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上海申奥 何振梁畅谈奥林匹克之路:第一次申奥不能算失败

导语:从1993年的投票结果来看,我们仍然有很大的胜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势力不遗余力地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获得了将近一半的选票,这是值得称赞的。那为什么我从来没说过第一次竞标失败?萨马兰奇在2001年宣

从1993年的投票结果来看,我们仍然有很大的胜算。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势力不遗余力地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获得了将近一半的选票,这是值得称赞的。那为什么我从来没说过第一次竞标失败?

萨马兰奇在2001年宣布北京申奥成功

作者:郑琦

从1952年奥运会第一次升起五星红旗,到2008年,奥运圣火传遍中国。在中国奥运的道路上,何已经从一个英雄少年变成了一个老人。他的生命闪耀着奥运会的光芒。他的课程是新中国奥运会的缩影。这条路是曲折的,艰难的,但通向光荣。

贺的名字总是和奥运会联系在一起。

申奥的前奏

萨昂在1984年发出了一个信号

新京报:我们刚刚举办了1990年的亚运会,1991年申请了奥运会。是不是太快了?

贺:中国的体育组织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与国际奥委会建立了正式关系。然而,直到1979年,新中国的体育组织才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之后,很多朋友认为中国应该在国际体育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1984年,萨马兰奇参加了我们建国35周年的庆祝活动,并观看了盛大的阅兵式和阅兵仪式。他从天安门门下来的第一句话是“你有如此出色的组织能力,你应该申办奥运会。”

新京报:当时官方的态度是什么?

贺梁震:1990年7月,邓小平视察新建成的亚运会体育设施时,问陪同视察的国家体委和北京市官员:“你们下决心申办奥运会了吗?你为什么不敢做?”

我们的领导人早就有这种感觉。

回想那一年

第一次申奥不是失败

新京报:其实1993年就失败了,国内很多人都很郁闷。

梁震:从1993年的投票结果来看,我们仍然有很大的机会获胜。但最终没有成功。有必然因素,也有偶然因素。不可避免的因素是,当时我国的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制胜的阶段,在基础设施和环境方面还有需要加强和改善的地方。

新京报:偶然因素有哪些?

梁震:比如说,我们有两个委员最后没有机会投北京的票。一个是埃及成员,中国的老朋友。我们去看他的时候,他已经90出头了,行动也不太方便。他说即使坐轮椅也会支持北京,但医生在投票附近阻止他出国。另一票来自保加利亚。他曾经开玩笑说,如果北京最终只得到两票,一票是他的,一票是何。这显示了他的坚定。然而,由于他的国家的政治变化,他的护照被吊销,他不能投票。也有一些成员被雪梨用不能称之为光明正大的手段拖走了。此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一些政治势力也不遗余力地进行干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仍然获得了将近一半的选票,这是值得称赞的。那为什么我从来没说过第一次竞标失败?

沉默是金

道德上不可能与雅典竞争

新京报:国外说,我们1993年申办2000年奥运会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为申办2004年奥运会做准备。

梁震:不,我们1993年的申办是为了争取成功,但是我们也做了两个准备。事实上,在2001年的第二次申办中,我们也尽了最大努力去争取,但我们不敢保证结果。一位资深会员告诉我:“对于国际奥运会的成员来说,你能预见的就是他们的不可预测性。”换句话说,成员的投票取向难以捉摸。影响成员投票方向的往往是一个小问题。我们的经验是,只有理性地支持北京,感性地面对北京,两者的结合才是“铁票”。

新京报:那为什么三年后我们没有申办2004年奥运会?

梁震:原因不止一个。雅典最初希望在1996年奥运会一百周年时举办奥运会,但不幸失败,然后他们申办了2004年奥运会。此外,南非也在申请主办2004年奥运会。从道德上讲,我们无法与他们竞争。

萨马兰奇与握手,祝贺北京申奥成功。

两次出山

愿意为北京申奥而战

新京报:2001年你再次提出申办奥运会,其实是退役了?

梁震:我在1994年退居二线。1998年,中央政府决定再次申办奥运会。当时国家体委领导没有考虑我参加奥申委。他们当时大概是出于好心以为我69岁了。然而,举办奥运会多年来一直是全国人民的梦想。我可以去袖手旁观看吗?此外,我还在国际奥委会担任执行委员会,我在国际体育界有很多朋友可以为申奥做点什么。而且,每次想起1993年申奥失败的人的沮丧,总是心里一痛。因此,我自愿参加了申奥,在我的一生中,我努力为北京申奥做贡献。

新京报:你理想中的奥运会是什么?

贺:到目前为止,最理想的是北京奥运会。

新京报:你会给北京奥运会打多少分?

梁震:我给它打了99分。你不能说太多,你必须有所保留。我想强调的是,特别是人民的全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志愿者的热情服务是任何一届奥运会都无法超越的。这枚金牌比什么都重要。

完成后,你将退休,不再回来

这就是我能做的。

新京报:你觉得你这一辈子和体育打交道得到了什么?

梁震:从1955年到现在,除了文革期间,我一直在体育战线工作。运动是我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这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尽我所能为人民做一些有用的事情。至于中国体育因为我的工作是什么样子,我从来没有这样想过。我经常敬佩和敬佩各条战线的劳模、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和我们的解放军,但我并不自卑。我知道我的能力只是一点点,我尽力了。

新京报:何老现在还有什么愿望?

何梁震:在我有生之年,打算写下我为国际奥委会工作的经历,目前还处于材料准备阶段。同时我还在比赛。

用何自己的话说,他从事体育工作的原因是“体育选择了我,而不是我选择了体育”。1950年大学毕业后,他在共青团中央工作。由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作为技术干部,他被调到第二机械工业部,于1952年底从事军事生产。

1954年底,贺受共青团中央借调,参加国际农村青年大会。从西伯利亚回来的火车上,他遇到了时任国家体委国际司副司长的张连华,在火车上待了一段时间。当时国家体委刚刚成立,需要大量的干部。回国后,张连华通过荣高堂向兼任国家体委主任的副总理贺龙汇报。贺龙致信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赵尔陆。赵尔陆是贺龙的老部下,二机部同意释放他。

“当时我单方面认为体育大部分时间都是跳来跳去的,没有太大的政治意义。”何梁震回忆说,当他收到调动通知时,他沮丧了一阵子。“当时,人们对国家建设的概念是直接工业建设。我在国防工业战线工作,政治意义重大。”

贺梁震终于说服自己,“你需要去哪里,一切都服从组织”。没想到,这是一辈子。1994年,何从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的岗位上退休,但仍从事体育相关工作,包括两次参加申奥。经过一生的工作实践,他认识到体育工作是人们永远需要的事业,是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

1929年12月29日生于江苏无锡,祖籍浙江上虞。

1950年毕业于上海极光大学电气工程系,同年在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工作。

1952年,他作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芬兰举行的第15届奥运会。

1955年赴国家体委进行国际联络工作。

1964年起历任中国体操协会副秘书长、中国乒乓球协会秘书长、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秘书处主任、中国奥委会副秘书长、国家体委主任、中国奥委会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1980年,他获得了国家体育荣誉勋章。

1981年10月2日,在国际奥委会第84届大会上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85年起任国家体委副主任、党组副书记,同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委员。

1989年当选中国奥委会主席、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92年,他被西班牙国王卡洛斯授予大十字勋章;

1993年,摩纳哥公国元首兰尼埃大公授予圣查尔斯十字勋章,同年被授予亚洲奥林匹克理事会功绩勋章。

1993年北京申奥组的主持人之一,参加了2000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

2001年北京申奥组主持人之一,参与了2008年夏季奥运会的申办。中标后,他逐渐退出了大众的视野。

2008年5月20日,“何与奥林匹克展览馆”在他的出生地无锡开幕。

2008年8月6日,他在北京奥运会北京站担任第432棒火炬手。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明朝汉服 历代汉服繁荣与辉煌明朝下一篇:乾隆皇帝的皇后 乾隆皇帝最能生育的妃子孝仪纯皇后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