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保卫长沙 长沙保卫战:一场大火 五年苦战 四天失守

导语:湖南长沙是抗战相持时期最重要的战场。中国和日本在这里的长沙发动了四次战役,中国军队赢得了前三次保卫战,历时五年。然而,1944年的第四次卫国战争只持续了4天,实在令人遗憾。外国人眼中的长沙闻喜大火作者:广亭湖南长沙是抗战相

湖南长沙是抗战相持时期最重要的战场。中国和日本在这里的长沙发动了四次战役,中国军队赢得了前三次保卫战,历时五年。然而,1944年的第四次卫国战争只持续了4天,实在令人遗憾。

外国人眼中的长沙闻喜大火

作者:广亭

湖南长沙是抗战相持时期最重要的战场。中国和日本在这里的长沙发动了四次战役,中国军队赢得了前三次保卫战,历时五年。然而,1944年的第四次卫国战争只持续了4天,实在令人遗憾。

一场大火开始了

1938年10月武汉、广州沦陷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主战场逐渐从沿海地区转移到华中腹地深处。湖南位于武汉和广州之间,是日军进攻西南大后方的必经之地,也成为中日两军取胜的重要场所。双方发生了多次大规模的战斗,围绕湖南省会长沙发生了四次大的战役。

1938年11月,日军挟攻武汉之势,继续南下攻占湘北重镇岳阳。日军正面直抵辛强河,直接威胁长沙。按照焦土抗战的策略,长沙立即开始准备用火烧城。11月12日晚,负责火力守城的二团团长徐坤接到日军已经到达新河的错误消息,无法再与守备司令部联系。他认为守备司令部已经撤退,更确信日军正在逼近,于是贸然下令开火。

这场大火整整烧了三个昼夜,无数人被烧死。全市90%的房屋受到严重影响,60%的瓦片被完全烧毁,损失极其惨重。这场火灾,加上花园口大堤决口和重庆空隧道悲剧,被称为抗日战争的三大悲剧。

在真正的战斗开始之前,如此可怕的火灾发生得如此混乱,实在令人痛心。

三次成功的防御战

1939年9月,德国在国际上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汪精卫投诚中国,积极策划建立伪政权。与此同时,中国第九战区在湖南江西的部队相当活跃,严重威胁着被日军占领的武汉。因此,日军决心发动长沙作战,消灭第九战区部队主力,打开进攻西南大后方的大门,动摇国民党政府的抗战意志,掠夺湖南丰富的财产资源支援战争。日军计划投入6个师约10万兵力,而在长沙的中国第九战区则有6个集团军、18个军、49个师、约30万兵力。

9月中旬,日军从湘北、鄂南、赣北分三路进犯。第九战区的部队以有利的地形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抵抗,打了又退。到了10月初,虽然日军已经逼近长沙郊外,但不到一个月就伤亡惨重。中国声称日军死伤4.2万人,这显然是夸大其词,但一般认为日军在这场战争中的伤亡不会少于2万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如此多的伤亡在抗战初期是罕见的。为此,日军从10月初开始被迫撤退,中国军队立即转向追击,一路追击至新墙河南岸,恢复战前态势。

保卫长沙的第一次胜利,主要是由于日军的战略战术失误。10万军队想在400公里的广大地区包围30万中国军队,分为三种方式。太高估自己了。因此,兵力不足成了最大的软肋,难以迅速打破中国军队在进攻中的抵抗。在防御方面,他们没有足够的兵力来保卫新占领的地区,甚至一些关键点。因此,他们多次遭到中国军队的攻击,这使得攻击部队无法集中力量进行攻击。

第一次长沙会战后,湖南战场沉寂了近两年。1941年,日美关系逐渐恶化,走到了战争的边缘。因此,日军急于给中国以沉重的打击,以便将部分兵力从中国战场转移到即将到来的太平洋战场。

1941年9月,日军以约4个师近10万人开始入侵长沙。这个地区有14个中国军队和36个师,还有大约30万人。9月7日,日军开始进攻。中国军队原计划在汨罗江南岸组织决战,但这一地区距离新墙河线太近,距离后续部队驻地太远,原作战计划无法实现,反而被日军夺取了阵地,打散了一个又一个赶来的中国军队。

雪上加霜的是,日军破解了中国军队的密码,掌握了中国军队的动态,能够在一些松散的土地上采取对策。比如74军一路走来,被日军抓住,埋伏在淳化山。第74军虽然遭到了猝不及防的袭击,军事部门分散,但毕竟是精锐,在如此不利的情况下依然奋力作战,这也让日军损失惨重。总的来说,中国军队全面处于被动地位,但抵抗仍然相当顽强。很多日本战史资料都提到中国军队有“极强的抵抗力”,关于手雷战的记载层出不穷。

9月27日,一支日军进入长沙,另一支进入株洲,这似乎是肯定的。就在这时,战场形势开始发生变化。日军虽然进入长沙,但却是孤军深入,前线延长,兵力不足,后方空空虚。第九战区在平江、浏阳一线调动了约10人的兵力,严重威胁了长沙日军侧翼的进犯,同时破坏了日军后方的道路,使日军的物资供应极为困难。到10月初,日军不得不向北撤退,中国军队立即追击。10月中旬,它追击新墙河,恢复了战前的局面。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队先输后赢。前期失利的原因是兵力部署不当,预定决战地点选择不合理;后期转败为胜的主要原因是日军面临推进困难、物资断绝,面临被夹击的不利局面,不得不撤退。

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后不到两个月,日军对长沙发动了第三次进攻。一方面是为了挽回上次战败的颜面,另一方面是为了配合太平洋战争在东南亚的进攻。然而,这次日军进攻只投入了7万兵力,大大少于前两次。中国军队认真总结了两次战役的经验教训,制定了逐次抵抗、诱敌深入、包围预设战场四面的计划,即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提出的“天战”。

1941年12月24日,日军强渡河南新墙,中国军队抵抗,按预定计划逐步撤退。但是,日军进步神速,原本计划围歼日军的计划落空了空。1942年1月1日,日军主力逼近长沙,长沙守军第10军和第73军顽强坚守。日军连续三天进攻失败。这时,第九战区等战区动员后续部队陆续到达,对长沙城下的日军形成了合围态势。日军发现形势不利。此外,日常作战伤亡惨重,补给被切断,不得不放弃进攻撤退。撤退被第九战区的部队包围了。此外,当时下雨,泥泞,道路艰难。原计划四天撤,走了整整九天,狼狈不堪,损失惨重。直到1月16日,才撤至辛强河以北恢复原状。

与前两次战役不同的是,这次长沙会战采取了撤退决战的策略,即“天战”,通过正面战场上的接连抵抗消耗了日军的兵力,为后续部队前来形成包围圈赢得了时间。虽然未能在老道河一线实现合围计划,但最终还是到达了长沙门,以十军的顽强坚持实现了中央开花的战役尝试。日军还醒着,形势一不好就立即撤退。如果再推迟一两天,损失会更大。这可以说是长沙三大战役中最精彩、最漂亮的一场战役,尤其是英美联军在太平洋战场被击败的时候,对于鼓舞整个反法西斯阵营的信心和士气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我没有坚持住

第三次长沙保卫战后,除1943年11月常德战役外,整个湖南的战斗基本上沉寂了两年多,直到1944年3月日军发动“一号战役”开辟大陆交通线。当时,日本军队已经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从东南亚到大陆的海上交通线已经被美军切断。为了维持从东南亚到大陆的交通,日本大本营决心开辟从越南经中韩的大陆交通线,以取代海上交通线。在这条大陆交通线上,中国的河南、湖南和广西仍然在中国军队的控制之下,所以日军在这场战斗中的目标就是占领这些在中国军队控制之下的交通线。对日本来说,这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命运的大事。因此,整个“一号作战”计划投入了50万作战部队,这是日军不仅在中国战场,而且在整个二战期间最大规模的地面作战。其中湖南、广西战场使用36万人,长沙、衡阳为湖南重点作战地区。而且日军对这场战役非常重视,甚至精心准备了一直被轻视的后勤支援。

与日军的高度重视相反,第九战区从薛岳司令员开始,就沉浸在自上而下三战全胜的喜悦和自豪之中,以为日军已经连续三次失败,不敢再进犯长沙。即使在4月份河南地区的作战全面展开后,他们仍然没有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任何准备,对统帅部几次加强准备的命令充耳不闻。

5月26日,日本士兵开始以三种方式入侵。第九战区动员了47个师,约30万人。按照第三次保卫长沙的策略,日军逐渐被消耗,撤退到有利于决战纵深的地区。但这一次,日本军队采取了预防措施,将主力集中在两翼,以确保中路部队的前进。由于日军实力强大,准备充分,第九战区的老战术这次显然没有奏效。到6月9日,它已经逼近长沙外围,并于6月16日开始进攻长沙。这时,薛岳已率领战区司令部大部分人员撤至耒阳,留下战区参谋长赵留在长沙。

但是,赵不是薛岳的心腹,所以他只负责联络,更不用说指挥,甚至没有任何建议。长沙四军军长张德能是薛岳的嫡系,对赵根本不闻不问。赵以重兵坚守岳麓山制高点的建议自然受到重视,他还是按照岳的指示将主力集中在市区。结果日军先攻下岳麓山,然后在这个制高点架起大炮猛击城市。在日军的重炮火力下,中国军队的阵地相继被突破。18日,长沙守军第4军不得不弃城突围,日军于19日攻占长沙。

这一次,长沙之战从进攻市区开始到陷落结束,仅仅持续了四天。长沙,一个奋斗了五年的抗战名城,就这样沦陷了,真是可悲可叹。主要原因是以薛岳为代表的第九战区被前三次胜利冲昏了头脑,思想上轻视敌人,战术上固步自封,照搬旧套路,在具体保护长沙方面严重失败,导致第四次长沙保卫战失败。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迢迢牵牛星中心思想 迢迢牵牛星主要内容概括下一篇:两个人的上海 《两个人的上海》讲了什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