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张盛藻:大清朝的子民都应该读四书五经 学习西方实在是多此一举

导语:张圣造:清朝的人都应该读四书五经。向西方学习真的是多余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我们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和地方实力派中出现了一些学习西方长技「 ”以夷制夷”的声音。学术界将之称之为「 ”洋务派”。但是

张圣造:清朝的人都应该读四书五经。向西方学习真的是多余的。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一下它们。

我们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清廷和地方实力派中出现了一些学习西方长技「 ”以夷制夷”的声音。学术界将之称之为「 ”洋务派”。但是洋务派推动洋务运动毕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崭新事业,虽然是以「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 ”以夷制夷”,但在风气未开的中国,在「 ”外国只能学习中国,中国不能学习外国”。看来,慈禧太后垂帘之后,大清帝国仍被传统士大夫与封建顽固派包围着,洋务派的主张无疑给这潭死水中投入了一块巨石,是惊异,是惶惑,因此,洋务运动遭到他们的抵制是在所难免的。 恭亲王 推行洋务运动,无论是练兵、制器,还是购船买炮、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无一例外的都要睁眼看世界,同洋人打交道。1862年,奕䜣上奏慈禧太后,在北京创办同文馆,招收学员学习外文,方便外交以及商务等等。但是,这一主张,保守派却极力反对。 1866年,奕䜣考虑到中国引进西洋船舰、制造火炮以及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无一不和天文、算学有关。因此,他上奏慈禧太后,设立天文算学馆,请西洋教习来教授天文、算学。奕䜣的这一主张,当时作为监察御史的张盛藻跳起来大加反对。张盛藻认为,中国人走科举之道才是正途。他摇头晃脑的说:「 ”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习为机巧,专门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 张盛藻 用现今的话来说,张盛藻认为,英法侵略者有什么可怕的,中国的孔孟之学,尧舜之道,就像是一颗颗威力巨大的原子弹,是战胜英法这些侵略者的不二法宝。张盛藻的意思,大清朝的子民都应该好好地读四书五经,学习西方人那些玩意儿,实在是多此一举,没有什么用处。 张盛藻的说法,代表了晚清帝国传统士大夫的主流观点。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把同洋人打交道视为汉奸行为。至于到西方走一走看一看,了解西方的风土人情,更被看作是入虎狼之穴,视作畏途。 1866年的赫德 1866年春,在中国出任海关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作为当时的大龄晚婚青年要回国结婚,特地到总理衙门请假六个月,临行前,他对奕䜣说,中国可以派出一个考察团随他到西方各国游历一番,也了解一下西方的政情和社会状况,为中国的发展提供借鉴。 赫德的建议,奕䜣听后感到非常可行,认为很有利于洋务事业的推动。因而,一次临朝时他向两宫皇太后禀报了此事。朝议时,在讨论派谁去的问题上,让奕䜣感到尴尬的是,朝臣们竟然互相推脱,没人愿意前往,大家都认为,到西方去十分危险,担心性命之忧。这个说家中有八十岁老母需要赡养,那个说家中有八个月的幼儿需要照看,还有人说家中小妾怀孕八个月了,正待临产。总而言之,谁也不愿意前往。慈禧太后也不能强逼搞摊派呀。最后,奕䜣到同文馆找那些接受西学的学生商量,问谁愿意前往,同文馆里的学生也是默不作声,没人愿意去,大家都把飘洋过海远行视作畏途。即便是几个同文馆里毕业,到总理衙门帮办外交的几个人也不愿意前往。 这样的局面,让奕䜣很是尴尬,也就在这时,一位63岁的老人站了出来,他就是斌椿。英国人赫德到中国后,斌椿曾经给他做了几年中文教师并兼办文案。在与赫德的接触中,他对西方事务有所了解,也产生了兴趣。他看到无人愿意前往,便站了出来。说他虽然年老,但为解燃眉之急,慨然愿意前往。既然没有人愿意前去,斌椿又自告奋勇,奕䜣十分高兴,便同意了他的请求。于是,斌椿带领3位同文馆学生和他的儿子一行5人组成了中国最早的出洋考察团,开始了西洋各国的游历。斌椿使团的这次欧洲之行,虽然称不上正式的官方外交活动,但他们在国外的游历,使他们惊异的发现,大清实在是太落后了,落后是要挨打的,真应该让张盛藻这些把孔孟之道捧上天的人走出国门看一看,什么叫近代文明。 ———————————— 本文根据《少年行:晚清留学生历史现场》改写,详细内容请参看《少年行》一书,本文今日头条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洋务运动》第 2 册,第 29 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61 年 4 月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忽必烈是谁 忽必烈父亲是谁 忽必烈是谁的儿子下一篇:管轩 管姓男孩要怎么取名 洋气的管姓男孩名字精选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