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大唐 那些被抛弃的第八团将士们

导语:大唐,以下八团弃兵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很多人都在猜测,长安十二时辰,其实最终,就是当年烽燧堡第八团存活下来的伙伴们相互之间展开的较量。 作为大唐老兵,烽燧堡第八团的220人,无疑充满悲情。他们满怀希望地战斗,满怀希望

大唐,以下八团弃兵的文字资料由边肖为大家收集出版。让我们快速看看!

很多人都在猜测,长安十二时辰,其实最终,就是当年烽燧堡第八团存活下来的伙伴们相互之间展开的较量。 作为大唐老兵,烽燧堡第八团的220人,无疑充满悲情。他们满怀希望地战斗,满怀希望地等待援兵,最后结果,他们却成为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等来的是绝望与万念俱灰。 第八团军旗 其实,第八团,早已不是第一批被大唐抛弃的将士。 在长安城两位老兵展开斗智斗勇往前三十年,公元714年,开元二年。那时候唐玄宗刚刚登上皇位的第三个年头,那时候,大唐西北的四镇节度使王忠嗣,不过是个九岁的孩童。 那一年,王忠嗣的父亲王海滨,和杜宾客、郭知运、王晙、安思顺等当时的一批盛唐名将一起,在薛仁贵长子薛讷的统领下,共同抵御进犯陇右的吐蕃军队。 当时,王海滨被薛讷任命为先锋。当时,唐军在渭州西界武阶驿大败吐蕃军队,王海滨作为先锋,一路追赶到长城堡,吐蕃军见前有洮水,后有追兵,于是放开一搏。王海宾带队冲入吐蕃军阵中,与部将一起对敌,双方拼死一战,仗打得异常艰苦,但是唐军锐气正高,却也杀获甚多。 这时候,神奇的一幕出现了。那些近在咫尺的名将们,眼看着王海宾所立功劳甚多,竟然嫉妒起他的功劳,都选择了在一旁冷眼观看,按兵不动。等到王海宾和他的兵们寡不敌众,力战殉国,大家才配合薛讷的主力军,乘势出击,争抢功劳,最后斩首一万七千人,取得大捷。 唐将出军图 在王海宾和他的将士们被队友们抛弃往前不到100年,也有一位骁勇善战的将领,遇到和他一样的遭遇。 公元622年,刘黑闼起兵反唐,唐高祖命淮阳王李道玄为河北道行军总管,原国公史万宝为其副将,进剿刘黑闼。 李道玄率步骑3万与刘黑闼战于下博。当时李道玄想要学李世民惯用的精兵冲敌做法,扰乱敌军阵脚,打击强敌士气。于是他率领轻骑精锐先行攻阵,并且命令史万宝督促大军,随后进发。没想到史万宝不愿意听从李道玄这位少年将军的命令,认为李道玄还是年纪太轻,轻易妄进一定会失败。 所以史万宝按兵不动,打算等李道玄败下阵来,刘黑闼的军队要冲过来的时候,再一举破敌。最终,李道玄他们孤军势薄,战败身亡。后头的士兵看到李道玄和先锋兵们都战死,没了斗志,唐军全军大溃败。 孤军浴血图 抛弃战友这件事,不仅是像王晙、史万宝这种一流名将做过,即使像李靖这种不世出的名将,也做过。 唐朝建立之初,东突厥被李靖和李积这对大唐李氏双璧打得不要不要的,便向唐太宗李世民请求投降内附。李世民于是派遣唐俭作为使者,去和东突厥谈判,同时派李靖带兵接应。 可是李靖觉得东突厥只是暂时示弱,以赢得喘息之机,等待他日东山再起。同时认为唐俭和东突厥谈判这档口,敌军一定放松警惕,正是突然袭击、消灭敌人的良机。 有人提醒李靖说,唐俭还在东突厥的阵营里,这样偷袭不是要把唐俭害死了?李靖回答说:"机不可失,像唐俭之流,死掉也不足惜。"于是李靖挑选精兵,在唐俭谈判谈得水深火热的时候,袭击突厥。突厥果然没有防备,被唐军杀的溃不成军,颉利可汗被擒,东突厥宣告灭亡。 当初,郦食其游说齐王,劝齐王不要与刘邦为敌,齐王答应了。结果蒯通就跟韩信说,郦食其凭一张嘴就拿下了齐国,功劳可比你通过辛苦奋战拿下城池的功劳要大多了。韩信听了,就乘着齐王放松警惕的当口,趁机挥兵灭了齐国。被韩信卖了的郦食其,最后被齐王烹杀。 还好唐俭比郦食其顽强,比郦食其聪明,也比郦食其幸运,居然在李靖攻击东突厥的当口,只身逃跑了出来。 唐俭出使突厥剧照 盛世的王朝,老兵们都容易被人给抛弃了,更何况乱世之中。 就在长安城两位老兵展开斗智斗勇往后十来年,安史之乱爆发,大唐朝连都城长安都丢了。可是在长安城的东边,有一座孤城一直坚挺着。 这座城池,就是睢阳。守卫睢阳的,是张巡和许远,以及三千左右的大唐热血男儿。 其实,当时的睢阳城也不能够算作孤城,因为当时,许步冀在谯郡,尚衡在彭城,贺兰进明在临淮,都拥有重兵,也都有救援的条件和能力。可是他们既害怕安史叛军的强大,又嫉妒张巡许远的功劳,而且彼此之间还相互猜忌,害怕救了睢阳,自己兵力被薄弱,要被其他军团给兼并了;所以这些人都选择拥兵不救,冷眼旁观。 最后,睢阳城粮尽兵绝,叛军登上城墙的时候,剩下的人连站起来反抗的力气都没有。张巡、许远和部将南霁云、雷万春等人慷慨赴义。 血站睢阳 有时候,没有援军还不是最惨的,最惨的是,因为出于嫉妒,你的队友不支援就算了,还把你打算用来保卫城池的人手给调派走了。 睢阳城保卫战之后一百多年,大唐南方的边境交趾,有一位叫做蔡袭的将领,他的上司,好死不死,居然叫做蔡京,这位蔡京虽然不是北宋末年那个恶名昭彰的蔡京,可是人品却也不比宋朝的蔡京好多少。 当时,越南还是唐朝领土,唐朝专门设置了安南都护府来管理。南诏侵犯安南,蔡袭作为经略使,带领着诸道兵防守,蔡京作为蔡袭的顶头上司,忌妒蔡袭的才能,害怕他会立有大功,居然上奏让各道的兵马解散。也是唐朝衰落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朝廷居然批准了蔡京的请求。蔡袭苦苦哀求,留五千人给他驻守交趾,竟然都不被恩准。蔡袭又写了十必死的条状申报给中书部门,中书部门竟然直接把这条状给压了箱底不上报。 南诏帅群蛮五万打到了交趾,蔡袭告急,朝廷才从湖北湖南一带派兵两三千人前去支援,这些人还没有走到安南,交趾就被南诏攻陷了,蔡袭身边的人全部战死,蔡袭自己徒步力战,身上连中十多支箭,退到海边,想找船撤离。结果船只已经被胆小怕事的监军先开走了,蔡袭于是跳海自尽。 蔡袭的幕僚樊绰在城被攻陷时携带印信,浮水渡过富良江,逃过一劫。 古代战争图 被大唐抛弃的将士们,大多战死了。 能存活下来的,也没有人关心他们接下来的日子过得怎么样。 当官的,在王朝的盛世,或许还能够图个好前程。像唐俭,最终成为开国功勋,甚至被绘图凌烟阁,王忠嗣,则被唐玄宗收为义子,终成一代名将。 可是当兵的,盛世也好,乱世也罢,很少有人关心他们的日子难否? 史书上只留下诸如王海宾、李道玄这样顶级将领的名字。即使像王海宾这样的将领,也还是托了儿子王忠嗣的福分,才被在史书上匆匆补了几笔。 更何况在他身边和他们一起浴血奋战,最终或死或侥幸存活的人呢? 烽燧堡第八团存活的九个人,有三个回了老家,结果受压迫,被打死;闻无忌死在长安拆迁;老三帮张小敬时被守捉郎刺死;萧规具体去向未知,剩下张小敬自己,不过是长安城里微不足道的死囚一枚。 所以,他们的命运,是不是跟大头兵「 ”何游鲁”的谐音一样,「 ”何有汝”,何必有你?何苦有你? 所以,活下来的人,是不是就应该去抱怨这世道,去仇恨这个世界,用自己将死之心,折腾一场京城大爆炸,来引起世人的关注? 历史,从来就不缺被朝廷遗忘和抛弃的人。 在长安十二时辰之后许多年,第八团曾经奋战过的地方,有一群白发苍苍的老兵。他们在铁血郡王郭昕的带领下,与登上城头的吐蕃军进行最后的浴血肉搏,最后全数壮烈殉难,无一人投降! 当年,他们从长安城,从玉门关来到这里的时候,不过一二十岁的年纪,因为战乱频频,狼烟四起,大唐朝廷已经把他们遗忘和抛弃了近五十年。 可是他们至死,都不曾忘记回望一眼玉门关,想念一回长安城。 铁血郡王郭昕 所以,当有人选择极端,去制造长安城的危难,也总有像张小敬这样的人,选择放下过往恩怨,只为百姓苍生不被遗忘和抛弃。 自古以来,以一腔热血直面苍冷世间的,总是代代接起。岳飞精忠报国,得到的回报是屈死风波亭;于谦保社稷于危难之间,最后却被斩立决;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最后却多次帮明朝廷平定叛乱,杜甫、苏轼、陆游、辛弃疾这些人,一生颠沛流离,也从来没有忘记忧国忧民。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他们至死都不认为自己坚守错了。 我们也许做不了岳飞,做不了于谦,做不了王阳明,甚至我们都做不了张小敬。可是在需要抉择的时候,就像王阳明说的那样,遵从内心的良知,就已足够了吧。 为了良知,从不曾停止过战斗的张小敬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完爆倩女幽魂的鬼故事 竟出自这个女人的笔下下一篇:成吉思汗——究竟是一代天骄 还是「 ”屠夫”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