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狗不理包子的由来

导语:狗不理包子是中国天津著名的传统小吃。它是由面粉、猪肉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始建于公元1858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天津三个务必”之首,中国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选材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尤其是包子的对称褶皱

狗不理包子是中国天津著名的传统小吃。它是由面粉、猪肉和其他材料制成的。始建于公元1858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天津三个务必”之首,中国老字号之一。狗不理包子选材精细,制作工艺严格,外形美观,尤其是包子的对称褶皱,每个包子都有不少于15个褶皱。

刚出笼的馒头鲜而不腻,香味适口。狗不理馍主要以鲜肉馍为主,包括三鲜馍、海鲜馍、酱肉馍、素馍等六大类98个品种。2011年11月,国务院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狗不理包子传统手工技艺”项目被列入其中,是世界闻名的中国菜系之一。

菜肴历史

1831年,狗不理包子的创始人高出生于直隶武清县庄。因为他的父亲在四十岁时有了一个儿子,为了安全起见,他收养了他的婴儿名字“狗儿子”,希望他能像小狗一样喂养。

高14岁那年,他去天津南运河边上刘的馒头店当小伙计。因为心灵手巧,勤奋好问,加上师傅们的指导,贵友们做馒头的技艺不断提高,变得擅长做馒头。经过三年的教学,高开了一家专门经营馒头的小吃店——“德育豪”。因为贵人朋友手艺好,做事认真,从不掺假,做出来的馒头口感松软,好吃不腻,像菊花一样,色香味形俱佳,生意非常红火。越来越多的人来吃他的馒头,贵族朋友忙得没时间和顾客说话。因此,吃馒头的人都叫他“狗卖馒头,不理人”。久而久之,人们喊着“狗不理”,把他经营的馒头叫做“狗不理馒头”,但原来的店名逐渐被人们遗忘。

高开“德育豪”小吃店时,将新鲜猪肉加入适量的水,配以排骨汤或肚汤,并加入香油、特制酱油、、葱花、调味剂等。包子皮是用半面团做的,搓散后擀成直径约8.5厘米、粗细均匀的圆形皮。包好馅,用手指小心捏折,同时用力拧褶,使褶有相同的密度,如白菊花,最后在炉中用硬气蒸熟。

1916年,高去世,他的儿子高继承了产业。次年,他在石楠东街成立了分号。1932年,家后老郝被迁到北京大学官桥口。1937年,旧号和分号合并,搬到天香商场后门,新号“德居”成立。1947年,高晋明之子高继承产业,经营至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6年,天津将狗不理包子收归国有,并将店铺迁至和平区山东路,随后在石楠美食街设立分店。2001年,狗不理总公司进行了扩建。

随着“狗不理”的发展,其经营的品种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6大类98个品种的馒头。技术人员精心研制了以鸡、鸭、鱼、肉、海鲜、时令蔬菜、野菜、菌类为原料,制作了“金针袋”“龙凤袋”“鸳鸯袋”“香菜袋”“什锦袋”“大虾韭菜袋”等。

菜肴特色

狗不理包子采用“半拉面,水馅”的生产工艺。皮肤薄而坚韧;馅料用精肉切细均匀,加入姜、酱油、香油、味精、排骨汤。做出来的馒头要求不变形,不掉底,不漏油,都是菊花型的。

狗不理包子的特点是选材精良,皮薄馅大,口感醇厚,鲜香适口,肥而不腻。

历史和文化

据说,袁世凯作为直隶总督,曾在天津训练新军时,将“狗不理”包子送到北京,作为对慈禧太后的贡品。慈禧太后尝后欣喜道:“山有大雁,陆有牛羊,海底鲜,不如狗不知香,食之长寿。"

1973年,毛泽东主席曾和大家谈起天津美食,特别想到天津的“狗不理”包子。生活经理吴也为此专程到天津,给董事长买了“狗不理”,董事长吃了之后非常高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小岗村 小岗村30年变迁:小岗村的地理成长史下一篇:浦安修 黄克诚苦口婆心促彭德怀亲属与浦安修释恩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