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道家文化先于儒家文化 为什么发展却不如呢

导语:道教与儒教是中国"三教"中的两教,因有此两教,才使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源远流长。道教意指"道"的教化和说教,是企图通过个人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着有《道德经》。书中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在具体的方法上,往往采取的是以柔克刚、以智为愚、无为而治等策略,宣扬以慈忍为

道教与儒教是中国"三教"中的两教,因有此两教,才使中国传统文化绵延不绝,源远流长。

道教意指"道"的教化和说教,是企图通过个人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道教的创始人是老子,他是道家的代表人物,着有《道德经》。书中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在具体的方法上,往往采取的是以柔克刚、以智为愚、无为而治等策略,宣扬以慈忍为怀的处世之道。这种思想理念很不对统治者的口胃,故它很难登高堂之上,只能以"术“的形式存在于民间。

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孔子,他创立的儒教文化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自汉武帝上台后,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从此儒教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而孔子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一直是"高山仰止,心向往之。"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学。仁学的内容非常丰富,仁为天地之道,圣人之德,君子之性,庶民之归。仁学精神已成为历代儒者的基本精神,是儒家学说的精华所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主张以个人的人格修养来影响别人,进而影响到整个社会,通过改变社会中的每一个人来改变整个社会。

儒家文化更有利于统治者的统治。

道家文化为何发展不如儒家,这个问题,我姑且一试。见识浅陋,莫笑。

道家思想和理念

说到道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无为”。

所谓无为,依我浅薄的理解,就是要遵从自然规律,不要刻意去追求,不要做违反天地规律的事情。所以说道家思想是“出世”哲学。

然后,还有一说:

联系上句,这句背后的意思厉害了。“人之道”不遵循“天道”,让穷的贡献给富的,矛盾大了早晚要出事儿!

关于治理国家,道家提倡“小国寡民”,又云:

关于个人追求,庄子说:

————知识浩如烟海无边无际,可人生就这么短短几十年,干嘛要去苦苦追求把自己累成狗呢?

以上这些道家思想,阐述的内容与人的自身发展、国家的治理相关。道家是“出世”哲学,那么这些理念应该如何来实现?可以通过统治阶级实现吗?

统治阶级的需求

道家思想显然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求。

————小国寡民?大家都自生自灭去吧!社会生产力怎么发展?

————什么天道人道,老子得了天下,老子说的才是正道!

————出世?无为?谁来创造财富、管理国家?

孔子周游列国,苦苦向诸侯兜售自己的儒家理念,我们看到过道家的人这样做吗?

孟子说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实际境界上不如“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但是孟子的话让统治者们更能入耳。

无论从生产力发展、社会资源分配,还是从勉励个体追求方面,儒家的体系显然更对统治者的胃口。

庄子死了老婆,还敲锣打鼓的开心,并不是因为他被梦里的蝴蝶精迷住了,而是他看淡生死,认为不过是自然规律而已。————可要是都像他这样,皇帝贵族们就没法混了啊。

举个浅显的例子,这个世上本科生肯定比博士生多。道家的境界毕竟是少数人能够切入的,而儒家讲求入世。相当于本科生,道家更高一些。博士,所以就普及而言,当然儒家强于道家。

我以为,道家文化属于山里文化,一般道家把道场都放在深山老林的密处,除了道徒上山学道拜师之外,很少同外界接触。

而儒家文化则不同,他存在于国家社稷之中,活跃于官场百姓之间。儒家文化包涵政治,教育,治国,修身养性,成家立业,面广内容多,容易被官府和百姓所接受,因此,儒家文化千年传承,比其他文化普及,道理就在这里。

首先,我们先分清一下,道家和道教的区别,道家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而道教则出现于东汉末年,不过道教吸收了道家很对的这里,创建了与大自然为一体的自然科学。

其次,我们再说一下,道家与春秋时期的诸子百家当中的其它学派,可以这么说,春秋时期的道家学说,是诸子百家当中其它学派的基础,更进一步的说,其它学派是根据道家学派所衍生出来的,这其中包括儒家文化,也就说说,道家文化一直和儒家文化胡生,又或者说我们认为,道教文化之中也夹杂这道家文化,一直传承至今。

其实不要认为什么儒家文化,传承之今天,一成不变,如今的儒家文化,早已不是创始之初的样子了,如今的儒家文化,在西汉时期,已经有了法家文化的影子。事实没有绝对!要说应该这么说,道家文化先于儒家文化,发展更比儒家强上几分!

真理永远都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

作为意识形态,或者叫社会意识,都是为社会存在服务的。儒家文化崇尚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尊卑观念,符合统治者统治需要,自然被推崇。符合社会正统,得到统治者大力支持并推广,自然发展迅速且强大。

看过《史记》的人都知道,司马迁写《孔子世家》那是长篇大论,不惜笔墨,言谈之间,充满了对孔圣人的仰慕之情。那真是恨只恨古人死得早,不得见,孔大哥!所以司马迁意犹未尽,又给孔子的弟子作传,写《仲尼弟子列传》,又是长篇大论,要是孔子还活着,估计都能感动得痛哭流涕,“兄弟,你咋这么看得起我!”

而对于道家老子,司马迁是把他和韩非合为一传,叫《老子韩非列传》,而且只用了三百来字写老子,后半部分还主要是传说,前半部分主要写孔丘问道于老子,有他妈这么欺负人的吗?

孔子在历史上一出场就是声名煊赫的人物,虽然不受统治者待见,但在百姓中却流传甚广,影响巨大。再加上孔丘那一副死不认输的个性,满世界得跑,就算事没办成也能混个脸熟。孔丘的人格和言行举止都深深地烙在了时人的心里,他的事迹他的学说也在民间流传甚广,无数人为他树碑立传,服膺于他。

而老子就不同了,这家伙是神出鬼没,神龙见首不见尾,留传世上的文字与事迹也不多,流传下来的也是影影绰绰,高深莫测。“道可道,非常道!”什么玩意,说得这是人话吗?老子平日也不出来和大伙坐坐聊聊,谁知道他整天想啥做甚,日久天长,大伙估计连他叫啥都忘了!

所以到司马迁时,对老子与孔子所能获得的资料就截然不同,孔子资料翔实丰富,而老子凤毛麟角,且多为道听途说。熟悉西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汉初统治者是大力鼓吹黄老学说,尤其是那个对西汉历史影响巨大的窦太后,谁要是硬说儒学的好,贬低道家,你要是把老太太逼急了,老太太能把你弄死!可是就在那时,所能获得的老子等道家人物的资料都非常少,且多为道听途说。这是老子等的行为作风是有密切关系的。当然,武帝时以独尊儒术,但刚开始,道家依然影响巨大。

孔子关注的是人如何生活得像个人,而老子关注的是人如何生活得具有仙气,二者一比较,孰先孰后,一目了然。

气韵不同各有所长应物而生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长沙会战真实伤亡 长沙会战日军伤亡 中日长沙会战资料介绍下一篇:长沙会战简介 长沙会战日军伤亡 中日长沙会战资料介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