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黄巢在战场上的这一神操作:将大唐王朝彻底拉进深渊

导语:黄巢在战场上的神奇操作:将唐朝拉入深渊。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乾符五年,王仙芝的余部在尚让的带领下与黄巢在亳州城外汇合。尚让是尚君长的弟弟,身负杀兄之仇,与朝廷不共戴天,而且如今草军首领王仙芝已死,他率领众人推举

黄巢在战场上的神奇操作:将唐朝拉入深渊。以下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整理。让我们快速看看他们!

乾符五年,王仙芝的余部在尚让的带领下与黄巢在亳州城外汇合。尚让是尚君长的弟弟,身负杀兄之仇,与朝廷不共戴天,而且如今草军首领王仙芝已死,他率领众人推举黄巢为王。 黄巢答应了,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并设置官僚体系,开始了向腐朽的晚唐朝廷宣告「 ”我,黄巢来了!” 这一年,黄巢已经58岁。 黄巢40岁那年,他见证了裘甫起义的失败。 黄巢49岁那年,他见证了庞勋起义的失败。 黄巢57岁那年,他见证了王郢起义的失败。 今年的他58岁,见证了王仙芝起义的失败。 近二十年间,他亲眼见证了晚唐四大起义的失败,这个藩镇割据动乱不止的年代,年近花甲的他,比任何人都知道这条路有多难,但也比任何人都坚定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这条「 ”冲天之路”只有一个人能够完成,他的名字叫——黄巢! 但是「 ”冲天之路”并不是口嗨一下,就可以完成的,晚唐起义军的火种,如今只剩下了黄巢这一支独苗。这意味着黄巢要独自面对着「 ”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大唐王朝,不仅如此,他的高龄也为这条「 ”冲天之路”增加了极大的不确定性,何况眼下,刚诛杀完王仙芝的「 ”草贼招讨使”曾元裕率领着士气如虹的诸道行营兵马,磨刀霍霍向自己而来,形势危矣。 危机也是转机,但如何在生死存亡之时,转危为安,这需要大毅力与大智慧,58岁的老人,在此时做了一个决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让我们回到梦想的起点,也许那里会有想要的答案。 《资治通鉴》记载:「 ”乾符五年戊戌,春,二月,黄巢方攻亳州未下,尚让帅仙芝余众归之,推巢为王,号冲天大将军,改元王霸,署官属。巢袭陷沂州、濮州。” 沂州城。 乾符三年七月,黄巢与老上司「 ”草头王”王仙芝的第一次大溃败在这里,在这里被「 ”草包”宋威打的溃不成军; 乾符四年二月,黄巢与王仙芝分道扬镳后,第一个选择的依然是这里,不过不同于上次,这次他成功破城劫掠,取得军饷,扬长而去; 时隔整整一年,乾符五年二月,黄巢又一次来到了沂州城,破城劫掠梅开二度,然后转向去了濮州。 濮州,是王仙芝与尚君长、尚让的老家,也是王仙芝的起义之地。 黄巢为何要率兵再度来到濮州,史书上没有过多的记载,但羚羊推断不单单是为了劫掠这么简单,或是为了安抚尚让及所率草军残余部众,或是为了给起义之火再添一把干柴,亦或是黄巢只是单纯为了到这里缅怀一下老上司王仙芝,黄巢这一举动到底有何深意,今天的我们不得而知。 但黄巢的这一举动,在唐廷看来,却是诛心之举。乾符三年的时候,黄巢与王仙芝就是在沂州之战败北后,攻打东都洛阳,威胁大唐运河补给线,旧事不能重演,于是唐廷发起了紧急军令。 《新唐书•黄巢传》记载:「 ”巢取濮州,元裕军荆、襄,援兵阻,更拜自勉东北面行营招讨使,督诸军急捕。” 黄巢的突袭北上,使驻守在荆襄的「 ”草贼招讨使”曾元裕鞭长莫及,唐廷事急从权,临时设置「 ”东北面行营”,任「 ”草贼招讨副使”张自勉为「 ”东北面行营招讨使”。 张自勉是黄巢的老对手,就在去年黄巢与张自勉两次交锋均告失败: 乾符四年七月,黄巢与王仙芝合围当时的「 ”草贼招讨使”宋威于宋州城,差点成功之时,就是被张自勉带领的七千忠武军击溃; 同年十二月,黄巢劫掠匡城后,进攻濮州之时,被张自勉第二次击溃,张自勉可以称得上是「 ”扫黄先锋”,逢「 ”黄”必胜。 果不其然,张自勉督忠武军前来濮州「 ”扫黄”,黄巢再度败北。唐朝的时候,黄河还没有改道,黄河流经濮州。濮州此时已势孤,北面黄河水难渡,南有忠武军拦路,黄巢成进退失据,冲天之路何在? 这时的黄巢,在脑海中快速闪过晚唐四大起义的种种往事,灵机一动,王郢附体,向朝廷招安,将书信传递给天平节度使张裼,请他代自己上表给唐廷。唐廷大喜,诏命封黄巢为从三品右卫将军,这是之前王仙芝与王郢都没有过的招安条件,可见唐廷此时平乱急切的心情,但唐廷也不傻,授官有个条件,那就是黄巢必须得率部众到郓州城解散。 黄巢假意回信答应,佯装北上郓州,然后急转南下,逃过忠武军的围堵,直接扑向卫南,转而攻向滑州,一路向西的进攻路线,造成直指东都洛阳的假象。 黄巢再清楚不过,唐廷接下来的动向,当年黄巢与王仙芝打算攻东都洛阳之时就是如此,如今不过是依葫芦画瓢。最终果然不出黄巢所料,唐廷开始大规模调兵遣将,布防东都,一如两年前的层层布置。 「 ”乾符五年,三月,诏发河阳兵千人赴东都,与宣武、昭义兵二千人共卫宫阙。以左神武大将军刘景仁充东都应援防遏使,并将三镇兵,仍听于东都募兵二千人。景仁,昌之孙也。又诏曾元裕将兵径还东都,发义成兵三千守轘辕、伊阙、河阴、武牢。” 黄巢摸着白须,微微一笑,带着部众南下长途奔袭劫掠叶县,紧接着再度北上阳翟劫掠,其实这也是虚晃一枪,为的是让唐廷还是以为黄巢会进攻东都洛阳,稳住唐廷的战略部署后,黄巢从阳翟回转,横跨整个河南道、淮南道,历经五个月,终于在八月的时候,渡过长江达到了江南西道的宣州城外。 这之后黄巢如开了挂一般,再打润州,开山路七百里,途掠杭州、越州、衢州、建州,又花了四个月,终于在十二月攻占福州。宣歙、浙东、福建三大东南藩镇被黄巢彻底搅乱,而黄巢山高皇帝远,逍遥快活,逃出生天。 「 ”八月,黄巢寇宣州,宣歙观察使王凝拒之,败于南陵。巢攻宣州不克,乃引兵入浙东,开山路七百里,攻剽福建诸州。” 「 ”十二月,甲戌,黄巢陷福州,观察使韦岫弃城走。” 黄巢这一神操作,不仅搅乱了三大东南藩镇,更为致命的是黄巢从此打破了唐朝与藩镇平衡的格局,这是黄巢后来能攻入长安的基础,这也是史学家认定黄巢起义是唐朝灭亡的导火索的重要原由。 唐代藩镇的历史,是从安史之乱后开始的,「 ”安史平而藩镇之祸方始”,而黄巢的搅局,让「 ”天下分裂而无纪”,而后开启五代十国的动乱年代,所以欧阳修在《新唐书》中称:「 ”唐亡于黄巢”。 唐代藩镇,其实在黄巢搅局之前,已经存在了一百一十多年,与大家普遍印象中藩镇就是割据地方与朝廷对抗不同的是,唐代的藩镇并不全是割据与唐廷抗争的。唐代藩镇,按照张国刚先生的理论,可以分为四大类,即河朔割据型、中原防遏型、边疆御边型,东南财源型,除了河朔是割据,其他三大藩镇并不割据。而且这四类藩镇之间与唐廷是相互维系,因此这个格局才可以相对稳定的存在了一百一十多年。 故《宋史•尹源传》说:「 ”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久而不亡者,诸侯之维也”。 具体来说,唐代藩镇与唐廷够相互维系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藩镇割据的区域性与藩镇割据的制约性两方面。 第一,藩镇割据的区域性 刚才我们说道,唐代四大类型藩镇中只有河朔型藩镇是割据型,其余的中原藩镇、边疆藩镇与东南藩镇都不割据,虽然这三类藩镇也有动乱,但总体上它们都是唐王朝控制下的地方政权,其节度使调任与派遣基本上都由唐廷决定。所以藩镇割据仅在河朔一地,未影响全国,这就是藩镇割据的区域性。 第二,藩镇割据的制约性。 中原藩镇、边疆藩镇与东南藩镇虽然都不割据,但是他们本身以各自不同的地理特点与唐廷的政治、经济、军事关系,深刻影响与制约着整个唐代藩镇的形势。 具体来说就是,在军事和地理上,中原藩镇一直遏制着割据的河朔藩镇;边疆藩镇在西北与关中的稳定,同时稳定了唐廷在全国的政治与军事基础;东南藩镇,从财力上源源不断的支撑朝廷,使唐廷始终保持着经济优势与政治优势。 而河朔藩镇虽然割据,但是河朔藩镇的发展,不光取决于自身势力,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三大藩镇的动向,这是藩镇割据的制约性。 而现在唐廷与藩镇相互维系的格局,被黄巢打破,黄巢搅乱了宣歙、浙东、福建三大东南藩镇,加上王仙芝所率草军各部之前肆虐的淮南、鄂岳、江西、荆南、湖南,至此东南九大藩镇无一幸免。 尤其最靠东南、最远离起义军的福建被黄巢打破,使东南藩镇全部陷入战火之中,唐廷这条主要贡献赋税的经济大动脉被黄巢拦腰截断,这次重击,宣告了唐朝的灭亡的倒计时已经开始。 但是有一个问题来了,既然东南藩镇如此重要,为什么唐廷没有加以防范,反而让黄巢长驱直入? 黄巢从中原藩镇的围追堵截中突围到宣歙,花了五个月,从宣歙到福建,进行了长途跋涉,又耗时四个月,这期间唐廷在做什么? 其实,唐廷一直在严加防范这一事态发生,但是因为三个大原因,导致战略布局产生了纰漏,最终使得黄巢破局。 1. 江西患 乾符四年,王郢起义失败后,朝廷士气高涨,发布《讨草贼檄文》,草军陷入生存危机,王仙芝因此将草军一分为三,尚让率领一部,最后与黄巢合流;自己亲率一部,被曾元裕击杀在黄梅;还有一部,由柳彦璋为主将,王重隐、徐唐莒为副将)率军南下劫掠江西,柳彦璋在王仙芝之前就被唐廷击杀,这之后,王重隐为主将、徐唐莒为副将,依然为祸江西。 不仅如此,草军二十四将之一的曹师雄也依附王重隐,王重隐俨然成为了王仙芝的接班人,与曹师雄兵分两路,将祸乱蔓延至湖南、江西与宣歙三大东南藩镇。祸害东南,这就是要祸害唐廷的金库,唐廷因此进行了一些系列重磅调动,但也因此给了黄巢从中原突围的可趁之机。 「 ”乾符五年,三月,王仙芝余党王重隐陷洪州,江西观察使高湘奔湖口。贼转掠湖南,别将曹师雄掠宣、润。诏曾元裕、杨复光引兵救宣、润。” 「 ”贼引兵度江,攻陷虔、吉、饶、信等州。” 贼劫掠湖南,威胁荆南,尤其王仙芝在去年冬天的一把火将江陵城元气大伤还没有回复过来,「 ”江陵城下旧三十万户,至是死者什三四”,急需有重臣坐镇。 这时政事堂首相——守司徒、同平章事王铎自告奋勇,要求出镇,担任荆南节度使,坐镇江陵。唐僖宗大喜,王铎因此被任命为守司徒、侍中、江陵尹、荆南节度使、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又封晋国公。王铎到江陵后,也没有消极怠工,绥纳流亡百姓,招募士卒,修缮兵甲,使得江陵武备严整。 王铎出镇,长安的政事堂又迎来了一波调动。卢携之前因保举曾元裕诛杀王仙芝有功,升任门下侍郎兼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弘文馆大学士;而原兼任兵部尚书的郑畋,改兼任礼部尚书,升门下侍郎、同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出身于陇西李氏的吏部尚书李蔚升任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与卢携、郑畋一同辅政。 王铎的分量,可谓之重,前首相、晋国公坐镇荆南,但这唐廷觉得还不够,于是在不久之后,罢免王铎荆南节度使之职,其余官职保留依然镇守江陵,诏命屡破南诏的名将高骈任职荆南节度使,这相当于唐廷把最后的杀手锏都用上了。 2. 长安变 河东沙陀人振武节度使李国昌及李克用父子,趁唐王朝忙于应付草军和黄巢的间隙,起兵作乱,李克用杀大同防御使段文楚,在代北作乱,这影响了唐廷的注意力,也使长安政事堂里的分歧加大。 西南边,也不消停,屡次范边的南诏遣使节赵宗政来和亲,只称南诏为弟之国,但不称臣,其无礼举动,让政事堂在一次陷入分歧中。 乾符五年,五月,卢携同意和亲,但是郑畋坚决不许,于是两位宰相像往常一样再度争执了起来,但这次卢携含怒拂袖,却把桌上的砚台打碎在地,这使得唐僖宗大怒,将卢携与郑畋双双罢相,郑畋贬为太子宾客,卢携贬为太子宾客分司,还在郑畋之下。不仅如此,还迁怒于李蔚,将他也罢相,改任东都留守,派往洛阳。可怜的李蔚,相位还没捂热,就被打发走了。 唐僖宗按照自己的意思,一下提拔了三位听话的宰相。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豆卢瑑加同平章事,兼任兵部侍郎;吏部侍郎崔沆加同平章事,兼任户部侍郎;吏部尚书郑从谠拜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 ”五月,丙申朔,郑畋、卢携议蛮事,携欲与之和亲,畋固争以为不可。携怒,拂衣起,袂罥砚堕地,破之。上闻之,曰:「 ”大臣相诟,何以仪刑四海!”丁酉,畋、携皆罢为主子宾客、分司。以翰林学士承旨、户部侍郎豆卢瑑,吏部侍郎崔沆为户部侍郎,并同平章事。” 「 ”中书侍郎、同平章事李蔚罢为东都留守。以吏部尚书郑从谠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卢携虽然工于心计,但宋威、曾元裕、高骈等诸多大唐将领都与卢携有私交关系,有卢携在政事堂中,可以保持前线将领与唐廷的紧密联系;郑畋更不用说,是唐廷中少有的真正知兵的宰相,最主要从王仙芝、黄巢起义开始之初,郑畋与卢携先后担任兵部尚书,对黄巢知根知底,也对前线藩镇部署知根知底。 而此时16岁的少年天子唐僖宗,将卢、郑二人全部罢相,改为提拔豆卢瑑为相,并让他兼兵部尚书,豆卢瑑之前没有与军事有关的任何履历,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唐廷在之后的剿匪平乱中指挥相当混乱。 草贼招讨使曾元裕、草贼招讨副使张自勉在五月之后,毫无建树,这跟卢携与郑畋罢相有明显的关联,失去了朝中的支持,临时设置的「 ”讨草贼诸道行营”调动其他中原藩镇兵马的指挥权受到了明显的阻碍,这无疑给了黄巢从中原突围的可趁之机。 3. 高骈到 由于王仙芝草军余党以曹师雄为首肆虐浙西,新上任的宰相们把刚到荆南没有多久的晚唐名将高骈从荆南调往浙西,改任镇海节度使。因为高骈早年当过天平节度使,在郓州很有名望,想以此震慑住起义军。 高骈的威名,黄巢黄老爷子再也熟悉不过了,正是因为高骈的到来,历经五个月才从中原突围到宣州的黄巢,在攻打宣州不力后没有留念,果断放弃,避开浙西,前往浙东,然后一路南下长途跋涉,去往福建。 如果威名赫赫的高骈没有被唐廷派到浙西,黄巢不可能一反常态,再度进行长途跋涉,历经四个月,最终在乾符五年的十二月到达偏远的福州。而且此前黄巢在河南道、淮南道、东都府肆虐的时候,虽也有长途奔袭,但时间从未超过两个月以上。 可以说唐廷这次的威慑非常有效果,但是效果却是负面的,黄巢为避开高骈的锋芒,反而使出了去往福建的神操作,致使东南九大藩镇全部陷入战火之中。 大唐王朝的赋税重地——东南九大藩镇全部遭受重创,这是安史之乱之后110多年来的第一次。就在黄巢进入福州的这一刻起,黄巢不仅彻底地扭转了自己被唐廷绞杀的命运,也将大唐王朝彻底地拉进了灭亡的深渊。 【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与关注,我是羚羊飞渡,中简堂历史文化交流群领头羊,擅长隋唐五代史与网文小说创作。中正简素,立志弘扬历史文化,羚羊挂角,多元角度解读历史】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2017流行的歌曲有哪些下一篇:任天堂wii历史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