全的骑兵部队。而且江淮地区,河网密布,森林密集,缺乏骑兵作战的有利环境,一旦缺乏骑兵作战经验的南朝将领习惯于面对骑兵的冲锋战术,在地形的帮助下,侯景北方骑兵的战术和装备优势也不会再那么明显。陈霸先和侯景在健康城外的决战中,陈霸先部共三万余人,侯景有军士一万余人,具装骑兵八百人,在兵力优势的帮助下,陈霸先陆续攻破侯景的防御工事,为了挽回败局,侯景将他最后的家底八百铁骑放到了赌桌上,然而面对早有准备的陈霸先部,侯景的冲锋显然不如以往成功,在一次次失败之后,侯景的部队彻底崩溃。 如果说西晋的永嘉之乱使得中原陆沉,衣冠南渡,那么梁武帝萧衍时的侯景之乱则彻底将南朝永嘉以来南迁北人的士族体系粉碎。 虽然侯景依仗着北人的军事优势还有萧正德的接应,在初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骑兵的限制以及南朝将领对于骑兵战术的适应已经一开始就判了侯景死缓,不是每一个陷阵的都是兰陵王,也不是每个戴面具的都有《兰陵王入阵曲》这样的成名曲。给侯景带上神话般面具的是梁武帝晚期混乱的政治,撕下这份虚假面具的也是整合后以陈霸先为代表的新兴土着豪强势力。 更多内容请点击关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三国「 ”凤雏”庞统是被刘备「 ”的卢”宝马害死的吗 三国「 ”凤雏”庞统是被刘备「 ”的卢”宝马害死的吗下一篇:玄奘人物资料简介 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玄奘生平故事 玄奘人物资料简介 唐代着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玄奘生平故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