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陈仓石鼓的历史是怎样的?为何能被誉为“中华第一古物”?

导语:陈仓石鼓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石刻诗歌,上面刻着当时没人能看懂的字,后来被称为“文汶”,或“石鼓文”。它有着颠沛流离的历史,但最终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你喜欢陈仓石鼓的故事吗?今天边肖给大家详细讲解一下~

2017年,央视三套推出文化探索节目《国宝》。该节目邀请有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充当“国宝卫士”,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

第三件国宝在第一期出现在大家面前,梁家辉担任“国宝守护者”。是陈仓石鼓。

在守护国宝的同时,梁家辉感慨道:“我觉得要看一个民族有多伟大,就要看它的文字。很多国家的文字都灭亡了,但汉字的生命力却延续了几千年。我们每天都在用词,并不觉得有多伟大。但是,汉语方言那么多。如果没有文字,怎么交流?人在他们面前真的很渺小,但为了它,人可以很伟大。"

陈仓石鼓上记录的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石刻诗歌

陈仓石鼓发现于627年。

627年是唐朝贞观元年。当时,一位老牧羊人在陕西凤翔地区陈仓山北坡发现了十块馒头状花岗岩石。花岗岩石体呈鼓形,上窄下大,圆而方,高两尺,直径一尺多。它被称为石鼓。因为是在陈仓发现的,所以也叫陈仓石鼓。

陈仓石鼓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上面刻着当时没人能看懂的字。后来经过专家考证,证明上述文字是由大篆变为小篆的一种文字,后来被称为“文汶”,或“石鼓文”。记载的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的渔猎。

根据陈仓石鼓上的文字,人们把10个石鼓分别命名为楚原、石楠、马健、乌水、吴人、吴车、巡勉、田车、栾车、鱼雨。

陈仓石鼓有一个传奇的位移故事。

755年,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唐玄宗的长子恒力逃到永城时,听说了陈仓石鼓的事,很好奇,就请当地官员把陈仓石鼓运下山,送到永城。恒力得到陈仓石鼓后,如果他得到了宝藏,他一有空就和文武官员一起来研究和玩石鼓上的人物。

然而没过多久,叛军就在永城附近追了过来。由于无法抵抗叛军的进攻,恒力计划撤退。他不想让陈仓石鼓落入叛军手中,在撤退前把它们都埋在城外的荒野里,但声称陈仓石鼓全部损坏丢失。

陈仓石鼓第二次出现是在“安史之乱”之后。

806年,陕西地方官员,通过之前留下的资料,让人们把陈仓的石鼓挖出来,重新见天日。但是当地官员没有妥善保护陈仓石鼓。

韩愈听后,专门给朝廷写了一封信,要求将陈仓石鼓转移到首都太傅大学妥善保管,并派人去研究石鼓上的文字。然而,经历过“安史之乱”的晚唐皇帝却无心做这些文物的保护工作。直到814年,曾经两次拜相的一代名臣郑玉清,发现了韩愈的信,再次上书,使得陈仓的石鼓送到了当地的夫子庙。然而此时,10个陈仓石鼓只剩下9个,其中楚原石鼓丢失了。

可惜唐朝末年,战火重燃。保存陈仓石鼓的夫子庙烧毁后,九个陈仓石鼓全部被盗,再次“化为乌有”。

宋朝在赵匡胤建立后,进入了一个相对较长的稳定发展时期。

北宋初年,凤翔知府司马驰经过一番苦苦寻觅,在陈仓发现了九个石鼓。但没有原石鼓,陈仓石鼓就不完整。司马驰着急了,派人去抄原石鼓。宋仁宗大喜,称谢司马驰。

然而,当宋仁宗看到10个陈仓石鼓时,很容易就找到了假的楚原石鼓,并向司马驰告白。

对了,司马驰有个儿子叫司马光。

幸运的是,1052年,北宋金石学收藏家项在关中一个村民家中发现了扎元石鼓。数百年来,茶元石鼓一直被用作研钵和磨刀石,上面的文字大部分已经磨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好在10个陈仓石鼓终于“团圆”了。

北宋末年,宋徽宗下令将陈仓石鼓运往都城开封,并命令金匠在石鼓铭文上浇金,并在宫中收藏。但“靖康之变”后,8金军入侵开封,带走了陈仓的石鼓。徐进国人不了解陈仓石鼓的价值。他把鼓上的金刮掉后,丢到中都大兴县,置之不理。

此后,在元朝、明朝和清朝,陈仓石鼓一直留在北京。抗战时期,陈仓石鼓被运到重庆。抗战胜利后,陈仓石鼓被送回北京。现在陈仓石鼓已经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经历,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石鼓馆。

清末民初,康有为曾称陈仓石鼓为“中国第一古物”。《国家人文历史》杂志邀请了九位考古和文物方面的专家,在中国文物中评选出九件“镇国之宝”,其中陈仓石鼓赫然在列。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2929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金字塔ufo 游客在爱尔兰度假竟意外拍到疑似金字塔形状的UFO下一篇:李莲英是谁 李莲英是谁 李莲英是哪里人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