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苏联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 苏联首次将人类送入太空 四次登月却均告失败 哪里出了问题

导语:苏联第一次把人类送到Tai 空但是四次登月失败。哪里出了问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说起人类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可能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确,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促进了文明发展。但是,历史上还有一次人类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那就是冷战时期。在当时,美苏两大阵营不遗余力的搞军备竞赛,大力发展军事科技,研制比对手性能更优异的武器装备,无论

苏联第一次把人类送到Tai 空但是四次登月失败。哪里出了问题?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整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说起人类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可能大家脑海中浮现的,就是两次工业革命。的确,两次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人类的生产能力,促进了文明发展。但是,历史上还有一次人类科技飞速发展的时期,那就是冷战时期。在当时,美苏两大阵营不遗余力的搞军备竞赛,大力发展军事科技,研制比对手性能更优异的武器装备,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最后都从侧面推动了人类历史进程。其中,推动效果最为明显的,当属太空竞赛,而太空中的军备竞赛,在冷战中有一个共同的终极目的——登月。 冷战催生太空竞赛 冷战时期,美苏两大阵营针锋相对,就像登顶珠穆朗玛峰一样,只有第一才会被人深深记住,太空就是一个令古今中外无数人幻想的地方。在当时的背景下,如果有关于太空的计划成功,无疑是对本方阵营一个大的激励。最终,苏联阵营赢得了关于太空竞赛的初步胜利,于1957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几年之后,第一个成功步入太空的人类——尤里加加林,同样来自苏联。 美国登月赶超对手 另一边,面对苏联方面在太空中的重大进步,美国人自然不会袖手旁观。只不过,当时美国所取得的成就,只是把两颗卫星送入了轨道,比起前者简直是小巫见大巫。而美国人怎肯落后于苏联,于是为了弯道超车,一次性彻底超越苏联,在1961年5月,美国总统向全世界宣布了一个宏伟的计划,「 ”阿波罗”登月计划,计划的最终目的是登陆月球。 计划是有了,但明显美国此时在太空中的军备仍落后于苏联。不过无可置疑的是,美国的综合科研能力远远领先于苏联,且更倾向于运用新技术。于是,美国充分发挥了自己「 ”资本主义”的钞票优势,在登月方面不惜血本的投资。据悉,美国的登月计划总共耗资225亿美元,约占美国GDP的0.6%,占美国总科研经费的20%,大概30万人参与了此次计划。 什么概念?要知道,德国今年的军费才占GDP的百分之一点多,而美国的一个科研计划所用的资金,单从钱上算感觉接近一个发达国家的军费比例!当然这个钱不能白花,最终在经历了无数失败与检验后,美国搬出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运载火箭—土星5号。 据悉,该火箭的总师就是着名的德国籍火箭专家,冯·布劳恩。如果大家对于这个名字不熟悉,那么对于德国的大名鼎鼎的导弹V—1应该有所耳闻,这款人类历史上的第一种导弹就是出自他手。所以,钱到位,人也到位,火箭的性能自然也会非常优秀。土星火箭也并没有辜负美国人的厚望。 根据公开资料,土星5号为三级火箭,全长110米,起飞重量达3000吨,在逃逸轨道的运载能力接近50吨,第一级为五台煤油发动机总推力3400吨,第二级采用五台先进的液氧液氢火箭,总推力530吨。其性能足够胜任登月计划,最终也确实成功登月,而阿姆斯特朗作为第一个登陆月球的人,也留下了世人皆知的一句话「 ”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可谓风光无限。 苏联登月反应迟缓 那苏联呢?明明在太空竞赛中开始就领先,在登月上怎能甘心落后于人?苏联当然不会甘心,并且也有着自己的登月计划。原来,他们的登月计划并不比美国晚,甚至还要早几年。在1959年,苏联的火箭之父科罗廖夫提出研发50吨载荷的火箭,用于军用空间站等项目。但是由于苏联高层认为没有必要,它的计划一直停留在纸面,直到1961年美国宣布登月计划,事情开始有了转机。 最终在1961年5月,苏联开始正式开始自己的登月计划,造出自己的登月火箭,即N1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上了日程。但是和美国不同,苏军高层一直认为这是一个「 ”面子”工程,对其进行阻挠,因此火箭的研发也磕磕绊绊,与此同时,苏联方面专家对于火箭动力系统也产生了分歧,由于成本不足和害怕事故,苏联方面没有像美国一样采用大量新技术,反而采用多个较为原始的瓦型发动机。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1966年,苏联的火箭总师死于一次外科手术,而火箭的研制工作则交由它的副手米辛,种种的不顺,也为苏联N1火箭的命运做了铺垫。不管怎样,在1969年,人类历史上又一枚大型运载火箭诞生了。据悉,N1火箭为五级运载火箭,由于苏联没有美国那样大推力的火箭发动机技术,N1火箭的第一级采用了30台NK-15发动机,总推力达到4700吨,远远大于美国火箭的第一级推力,第二级的八台NK-15V也提供了1500吨的推力,但令人尴尬的是,其运载能力却不如美国的土星火箭。比起土星的130吨地轨道运载能力,N1只有95吨。 四次发射均告失败 数量众多的发动机带来的麻烦之一就是可靠性了,为了解决可靠性的问题,苏联编写了一套特殊的火箭控制系统,如在一台火箭发动机熄火时,可以关闭另一台对应的发动机来平衡推力。尽管看起来完善,第一发射却还是失败了,事后苏联方面的科研人员调查显示,计算机工作频率和火箭振动频率一样,导致了升空瞬间计算机错误的认为发动机出故障。 并且由于线路故障,火箭的电压低于预算电压。这种低级问题完全可以在发射前查出,但是并没有。紧接着就是第二次发射,但结果依旧是失败,原因则是「 ”发动机吸入外来碎片”。好在苏联人并没有放弃,紧接着开始了第三次发射,结果仍以失败告终,原因是当30台发动机同时工作时,产生的废气让火箭出现了意料之外的轴向旋转,完全超出了火箭现有补偿能力,最终坠毁。 到了第四次发射,经过了一年的准备,苏联人做了大量的工作,积累了大量经验,也该成功了,可命运女神并不这么认为。第四次失败,原因是压力波比预计的大得多,使得发动机供给管道炸裂,至此,苏联的登月宣布以失败告终。 笔者认为,苏联完全有能力进行一次成功的登月。无奈的是,其好大喜功加之有限的资金与技术,就像一块巨石般挡住了登月步伐。加之内部分歧不断,苏联人自始至终都没有齐心协力面对眼前困难。试想,假设苏联人上下齐心,稳打稳扎,历史可能会写下另一段登月佳话。可惜世界上没有假如,苏联在1991年轰然解体,昔日的辉煌已被落寞取代。或许,苏联的登月壮志只能被其他国家所实现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中国历史遗迹地图 中国历史遗迹地图下一篇: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高士廉 申公高士廉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高士廉 申公高士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