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外交部发言人级别 解密外交部:外交部发言人的官到底有多大

导语: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有多大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家喻户晓。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公众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它的风采,听到它的名字。他们经常出现在大型国际会议上。特别是国家领导人访华时,外交部发言人作为代表团发言人,总是紧跟其后,电视上

外交部发言人的官有多大

外交部发言人现在几乎家喻户晓。在电视、广播和报纸上,公众几乎每天都能看到它的风采,听到它的名字。他们经常出现在大型国际会议上。特别是国家领导人访华时,外交部发言人作为代表团发言人,总是紧跟其后,电视上频频曝光,不断向媒体发布访问消息,回答记者提问,特别耀眼。

显然,外交部发言人已经成为吸引中外媒体和国内外公众关注的新闻人物。因为名声大噪,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也有所增加,在社会上造成了很多错觉和误解。因此,开了一些玩笑。

有一年,一个部邀请当时的外交部副部长李肇星就国际形势作报告。李肇星副部长因为其他安排,要求发言人前往。部门主持人非常激动,在开场白中说:非常感谢外交部领导对我们的重视。我们本来想请一个外交部副部长来谈国际形势,没想到外交部派了他们的发言人!

有一年外交部的一位负责人回家探亲。回家后,村里的老人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继续努力,争取当外交部发言人。

李肇星在担任外交部副部长期间出差。一航小姐空问:“老同志在哪里工作?”李肇星回答:“我在外交部工作。”。杭空小姐突然变得很热情,问李部长:“你认识XX的发言人吗?”李肇星回答:“知道”。杭小姐又问:“你经常见到他吗?”李肇星回答说:“每天都能看到。”。杭小姐空羡慕地说:“你真幸福!”。

有一次,李肇星副部长和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出席活动后从街头走回外交部。一个行人惊讶地对同伴说:那个人是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同伴看了看,说:“不会吧,他旁边的人看起来一点也不像保镖!”

外交部的一个代表团访问并视察了某个省。当地接待部门负责人在介绍当地情况时表示,领导同志现在对我省高度重视。上半年来我省检查指导工作的领导同志有某某副总理、某某部长、某某外交部发言人。

一个外国单位的同志去外交部办事。出了大门,见张其岳也在大门口迎客。他大为不解,问像发言人这样级别的领导同志怎么还在大门口随便进出。

有一天张其岳骑自行车下班回家,鲁豫有几个骑自行车的。一个说,看!刚才坐车经过的是外交部发言人章启月。其他几个人嘲笑他说,你能想象外交部发言人会骑自行车吗?

事实上,外交部发言人既没有保镖,也没有专车,每天都有几位发言人骑自行车上下班。

朱邦造曾经在郊区的一个国际会议中心参加过一次会议。几个客人在大厅看到他后,一个高兴地说,这不是外交部发言人朱邦造吗?对方马上反驳,怎么可能?外交部发言人怎么能来这里!

事实上,会议中心是一个非常豪华和著名的会议和度假中心。

外交部发言人经常收到全国各地的各种来信。有投诉、申诉、求助、代表他人转寄信件等。信中对说话人的称谓可谓多种多样,包括国务院和国家领导人、议长、州长、酋长、外交部领导人。

事实上,外交部发言人由外交部新闻司司长和两名副司长兼任,只是外交部中层部门的负责人。

发言者的水平因国家而异。在我国,一般来说,它的级别是部门中层以上的领导。比如外交部发言人也是新闻司司长、副司长。有些部门的发言人是政策研究室主任、办公厅主任或秘书长,都是中层领导。在市级部门,发言人也是中层领导,如副主任或部门级副主任。也有例外。有些部委的发言人级别略高,由部长助理或主任助理兼任,有的甚至由副部级部门直接任命。企业的情况略有不同。在企业中,发言人一般由总经理、负责宣传的副总裁或公关部经理担任,多数是由一个一个担任。因为高层领导掌握着企业最全面、最权威的信息,他们是天然的代言人,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往往只有高层领导充当代言人。

在国外,发言人也是包括美国在内的各个部门的中层领导。比如白宫发言人级别相当于部长级,但英国和比利时外交部的发言人都是司级人员。美国国务院发言人鲍彻是助理国务卿兼国务院公共事务局局长。美国国防部发言人也是公共事务助理部长。据说在一些国家,外交部的发言人级别很高,包括部长级和副部长级的发言人。

发言人的苦恼

演讲者拥有很高的声誉、很高的荣誉和尊重是一件好事,但也有得有失。因为经常出现在电视上,公众看起来很熟悉,麻烦随之而来。首先,出行不方便。开车旅行、过马路、逛公园、逛商场,不再是一件轻松自由的事情,无论出现在哪里,往往都会吸引眼球或围观。其次,它不可避免地成为别人评论的对象。是软是硬,是美是丑,衣服搭配是否得当,头发吹得怎么样,表情是否僵硬,舌头是否清晰灵动,外语说得是否流利,发音是否准确等。已经成为讨论、批评和指责的话题。

据悉,一位代言人的侄女从老家来到北京后,代言人邀请她去餐厅吃饭。外交部发言人出现在这家餐厅本身就是一个话题,她还和一位年轻女士在一起,这无疑引起了餐厅客人的注意。客人们一直看着他们,不时窃窃私语。

一名发言人在骑车回家的路上被另一名骑车人撞倒。起床后想和对方理论一下,但从来不想打扰路人。当他们看到有人敢把外交部发言人撞倒在地时,他们非常生气。见路不平,拔刀相助,一个接一个地指责肇事者。发言人很尴尬,从人群中溜走了。

一位发言人每天乘地铁回家。每天在地铁上,我都要忍受很多乘客好奇的目光。有一次一个乘客终于忍不住了。他小心翼翼地问发言人,你是某个发言人吗?这位发言人不愧为外交部发言人。他用含糊不清的回答技巧来对付这里的记者。他幽默地回答:“大家都这么说。”

外交部发言人对此深有感触。他说,作为外交部外交官,能够在各种场合代表中国政府回答记者提问,公开表明中方立场,确实感到很有荣誉感。但是也有很多烦恼。很多媒体对发言人个人情况的报道都不符合事实,有的还很水。当一些记者听到一些关于我的谣言时,他们会事先不征求我的意见就编辑文章并发表。比如有人说我精通日语。我确实学过日语,但是很久以前就忘了,因为基础不扎实。文章发表后,给我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有一次,去了某个地方后,有人听说我精通日语,要求和我进行日语对话。另一个麻烦是,当你成为代言人时,你不可避免地会成为名人。出现在公众面前,有很多人要求拍照和签名。有些人甚至和我在大使馆合影申请签证。有些人打电话给我见面,有时他们会收到请愿书,这让我耗费了很多精力。

文章摘自《外交部发言人揭秘》作者:邹建华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汉武帝母亲 汉武帝母亲王娡是什么来历下一篇:扎针事件 天津“艾滋病扎针”的真实与谎言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