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汉景帝刘启简介 刘启是昏君吗 刘启简介

导语:刘启是西汉年间第六位皇帝,后人也称为汉景帝。他在位十多年,平定了吴楚七国战乱,削弱了诸多王侯的权势,集中中央权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父亲汉文帝被合称为“文景之治”。后人对刘启的评价有褒有贬,那么刘启算是昏君吗

刘启是西汉年间第六位皇帝,后人也称为汉景帝。他在位十多年,平定了吴楚七国战乱,削弱了诸多王侯的权势,集中中央权力。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父亲汉文帝被合称为“文景之治”。后人对刘启的评价有褒有贬,那么刘启算是昏君吗?

刘启是昏君吗

准确来说,刘启不算是昏君。

汉景帝刘启,谥号孝景帝。生于公元前一八八年,公元前一五六年乙酉岁登基。继续实行 “ 休养生息 ” 的政策,社会经济繁荣,国内殷富,府库充实;同时实行 “ 削藩 ” ,任周亚夫平 “ 吴楚七国之乱 ” ,集权中央,削弱诸侯王之力量;国泰民安,世称文帝与景帝统治时为 “ 文景之治 ” 。在位十六年,卒于公元前一四一年,享年四十八岁。葬于葬于陕西省西安咸阳县,称阳陵,坐东向西。生十四子:河间王德、临江王阏、淮阳王馀、汝南王非、临江王荣、广川王彭祖、汉武帝彻、长沙王发、中山靖王胜、胶西王端、广川王越、胶东王寄、清河王乘、常山王舜。

汉景帝刘启是高祖刘邦的孙子,汉文帝刘恒的儿子。母亲是窦氏,生他时父亲还在做代王。原来他不是长子,但父亲的四个儿子相继病死之后,他便成了长子。在父亲文帝即位之后将他立为太子。到公元前157年,文帝病死,当时三十二岁的刘启登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汉景帝。

平定藩王,加强中央集权

刘邦在基本上灭掉异姓王后,封了很多同姓王,但这些同姓王逐渐成了地方上的割据势力,他们有行政权、司法权,所属的官吏也是自己任命,基本是一个独立王国。等到汉文帝的时候,不断有谋反的同姓王出现,直接威胁到了中央的政权。刘邦原来想让这些同姓王来保护中央地区的愿望也落空了。大臣中如贾谊、晁错等人都极力主张将这些同姓王除掉,以免后患。但文帝没有采取措施,将这项任务留给了儿子汉景帝。景帝用了晁错的建议,着手削夺同姓王们的封地。

汉景帝在即位后,先提拔晁错做内史,然后又升到御史大夫,为三公之一,是当时的重臣。晁错经过分析,告诉景帝要特别提防最强大的吴王刘濞。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刘邦封他做吴王之后不久就后悔了,但已经分封又不好立即撤掉。刘濞到达吴后便开始准备以后攫取皇位。他的儿子进京时和当时做太子的景帝抢道,结果被景帝的车误伤,最后因伤重而死,这使刘濞一直记恨在心,等景帝正式即位后,刘濞已经暗中准备了四十来年,他私自铸钱,又煮盐贩卖,为了积蓄力量,他还招纳逃犯,谋反之心越来越显露出来。所以,晁错极力主张景帝削夺各王的封地,即历史上说的“削藩”。

景帝听从了晁错的建议,决定先削夺吴的会稽和豫章两郡。刘濞见朝廷开始动手,不愿束手就擒,联合各地诸侯王打着诛杀晁错、安定国家的旗号反叛作乱。这次叛乱共有七个诸侯王参加,史称为“七国之乱”。

和晁错有恩怨的另一个大臣袁盎趁机劝说景帝杀掉晁错,以保国家安全,平息叛乱。景帝最后牺牲了晁错,然后派兵平叛。但他招降吴王刘濞的诏书却没有起什么作用,刘濞笑道:“我现在已经是东方的皇帝了,谁还有资格对我下诏书?”景帝对错杀晁错悔恨不已,赶忙调派周亚夫等将领领兵平叛。周亚夫采用截断叛军的粮道然后坚守不出的战略,最终击溃了叛军,仅用三个月便将叛乱彻底平定。

七国之乱平定之后,景帝趁机将王国的权利收回中央,又大量裁撤王国的官吏数量。以后,王国的诸侯王就成了只享受当地租税的贵族阶层,不再有行政权和司法特权。大乱而大治,经过七国之乱,诸侯王的割据问题得以彻底解决。

继续休养生息政策

景帝继承了父亲文帝的休养生息政策,赋税很轻,刑法也不重,汉朝的国力继续得到增强。

为了使百姓都能有地可种,以提高农民生活,景帝及时地调配了人口和土地。他改变了当时不准百姓迁移的政策,允许百姓从土地少的地区迁移到土地多的地区,一能开发土地资源,二也能增加国家的赋税收入。为了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景帝还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为了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景帝也很节省,在位时他极少兴建宫殿楼阁。

再一个惠民措施是减轻刑罚。在文帝时开始了古代残酷的肉刑制度改革,将古代的奴隶制五刑制向封建五刑制转变。文帝时将肉刑改成了笞刑,但打的次数很多,如劓刑改为笞三百,应当断左脚的改为笞五百。这本来是为了废除肉刑,但次数太多又出现了经常打死人的现象,不符合原来体恤百姓的初衷。所以,景帝又逐渐减少了次数,同时规定了刑具——竹板的长短、宽窄,竹节也要削平,中途也不准换人。这样使文帝开始的刑制改革终于完善了。对于官员的审案断罪,景帝也经常训导要宽容,不准随意错判人的罪名。

对于思想,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除了内政的成绩以外,外交方面景帝主要是继续和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同时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骚扰。

景帝的安定国家、发展经济的方针使汉朝的经济日趋繁荣,和秦朝相比,国泰民安显示了文帝和景帝的突出政绩,所以后人称之为“文景之治”。

正直贤明的皇帝

景帝的善于用人是很出名的,为了治理京城的众多皇亲国戚和官僚贵族,景帝任命执法严厉的宁成做中尉。结果宁成到任不久就震慑住了胡作非为的权贵们。对于敢大胆进谏的程不识,景帝让他做太中大夫,负责评议朝政。

对于外戚的任用,景帝也能辨别是非,恰当使用。窦婴原是外戚,在七国之乱时,景帝经过比较,觉得其他外戚比不过窦婴,就封窦婴为大将军,镇守荥阳配合平叛,窦婴很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好几次让景帝封窦婴做丞相,景帝不顾母亲的埋怨,觉得窦婴不太稳重,所以一直没有答应。最后还是让更合适的卫绾做了丞相。

景帝为人很宽厚仁慈,不记旧仇。张释之就是个很典型的例子:张释之在景帝做太子时曾经阻止他的车入殿门,因为他在进宫门时没有下车,违反了法令。最后这事还让文帝母亲薄太后知道了,文帝不得不摘下帽子认错,承认自己教子不严。这使当时的景帝很没面子,但景帝并没有像很多昏君那样,一即位便报私仇,还让张释之做廷尉。

景帝的仁慈还体现在对同胞兄弟姐妹和宫中嫔妃们的态度上。该爱护的爱护,该惩罚的惩罚,做得很公正。同母兄弟刘武和他很亲近,每次从自己的封地到京城都被景帝留下多住几日。有一次景帝喝酒后乘着兴致说在自己百年之后将皇位传给弟弟梁王刘武。弟弟和母亲当时也没有太在意,但后来刘武因为平定七国之乱有功,开始居功自傲起来,在自己的王国建造豪华的宫殿,出行时也用皇帝才用的旗子,这时的刘武将景帝曾经说过让他即位的话当真了。但景帝在大臣们的劝说下,觉得还是应该将皇位传儿子稳妥。刘武见没希望了,就很伤感地回到了自己的封地,后来就病死了。景帝也很伤心,他将弟弟的五个儿子分别封了王,这同时也是为了安慰伤心的母亲窦太后。

在公元前141年,景帝病死在未央宫,他不算长寿,死时仅四十八岁,共做了十六年皇帝,将一个强盛的国家留给了儿子汉武帝刘彻。景帝的谥号是“孝景皇帝”,所以史称汉景帝。景帝埋葬在阳陵,地址在现在陕西高陵的西南。

刘启简介

中文名:刘启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公元前188年3月4日

职业:汉朝皇帝

陵墓:阳陵

主要成就:文景之治,承前启后,平定七国之乱,维护统一

享年:48岁

别名:汉景帝

出生地:代地中都

逝世日期:公元前141年1月29日

谥号:孝景皇帝

在位时间:前157年—前141年正月,16年

信仰:黄老之学

朝代:西汉

刘启是一个很伟大的皇帝,也是一个好皇帝——汉景帝在西汉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继承和发展了其父汉文帝的事业,与父亲一起开创了“文景之治”;又为儿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了基础,完成了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

在政治上:汉景帝即位后,加强中央集权,重用御史大夫晁错,大力推行削藩。平定“七国之乱”后,绝大多数诸侯王国仅领有一郡之地,其实际地位已经降为郡级,国与郡基本上趋于一致。诸侯王国领郡由汉高祖时的42郡减为26郡,而中央直辖郡由汉高祖时的15郡增加至44郡,使汉郡总数大大超过诸侯王国郡数。

汉景帝抑贬诸侯王的地位,剥夺和削弱诸侯国的权力,收回王国的官吏任免权,仅保留其“食租税”之权,并且收夺盐铁铜等利源及有关租税。但是诸侯王势力并未彻底解决,以致后来汉武帝不得不继续采取相应的措施。

在经济上: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重农抑商这一既定国策。他多次下令郡国官员以劝勉农桑为首要政务。景帝允许居住在土壤贫瘠地方的农民迁徙到土地肥沃、水源丰富的地方从事垦殖,并“租长陵田”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同时,还多次颁诏,以法律手段,打击那些擅用民力的官吏,从而保证了正常的农业生产。景帝曾两次下令禁止用谷物酿酒,还禁止内郡以粟喂马。

景帝时期,继续采取黄老无为而治的手段,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恩威并施,恢复了多年战争带来的巨大破坏,使人民负担得到减轻。前元元年,景帝即位伊始就下令将田租减掉一半,也就是将十五税一降到了三十税一。从此,这一新的田租税率成为西汉定制。在降低田租的第二年,景帝又下令推迟男子开始服徭役的年龄三年,缩短服役的时间。这一规定一直沿用至西汉的汉昭帝时代。

景帝即位之后,继续进行马政建设。他下令扩大设在西边、北边的马苑,而且鼓励各郡国及民间饲养马匹。由于景帝时期养马业的大发展,军马生产颇具规模,属于官府的马匹发展到了40万匹,民间的尚且未计。

在法律上:景帝在法律上实行轻刑慎罚的政策:其一,继续减轻刑罚,对文帝废肉刑改革中一些不当之处的修正。其二,强调用法谨慎,增强司法过程中的公平性。其三,对特殊罪犯给予某些照顾。

实行“卖爵令”及“黩罪之法”。这两项措施都是在文帝时由太子家令晁错提出,并被文帝批准实行的。景帝即位后,继续执行了这些被证实是有效的措施,并使它更为完善。大批徙民充实于边地,成为一支兵农混一的垦戍队伍,不但减轻了内地百姓的徭役,而且争取到一个安定的社会环境。

在文化上:景帝时期,由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及发展已达到相当的程度,所以统治阶级上自景帝,下至郡县官都逐渐重视文教事业的发展。景帝末年任命文翁为蜀郡太守,文翁首创了郡国官学。对于思想,景帝也不再严厉禁止其他学派的发展。当时的西汉初期,朝廷流行的黄老学派,即以黄帝和老子命名的学派,主张无为而治,轻徭薄赋。景帝在提倡黄老的同时也让包括儒家学说的其他各派存在、发展,这为后来董仲舒学说的发展以及被汉武帝的重视采用提供了前提条件。

在外交上:外交方面,景帝继续采取和匈奴和亲的政策,对匈奴进行安抚。同时在匈奴的边界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匈奴的骚扰。

在军事上:对于匈奴的小股骚扰,景帝也没有大规模地反攻,而是以大局为重,注重的是积极的防御。在不多的反击匈奴的战斗中,涌现了李广、程不识和郅都等一批将领,匈奴人一听李广的名字,就感到害怕,以致他们称李广为“飞将军”。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长平之战赵国四十万青年士兵被坑 为何两年后还能抵抗住秦国的攻击下一篇:华夏姓氏起源分支表:你的姓氏起源于哪里 到底是谁的子孙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