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老照片:史蒂夫·麦凯瑞西藏行 老照片:史蒂夫·麦凯瑞西藏行 千禧年的拉萨

导语:老照片:史蒂夫麦凯里西藏之行,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千禧年拉萨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原标题:老照片:史蒂夫·麦凯瑞西藏行,千禧年的拉萨 >史蒂夫·麦凯瑞,美国摄影师。他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这本杂志的首席摄影师。1979年,因在阿富汗采访获“罗伯特·卡帕最佳海外摄影金牌奖”。1984年,获全美摄影记者协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1998年又获‘艾森斯塔特摄影报道

老照片:史蒂夫麦凯里西藏之行,以下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千禧年拉萨文字资料。让我们快速看看!

原标题:老照片:史蒂夫·麦凯瑞西藏行,千禧年的拉萨 >史蒂夫·麦凯瑞,美国摄影师。他为《国家地理》杂志工作了20年,最后成为这本杂志的首席摄影师。1979年,因在阿富汗采访获“罗伯特·卡帕最佳海外摄影金牌奖”。1984年,获全美摄影记者协会“年度最佳杂志摄影师称号”。1998年又获‘艾森斯塔特摄影报道奖”。 > >史蒂夫·麦凯瑞有着特别过硬的基本功。摄影技术十分精湛。他爱用存在于现场的自然光。对破坏现场真实气氛的闪光灯不屑一顾,从来不去碰它。他说:“在纪实人像的拍摄中,我特别喜欢抓取那自然真实的瞬间,人物的脸上镌刻着他们人生的历程,甚至可以感受到他们内在的灵魂。” > >每个摄影者都梦想成为《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要成为《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不仅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挑战。《国家地理》杂志对于摄影师的要求和其它媒体是不同的,它给摄影师很大的空间及时间去完成摄影任务。以一个世界级的媒体来说,对于作品的要求当然是高水平的。 > >拉萨古称“惹萨”,藏语“山羊”称“惹”,“土”称“萨”。“拉萨”,藏语翻译为口头语言“是”,做事只需敬顺佛圣旨意,如理即化,亦表示精确,不容置疑与改变,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通“寺”与“侍”。此地以佛寺立城,故名拉萨市。 > >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德松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由此可见,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1951年5月,西藏和平解放;1960年,正式设立拉萨市。 > >一年四季不论雨雪风霜、在大昭寺外都有磕长头的信众,他们来自藏区的名个地方,有青海的、甘肃的、四川的,当然也有很多是拉萨当地的。大昭寺广场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年经的妈妈或奶奶带着几岁的小孩一起来朝圣,在他们看来,这种行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必不必缺。 >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 > >大昭寺不仅仅是一座供奉众多佛像、圣物以使信徒们膜拜的殿堂,它还是佛教中关于宇宙的理想模式――坛城这一密宗义理立体而真实的再现。在大昭寺的正门入口处前面,有三根石柱。一根石柱上用汉藏两种文字刻着公元823年签订的唐蕃会盟书。 大昭寺文物保护工程是西藏自治区“十一五”项目规划中22个项目之一,由西藏自治区文物局和拉萨市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制文物保护维修工程方案。工程完工后基本排除了大昭寺文物建筑存在的险情,有效保护了大昭寺的建筑及文物安全。【西藏拉萨,1999年-2000年。史蒂夫·麦凯瑞】以上内容由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唐太宗让房玄龄纳妾 唐太宗让房玄龄纳妾 房夫人一个举动吓坏皇上下一篇:鳄鱼是怎么进化来的 鳄鱼是怎么进化来的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