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陈友谅 历史上真实陈友谅 陈友谅历史评价

导语:罗贯中是陈友谅谋士,正是经历了鄱阳湖大战,才照搬到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真实的历史赤壁之战没有那么大。 谋士,即智囊集团不牛。谋定而后徐图之。可陈也没有大略,一个南昌城用得着六十万人来围吗?三倍围之,余则力图南京,胜败犹未可知。世事有些是不可斗气的,斗气则有时就分出了高下。 陈友凉是及义门陈氏家族出了很多抗金英雄,后来朱元章小人得天

罗贯中是陈友谅谋士,正是经历了鄱阳湖大战,才照搬到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真实的历史赤壁之战没有那么大。

谋士,即智囊集团不牛。谋定而后徐图之。可陈也没有大略,一个南昌城用得着六十万人来围吗?三倍围之,余则力图南京,胜败犹未可知。世事有些是不可斗气的,斗气则有时就分出了高下。

陈友凉是及义门陈氏家族出了很多抗金英雄,后来朱元章小人得天下,杀陈氏几万人,很多逃到东南亚,才有今天陈氏满天下。

历史上,真实的陈友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作为元末起义的领袖者陈友谅,从古自今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那么今天笔者从陈友谅的人生历程客观的为大家详细剖析陈友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友谅于1320年出生在湖北仙桃,在家中排行老三,父辈以捕鱼为生,勉强养活一家老小。陈友谅自幼天资聪慧,悟性极强,在读书时成绩常常名列前茅,再加上一个算命先生看了他家的祖坟后对陈友谅说:“你家的风水很好,你长大后必定成为人上人”。此话让陈友谅一度欣喜不已。可谁知陈友谅直到31岁才当上元朝一个县级的刀笔小吏,这让满腔豪情壮志的他郁闷不已。

老祖宗有句古话叫“时来运转”,1355年,陈友谅终于等到了这个时运,当时起兵抗元的徐寿辉部将倪文俊带兵打下沔阳,陈友谅揭竿为旗响应倪文俊,顺势投入到倪文俊帐下。陈友谅担当倪文俊的先锋部队,带兵打仗总是身先士卒,作战勇猛,连克数城,为此倪文俊给他加官进爵,并将部队划给他管理。

1357年倪文俊想将上级徐寿辉打下的土地占为己有,自己称王。可姜还是老的辣,倪文俊的阴谋被徐寿辉识破,倪文俊不得已逃离到陈友谅这边,念想着陈友谅记着昔日提拔之情,给予保护。

可陈友谅二话不说直接将倪文俊诛杀,并将其残余部队据为己有,由此可见,陈友谅心狠手辣,不仁不义。

1358

年到

1359

年两年间,养精蓄锐后的陈友谅率兵连克诸多城池:安庆、赣州、汀州、衢州还有信州等地皆被陈友谅一一攻下,所有俘兵均整编进陈友谅的部队中,如此一来,在整个江南地区,陈友谅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连老东家徐寿辉也得让他三分。

但是在陈友谅心中始终有个信念,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于是他设下计谋引诱徐寿辉赴宴,命壮士用铁器从后面偷袭敲碎徐寿辉脑袋,手段确实有点卑鄙无耻。

老东家徐寿辉一死,野心更加膨胀的陈友谅立马称帝,改国号为“汉”。

接下来他的目标就是干掉应天府的朱元璋部队。

“龙湾之战”中,陈友谅的战船被朱元璋部队重创,在采石矶又被冯国胜所部阻击,陈友谅此战可谓是“丢了夫人又折兵”。丢脸丢到家了。

到了1931年,朱元璋已经攻克江州、安庆等多个据点,报复心极强的陈友谅不甘示弱,于1363年亲自率领60万部队,数百艘大型战船沿着水路开往南昌,怎知驻守南昌的朱文正等人硬是凭借着坚忍的决心与陈友谅对抗了将近3个月。

后来朱元璋率领援军赶到,陈友谅将战船开往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一场赤壁之战借东风的典型战术再次上演,朱元璋凭借着东北风利用火船撞击、引燃陈友谅的百艘战船,陈友谅所部死伤无数,逃亡路上被朱元璋的弓箭部队射中头颅,一命呜呼。一代枭雄就此谢幕。

京剧《九江口》中陈友谅

综上所述陈友谅的一生,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陈友谅的为人了,年幼聪明好学,得志后杀了上级倪文俊、徐寿辉,实为不仁不义,卑鄙无耻,得势后自己当皇帝,说明此人野心大,权力欲望强。战败后再次反攻到底,说明此人意志坚定,报复心极强。鄱阳湖大战兵多将广还遭到惨败,说明此人有勇无谋。但是如果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陈友谅,也许他也是有功之人,首先他作为

抗元

领袖摧毁元朝在江南的势力,其次他开启沔阳三蒸文化,最后作为能与明太祖朱元璋并驾齐驱,逐鹿中原,亦是非常人也!不知你们对陈友谅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态度:

@srusztx:历史惊人的相似,刘邦,项羽,朱元璋,陈友谅,以及上个世纪的伟人。

@忘情967:陈友谅是皇帝命,可惜小时候长的好看被拉去扮演观音,打耳钉 泄了王气。朱元璋才出生的,朱比陈小十几岁。

@孤独的乌鸦258:《三国志》里没有船连在一起的片段吧!那时候的罗贯中正在创作《三国演义》,好像那时候在做张士诚的幕僚!

@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陈友谅有个手下叫易华,在湖南抵抗了朱元璋十多年,其根据地就是彭德怀元帅家乡湘潭乌石。

@用户422434124423:陈友凉只有三分天下,他老婆有七分天下,合十分“老婆死了,他三天下命,总斗的九分天下的命的朱元璋。

@U186331588:鄱阳湖中一蛟龙,可怜命运不穷通,出师未捷身先丧,至今丹青犹泪红。

罗贯中是陈友谅谋士,正是经历了鄱阳湖大战,才照搬到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真实的历史赤壁之战没有那么大。

谋士,即智囊集团不牛。谋定而后徐图之。可陈也没有大略,一个南昌城用得着六十万人来围吗?三倍围之,余则力图南京,胜败犹未可知。世事有些是不可斗气的,斗气则有时就分出了高下。

陈友凉是及义门陈氏家族出了很多抗金英雄,后来朱元章小人得天下,杀陈氏几万人,很多逃到东南亚,才有今天陈氏满天下。

历史上,真实的陈友谅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作为元末起义的领袖者陈友谅,从古自今后人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那么今天笔者从陈友谅的人生历程客观的为大家详细剖析陈友谅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陈友谅于1320年出生在湖北仙桃,在家中排行老三,父辈以捕鱼为生,勉强养活一家老小。陈友谅自幼天资聪慧,悟性极强,在读书时成绩常常名列前茅,再加上一个算命先生看了他家的祖坟后对陈友谅说:“你家的风水很好,你长大后必定成为人上人”。此话让陈友谅一度欣喜不已。可谁知陈友谅直到31岁才当上元朝一个县级的刀笔小吏,这让满腔豪情壮志的他郁闷不已。

老祖宗有句古话叫“时来运转”,1355年,陈友谅终于等到了这个时运,当时起兵抗元的徐寿辉部将倪文俊带兵打下沔阳,陈友谅揭竿为旗响应倪文俊,顺势投入到倪文俊帐下。陈友谅担当倪文俊的先锋部队,带兵打仗总是身先士卒,作战勇猛,连克数城,为此倪文俊给他加官进爵,并将部队划给他管理。

1357年倪文俊想将上级徐寿辉打下的土地占为己有,自己称王。可姜还是老的辣,倪文俊的阴谋被徐寿辉识破,倪文俊不得已逃离到陈友谅这边,念想着陈友谅记着昔日提拔之情,给予保护。

可陈友谅二话不说直接将倪文俊诛杀,并将其残余部队据为己有,由此可见,陈友谅心狠手辣,不仁不义。

1358

年到

1359

年两年间,养精蓄锐后的陈友谅率兵连克诸多城池:安庆、赣州、汀州、衢州还有信州等地皆被陈友谅一一攻下,所有俘兵均整编进陈友谅的部队中,如此一来,在整个江南地区,陈友谅成为实力最为强大的割据势力,连老东家徐寿辉也得让他三分。

但是在陈友谅心中始终有个信念,那就是“一山不容二虎”,于是他设下计谋引诱徐寿辉赴宴,命壮士用铁器从后面偷袭敲碎徐寿辉脑袋,手段确实有点卑鄙无耻。

老东家徐寿辉一死,野心更加膨胀的陈友谅立马称帝,改国号为“汉”。

接下来他的目标就是干掉应天府的朱元璋部队。

“龙湾之战”中,陈友谅的战船被朱元璋部队重创,在采石矶又被冯国胜所部阻击,陈友谅此战可谓是“丢了夫人又折兵”。丢脸丢到家了。

到了1931年,朱元璋已经攻克江州、安庆等多个据点,报复心极强的陈友谅不甘示弱,于1363年亲自率领60万部队,数百艘大型战船沿着水路开往南昌,怎知驻守南昌的朱文正等人硬是凭借着坚忍的决心与陈友谅对抗了将近3个月。

后来朱元璋率领援军赶到,陈友谅将战船开往鄱阳湖与朱元璋决战,一场赤壁之战借东风的典型战术再次上演,朱元璋凭借着东北风利用火船撞击、引燃陈友谅的百艘战船,陈友谅所部死伤无数,逃亡路上被朱元璋的弓箭部队射中头颅,一命呜呼。一代枭雄就此谢幕。

京剧《九江口》中陈友谅

综上所述陈友谅的一生,我们就可以非常清晰的知道陈友谅的为人了,年幼聪明好学,得志后杀了上级倪文俊、徐寿辉,实为不仁不义,卑鄙无耻,得势后自己当皇帝,说明此人野心大,权力欲望强。战败后再次反攻到底,说明此人意志坚定,报复心极强。鄱阳湖大战兵多将广还遭到惨败,说明此人有勇无谋。但是如果我们再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待陈友谅,也许他也是有功之人,首先他作为

抗元

领袖摧毁元朝在江南的势力,其次他开启沔阳三蒸文化,最后作为能与明太祖朱元璋并驾齐驱,逐鹿中原,亦是非常人也!不知你们对陈友谅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网友态度:

@srusztx:历史惊人的相似,刘邦,项羽,朱元璋,陈友谅,以及上个世纪的伟人。

@忘情967:陈友谅是皇帝命,可惜小时候长的好看被拉去扮演观音,打耳钉 泄了王气。朱元璋才出生的,朱比陈小十几岁。

@孤独的乌鸦258:《三国志》里没有船连在一起的片段吧!那时候的罗贯中正在创作《三国演义》,好像那时候在做张士诚的幕僚!

@不一样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东风好作阳和使 形容人正直清风的古诗词词 正直的诗词下一篇:马皇后有多惨 坤宁宫怪象:明清皇帝首任皇后结局为何都悲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