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福建籍最大的官 福建清朝历代官员名单 福建清朝五品官员的130年古墓被盗

导语: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主义王朝有很多着名的官员,而福建籍贯的官员出名的也有很多,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认识一下这几位曾在满清的金銮殿中都有过一席之地的人。小编也给大家整理了清朝历任福建巡抚名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过生前再风

清朝作为最后一个封建主义王朝有很多着名的官员,而福建籍贯的官员出名的也有很多,今天小编带着大家一起认识一下这几位曾在满清的金銮殿中都有过一席之地的人。小编也给大家整理了清朝历任福建巡抚名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不过生前再风光,死后都会变成盗墓贼惦记的对象,也许会被抛尸于荒野。 福建清朝历代官员名单 一、福建清朝着名官员 1.洪承畴

 洪承畴,字彦演,号亨九,福建泉州南安英都人。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至陕西布政使参政,崇祯时官至兵部尚书、蓟辽总督,松锦之战战败后被清朝俘虏,后投降成为清朝汉人大学士。顺治元年四月,随清军入关。抵京后以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衔,列内院佐理机务。洪承畴宣导儒家学术,针对顺治皇帝不崇信孔孟,提出意见,为满汉的合流打下基础。洪承畴也建议清廷采纳许多明朝的典章制度,献计甚多,大多被清廷信纳,加以推行,完善清王朝的国家机器。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承畴建议满洲统治集团也须“习汉文,晓汉语”,了解汉人礼俗,淡化满汉之间的差异。 顺治十年受命经略湖广、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处,总督军务兼理粮饷。 顺治十六年督清军攻占云南后回北京。顺治十八年自请致仕。康熙四年逝世,谥文襄。 2.林则徐 

 林则徐,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1839年,林则徐于广东禁烟时,派人明察暗访,强迫外国鸦片商人交出鸦片,并将没收鸦片于1839年6月3日在虎门销毁。虎门销烟使中英关系陷入极度紧张状态,成为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入侵中国的借口。 尽管林则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根据文献记载,他至少略通英、葡两种外语,且着力翻译西方报刊和书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将林则徐及幕僚翻译的文书合编为《海国图志》,此书对晚清的洋务运动乃至日本的明治维新都具有启发作用。 1850年11月22日,林则徐在普宁老县城病逝。 3.李光地 

 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福建泉州人,清朝康熙年间大臣、理学名臣。康熙九年进士,历任翰林编修、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等职。曾协助平定“三藩之乱”、“统一台湾”。着有《历像要义》、《四书解》、《性理精义》、《朱子全书》等书。

 4.施琅

 施琅,字尊侯,号琢公,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祖籍河南固始,明末清初军事家,清朝初期重要将领。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随郑芝龙降清。不久又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郑成功手下曾德一度得罪施琅,施琅借故杀曾德而得罪郑成功,郑成功诛杀施琅家人,父亲与兄弟被杀。由于亲人被郑成功杀害的大恨,施琅再次降清。施琅投降清朝后被任命为清军同安副将,不久又被提升为同安总兵、福建水师提督。 1681年,康熙帝采纳了李光地的意见,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积极进行攻讨台湾的部署准备。1682年,康熙帝决定攻台,命施琅与福建总督姚启圣一起进取澎湖、台湾。1683年六月,施琅指挥清军水师先行在澎湖海战对台湾水师获得大胜。上疏吁请清廷在台湾屯兵镇守、设府管理,力主保留台湾、守卫台湾。因功授靖海将军,封靖海侯。1696年施琅逝世,赐谥襄庄,赠太子少傅衔。施琅死后与其妻王氏、黄氏合葬。泉州城内有靖海侯府和施氏大宗祠。在同安东郊有绩光铜柱坊,现为福建省文物保护单位。 5.郑成功

 郑成功,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祖籍河南固始。  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其父郑芝龙,其母名田川氏。弘光时监生,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赐名成功,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国姓爷”,又因蒙永历帝封延平王,称“郑延平”。 1645年清军攻入江南,不久郑芝龙降清、田川氏在乱军中自尽;郑成功率领父亲旧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主要军事力量之一,一度由海路突袭、包围清江宁府,但终遭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固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率军横渡台湾海峡,翌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台湾大员的驻军,收复台湾,开启郑氏在台湾的统治  。有《延平王集》行世。郑成功死后,台湾民间陆续建立庙宇祭祀,其中以台南延平郡王祠最为重要。 二、清朝历任福建巡抚名单 清朝在顺治四年才设福建巡抚,首任巡抚是佟国鼐。 49佟国鼐 1647年─1648年      顺治四年至五年 50 张学圣 直隶 1648年─1653年 顺治五年至十年 51 佟国器 1653年─1655年 顺治十年至十二年 52 宜永贵 1655年─1656年 顺治十二年至十三年 53 刘汉祚 1656年─1659年 顺治十三年至十六年 54 徐永祯 辽东 1659年─1661年 顺治十六年至十八年 一作徐永顺 55 许世昌 1661年─1666年 顺治十八年至康熙五年 56 刘秉政 1666年─1674年 康熙五年至十三年 57 杨熙 1674年─1678年   康熙十三年至十七年

58 吴兴祚 1678年─1681年 康熙十七年至二十年 59 董国兴 奉天 1682年─1683年 康熙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 60 金鋐 直隶宛平 1683年─1686年 康熙二十二年至二十五年 61 张仲举 1686年─1690年 康熙二十五年至二十九年 62 卞永誉 奉天 1690年─1697年 康熙二十九年至三十六年 63 宫梦仁 直隶静海 1697年─1698年 康熙三十六年至三十七年 64 张志栋 山东昌邑 1698年─1700年 康熙三十七年至三十九年 65 梅鋗 宣城 1700年─1704年 康熙三十九年至四十三年 66 李斯义 长山 1704年─1707年 康熙四十三年至四十六年 67 张伯行 仪封 1707年─1709年 康熙四十六年至四十八年 68 许嗣兴 开原 1709年─1710年 康熙四十八年至四十九年 69 黄秉中 1710年─1711年 康熙四十九年至五十年 70 绰奇 1711年 康熙五十年 71 满保 1711年─1715年 康熙五十年至五十四年 72 陈瑸 1715年─1718年 康熙五十四年至五十七年 73 吕犹龙 1718年─1722年 康熙五十七年至六十一年 74 黄国材 1722年─1725年 康熙六十一年至雍正三年 75 毛文铨 广宁 1725年─1726年 雍正三年至四年 76 常赍 1726年─1728年 雍正四年至六年 77 朱纲 1728年 雍正六年 78 刘世民 1728年─1730年 雍正六年至八年 79 赵国麟 1730年─1734年 雍正八年至十二年 80 卢焯 1734年─1738年 雍正十二年至乾隆三年 81 王仕任 文登 1738年─1740年 乾隆三年至五年 82 王恕 安居 1740年─1742年 乾隆五年至七年 83 刘于义 兴县 1742年─1743年 乾隆七年至八年 84 孙嘉淦 1743年 乾隆八年 85 周兴健 1743年─1746年 乾隆八年至十一年 86 陈大受 祁阳 1746年─1747年 乾隆十一年至十二年 87 潘思矩 1747年─1752年 乾隆十二年至十七年 88 陈弘谋 1752年─1754年 乾隆十七年至十九年 89 锺音 1754年─1758年 乾隆十九年至二十三年 90 周琬 1758年 乾隆二十三年 91 吴士功 固始 1758年─1761年 乾隆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 92 定长 1761年─1766年 乾隆二十六年至三十一年 93 李因培 晋宁 1766年 乾隆三十一年 94 庄有恭 番禺 1766年─1767年 乾隆三十一年至三十二年 95 崔应阶 1767年─1768年 乾隆三十二年至三十三年 96 富尼汉 1768年 乾隆三十三年 97 鄂宝 1768年 乾隆三十三年 98 锺音 1768年 乾隆三十三年 99 鄂宁 满洲 1768年─1769年 乾隆三十三年至三十四年 100 温福 满洲 1769年─1770年 乾隆三十四年至三十五年 101 锺音 1770年─1771年 乾隆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 102 余文仪 1771年─1776年 乾隆三十六年至四十一年 103 德保 满洲 1776年─1778年 乾隆四十一年至四十三年 104 黄检 1778年─1779年 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四年

105 增福 1779年 乾隆四十四年 106 富纲 满洲 1779年─1781年 乾隆四十四年至四十六年 107 杨魁 1781年─1782年 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七年 108 雅德 1782年─1785年 乾隆四十七年五十年 109 浦霖 嘉善 1785年 乾隆五十年 110 徐嗣曾 1785年─1790年 乾隆五十年至五十五年 111 浦霖 1790年─1795年 乾隆五十五年至六十年 112 姚棻 桐城 1795年─1797年 乾隆六十年至嘉庆二年 113 田凤仪 安阳 1797年 嘉庆二年 未任 114 费淳 钱塘 1797年 嘉庆二年 115 汪志伊 桐城 1797年─1801年 嘉庆二年至六年 116 李殿图 高阳 1801年─1806年 嘉庆六年至十一年 117 温承惠 太谷 1806年 嘉庆十一年 未任 118 张师诚 归安 1806年─1814年 嘉庆十一年至十九年 119 陈预 1814年 嘉庆十九年 120 王绍兰 萧山 1814年─1817年 嘉庆十九年至二十二年 121 史致光 山阴 1817年─1819年 嘉庆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 122 李尧栋 山阴 1819年 嘉庆二十四年 123 吴邦庆 1819年 嘉庆二十四年 124 韩克均 汾阳 1819年─1820年 嘉庆二十四年至二十五年 125 颜检 连平 1820年─1822年 嘉庆二十五年至道光二年 126 叶世倬 上元 1822年─1823年 道光二年至三年 127 孙尔准 1823年─1825年 道光三年至五年 128 韩克均 1825年─1831年 道光五年至十一年 129 魏元烺 昌黎 1831年─1839年 道光十一年至十九年 130 吴文镕 仪征 1839年─1840年 道光十九年至二十年 131 刘鸿翱 潍县 1840年─1845年 道光二十年至二十五年 132 惠吉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未任 133 吴其浚 1845年 道光二十五年 134 郑祖琛 乌程 1845年─1846年 道光二十五年至二十六年 135 徐继畲 五台 1846年─1851年 道光二十六年至咸丰元年 136 王懿德 1851年─1854年 咸丰元年至四年 137 吕佺孙 阳湖 1854年─1857年 咸丰四年至七年 138 庆端 满洲 1857年─1859年 咸丰七年至九年 139 罗遵殿 1859年 咸丰九年 140 瑞瑸 满洲 1859年─1862年 咸丰九年至同治元年 141 徐宗干 南通 1862年─1866年 同治元年至五年 142 李福泰 济宁 1866年─1867年 同治五年至六年 143 卞宝第 1867年─1870年 同治六年至九年 144 何璟 1870年 同治九年 145 王凯泰 宝应 1870年─1875年 同治九年至光绪元年 146 丁日昌 丰顺 1875年─1878年 光绪元年至四年 147 吴赞成 1878年 光绪四年 148 裕宽 1878年─1879年 光绪四年至五年 149 李明墀 1879年 光绪五年 150 勒方锜 1879年─1881年 光绪五年至七年 151 岑毓英 西林 1881年─1882年 光绪七年至八年 152 张兆栋 潍县 1882年─1884年 光绪八年至十年 153 刘铭传 合肥 1884年─1885年 光绪十年至十一年 改设台湾巡抚。福建巡抚一职由总督兼理。

 福建清朝五品官员的130年古墓被盗 一具130年前的清朝五品官员的干尸,被盗墓贼抛尸荒野,这一消息发出后,引来众多关注。昨日,记者来到被盗古墓所在的霞浦县松港街道上楼村,不断有好奇的村民闻讯赶来,想要看看这个“市级”官员的干尸的真面目。

 干尸身上贵重物品全不见 昨日,墓主人的后代早早赶到现场,前来认尸。他们是当地的王氏族人。目前,干尸已被运到霞浦县殡仪馆保管。当天,王氏族人们对古墓进行了清理。霞浦县博物馆工作人员雷谢清告诉记者,盗墓贼很早就踩好了点,直接把墓碑撬开进入墓室,把干尸拖出,抛弃在15米开外的空地上,然后开始翻找陪葬品。 小雷介绍,干尸身上的衣服都被解开,翻得乱七八糟,官帽和腰带也不见了。根据霞浦当地习俗,如果是官员下葬,官帽上一般都有翡翠灵管,腰带上也有镶嵌一些贵重装饰物,胸前摆放一枚铜镜,身上还会放有铜钱等物品。可惜这些东西都被盗墓贼偷走了。经过王氏族人同意,干尸身上的官服已经被带回博物馆保存。 

  墓亭上石雕很有官家特点 “鲤鱼的身子,龙的头,这个石雕好奇怪!”随着一阵惊呼,不少围观村民都拿着相机、手机对着古墓内清理出来的一块石雕不断拍照。“这是鸱尾,龙的第九个儿子。”博物馆工作人员小雷说,在古建中,鸱尾只有官家才有,寓意“平步青云”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据介绍,这块石雕是墓亭的顶盖,一块刻有“居厥奠”的条石,以及刻有对联的石柱等各种构件也陆续被发现。“这些都是镶嵌在墓亭上的。”小雷告诉记者,带有这样精美雕刻的墓亭非常少见,建议后代在重修古墓的时候,把原有的墓亭恢复起来。此外,古墓内还找到了五六块石碑,其中一块写明建造墓者是墓主人的三个儿子和六个孙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碟仙是真的么 碟仙是什么真的会死人吗 都是网络传闻下一篇:肯尼迪诅咒 肯尼迪刺杀被击中了几枪 肯尼迪家族的诅咒现在还有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