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海水晒盐 古时候海边的人会用海水晒盐么

导语:自古以来,盐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质,人们对于盐的需求从来没有减少,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对盐的控制力度一直都非常大。早在周朝时,就已经有了专门管盐的官职。唐朝国力强盛的时候,对盐实行不专卖也有收税的方法,但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减,从唐肃宗乾元元年开始推行“榷盐法”,也就是专卖专采,里面规定:我们能看出已经非常严苛,但还有更严苛的,里

自古以来,盐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质,人们对于盐的需求从来没有减少,所以在古代的时候,对盐的控制力度一直都非常大。早在周朝时,就已经有了专门管盐的官职。唐朝国力强盛的时候,对盐实行不专卖也有收税的方法,但安史之乱后,国力衰减,从唐肃宗乾元元年开始推行“榷盐法”,也就是专卖专采,里面规定:

我们能看出已经非常严苛,但还有更严苛的,里面还规定,就算是偷刮一斗盐碱土,罪名都跟偷卖一斗盐一样,这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那有人就会好奇,海边的人不能直接用海水晒盐吗?如果能,盐也就没有那么金贵了。道理是这样的,但是这个制盐是需要工序的,也是需要技术的。

那么,古代究竟有没有人晒盐?海盐在古代如何取得?

咱们先弄明白古代人的盐怎么来的,然后再说一下古代人的制盐法。

Ⅰ:天然和人工

在古代的时候,盐有两种方法获得,一种是天然,一种是人工。

所谓天然,就是天然产生的盐,但这个在古代不叫盐,叫“卤”,而人工做出来的盐才叫“盐”。所以,我国古代记载盐字,用的是繁体字“盐”。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这个字时是这样说的:

我们看这里交待了很多信息,不但说了盐这个繁体字的来历,而且还说了最开始煮盐的一群人,他们是一个叫“宿沙”的部落,这群人住在海边,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用海水煮盐。

当然了,我们不能空口去说,也不能只凭一句去推断,这个是有佐证的,比如在《世本》中也说到了宿沙氏煮海造盐,里面是这样说的:

我们看这里写成了“夙沙氏”,但这里仍然有不清楚的地方,因为我们无法知道这个是个人名还是个部落名,而在《吕氏春秋》里,吕不韦对这个做出过解释: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部落。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先民煮海为盐的历史非常久远,而当时有天然和人工两种,天生的叫卤,人工的叫盐。

清代经学家段玉裁在注《说文解字》时作出过解释,他对盐这个字是这样说的:

那有人还会疑惑,古代人是怎么煮海为盐的呢?这也是我们下面要说的。

Ⅱ:古人如何煮盐

跟我们现代人不同,古代人对于煮盐这种事可不直接说成是煮,它们叫“熬”,对于煮海这种事,他们有个更加形象的称呼叫“熬波”。元朝的时候,有个叫“陈椿”的人曾经就煮海为盐写过一本书,叫《熬波曲》,里面记载的数种古人煮海为盐的方法。

但可惜的是,这本书早已经失传,或者是佚失,我们现在能看到的版本其实是明朝黑衣宰相“姚广孝”重新编录的。

另外,跟我们想象中不同,很多人觉得,既然是煮海为盐,那肯定是直接烧海水,也就是说,直接熬这个海水,最后得到了晶体,或者是残渣应该就是盐了。

这有些想当然了,当然不是这么简单的,也不是这样的一个熬法。古代人煮海盐,首先得“种盐”。可能有人看到这个词会发懵,什么叫种盐?盐能种吗?

其实这个不是这么理解的,所谓种盐,就是引盐,先把海水中的含盐的水份给引出来,这就叫种盐。方法其实不难,但特别繁复。

首先得前天晚上把一些松散的东西铺在海边,可以是稻谷杆,也可以是茅草。等夜里雾气升腾,这些松散东西上会附上一层白色的盐雾,然后把这些带着盐雾的东西收集起来回去煎熬,这样才能得出来海盐,所谓海盐,在古代并不是直接煮海水,那样得不到盐。

当然了,我们这也不是胡乱说的,明朝人宋应星根据元朝人陈椿的《熬波图》,在《天工开物》中记载了得海盐的方法:

这个记载在《天工开物·作咸第三·海盐》篇中,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查阅。

Ⅲ:综上,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先民煮海作盐的历史由来非常早,但工艺却并不那么普通,这当然是古代人的智慧和经验结晶,是多少代人总结出来的。

就制盐来说,到汉朝时,制盐工艺其实已经非常成熟,人们吃的盐也不仅仅限于海盐了,当时已经出现了盐井。到了魏晋时期已经出现了精制盐,盐的颗粒非常细,这些都已经属于精加工了,关于那时候的精制盐,记载在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卷八·常满盐花盐第六十九》篇中,我们这里不再赘述。

当然会了,海水晒盐的历史很长,具体始于什么时候不可考。史书最早见于明代学者宋应星撰着的《天工开物》。 . 作咸第五》记载:"海丰有引海水直接入池晒成者,凝结之时,扫食不加人力“。海丰即是山东的无棣县,位于渤海边。在海水晒盐之前,古人采用海水煮盐法和海水煎盐法。即用盘为煎,用锅为煮,史称"煮海为盐"。

封建社会,盐、铁成为官府专营商品。煮海赛盐是一种古老的利用海水提炼海盐的方法,古而有之。早期海盐,是支起大锅用柴火煮熬出来的。后来才将海水引入盐田,在太阳照射下蒸发水份,留下粗盐,再将粗盐杂志去除。

《世本》书中有“夙沙氏煮海为盐”,所以山东夙沙氏煮海为盐,为华夏制盐之鼻祖。

东汉.班固《汉书.晁错传》载:“吴王即山铸钱,煮海为盐,诱天下豪杰,白头举事”

魏晋左思的《三都赋》之《吴都赋》载:“煮海为盐,采山铸钱。国税再熟之稻,乡贡八蚕之绵。”

唐朝陆贽《议减盐价诏》载:“专煮海之利,以为赡国之术。”

宋朝程大昌《演繁露》载:“盐已成卤水,暴烈日,即成方印,洁白可爱,初小渐大或数十印累累相连”

清朝周亮工 《书影》卷八载:“煮海之利,原非本富。”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孔老二 为什么孔子会被称为“孔老二”下一篇:量子物理 量子力学太可怕了,量子力学世界的真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