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在哪里

导语:我疑惑很多人把资治通鉴看作是讲权谋的书。其实资治通鉴就是编年史。是为了方便皇帝看来参考,懂得治国道理。司马光一个堂堂正正的史官,议论也是堂堂正正的;列出阴谋诡计种种丑恶是提醒人不要再走歪路。并不是教唆人去权谋取利。但现在还有一些人想从这里学些什么权谋,市侩哲学。真是走错路子了。这本书在那时来看是比较方便的工具书。你想了解历史的话,

我疑惑很多人把资治通鉴看作是讲权谋的书。其实资治通鉴就是编年史。

是为了方便皇帝看来参考,懂得治国道理。

司马光一个堂堂正正的史官,议论也是堂堂正正的;

列出阴谋诡计种种丑恶是提醒人不要再走歪路。并不是教唆人去权谋取利。

但现在还有一些人想从这里学些什么权谋,市侩哲学。真是走错路子了。

这本书在那时来看是比较方便的工具书。

你想了解历史的话,现在有更多更优秀的工具书可以看。

友情提示:无论是春秋、战国、秦汉、三国直到北洋。哪个历史阶段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往前走,一直在进步。这个过程难免会有一些手段,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历史并不是教你诈。书是好书,我们要学到,用好。才能往前走。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

书是好书,就看人是否正经?

了解《资治通鉴》是从听了河北党校的丁万明教授主讲的百家讲坛,反复听了几遍,还是意犹未尽。这部北宋大政治家司马光耗时19年主编的编年史通体巨着,记录了上起春秋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中国社会1362年的历史。

据说毛泽东主席曾经读过17遍原着。它最大的精髓之处就是展示了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期中蕴含的历史发展规律,总结了历朝历代帝王治国理政的智慧。《资治通鉴》是研究1362年期间中国历史的珍贵史料,是司马光留给人类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是写给皇上看的,让皇上学习历史,从中找到治国理政的经验教训。而我这本书,是写给我自己看的,是写给和我一样的普通人看的,让人们从中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经营事业和人生的经验教训。正如宋神宗在为《资治通鉴》御制序言中所说:“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我们读《资治通鉴》的目的,就在于“畜德”,提高自己的智慧和修养。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度,历史典籍浩瀚如海。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中国人最重视历史,在这些汗牛充栋的历史着作中,《资治通鉴》是最着名、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资治通鉴》原名《通治》,宋神宗以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道,故赐名”资治通鉴“。总结来说,《资治通鉴》有三个特点。它的精髓,也就在这三个特点之中。

《资治通鉴》的第一个特点是通。它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通史,全书共二百九十四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战国初期的三家分晋,下迄赵匡胤建国前夕,记载了一共1362年的历史。全书300多万字,司马光参考了三百多部着作,对于史料的矛盾和记载不清之处,还进行了比较、考订,为此还攥写了《考异》三十卷。为编纂这部书,司马光和他的团队前后共花了十九年。现在通用的是中华书局的点校版,加入了元代胡三省的“注”及有关附录,共六百万字。

《资治通鉴》的第二个特点是正。司马光编写这部书,不仅出于自己的喜好和责任感,也和北宋前期提倡文治教化、重视总结历史教训有关。这部书价值观不仅符合儒家正统观点,且内容通于大道,取材专取事关国家兴衰、民生休戚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编纂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历史上治国的经验教训,以此为鉴治理当下的国家。

《资治通鉴》的第三个特点是经世致用。全书按照时间先后编写史事,但往往用倒叙、插叙或总结的的方式,交代史事的前因后果。对重要人物的逝世,重大事件的得失,作者会有一段盖棺论定的评论,使历史脉络更加清晰。曾国藩曾向人推荐说:”窃以为先哲经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温公《资治通鉴》。“为什么曾国藩认为《资治通鉴》是最好的经世之书呢?因为这部书不光讲道理,还通权变、一部书能讲清楚道理已经很难得,除了讲道理,还通权变、懂得讲操作,这当然更加了不起。后世帝王中,朱元璋对《资治通鉴》情有独钟,康熙、乾隆等清代帝王也都阅读通鉴学习治国之道,并作《御批》传世。

除了以上的三个特点,《资治通鉴》的史书价值还可以从两个方面评价。一个是史料价值,一个是史着作价值。作为历史材料,《资治通鉴》的隋唐五代史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史料价值。作为史学着作,《资治通鉴》具有不可的阅读鉴赏价值。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评述《资治通鉴》”以一生精力成之,遂为后世不可无之书“。清代史家钱大昕说:”读十七史,不可不兼读《资治通鉴》。“钱的意思是《资治通鉴》的取材多有超出正史的地方,这是因为司马光的史料选择确实还参考了正史之外的几百本着作。

王夫之认为读《资治通鉴》,知历代兴衰,明人事臧否,”可以自淑,可以诲人,可以知道而乐“。自淑,就是可以提升自己;诲人,就是可以与人分享;知道而乐,就是知道治国之道、为人之道和处世之道,而感到愉悦和快乐。所以,自淑、诲人和知道而乐,就是我们读《资治通鉴》的宗旨,也是我们读这本书力争要达到的三重境界。

《资治通鉴》作为一本经典名着,涵盖了16朝1362年的历史。里边包含了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历代君臣成败之事,《资治通鉴》里边蕴藏的智慧太多了,用全身是宝来形容,毫不夸张。学生时期看《资治通鉴》,可当故事看,并不能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其实司马光写《资治通鉴》是写给宋神宗看的,目的是给帝王们出一本帝王之术的教科书。因此司马光对当时的历史内容进行了选择,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其中的每个故事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这样的巨着,常读常新,随着自己阅历的增长,对里边事件和人物的认识就会愈发深刻。“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言不虚,不虚是指此书早已不是帝王专用之书,对于每个人都有深刻的启发意义,我想帮助我们领悟自己的人生之路,这就是《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

1、做人、做事

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但凡高手,都有着见微知着的本事,在事情的萌芽状态下就是解决问题了,成本极低,效果极好,所以日常没有什么风浪,平淡无奇。所以说,我们处理自己的事情必须做到准确预测,未雨绸缪。这就需要我们脑子里有很多权术的模型和套路。犹如拼图一样,只要拿到手里一块,就知道他是在哪个图画里,在哪个位置。

2、权力、政治

所谓的政治就是把自己的人搞的多多的,把敌人搞的少少的,可以说,人多就是政治。很多只会办事的人,眼里只有事情,而没有考虑如何的搞权,搞政治。你一个事情,不仅仅是孤立的一个事情,如果涉及到众人,就更加要慎重。因为,事情开始的时候,你就开始兴师动众,大家肯定不是理解,或者是一开始在细微中解决的,自己又何来功劳呢?

3、阶段、平衡

很多人会说,扩大事件,然后解决,这不就是厚黑学的补锅法吗?这样理解很片面。政治家都是小事敲大,大事化小的高手。小事不扩大,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自己没功劳。大事不能化小,损失巨大,办事不利,会被人认为缺乏能力。所以如何选择做事的时机,能够即解决问题展示自己的能力,又能够带动人心获得支持,这个平衡点就是做事的艺术。

是在萌芽中解决,还是等弊端闹大去解决?这个都不能一概而论:首先,看人群,是自己事情还是涉及大众的事情;其次,看阶段,是自己需要展示能力立功的阶段,还是自己控盘需要稳定的阶段;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看成本,想成就大事,有时候是不能怕花钱的,多花点成本,能够聚集更多的人心,并不都是坏事。但是如果没钱,那就少惹事。会做人做事,就是要学会兼顾权力和政治,这就是本质。

《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着名历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和他的助手刘攽、刘恕、范祖禹、司马康等人历时十九年编纂的一部规模空前的编年体通史巨着。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叫《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资治通鉴》所记历史断限,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迄后周显德六年,前后共1361年。全书按朝代分为十六纪,即《周纪》五卷、《秦纪》三卷、《汉纪》六十卷、《魏纪》十卷、《晋纪》四十卷、《宋纪》十六卷、《齐纪》十卷、《梁纪》二十二卷、《陈纪》十卷、《隋纪》八卷、《唐纪》八十一卷、《后梁纪》六卷、《后唐纪》八卷、《后晋纪》六卷、《资治通鉴》 中华书局版《后汉纪》四卷、《后周纪》五卷。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以警示后人。

这本巨书其中两面重点是教执政者“修心”,重点讲“仁、明、武”。另一面则是“治国之要用人经略”。

内容以政治、军事、经济、和历史人物评价为主,目的是记录描述总结对造成国家盛衰兴亡的君臣执政之策,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官民关系,望后世从政者能从中吸取教训,以史为鉴,怎么样去做一个好皇帝或者执政人,如何才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如何巩固国家强盛实力,以安万民。

资治通鉴是中国最重要的一部编年体史书,上自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三家分晋;下至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伐淮南。司马光为编书总裁,下有刘恕、刘攽、范祖禹等文臣协助。历时十九载,全书294卷,约三百万字。此书目的,是按照孔孟的春秋大义,明君臣之分,考治乱兴衰之理。是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国政治史。兼述社会变迁,臧否时代人物。

《资治通鉴》在总结历代兴亡实践中,特别强调领导者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重视人君的才能、素质和品质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我们常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司马光更强调“人君”尤其要负主要历史责任!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资治通鉴是哪个朝代的 《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在哪里下一篇:资治通鉴讲的是什么 《资治通鉴》的真正精髓在哪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