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的家规是什么 古代家规有多严

导语:古代家规是古代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包括家庭成员之间的行为规范、礼仪规范、家庭作息等方面。古代家规非常严格,违反家规的家庭成员会受到惩罚,甚至被逐出家门。

目录导航:

  1. 古代的家规是什么
  2. 我国古代的家规家训至少三条
  3. 四个有名家训
  4. 古代妻管严家规
  5. 历史上著名的家族家训
  6. 古代家教规矩
古代的家规是什么

中国传统家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成两大类:一是处理家庭关系,二是家庭成员成长过程中的教育培养问题也就是现代所说的德育教育。

我国古代的家规家训至少三条

1、姬旦《诫伯禽书》

作者周公旦(约公元前1100年),姓姬名旦,称周公。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周成王亲政后,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

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

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

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

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赏析:《诫伯禽书》讲的是谦虚谨慎的美德。即使贵为天子,之所以富有四海,也是因为遵循了这些品德。不知谦逊从而招致身死国丧,桀纣就是这样的例子。你怎能不慎重呢?”

2、孔子家训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这句话意思很明了。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赏析:这个故事就叫做“过庭语”,也叫“庭训”。后来根据这个故事,父亲对儿子的教育在古代就叫“庭训”。学诗和学礼,讲的是读书和做事,这是人生很重要的两个问题。

3、刘邦《手敕太子文》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阼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尧舜不以天下与子而与他人,此非为不惜天下,但子不中立耳。人有好牛马尚惜,况天下耶?吾以尔是元子,早有立意,群臣咸称汝友四皓,吾所不能致,而为汝来,为可任大事也。今定汝为嗣。

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每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赏析:《手敕太子文》是刘邦病危时(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三月)为确立嫡长子刘盈为帝位继承人,并对其进行谆谆告诫和嘱托而亲笔撰写的遗训。在这篇遗训中,刘邦深悔早年轻薄文人之举,并以现身说法告诉儿子为学的重要性。同年四月刘邦驾崩,五月,十六岁刘盈继皇位。

4、《诫子书》《诫外甥书》

作者诸葛亮(181-234)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是古代家训中的名篇,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道理,读来发人深省。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赏析:诸葛亮46岁才得子诸葛瞻。他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国家栋梁。诸葛亮有两个姐姐,二姐所生子叫庞涣,深得诸葛亮喜爱。诸葛亮常年征战,政务缠身,但仍不忘教诲儿辈。他写给诸葛瞻和庞涣的两封家书,被称为《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5、琅琊王氏家训

琅琊王氏有中华第一望族之称,自汉谏议大夫王吉“始家臬虞,后徙临沂都乡南仁里”,即开创了家族贵显的先河,后经东汉魏晋南北朝至唐末约一千年,族中竟有六百余人将名字刻在了人类文明史上,单宰相就出产了九十二位。

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6、《颜氏家训》

作者颜之推(531—591),祖籍琅琊临沂,先世随东晋渡江。他经历南北两朝,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历代对《颜氏家训》非常推崇,甚至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反复刊刻,虽历经千余年而不佚。

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山中人不信有鱼大如木,海上人不信有木大如鱼。

赏析:颜之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处世哲学、思想学识,写成《颜氏家训》一书训诫子孙。全书共有七卷计二十篇,各篇内容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泛,但主要是以传统儒家思想教育子弟,讲如何修身、治家、处世、为学等。

他提倡学习,反对不学无术;认为学习应以读书为主,又要注意工农商贾等方面的知识;主张“学贵能行”,反对空谈高论,不务实际等。

一、养子须教子

1、须知孺子可教,勿谓童子何知。(《增广贤文》)

2、养不教,父之过。(《三字经》)

3、养子不教如养驴,养女不教如养猪。(《增广贤文》)

4、富若不教子,钱谷必消亡;贵若不教子,衣冠受不长。(《增广贤文》)

5、居家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增广贤文》)

6、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增广贤文》)

7、训子须从胎教始,端蒙必自小学初。(《增广贤文》)

8、人品须从小作起,权宜苟且诡随之意多,则一生人品坏矣。(家诫要言)

9、立身作家读书,俱要有绳墨规矩,循之则终生无悔无尤。(家诫要言)

10、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小儿语》)

11、凡好何须父业,儿若不肖空积。(续小儿语)

12、要求子顺,先孝爷娘。(续小儿语)

13、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增广贤文》)

14、国清才子贵,家富小儿娇。(《增广贤文》)

15、事亲须当养志,爱子勿令偷安。(《增广贤文》)

16、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与儿孙作牛马。(《增广贤文》)

17、凡人皆有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

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曾国藩家书》)

18、京师子弟之坏,无有不由于骄奢二字者。

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曾国藩家书》)

19、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无一不与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

若沾染富贵习气,则难望有成。(《曾国藩家中》)

二、仁爱

1、百善孝为先。(《赠广贤文》)

2、孝当竭力,非徒养生。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增广贤文》)

3、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治文贤文)

4、毋令长者疑,毋使父母怒。(家诫要言)

5、当少壮时,须体念衰老的酸辛。(《增广贤文》)

6、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

乡党和而争讼息,夫妇和而家道兴。(《增广贤文》)

7、早把甘旨当奉养,夕阳光景不多时。(《增广贤文》)

8、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增广贤文》)

9、尊师而重道,爱众而亲仁。(《增广贤文》)

10、孤寡极可念者,须勉力周恤。(家诫要言)

11、处富贵地,要矜怜贫贱的痛痒。(《增广贤文》)

12、宁可人负我,切莫我负人。(《增广贤文》)

13、肝肠煦若春风,虽囊乏一文,还怜茕独。(《增广贤文》)

四个有名家训

中国四大家训如下:

1、孔子家训:诗礼传家;

2、司马光家训: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颜氏家训:慈而有度,严而有格;

4、曾氏家训: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

古代妻管严家规

很多人觉得封建等级制度的古代女子地位非常低下,尚未出嫁之前听从父亲的安排,出嫁之后听从丈夫的安排,丧夫之后是听从儿子的安排,一般都是丈夫管妻子 !可事实上古代也有妻管严 ,比如唐朝李世民执政时期就有一个大臣叫房玄龄,他就是名副其实的妻管严!

“妻管严”这是我们现代对那些害怕妻子的人的戏称,也算是调侃之语。古代妻管严的家规有:

1.如果老婆赌气不理你,不要学老婆,厚脸皮的精神可以发扬了。

2.如果老婆任性不听你的话,请转身离开追上老婆。

3.如果老婆指出你的不是,一定要虚心接受,并改正。

4.对老婆绝对要诚实。

5.对老婆家人要绝对的关心。

历史上著名的家族家训

1、虽然⽣活贫困,但绝不抱怨⾃⼰所⽣存的环境;

2、即使⽣活在困境中,母亲依然倾注所有的热情教育⼦⼥;

3、越是伟⼈,越要⾃我学习与⾃我感悟;

4、失败也绝不⽓馁,⽤顽强的挑战精神武装⾃⼰;

5、通过长途旅⾏考验和锻炼⾃⼰;

6、三⼈⾏必有我师焉;

7、结交与⾃⼰志同道合的⼈;

8、不亲⾃教授⼦⼥,只监督和考察其学习情况;

一是周公的《诫伯禽书》,二是诸葛亮的《诫子书》和《诫外甥书》。

三是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四是朱柏庐的《朱子家训》。

五是曾国藩的《曾氏家训》。

1 有很多2 家族家训通常是家族长辈为子孙制定的一些规则和准则,旨在维护家族传统、弘扬家族精神和积累家族财富。
许多家训非常重视家族道德规范和尊重祖先,如《孔子家语》、《南华经》、《陈氏家训》等。
同时,也有一些家训注重家族管理和家族事务,如清代的《香格里拉家训》。
3 家族家训的传承对于维护家族团结、传承家族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许多家族家训至今仍在不断传承和演变,成为家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有,比如孟子家训、杨家将家训、陆氏家训等。
因为在古代,家训是一种传统的家族文化,家训中记载了家族传承、家族历史、家族价值观等重要内容,有助于家族成员掌握家族的精神实质,维护家族的根本利益。
这些家训中不仅包含了家族团结、家风家训、教育子女等内容,也有着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对后世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例如,孟子家训强调了诚信、孝敬父母、敬天爱民等与修身养性相关的内容,被后人奉为经典。
杨家将家训则强调了家族团结、力量合作,陆氏家训则强调了家族的历史底蕴和身份荣誉等。
这些家训至今还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和应用价值。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家族家训,其中一些被广泛传颂和流传至今。以下是一些例子:

1. 孔子家训:“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2. 毛氏家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3. 朱熹家训:“格物致知,诚意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 王阳明家训:“知行合一,致良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明心见性。”

这些家训的共同点是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蕴含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女王曾经说过:“流浪汉的儿子不应该成为流浪汉,而是要成为一个绅士”这是一个著名的家族家训。
这个家训源自于英国斯图尔特皇朝,强调了家族成员的教育和素质。
家族的良好家训能够让家族成员相互约束和自我管理,更进一步地促进家族的发展和成员的成功。
在历史上,许多家族和宗教团体都有自己的家训,这一传统至今仍在继续。
家族家训的制定通常与家族的价值观、信仰和家族历史有关,旨在传承家族的优良传统和树立家族的形象。
家族家训的形式也多种多样,有口口相传的口诀、书面记录的书信、宣言等。

古代家教规矩

1.不许吧嗒嘴儿;

2.不许叉着腿儿;

3.不许斜楞眼儿;

4.不许罗着锅儿;

5.不许不称长辈为您;

6.不许掳袖管儿;

7.不许挽裤腿儿;

8.不许搅菜碟儿;

9.不许筷插碗儿;

10.不许嘬牙花儿;

11.不许抖落腿儿;

12.不许不叫尊称或名字就说话儿;

13.不许当众喳呼;

14.不许说瞎话儿;

15.夹菜不过盘中线;

16.不许吃饭咬着筷子;

17.不许壶嘴对着人;

18.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只能夹眼前的;

19.吃饭前要礼貌性地招呼长辈,长辈坐下说吃饭才能吃;

20.做客时,主人动筷子客人才能动;

21.不许拿筷子、勺子敲碗;

22.不许反着手给人倒水或倒酒;

23.吃饭不能稀里呼噜出声;

24.不许压人肩膀;

25.倒茶不能倒满;

26.做客不能坐人家的床;

27.做客不许进没有人的房间;

28.站不倚门、话不高声;

29.回家要跟长辈打招呼;

30.出门要说一声。

古人的家教规矩很多也比较很繁琐,我就讲一个自己比较熟悉的有关女子行礼的规矩吧。

中国古代女子行礼的方式比较讲究。 古代汉人女子的万福礼分大礼和常礼。

大礼:

两手平措至左胸前(右手压左手),右腿后屈,屈膝,低头。

常礼:

右手压左手,左手按在左胯骨上,双腿并拢屈膝,微低头。

一般性礼节,只是右手压住左手。

还有一种是满礼。

可以叫万福礼,满人叫“蹲安”。但手在左腰。也有说,汉人在左腰,满人在右腰。

一、西周初期姬旦《诫伯禽书》

原文:故旧无大故则不弃也,无求备于一人。君子力如牛,不与牛争力;走如马,不与马争走;智如士,不与士争智。德行广大而守以恭者,荣;聪明睿智而守以愚者,益。

译文:亲戚故人没有发生严重过失,就不要抛弃他。不要对某一人求全责备。有德行的人即使力大如牛,也不会与牛竞争力的大小。

即使飞跑如马,也不会与马竞争速度的快慢;即使智慧如士,也不会与士竞争智力高下。德行广大者以谦恭的态度自处,便会得到荣耀;聪明睿智而用愚陋的态度处世,你将获益良多。

二、春秋末期鲁国孔子家训

原文: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

译文:一天孔子站在庭院里,他的儿子孔鲤“趋而过庭”,就是小步快走。在上级面前、在长辈面前你走路要“趋”,低着头,很快地这样走过去,这叫“趋”。

那么孔鲤看见父亲孔子站在庭院里面,于是低着头“趋”,孔子说”站住,学诗了吗?“没有。”不学诗何以言“——不学诗怎么会说话?

又一天,孔子又站在庭院里,孔鲤又“趋而过庭”,孔子说,“站住,学礼了吗?”“还没有”。”不学礼何以立“不学礼怎么做人?

三、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诸葛亮《诫子书》《诫外甥书》

原文: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诫子书)

译文:以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诫外甥书)

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四、晋代琅琊王氏家训

原文:夫言行可覆,信之至也;推美引过,德之至也;扬名显亲,孝之至也;兄弟怡怡,宗族欣欣,悌之至也;临财莫过乎让:此五者,立身之本。

译文:言行能一致,是信的极点;把美名推让给别人而自己承担过失,是德的极点;传播好名声使亲人显赫,是孝的极点;兄弟和乐,宗族欢欣,是悌的极点;在财物面前没有比谦让更好的了:这五条,是立身的根本。

五、北宋欧阳修《欧阳永叔集》

原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而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念哉!付弈。

译文:玉不雕琢,就不能制成器物;人不学习,也就不会懂得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有它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磨制作成器物,但也还是玉,不会受到损伤。

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1、不许吧嗒嘴儿;

2、不许叉着腿儿;

3、不许斜楞眼儿;

4、不许罗着锅儿;

5、不许不称长辈为您;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71152.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四川博物馆与三星堆、四星遗址的关系是什么?下一篇:古代女性为何不能被记录在家谱中?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