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周口平坟事件 河南周口平坟事件续 一夜恢复百万坟墓

导语:图示    “百万坟墓一夜起”,有多重寓意。一是民意不可违拗,一遇合适“气候”,就会破土重出。河南官方搞平坟运动,不管初衷、目的如何,为达其效奖惩并举且不惜将不配合人员开除党籍、公职的行政手段不可谓不严厉,也确实在短时间内

图示

    “百万坟墓一夜起”,有多重寓意。一是民意不可违拗,一遇合适“气候”,就会破土重出。河南官方搞平坟运动,不管初衷、目的如何,为达其效奖惩并举且不惜将不配合人员开除党籍、公职的行政手段不可谓不严厉,也确实在短时间内强力推动了工作;但基于传统孝道和“人死为大”的理念,究竟有多少百姓在心里真正接受,谁也不好说。二是中央最新法规和地方施政行为的矛盾该如何整合和化解,因为,自去年起的平坟之举,海内外对此舆情汹汹,众说纷纭,却令人惊讶地出现了仲裁者缺位的境况。上述两点,正是导致河南平坟出现反复的两大诱因。

    颇受争议的河南周口平坟历时数月,200余万坟头被平掉。可如今,至少半数被平掉的坟墓一夜间被圆起。国家出台新规,2013年起民政部门不能再强制平坟,一夜之间恢复的百万座坟墓,无疑是摆在周口市政府面前的一块烫手山芋。

    想当初,平坟轰轰烈烈,现如今,百万座坟墓一夜间恢复,当地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影响,尴尬无比。此事件的深层意蕴值得我们深思。

    不能说百万座坟墓一夜间恢复,就是民意的胜利,也不能说就是当地政府的失败。应当看到,平坟是殡葬改革的必然,是国情使然。就此而言,当地政府平坟也没有错。既然如此,平坟何以遭到百姓的抵触?原因在于,当地政府没有尊重或考虑当地百姓的感受,没有做好思想工作,没有做好平坟所给百姓的经济补偿……在该做好而没有做好的情况下,以百姓代表的身份“霸王上弓”,把“同意平坟”的态度强加于百姓,岂能有好果子吃?倘若当地政府在平坟问题上打“土地财政”的小算盘,平坟不遭到百姓的抵触才怪呢!

    其实,农村的百姓并非都不同意殡葬改革,在国内其它地方,乡民们摒弃传统土葬习俗,赞同火化,而且这也是大趋势。这说明什么呢?只能说明:在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上,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能天真地认为只要是为百姓办好事、办实事,百姓就一定支持赞同;有的时候,百姓的认识不一定跟得上来,我们必须认真听取并尊重百姓的意见,要积极引导,耐心等待,切不可简单粗暴,擅自替百姓做主;还要出于公心,绝不能打着为民办好事的旗号侵害百姓利益,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什么也瞒不住。

    周口平坟事件中,当地政府起初平坟有法可依,而后来当地百姓复坟也有法可依。不能简单地说谁是“赢家”,谁是“输家”,也许今后的事件发展证明:二者都是“双输”,毕竟“输”了政府的公信力,毕竟大动土木,劳民伤财,等等。此事件前后的强烈反差皆因有关法律法规变了,这也值得有关立法部门反思。现代文明的发展极易与传统习俗发生冲突,如何平衡两者的关系,考验着有关立法部门、执法部门及其领导干部的执政智慧,处理不好,就会陷于“两输”的尴尬境地。

    2月13日,由检察日报社发布的《2012中国法治蓝皮书》,盘点了去年影响中国百姓生活的重大法治事件,河南平坟“荣”列榜首。这说明亿万国人其实正在静默而执着地瞩目着这一事件的演变。如果各方任其发展不置一词,就是行政不作为,就与渎职无异。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用嘴巴给男友接精 24岁女子精液过敏 给男友口交之后成香肠嘴下一篇:李泞玉 19岁当上副乡长令人叹服 年轻干部引关注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