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成军不过两年便奉命阻击八国联军 武卫军的历史短暂却影响深远

导语:仅仅过了两年,程军就奉命阻击八国联军。吴伟军的历史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1900年的夏季,京城异常的炎热,因为炮火和硝烟几乎将这座古都点燃。原本应该是庄严华丽的京城,现在却充斥着混乱和破坏。城外是

仅仅过了两年,程军就奉命阻击八国联军。吴伟军的历史很短,但却影响深远。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1900年的夏季,京城异常的炎热,因为炮火和硝烟几乎将这座古都点燃。原本应该是庄严华丽的京城,现在却充斥着混乱和破坏。城外是来势汹汹的联军,有留着大胡子的俄罗斯人,裹着头巾的印度兵,还有大量大量的日本人。联军数量虽然只有数万,但是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远非腐朽的营勇所能比拟。 虽然清军绝大部分的部队,都不敢直面联军,但并不意味着所有人都放弃了抵抗。在天子脚下,还有清军在抵抗着联军的进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那支担任京畿守备任务的清廷新军:武卫军了。 一、甲午马关,新军肇始 在近代历史上,神州的不幸肇始于鸦片战争。自此之后,外国列强每每想在清廷身上占得便宜,就派出军舰大炮前来施压。清军自入关以来,武备不修。其军制军备,基本上没有大的进步。在军事技术上,更是没能赶上工业革命所带来的划时代革新。加之鸦片四溢,清末时士兵作战素质低下、军备松弛,早已被马戛尔尼一眼看穿。在困顿中,清廷中的有识之士有尝试着迈出改变的步伐,但结果往往并不理想。 这些先行者们,纷纷试图从武备兵器下手,但是路途也是一波三折。虽有湘军、淮军等劲旅,但也只是昙花一现,相继没落。甲午一役,更是让三十载的洋务成果付之一炬。签下马关条约后,即便是清廷也觉得面上无光。 ▲甲午海战中的旗舰定远号旧照 甲午战后,戊戌变法连着戊戌政变,近代中国第一次自上而下的大规模改革就这样被扼杀在摇篮之中。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历史进程遭到逆转。惊魂未定的清廷认识到,重新编练一支新式军队是何其重要。 在慈禧的授意下,由瓜尔佳·荣禄全权负责编组新式陆军。荣禄在受命组建此军时,估计心里也是一筹莫展。因为经甲午一役,清廷背负着沉重的赔款。在当时那种"要钱没钱,要枪没枪"的情况下,荣禄自知举步维艰。按照他自己的估计,两名营勇的粮饷才够操练一名新式陆军士兵。如欲维持20万人规模的新军,则一年需要花费三千万两白银。而且,裁撤多余的旧军还会埋下隐患。所以一次性编练全国的军队,不大可能。 ▲荣禄旧照 二、编选精锐,各自成军 经过一番思虑,荣禄想到了一个方法。既然不能一次性完成全国的整编,那就先在京畿要地布置新军。为此,他决定抽调残存的清军精锐。这当中,有聂士成所率的北洋淮军精锐、袁世凯所率的北洋小站新军、董福祥从西北带来的甘军,还有宋庆所率的毅军。不过,这些当时的精锐编组在一起也不到六万人。为此,荣禄上奏后又编中军一支。加上其他各军扩充之后,荣禄于1989年12月编组成了武卫军。 成军后,以聂士成所部毅军为武卫前军扼守皇城门户——天津,董福祥所部甘军为武卫后军,驻守蓟州兼守通州。宋庆所部毅军则为武卫左军,驻扎山海关内外。袁世凯所部为武卫右军,驻防小站不变。而荣禄则亲率新编武卫中军驻扎南苑。实际上,虽然各部被统合了在了"武卫军"的名号下,但实际上仍旧是各自成势。这也为清廷失去对新军的控制埋下了伏笔。 各军各自成势,也体现在编练上。在改编为新式陆军时,聂士成和袁世凯麾下的两军采用德式陆军建制。他们的装备也是外国进口的,是当时为数不多的接受过完整近代陆军训练的精锐。此外,这两支军队还都开设了随营学堂,为两军训练专业人才。 相比之下,董福祥的甘军、宋庆的毅军以及荣禄自己的中军就没有那么新式了。带着甘军在西北拼打多年的董福祥,更为青睐旧式的训练方法。所以,在训练武卫后军时,董福祥多以训诫为主:单纯向士兵士兵灌输"忠"、"勇"的概念。并且,该部不聘外国教习,也没有随营学堂。武卫中军与左军的教习方法亦与之近似。 ▲武卫军一部操练旧照 不过,在基本的军事技能方面,武卫军各部基本都是按照荣禄制定的一套章程进行训练的。入伍的新兵要接受三个月的基础训练,包括识别枪炮弹药、掌握射击方法,以及军姿等。其次,接受空包弹训练以及射击姿势训练。接着,是接受综合训练,这就包括了在战场上的战斗姿势、战术队形以及地形的利用。最后,为了核验战术水平,还要定期组织不同规模的实战演习。 在装备上,各军也不尽相同。如上文所言,武卫前军和友军用的装备为全数进口。而中、后、左军则是新旧混杂,几乎为自制武器。其中,中军所用的步枪、马枪与大炮均由天津军械局、北洋器械局、淮军制造局及江南机器制造局供应。虽然自制武器摆脱了对外国的依赖,但有限的制造工艺也限制了该部队的实战能力。当然,中军自身兵源不佳,训练时间短导致缺乏纪律性也影响了其自身的战斗力。 在当时,武卫军与旧式军队的差别最为直观的一点便是衣着。武卫军大多穿着着短褂号衣,头上戴着类似草帽的军帽。他们的身上也开始配备有简单的步兵装具,看上去比旧军更干练、精神。 三、八国联军,一战告终 然而,武卫军成立不久,就面临了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重大的考验。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列强纷纷试图借此机会向清政府勒索。德意法奥等八个国家组成联军,以"保护使馆"的名义发动侵略战争。 最先与联军接战的是聂士成的武卫前军。随后,武卫左军和后军都陆续赶到天津,参与到对联军的作战中。武卫中军坐镇在京城,而战斗力最强的武卫右军,则和袁世凯一起调到了山东,没有参与战斗。 六月中旬,联军的部队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带领下从天津开拔前往北京。但是在途中遭到了武卫三军的阻截。其中,董福祥、聂士成两部和义和团团民一起,对联军迎头痛击。6月14日,联军部队被包围在天津廊坊、杨村一带。由于这一批联军主要是作为先遣部队,故多有轻敌的心态。在战斗中,武卫前军以机枪压制其进攻态势。在死伤三百余人后,这支侵略军只好悻悻撤回天津,而此役也被称为廊坊大捷。 初尝失利的联军很快等来了援军,在攻占大沽口炮台后,使得联军得以将主力运至陆上。当年七月上旬,联军万余人进入天津租界,着手对天津发动猛烈的进攻。当时,董福祥的后军被调回京,故此地仅剩下武卫前军和3000名稍后赶来的左军。在联军的猛攻之下,左军无力抵挡被迫撤退。又因暴民与军中一部勾结,聂士成本人在前后夹击中中弹身亡。前军也在此役中,承受了严重的伤亡。 而撤退的左军来到到北仓后,继续设置阵地准备抵抗。7月11日上午,联军攻破第一道防线。见此地清军布阵严谨,遂绕道十余里,攻击组织性甚差的练军。就这样,左军的侧翼暴露,不得不孤军奋战。即便如此,他们依旧造成联军300余人的伤亡。只可惜,因后续无援,加之联军火炮攻击渐趋猛烈,左军不得不撤离此地。随后,左军肩负起了保护慈禧与光绪帝人身安全的职责。 ▲武卫军护送光绪、慈禧返京 就这般,战火燃烧到了北京城。武卫前军和左军相继失利后,京城仅剩下武卫后军和武卫中军。只可惜,荣禄的武卫中军是军纪败坏、实力低下的乌合之众。所以,直面联军的恶战就落到了后军——董福祥的甘军身上。先是在广渠门一地,甘军奋力抵挡联军。后奉命转移至正阳门一带,继续组织防线。 这里,是直通皇宫的要地,甘军将士们自然不负所托。在数十日的交战中,甘军将士借助城门与城墙,顽强抵抗联军的侵略。不过,他们最终没能将联军拦截在北京城外。毕竟,偌大一个北京城,甘军只能防卫其中一地。联军在交战期间,发觉外城东门守备空虚。因此,他们最终炸开此地城门,攻入京师。 此时,京城的防卫力量已经崩溃了,武卫中军也根本没有战斗力抵挡如联军。慈禧赶紧把甘军召回,让他们跟着自己逃到了西安。在谈判期间,联军要求严惩董福祥,由此可见其部众在作战期间是何其顽强。 经过与联军一战,成立不久武卫军基本难成建制。除袁世凯的右军之外,其余四军皆遭受不同程度的伤亡。尤其是武卫前军,在天津一地交战后,损失惨重。而聂士成的阵亡,直接让其在战争结束之前就几乎失去了独立建制。 从武卫军的角度去回首那场战役,我们可以发现,当时真正能与联军交战,不过是这一批新军。虽清廷看似坐拥人数优势,但这些营勇要不是毫无斗志,要不就是在清廷矛盾的命令下目送联军进发。从头到尾,始终坚持抵抗联军的,除了拳民们就只有武卫军了。 武卫军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年寿命,但这是国人在军制改革上一次进步的尝试。此后,愈来愈来的新式军队出现在神州大地之上。虽然其中不乏后来割据一方的军阀,但其中也蕴含着变革的星星火种。这些微弱的火种,最终将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变革。 参考资料: 《清史稿·卷一百三十二》 《清史稿·卷四百二十四》 《清史稿·卷四百五十五》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六》 郭辉·《荣禄军事活动论述》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元世祖忽必烈简介 忽必烈死因及儿子介绍下一篇:班昭的一生是怎样的 班昭为何被称为汉朝的才女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