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他的学说撑起了半个道教 他的学说撑起了半个道教 影响中国历史两千年

导语:介绍了阴阳家邹衍的学说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包括神州、五行、五德终始等概念的起源和发展。他的理论为道教提供了理论支持,撑起了道教的半壁江山。

他的理论撑起了道教的半壁江山,影响中国历史不到两千年的文字资料都是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媒体上描述祖国,经常使用「 ”神州大地”这个词汇。你知道吗,「 ”神州”代指中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提出者是战国时的阴阳家邹衍。 在很久远的时候,先人们便骄傲地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之中。西周早期的青铜器「 ”何尊”上就有铭文「 ”宅兹中国”,这是「 ”中国”这个词最早的来源。古代中国人认为只有自己生活的地区才是文明区,其它的地区都是蛮荒之地。在这种背景下,邹衍提出了大九州学说。中国为赤县神州,为天下的八十一分之一。 邹衍的说法非常准确。按土地面积计算,那时候的中国国土面积占全世界国土面积的比率,和邹衍提出来的误差大约只有百分之十。要知道那还是在战国时期,古人大多是用双腿丈量世界的。也只有邹衍这样的天纵之才,才能大胆提出看似「 ”荒诞”的学说。 这大概和邹衍是齐国人有关。齐国靠着大海,齐国人有出海的机会,关键是有机会能看到海市蜃楼。试想一个完全不具备科学知识的古人看到光怪陆离的海市蜃楼,又可望而不可及,脑海中会浮现什么想法?很自然认为这是仙境嘛。海外三仙山这样的说法,就是这么来的。因此在齐国地区产生了道教的前身之一「 ”方仙道”。邹衍长期生活在齐国,眼见耳闻各种怪诞之事物,提出一些不同凡响的学说,也就不奇怪了。 「 ”阴阳学说”是邹衍学术的核心,也是中国哲学的基础。在中国人的观念中,有阴必有阳,所谓「 ”阴不孤长,阳不独生。”连天上的神只都受到这个观念的影响。例如在《山海经》中,西王母还只是个虎齿豹尾的妖怪形象,在《汉武故事》中就华丽变身为雍容女神。人们根据阴阳相对的理论,为她找了个配偶「 ”东王公”。东王公是男神的领袖,又称为「 ”木公”。汉朝的童谣这样唱:「 ”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西王母本来是东王公的妻子,不过后来被玉皇大帝横刀夺爱罢了。 西王母被称为「 ”金母”和东王公被称为「 ”木公”,还是受了邹衍学说的影响。邹衍提出的另一个重要学说,便是五行说。西方属金,东方属木。五行之说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中医的理论基础就是阴阳五行。中医治病,核心就是阴阳一体的整体观念和五行相生相克的基本原理。就每个中国人而言,到现在很多人还相信「 ”八字”。根据出生时的年月日时,配以相应的天干地支,再查出这些干支对应的五行属性,就知道一个人缺什么了。鲁迅作品中提到的「 ”闰土”,就是八字中缺土,而在取名时补齐。只要看看现在取名还流行去合八字,便可知这两千多年以来邹衍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不仅如此,邹衍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他提出的「 ”五德终始”说,同样影响了中国两千年。所谓「 ”五德终始”是指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五行属性,采用的依旧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新的朝代都是应运而生的。 在这种理论思想的指导下,秦朝便开始了实践。按邹衍的说法,周朝属金。金生水,因此秦始皇便认定秦朝属水。在影视剧中看到秦国皇帝贵族穿的衣服都是黑色,这是因为五行水属性代表的颜色是黑色。 到汉朝时,汉高祖刘邦玩五德终始还出了大问题。刘邦为了服众,导演了一出斩白蛇的好戏。话说刘邦带领队伍晚上行军,突然队伍停了下来。接着下属向刘邦汇报说,前路被一条大白蛇挡住了。刘邦那时候刚吃完晚饭不久,还是醉酒状态。他说,「 ”大丈夫怕什么蛇!”于是提起宝剑,把白蛇斩成两段。队伍继续前进,碰到一个老太太在树下哭泣。兵士们问她为什么哭,老太太说,「 ”赤帝的儿子,斩杀了我的儿子。”说完这话就不见了。刘邦听说之后,心中暗暗高兴,认为自己是天选之子。 都是没文化惹的祸,刘邦没文化为后代惹出了乱子。赤帝是红色之帝,代表火,而秦朝属性是水。按五德终始说,水生土,汉朝应该是土属性。所以汉朝前期还是火属性,汉武帝便认为汉朝是土属性了。不过斩白蛇的故事太深入人心,后人还是坚定地认为汉朝是火属性。小说《三国演义》中,提到汉朝都是用「 ”炎刘”,就认定其五行是属火的。 不管怎么说,中国历朝历代的更替,都没有逃出邹衍五德终始说的范围。邹衍这位老夫子,在战国时便得到了崇高的待遇。邹衍到一个国家,国王都出城迎接。想想孟子的待遇吧,梁惠王对孟子说,「 ”老头,你这么远跑到我的国家来,有什么对我国有利的高见?”两相对比,高下立判。 邹衍的学说几乎全部为道教所吸收,他的学说为道教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阴阳观念、五行的相生相克,这些是道教的驱鬼辟邪、画符炼丹基本原理。有了这些理论的支撑,道教才能够由类似民间的巫术,发展成为具备哲学基础的一大宗教。可以说邹衍的学说撑起了半个道教。 作为阴阳家的邹衍,其学说几乎已经不为世人所知,但其学说的影响,却随着道教的发展而渗入到中国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这就是圣人吧?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272195.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闽南广煎〈鸡卷〉的做法步骤图怎么做好吃 闽南广煎〈鸡卷〉的做法步骤图怎么做好吃下一篇:明清两代 明清两代 贵州各县归哪个省市管辖 当时你不一定是贵州人哦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