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增城历史 增城历史

导语:以下增城历史的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吧!关于增城的历史典故增城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是广东省最早的县之一,已有1800年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公元前三四千年,人类曾在此居住。西汉时属南海县番禺县。由于人口的不断繁衍和相应的建制扩张,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在番禺、博罗县部分地区设立增城县。当时南海县下只有六县,因增加一县而得名“增城”。据唐代《元和县志》:“臧坤山上有飓风和增城,以

以下增城历史的文字资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大家快来看看吧!

关于增城的历史典故

增城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是广东省最早的县之一,已有1800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三四千年,人类曾在此居住。西汉时属南海县番禺县。由于人口的不断繁衍和相应的建制扩张,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在番禺、博罗县部分地区设立增城县。

当时南海县下只有六县,因增加一县而得名“增城”。据唐代《元和县志》:“臧坤山上有飓风和增城,以名闻遐迩。”

增城意味着一个美丽的地方。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城市总面积1615平方公里,人口80万。港澳有27万多华侨同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现辖鲤城、增江、新塘、石滩、中心、竹村、排潭、正果、萧楼等9个镇,市政府驻地在鲤城。历史沿革4000多年前,增城县金兰寺村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聚落。

按照龚玉的说法,古代全国分为九州,增城属于扬州。春秋时期,增城属于百越。

战国时期,增城被称为阳月地。秦始皇33年建立南海县,增城属南海县番禺县。

前汉增城隶属于南海县番禺县,后汉增城县建立。据《明清增城县志》记载,“建安县建于后汉六年,番禺定居增城县”。

自隆升以来,许多县志都有注释:“《后汉书·郡国志》云:‘明帝设郡一,帝张设郡二,帝设三。安迪还下令全国归六,省县逐渐分离。至于孝道,每个郡国有一百五十条,郡城道有一千一百八十条,不代表取一郡。

《宋书·周郡志》也只说:“增程令,汉以前,汉以后”。和文综一样。

九指计燕县建于建安六年。不知道为什么,就要重新考。按照“无前汉,有后汉”的说法,《后汉郡国志》户籍限定在《于永和》五年。当时,增城县已经被纳入南海县管辖的七个县。参与讨论的历史地理专家认为,增城县最迟应在汉末永和建立五年。

金宋齐时期,增城属于广州市南海县。宋元甲分析,增城绥福河流域及其西部地区位于遂宁县,后于梁代并入增城县。

梁、陈两朝将东宫县迁至增城。隋黄凯九年退郡为州,增城归广州。

仁寿元年广州改周帆,增城属周帆。大冶三年改周帆为南海县,转学扬州。

增城属于南海县。唐武德四年改郡为州,增城属广州。

天宝元年,广州改南海县,增城属南海县。乾元元年,南海县改为广州,增城归广州。

南汉时,广州改名兴王宓,增城属广州。北宋开宝四年,夷平南汉,恢复广州。增城属于广州。

开宝五年,东莞县并入增城县,次年,东莞县回归建制。南宋湘行元年广州改名湘龙府,增城属之。

增城十五年前从元到元属于广州路。明朝洪武元年,广州路改为广府,增城属于广府。

清代增城仍属广府。民国元年,增城属广东海道,后直辖广东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增城隶属东江区,1954年划归粤中,1956年改为惠阳区,1958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先后隶属广州、佛山区,1961年脱离龙门。属于惠阳区,1975年划归广州管辖。1993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了文化名人增城历史悠久的古文化。

历史上,人们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许多官员和学者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唐元和十四年,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他路过增城时,写了两首诗《送侄孙项宿漳河口》,流传至今。

在城民中,诗歌是北宋进士的古作流传下来的。南宋学者、军事家、政治家崔宇植以其诗作《广州词祖》、《聚坡全集》而闻名于世。

宋人陈大真撰写了元大都八年的《南海志》,其残卷是广东现存最早的志。在咸淳读书七年的学者曾在百花林石壁上题诗,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真实的宋诗。

明代学者詹若水是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诗人,著有《詹甘泉》三十余卷。胡,明代学者,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湘江子集》一书。

清乾隆是学者詹祖贵,著有《李鸿山居诗》。进士赖继喜,《李陀选集》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学设施建成,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到1993年,全市共有文化机构11个,工作人员214人;新建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档案馆、影剧院、电视台、游乐园等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39335平方米;1000多名文艺作者;有现代内容的文艺作品15000多部,发行量905.4万册。增城历史名人有、詹若水、、胡、、吴来成等。

崔宇植,增城中心镇坑北村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能拨乱反正、治国安邦的大臣、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岭南第一个考上进士的大学生。米切尔称他为“与张九龄同姓异代,为人诚恳,当之无愧,是“岭南五杰”之一。现在有凤凰山聚宝阁、崔宇植古墓、中新坑李安堂古建筑群、崔太师祖居地。

詹若水,增城新塘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随着国子监的改版,国子监的献酒,南京的礼史、官史、兵史。

詹若水是广东著名学者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白沙的弟子。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现在有了。

关于增城的历史典故

增城是一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是广东省最早的县之一,已有1800年的历史。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三四千年,人类曾在此居住。西汉时属南海县番禺县。由于人口的不断繁衍和相应的建制扩张,东汉献帝建安六年,在番禺、博罗县部分地区设立增城县。

当时南海县下只有六县,因增加一县而得名“增城”。据唐代《元和县志》:“臧坤山上有飓风和增城,以名闻遐迩。”

增城意味着一个美丽的地方。1993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

城市总面积1615平方公里,人口80万。港澳有27万多华侨同胞,是中国著名的侨乡之一。

现辖鲤城、增江、新塘、石滩、中心、竹村、排潭、正果、萧楼等9个镇,市政府驻地在鲤城。历史沿革4000多年前,增城县金兰寺村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聚落。

按照龚玉的说法,古代全国分为九州,增城属于扬州。春秋时期,增城属于百越。

战国时期,增城被称为阳月地。秦始皇33年建立南海县,增城属南海县番禺县。

前汉增城隶属于南海县番禺县,后汉增城县建立。据《明清增城县志》记载,“建安县建于后汉六年,番禺定居增城县”。

自隆升以来,许多县志都有注释:“《后汉书·郡国志》云:‘明帝设郡一,帝张设郡二,帝设三。安迪还下令全国归六,省县逐渐分离。至于孝道,每个郡国有一百五十条,郡城道有一千一百八十条,不代表取一郡。

《宋书·周郡志》也只说:“增程令,汉以前,汉以后”。和文综一样。

九指计燕县建于建安六年。不知道为什么,就要重新考。按照“无前汉,有后汉”的说法,《后汉郡国志》户籍限定在《于永和》五年。当时,增城县已经被纳入南海县管辖的七个县。参与讨论的历史地理专家认为,增城县最迟应在汉末永和建立五年。

金宋齐时期,增城属于广州市南海县。宋元甲分析,增城绥福河流域及其西部地区位于遂宁县,后于梁代并入增城县。

梁、陈两朝将东宫县迁至增城。隋黄凯九年退郡为州,增城归广州。

仁寿元年广州改周帆,增城属周帆。大冶三年改周帆为南海县,转学扬州。

增城属于南海县。唐武德四年改郡为州,增城属广州。

天宝元年,广州改南海县,增城属南海县。乾元元年,南海县改为广州,增城归广州。

南汉时,广州改名兴王宓,增城属广州。北宋开宝四年,夷平南汉,恢复广州。增城属于广州。

开宝五年,东莞县并入增城县,次年,东莞县回归建制。南宋湘行元年广州改名湘龙府,增城属之。

增城十五年前从元到元属于广州路。明朝洪武元年,广州路改为广府,增城属于广府。

清代增城仍属广府。民国元年,增城属广东海道,后直辖广东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增城隶属东江区,1954年划归粤中,1956年改为惠阳区,1958年与龙门县合并,仍称增城县,先后隶属广州、佛山区,1961年脱离龙门。属于惠阳区,1975年划归广州管辖。1993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了文化名人增城历史悠久的古文化。

历史上,人们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许多官员和学者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唐元和十四年,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他路过增城时,写了两首诗《送侄孙项宿漳河口》,流传至今。

在城民中,诗歌是北宋进士的古作流传下来的。南宋学者、军事家、政治家崔宇植以其诗作《广州词祖》、《聚坡全集》而闻名于世。

宋人陈大真撰写了元大都八年的《南海志》,其残卷是广东现存最早的志。在咸淳读书七年的学者曾在百花林石壁上题诗,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真实的宋诗。

明代学者詹若水是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诗人,著有《詹甘泉》三十余卷。胡,明代学者,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湘江子集》一书。

清乾隆是学者詹祖贵,著有《李鸿山居诗》。进士赖继喜,《李陀选集》作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化事业发展迅速。大量文学设施建成,文化队伍不断壮大,城乡文化呈现繁荣景象。

到1993年,全市共有文化机构11个,工作人员214人;新建博物馆、图书馆、展览馆、文化馆、档案馆、影剧院、电视台、游乐园等公共设施总建筑面积39335平方米;1000多名文艺作者;有现代内容的文艺作品15000多部,发行量905.4万册。增城历史名人有、詹若水、、胡、、吴来成等。

崔宇植,增城中心镇坑北村人,南宋时期著名的能拨乱反正、治国安邦的大臣、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岭南第一个考上进士的大学生。米切尔称他为“与张九龄同姓异代,为人诚恳,当之无愧,是“岭南五杰”之一。现在有凤凰山聚宝阁、崔宇植古墓、中新坑李安堂古建筑群、崔太师祖居地。

詹若水,增城新塘人。他是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随着国子监的改版,国子监的献酒,南京的礼史、官史、兵史。

詹若水是广东著名学者江门学派创始人陈白沙的弟子。他的“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系在中国学术界占有重要地位。现在有詹若水。

增城历史故事

仙姑是八仙唯一的女仙女,她的故事闻名全国。根据广为流传的大量记载,何仙姑来自广东省增城市萧楼镇仙桂村。唐玄宗二年生于姚凯,原名何秀谷,其父何泰,母姬氏,以卖豆腐为生。秀谷出生时,紫云在房间里盘旋,白光闪闪。从小她就喜欢看诗,看书,过目不忘。她勤劳孝顺。十三四岁时,她帮父母磨豆腐,做家务。她也尊重礼貌和道德,赢得了村民邻居的赞扬。十五年,一个白胡子老头告诉我,村前云母溪对面有一片云母片,磨成粉,拌水吃,可以长生不老,可以飞进去空。秀姑这样吃了以后,渐渐觉得轻了,会飞了。她心中喜悦,经常飞到罗浮山采果侍奉母亲,拜仙女麻姑为罗浮山师。

秀谷飞向朝廷的故事,武则天想要长生不老药,就带秀谷入宫传法。圣旨一到,几十个官差抬着大轿子来接你。贺泰只有一个女儿,他在紧抱着她的女儿。尊被劫,何太被推倒,头撞井里,血流如注,纪夫哭。这时,秀姑对妈妈喊了一声“妈妈保重”,却看到地上升起一道白光,令尊惊呆了。秀谷飞升成仙,从此秀谷被称为仙谷。

增城、龙门、博罗有许多关于何仙姑的传说和历史遗迹。可以说,何仙姑几千年来已经融入了曾隆波人民的生活,成为了曾隆波人民的精神寄托。主要历史遗迹和相关传说有:

1.挂绿色荔枝的传说。荔枝为果之王,瓜蒌为王之王。拍卖价格为55.5万元。只有一棵树挂绿,不像其他荔枝,可以大量种植。自从康熙时期被定为贡品以来,已经种了几百年的第二代72棵树,质量相差甚远。增城人认为挂绿是一件神圣的事情,挂绿荔枝最大的特点就是它的壳里有一条绿线,是何仙姑去蓬莱“八仙过海”前给父母织绣花鞋形成的。

种种迹象表明,何仙姑的故事起源于增城,增城人通过丰富的想象编织了一个美丽的“何仙姑挂绿”传说,为增城乃至全国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价值非凡。

2.何仙姑家庙。建于明代,清咸丰重修,是祭祀何仙姑的主要场所,全珠三角的人都来朝拜。庙里有口古井,据说是何家用来做豆腐的。八角形大理石井的边缘刻有“仙源涓涓,饮者饮千年”的字样。水质甘甜爽口。寺庙顶部的瓷砖背面长着一个仙桃。没人浇水,却年年茂盛结果。人们称之为仙桃。此外,明末清初,掀起了祭祀仙姑之风,全县建有排坛仙姑庙、仙村仙佛庙、和沙头仙姑庙、沙龙仙姑庙、正果吴赫仙姑庙等近十座寺庙。龙门永汉还有何仙姑庙。

3.白水村瀑布。因为从远处看像是古装舞美,人们总以为是何仙姑的化身,人称“水仙瀑布”。瀑布上游有七座小山,类似于七个熟睡的老人。据说七仙在何仙姑那里一起去了东海蓬莱,等了太久睡着了,变成了七座山,于是有了七仙墩这个名字,现在又有了七仙湖这个名字。在博罗罗浮山苏竹寺的破墙中,何仙姑描写水仙瀑布的诗句“白足水帘飞向白虹,风以白松语吟唱。”。

4.盘龙顾腾。离何仙姑的庙300米外有一座千年古腾寺。顾腾就像一条缠绕在老榕树上的巨蛇。传说仙姑和铁拐李在这里打仗,仙姑的腰带缠在铁拐李的拐杖上,现在藤蔓和绿树都枯萎了。

希望楼主采纳

求曾在增城生活过的十位历史人物

增城的古文化历史悠久。

历史上,人们的文艺创作丰富多彩,许多官员和学者留下了不朽的篇章。唐元和十四年,文学家韩愈因谏迎佛骨被贬潮州刺史。他路过增城时,写了两首诗《送侄孙项宿漳河口》,流传至今。

在城民中,诗歌是北宋进士的古作流传下来的。南宋学者、军事家、政治家崔宇植以其诗作《广州词祖》、《聚坡全集》而闻名于世。

宋人陈大真撰写了元大都八年的《南海志》,其残卷是广东现存最早的志。在咸淳读书七年的学者曾在百花林石壁上题诗,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真实的宋诗。

明代学者詹若水是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诗人,著有《詹甘泉》三十余卷。胡,明代学者,也是著名的教育家,著有《湘江子集》一书。

清乾隆是学者詹祖贵,著有《李鸿山居诗》。进士赖继喜,《李陀选集》作者。

为什么“增城瓜蒌”荔枝总是被朝廷列为贡品

素有“荔枝三杰”之称的“增城瓜蒌”一直被朝廷列为贡品。

它的外壳是红绿相间,四分微绿,六分红利。每一个蒸过的树枝都被一圈绿线围着,一个“挂绿”就得到它。增城挂青的果实呈扁圆形,不算太大,一般为0。

5公斤中有23公斤左右,果蒂有一个小绿豆样的果实;椎弓根两侧肩部凸起,果粒小的一侧略高,称为龙头,另一侧称为凤尾。果肉白色,晶莹剔透,香甜爽口,风味独特。特点是凝结脂肪不溢出,用纸包裹。这张纸一夜之间还是干的。

增城瓜蒌是荔枝的稀有品种,被称为“荔枝之王”。清代诗人李风修说:“荔枝在周楠遍地都是,在增城挂绿贵如珍珠。

黄金不好买,5月份还没放盘。“足见其珍贵程度。

据记载,增城挂绿已近400年。据清代乾隆年间县志记载,发源于增城四王岗、新塘。后来到了嘉庆年间,由于官员的骚扰,百姓不堪重负,把挂着的青荔枝全砍了。好在县城西郊赛昂吉只有一棵树。这棵近400年的老树“西园挂绿”,弥足珍贵,被称为增城挂绿始祖。目前已成功培育了几代100多棵树的树种,在增城几个乡镇种植。

2001年,在瓜蒌广场举行的瓜蒌珍贵水果拍卖会上,一颗名为“西苑瓜蒌”的荔枝以5万元成交,举世瞩目。

增城发展史

4000多年前,增城县金兰寺村有一个新石器时代的聚落。

按照龚玉的说法,古代全国分为九州,增城属于扬州。春秋时期,增城属于百越。

战国时期,增城被称为阳月地。秦始皇33年建立南海县,增城属南海县番禺县。

前汉增城隶属于南海县番禺县,后汉增城县建立。据《明清增城县志》记载,“建安县建于后汉六年,番禺定居增城县”。

自隆升以来,许多县志都有注释:“《后汉书·郡国志》云:‘明帝设郡一,帝张设郡二,帝设三。安迪还下令全国归六,省县逐渐分离。至于孝道,每个郡国有一百五十条,郡城道有一千一百八十条,不代表取一郡。

《宋书·周郡志》也只说:“增程令,汉以前,汉以后”。和文综一样。

九指计燕县建于建安六年。不知道为什么,就要重新考。按照“无前汉,有后汉”的说法,《后汉郡国志》户籍限定在《于永和》五年。当时,增城县已经被纳入南海县管辖的七个县。参与讨论的历史地理专家认为,增城县最迟应在汉末永和建立五年。

增城是什么时候建成的

增城位于广东省广州市的东部,又名绥东。地处珠三角都市圈,是广州、东莞、深圳等珠三角城市群和广深经济带的重要节点。增城依托广州,毗邻港澳,南临东莞隔河相望,东临惠州,北临从化,西临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广州科学城,是全国著名的荔枝之乡、著名的牛仔服装城、新型汽车产业基地和生态旅游示范区。

增城历史悠久。东汉建安六年,属南海县。南海县有1800多年的历史,因为它原来管6个县,新设一个县,增加一个市。1993年成立,现辖6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市政府驻荔城街,总面积1616.47平方公里,注册人口81.8万,外来人口50多万。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韩当:我生了个白眼狼儿子 韩当:我生了个白眼狼儿子 差点气活过来下一篇: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