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刘禅的隐忍与大气 却被误解为「 ”扶不起” 只有诸葛亮早就发觉

导语:刘禅的宽容和氛围被误解为“无能为力”。只有诸葛亮早就发现,下面这些文字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三国历史上,刘备是汉朝直系血脉的最后希望,但是可惜的是,刘备却为了关羽之死,为了夺回荆州而贸然出征,最后落得一个大败的下场,铩

刘禅的宽容和氛围被误解为“无能为力”。只有诸葛亮早就发现,下面这些文字材料是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的。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三国历史上,刘备是汉朝直系血脉的最后希望,但是可惜的是,刘备却为了关羽之死,为了夺回荆州而贸然出征,最后落得一个大败的下场,铩羽而归,身死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被托孤的蜀汉第二位皇帝刘禅,经常被后世的人成为「 ”扶不起的阿斗”,但后人这样称呼刘禅的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看了《三国演义》被刘关张和诸葛亮的故事打动,所以当看见自己支持的人物建立的国家,最后毁在了刘禅手上,那可不得气不打一处来,所以给刘禅安了这个名号。 ▲蜀汉怀帝刘禅剧照 《三国演义》毕竟是一本小说,其中的情节或许有些是出自正史,但一定有为了增加阅读体验而编纂的一些内容。那历史上,刘禅真的是乐不思蜀,信任宦官,不事朝政,毫无能力、乐不思蜀的废物吗? 如果刘禅的真的是废物,为何能够得到诸葛亮的赞许 据史料记载,刘备生前问过诸葛亮对刘禅的评价,诸葛亮感叹说:「 ”非常聪慧,远超预期。”,刘备听了之后时分的欣慰。从诸葛亮这句话里面,我们可以听出来两点意思。 第一点就是,当时人们对刘禅曾经做出过预期的评价,可能这个评价并不是太好,甚至诸葛亮自己当时也并不看好,但是经过一段时间考察之后,诸葛亮发现了刘禅身上不易被察觉的优点,只不过这些优点还没有这么明显,但它们是存在的。这超出了诸葛亮的预期,所以诸葛不吝啬好评。 ▲蜀汉太子刘禅剧照 第二点就是,刘备自身对于儿子刘禅的特点也并不是特别了解,需要诸葛亮来加以评论,说明刘禅是一个比较克制和忍耐的人,体现出其性格上隐忍的一面,连自己最亲近的父亲也难以察觉。 综上,我们可以知道,未称帝之前,其实刘禅就已经有了不错性格特征以及能力,并非扶不起。 刘禅的不作为,实际上是为了配合诸葛亮 汉初的时候,刘邦为了与民休养生息,就推崇过黄老思想, 提倡皇帝应该无为而治,都说刘禅在蜀汉做皇帝的时候什么的都不管,就像是个傀儡皇帝,但却没有认识到一个皇帝要做的不是整天发号施令,而是让政府稳定运转,让国力不断的增强。 ▲刘禅与诸葛亮剧照 刘禅可以说是从刘备身上继承了这种授权于臣下的能力,让诸葛亮放开手脚去做事情,可以说从刘备死后,正是刘禅的这种无为而治,才促成了【君臣和谐关系】的2.0版本,甚至要比刘备时期更加的有效。 所以诸葛亮对于刘禅的判断基本是正确的,刘禅拥有着非常准确的政治判断力,知道什么时候该行什么事情。 刘禅对于国情的掌握其实比诸葛亮都准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在白帝城被托孤之后,深感自己责任重大,不仅是要照顾好已经稳定的蜀汉地区,又要准备着收复天下,匡扶汉室。七出祁山北伐,实际上更多的是出于责任义务上的考量。 ▲蜀汉怀帝刘禅与宦官黄皓剧照 可打仗是要钱的,七出祁山,蜀国自身的经济其实为此背负着巨大的负担,刘禅虽然也曾听信谗言,但有自己的考量,他从国本出发, 在诸葛亮死后立刻停止了劳民伤财的北伐事业,让蜀汉地区的民生得以苟延残喘,如果再空耗国力,那真的是离灭亡就不远了。而且这种灭亡更多的会从蜀汉内部开始。 乐不思蜀是假象,保全臣民才是本意 乐不思蜀,真的是刘禅昏庸的表现吗? ▲蜀汉怀帝刘禅剧照 恰恰不是,这正是刘禅能忍常人不能忍,能思常人不能思的本领,如果说刘禅在于司马昭的对话当中,真的表现出一种思念家乡的情怀,不论这种情怀是否真诚,但只需要有那么一丝流露,那一大批降臣和蜀地百姓,可能就要遭殃了,所以要作假,就要做到底,做到自己的都相信自己乐不思蜀了。 此时此刻刘禅化身灵魂演员,成功的避免了争端的发生。 总结 刘禅的确是心思缜密,为人谨慎,同时不在乎名声,是一个现实的务实主义者。如果在和平时期,有贤臣辅助,一定能够政通人和,可惜,生不逢时。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单向好友是什么意思 qq里面单向好友什么意思 对方列表中有你的号下一篇:如何正确认识隋朝和隋炀帝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及地位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