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参谋不带长 日本“大佐”可以带多少兵 为何日军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

导语:大佐和少将之间,虽然只差一级,但是,却有天壤之别。先说说日军军衔的事。日军的军官军衔分为将,佐,尉,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共计6等16级。准士官只有一级,而其他五个军衔可分为三等。注意,日军军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准士官之上,才算正式的军官了。对于那些没上过军校的普通士兵来说,无论你打仗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就混到准士官。要想到少尉,

大佐和少将之间,虽然只差一级,但是,却有天壤之别。

先说说日军军衔的事。

日军的军官军衔分为将,佐,尉,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共计6等16级。准士官只有一级,而其他五个军衔可分为三等。

注意,日军军队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准士官之上,才算正式的军官了。对于那些没上过军校的普通士兵来说,无论你打仗再怎么努力,最多也就混到准士官。要想到少尉,除非有特别突出的贡献。跨过这一级的人,属于凤毛麟角。就算是准士官,也就是个“小队副”。

而那些日本陆军大学校的学生,一分配到军队,就是少尉起步。少尉就可以担任“小队长” 或者“中队副”了。按照小队长来说,就能独立带领50人打仗了。

题主说的大佐,是佐官中的最高一级。少将,是将官中的最低一级。

但是,少将和大佐,一个是将官,一个是佐官,属于夸“级别”了。而且,要想当少将,那都必须是陆军大学毕业的高材生!其他学校毕业都不行。毕竟,少将已经是“将军”了。

日军“少将”的职位起步就是旅团长,手下有两个联队,大约七八千人。而日军的“大佐”最高也就是“联队长”,手下三四千人。

日军少将再往上一级,就是中将。中将都是师团长,手下一般拥有两个旅团。当然,也不是说少将不能当师团长。等到二战后期,日军将一些混成旅团扩编为11000人的丁种师团,下辖3个步兵联队。这个丁种师团的师团长,大都是少将军衔。

可见,统一军衔等级内,差一级的话还有机会奋斗一下。而跨级别的,就是“天壤之别”了。日军一个大佐军衔的军官,除非少将军衔都战死了。否则,“大佐们”还真没机会指挥旅团、或者师团作战。

那么,大佐如何升级到少将呢?

一是,要有军功。而是,要熬资历。一般至少需要五年,五年能完成飞越的,就已经算是顺风顺水了。

例如:搞“九一八”的石原莞儿,当大佐以后,用了五年升为少将。还有谷寿夫,山下奉文,等等,也都是用了五年时间。

当然,也有“捷径”,那就是“玉碎”。按照日军传统,日本军官战死后,军衔都会升一两级。

例如: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一木清直大佐,死后被追晋为陆军少将。以他的学历,本来是没希望晋级为少将的。

所以,题主后半句说的不对。对于日本军官来说,真要是有机会从大佐升少将,早就跪倒哭着感谢天皇了。根本不会有拒绝的情况发生!

日本的大佐只能带兵1000到3000,为何很多人争着当?专家:指挥系统太垃圾

日本"大佐"可以带多少兵,为何日军不当少将都要争当大佐?

二战期间的日本军队中,大佐毫无疑问是一个非常吃香的军衔,上了这个军衔,就意味着走上了升迁之路。以至于很多人不愿当将军都要当大佐。

别以为这是开玩笑,这是真的。

别的不说,咱先拿出具体案例来。

皇姑屯事件谁干的?

大佐干的!

这个大佐的名字叫河本大作,关东军高级参谋,和多田骏、大场弥平、矶谷廉介、真崎甚三郎、梅津美治郎、森连、下村定一、山田乙三、齐藤弥平太、小畑敏四郎等陆军士官学校的同学,结成了反动军官集团,那是相当厉害!

河本大作灭了时任中华民国元首的张作霖,不仅啥事情没有,反而让关东军在东北的势力大大扩展。虽然张作霖的儿子顺利接班,但关东军在沈阳等地的军事存在,事实上打开了就九一八事变的大门。

九一八事变谁干的?

大佐干的!

主流观点认为,策划并且实施九一八事变的,是两个关东军高级参谋,一个版垣征四郎,一个是当时石原莞尔。当时版垣是一个大佐,而石原莞尔是个中佐,作为关东军中层军官,他们很看不惯关东军对东北军阀的"软弱"和"忍让",悍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用了仅仅100多人就攻克了7000兵力把守的沈阳北大营,最终,关东军仅仅用了1万人,就击溃了20万的东北军!

因为这次事变,版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称为日本的"战神",当时有"版垣之勇","石原之智"的说法。后来的日本音乐家小泽征尔,就是因为父亲特别崇拜这两人,就去了征尔这个名字。

日本侵华战争的中坚力量是谁?

是大佐!

日本的军事编制,从低到高依次是分队、小队、中队、大队、联队、旅团、师团、军等。其中师团大都由少将担任,旅团和联队长就对应了大佐。可见,日本的大佐,是有资格担任联队长和旅团长的。

通常来说,日本陆军的一个大队就是一个营,大约有1000人上下,而联队和旅团,往往就拥有了3000甚至一万以上的兵力。在中国战场,有1000人就干孤军深入追击敌人,如果有5000兵力,那基本上就是想打谁就打谁。

非常有趣的是,中国战场上那些有名的战斗,大都是以联队为单位,或者是介于大队和师团时间的"支队"进行的。

武汉会战中,侵华日军的急先锋是来自于台湾的波田支队。在日军进攻武汉的军事序列中,波田支队以强悍骁勇、作战凶猛而着称。据说波田重一头脑冷静,多谋善断,长于进攻,是一位难得的将才。而波田支队的官兵多为台湾青年,日军军部把波田支队从台湾调来,意在让其在武汉酷热条件下发挥作用。

这一战中,波田虽然是一个少将旅团长,却比其他多数的联队长更勇猛。战后,他被升为中将。

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要对付的敌人,其实主要就两支,一支是濑谷支队,一支是坂本支队,而这两个支队的支队长,恰恰也都是大佐级别的。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二战日军的中坚力量是大佐,二战日军的最精英战将也都是大佐或者少将。超过大佐和少将,成为中将或者大将,往往就会出现指挥能力的退步,逐渐成为军中的笑话。

比如山本元大将,居然提出了一个月灭亡中国,三个月解决美国的口号,天皇还就信了。

再比如东条英机,长期被讥笑为东条上等兵,虽然贵为首相,在军中的威信可想而知。

再比如山本五十六的得意干将南云忠一,也是人人鄙视的草包。

为啥日军军官当上将军后就智商急剧降低?这恐怕与日军的偶像乃木希典有关系。乃木希典,日俄战争中及其推崇人海战术,发明了所谓的万岁冲锋。这样的水平,如果作为团一下军官,绝对是典范,可是日军从上到下都崇拜整个愣头青。于是,在日本军中流行起这样一个奇葩的现象——想要做大官,想要甚至加薪,先把脑子丢一边再说!

所以,日本的军队形成了越底层的士兵越优秀,越高层的将军越垃圾的特殊状态。日军的海军和陆军总部一个带脑子的高层军官都没有,全都是战争狂人。

之前最有战略头脑的石原莞尔,长期被东条英机打压不见天日。以至于这个九一八事变的罪魁祸首,居然在战后连一个"甲级战犯"的名分都捞不到,真是奇耻大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夷陵之战如果刘备赢了 夷陵之战刘备如果获胜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下一篇:伊朗政变 伊朗为什么将国名由波斯改为伊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