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汉阳兵工厂 汉阳兵工厂的前世今生

导语:自1890年,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建立近代工业以来,湖北的纺织局、织造布局局、缫丝局、钢铁药厂、枪炮厂相继建立,奠定了武汉工业的基础。汉阳兵工厂位于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龟山脚下,面向香河,水陆交通便利。湖北枪厂。它隶属于省

自1890年,清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汉建立近代工业以来,湖北的纺织局、织造布局局、缫丝局、钢铁药厂、枪炮厂相继建立,奠定了武汉工业的基础。

汉阳兵工厂位于湖北省汉阳县大别山,龟山脚下,面向香河,水陆交通便利。湖北枪厂。它隶属于省级总局,并任命每个部门为办公厅。如范思斋邵婷、傅斯岑春煊等。

历史演变

1888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计划在广州设枪厂,在德国订购机器设备。次年,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决定将机器设备迁往湖北。1892年,该厂在汉阳大别山北麓正式成立,与湖北铁路局合并,由蔡希永挂帅。第二年,工厂建成,所有的机器都到了,1895年开始制造。1895年5月,炮厂从铁路局分离出来,独立成立,隶属湖北省枪炮总局管辖,仍由蔡希永管理。

1906年更名为汉阳兵工厂。经过几次扩建,有枪厂、炮厂、子弹厂、炮弹厂、枪架厂和烟火厂,雇佣工人约1200人。资金主要来自湖北盐税、利津,以及江汉海关、宜昌海关的关税。启动资金约296万白银,初期年资金约40万白银,之后逐渐达到80万白银以上。该厂生产的部分原材料从汉阳钢铁厂等国内各地采购,部分从国外采购。

生产仿制德国1888式7.9毫米步枪、仿制德国格鲁森式37、53、57毫米山炮及配套炮和炮弹。20世纪初,每天可以生产30支步枪和600磅无烟火药;月产量为8门大炮,80万发子弹,7万发炮弹。产品以步枪闻名,仿制的德国步枪也叫“汉阳步枪”。1928年停产,共生产步枪68万余支。辛亥革命时期,北洋军攻占汉阳,工厂被毁。1912年后生产逐渐恢复。

1915年隶属北洋政府监管的兵工厂事务处,1917年转入陆军部,1929年划归国民党政府军政部军械处管辖。在此期间,设备一个接一个地增加,并增加了新的工厂,如机枪厂。1930年,有4000多名员工。在此期间,1913年仿制成德国克虏伯式75毫米山炮,1921年仿制成“三十节”式7.9毫米重机枪和“自备”手枪,1924年仿制成75毫米迫击炮,1925年仿制成德国伯杰式9毫米冲锋枪。此外,它还可以生产航空空炸弹。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前,每月可生产步枪4700支、重机枪35挺、迫击炮107门、大炮2门、手榴弹39500枚、步枪子弹600万发、机枪子弹20000发。1938年6月,他奉命迁往湖南辰溪。同年11月,改称军政一厂。1939年9月,他再次移居重庆。因途中机器设备损耗,与由河南迁至重庆的珙县兵工厂合并,仍称“军政部军械司第一厂”,1941年恢复生产。

湖北时期,日军未能恢复汉阳兵工厂旧址,在汉代临时设立了一些军修工厂、研究所和军仓。

日本人在1945年投降后,他们接收了100多个这样的军械站和军事仓库。

抗战胜利后,民国35年,第11军工厂奉命迁往武汉,工程部主任宋被任命为接收日伪在武汉军事财产的主任,兼任第11厂厂长,在原日军海岛渗透军修理机械研究所和原汉阳兵工厂旧址建厂。在搬迁期间,他修理军械,生产手榴弹、枪榴弹和榴弹发射器。

民国36年,在原汉阳火药厂旧址上新建火药厂26厂。该厂由制造氨水和硝酸的设备、东北外迁的TNT石化厂、日本补偿材料中的氯气和烧碱等组成。该厂利用汉阳石化厂旧址和新获得的1000亩土地建成。

1936年7月,征地方案提出,汉阳新火制药厂工程部成立。因征地、危及城市安全与地方政府发生纠纷。解放战争快速发展后,工厂尚未全面开工建设,4000多吨设备等物资将匆匆运往台湾高雄。

民国37年,第11军工厂奉命南迁湖南株洲,新建生产小口径子弹的工厂。4月,第30军工厂厂长赵达带领员工从重庆到武汉接受第11工厂,并将第11工厂改为第30工厂。厂部位于武昌骑兵训练馆前清造币厂,有六个制造工厂,主要生产手榴弹、枪榴弹、信号枪和榴弹发射器。同年,军械部命令第30军工厂在武汉金口镇新建工厂,并计划将第30军工厂搬迁到这个地方,目前已建成两个车间。

民国38年春末,武汉临近解放,武汉航院白崇禧强迫第30厂南撤柳州,该厂在汉阳兵工厂旧址修建的第六制造所所长卢望峰组织武汉后方办事处继续生产手榴弹。

1949年5月16日,武汉解放,由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后勤部军械处接管,定名为也斯后勤部军械处装备修理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百界歌 《苍兰诀》根据什么小说改编的下一篇:不以为然的然的意思 不以为然的然的意思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