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为什么明明佛教是起源与印度,却流行于泰国 佛教跟古印度有关吗

导语:佛教源于印度,但在泰国等国家流行,为什么?本文将探讨佛教在泰国的传播历程及原因。

目录导航:

  1. 为什么明明佛教是起源与印度,却流行于泰国
  2. 印度语的来源是佛经吗
  3. 佛教从哪里传入中国
  4. 为什么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
  5. 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创始人是谁
  6. 印度教与佛教各是什么?为何印度人不信他们发明的佛教
为什么明明佛教是起源与印度,却流行于泰国

因为泰国信仰佛教的·人数居多,居民人人都信佛,信佛教的人数比例大,所以说佛教流行与泰国。

印度语的来源是佛经吗

印度语绝不是起源于佛经的。

在最早的印度文明被雅利安人征服后,雅利安人的语言和古印度语融合,才形成了最初的印度语——印地语。然而印度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域,各民族的语言差异极大,就是同一种民族语言也有不同的方言。

佛教是雅利安人征服印度后很长时间才出现的,而佛陀——释迦牟尼本身就是雅利安人中的萨帝利种姓。

所以印度语——印地语绝对不是佛经起源的。

不是的。印度语,主要指梵语。佛经是用梵语记载的。

古代印度的书面语是梵语,现代印度的国语是印地语。

原始佛经用巴利语写成,巴利语是古代印度的一种俗语,大乘佛经用梵语写成

佛教始终不是印度的主体宗教

由于穆斯林的征服,12世纪末,佛教在印度已经绝迹

19世纪末,佛教又从斯里兰卡回传到印度

印度人主要信仰印度教(婆罗门教),最早的梵语著作就是婆罗门教的经典

佛教从哪里传入中国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佛教正式由官方传入中国明帝永平十年(67年)明帝夜梦金人飞行殿庭,明晨问于群臣。太史傅毅答说:西方大圣人,其名曰佛;陛下所梦恐怕就是他。帝就派遣中郎将蔡愔等十八人去西域,访求佛道。蔡愔等于西域遇竺法兰,摄摩腾两人,并得佛像经卷,用白马驮着共还洛阳。帝特为建立精舍给他们居住,称做白马寺。于是摩腾与竺法兰在寺里译出《四十二章经》。

为什么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

印度一直是被一个比较吸引人的国度,每当提起它的时候,有太多的话题可以讨论。它是一个内里比较传统的国家,一些当地的特有制度能发展几千年的时间,一直持续到现在。

做为世界宗教的重要一支,佛教有着很高的地位和很广的传播度。它在印度的兴起,所以当地的文化一直是人们研究教义发展的重要依据。从总体来看,它是反抗的结果,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促使它兴起的是长期在这里盛行的种姓制度,让我们从两者的关系来了解下教义兴起的原因

一、种姓制度带动新思想产生

1.制度压迫人难以喘息

文化必须在一定的基础之上产生,来自于真实的社会生活。佛教守护着一块清净的地方,在当时的社会看来,不是纯净的社会给促进它有美好的一面。

而是残酷的环境逼迫佛教这类思想的产生。这一制度是战争和掠夺的产物,在一个国家没有建立之前,来自两大区域的力量对领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当一方胜利之后,为了永久地压迫之前在本地生活的人们,让他们不再有翻身的机会,就采取了有利于自方利益的政策。

它把人们划分成不同的等级,依据就是按照所谓的姓氏来区别。看似草率,实则那些优质又高级的姓氏都被指定方抢占了。婆罗门就是最高的代表,在当地宣传的思想里,这些人代表着人类先灵的嘴巴,处在高高的位置,俯视着嘴以下的其他部位。

印教文化中代表最低位置的为脚和地面,这些人虽然带有姓氏,虽然和其他人在同一个国家里生活,但是却在身心上受着极大的折磨。他们是低贱的代表,没有权利享用正常的生活,生下来就是要为其他等级的人服务,最脏最累的劳动永远属于这些人。同时他们没有自由,几乎没有改变地位的机会,所以这些人的孩子们世世代代都受着同样的罪行。

这些人根本分不到教育和医疗资源,长期生活在愚昧落后的环境中,过着自生自灭的日子。而有更高能力的中层人士,自己的劳动果食长期要被更高层人士占有。层层剥削,最高者的权利永远处在最高处,一层层的压制局面长期以来难以被打破。上层的人一直占用有利的资源,只会让相互之间的差距变得更大。

受主流教义的压迫,底层的人大多是祭祀品,为了所谓的宗教仪式,不管是多大的孩子,要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各种姓之间没有通婚的可能,特别是底层的人根本不能娶到比自己高一级的老婆,而这里的女性一直处于深渊当中。等级之间的差距在无形的隔离带之间,被拉扯的越来越大。

2.佛教产生之具体境况

面对这种极其不公平的社会,人们在武力上不占优势,但是在思想上可以宣传迎合需求的新教义。平等是最重要的理念,在和气的环境之下,每一个生命都是由大自然授予,性质是一样的,来源也是一样的,所以应该得到相同的尊重和理解。

在逼仄的社会环境中,佛教就是这样产生的。从产生之日起,就带有反抗的意味。它虽然没有和制度正面冲突和反抗,但是从侧面的言语里向人们表达平等的思想,给很多人带来精神上的安慰。

对于无法改变命运的人们来说,双手和双脚无法为自己争取幸福,但是可以在心灵上给与自己充盈的保护。当心里不再受苦,心气更加平和,苦难的日子就不会把人倒下。这种带有麻醉效果的思想,非常受大众欢迎,经过千年的发展,它依然在当地保持着一定的拥护声,有很多的支持者,这也是它一直流传下来,并传播到其他地区的原因。二、佛教思想遭不同阶级人利用

1.高阶层人士同样成此宗教受益者

对当地人们而言,该教义产生于苦难之中,给身心的疲惫的人以支撑和保护,让他们拥有精神家园。高阶层人士没有正面打击这种思想,而是巧妙地利用当中其他思想来为自己所用,同样从中获得了有利于自己发展的一面。这个充满大爱的教义,当然不提倡人类之间进行残杀,需要用平和大度的心胸来包容万物,只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平等才能实现。

“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无明实性而其他阶级狡猾地利用了其中容纳的思想,教导人们应该有接受各种差异的本领,用博大的心胸去包含那些不公平的事情,去体谅那些给自己生活带来痛苦的人。

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重生,成为一个被佛祖看重的人,一个真正吸收拥护教义的人,不断修行,就可以拥有不死之身,享有别人没有的荣誉和荣耀。在这种思想的鼓动之下,很多人就此放弃了挣扎。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是给佛教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让它的发展更加畅通无阻。

而且给种姓间的差异提供了足够的空间,使得此制度在印度更肆无忌惮的运行,而其他人已经被打上了封印,反抗的意识已经慢慢被磨去,最终习惯了自己的生活,甚至确定自己生下来就是要承受这些,只有完成了这些任务,轮回之日自己就不会再受这样的罪,而是可以和那些高高在上的人互换人生。

2.佛教发挥出预料之外作用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荣一枯皆眼尘”,忍让和气是它的基本调子,这样的教义理念,从长期来看,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如果各阶级之间的矛盾依靠其他方式来解决,人们的生活将会长期处于动荡飘摇之中。对于其他教派来说,该教义受到的支持者更多,所以在这个国度,很多人会联合起来抵制其他流派的产生和发展,从此奠定了佛教的重要地位。从思想本身来看,深入扎根是人们比较倾向的发展模式。

三、佛教追求来生回报契合阶级统治

1.逃避现实,刻意闪躲

它的教义里面充满着因果关系,并且认为,所有人都有下一个生命,当时自己正在遭受各种磨难,如果用比较好的心态度过了这一生,那么到了另外一个世界之后,你就会拥有更好的人生。

当世和后世相比,信仰人士最看重那些暂时看不到的生活,认为人用尽一生只是为了追求下一个轮回。这些人包括所有人,在教义面前,各阶级人是平等的。那些人平时作恶嚣张且贪婪,下辈子就没有这么轻松了。现实中,那些恶劣的事件发生,教派的人从来不参与纠纷。

为了避免各种纠纷事件产生,一个教派里面不接受来自不同阶级的人,如果这样的话,难堪的事情就会祖座看到,属于不雅事件。从这一方面来看,该教采用的是迂回的方式,让人们忽略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各种摩擦,把所有注意力集中在现实的宽容作为和以后的回报上面。避免火花产生,不代表没有火花。

教派这样的形式,总整体来看,并没有触及高阶层的利益,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可以更好地进行掠夺。这也是它长期发展不受排挤的原因,从兴起之日就没有被更有权利的人浇灭的原因。它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本质上来看,它是利用另外一种方式来让人们忽视,不在乎这些矛盾。

2.佛教于后世影响

该教派从兴起之时,就带着不惹是非的态度。在黑暗时期,它确实可以救赎人们的心灵,帮助人们度过至暗的时刻,让社会变得更加安稳。但是它的态度,导致阶级间的鸿沟越来越大。

非此教派的人士,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不受此种思想的约束,他们将会做出很大的改变,可能会和社会直接抗衡。由此带来的矛盾,会直逼人心,特别是同阶级人群之间的相互伤害,会让一个社会进入更加迷茫混乱时刻。该国度对女性的限制,是现代文明中极其不雅的一面。女性受到的威胁让人心痛,这可能是很多人无法用教义来释怀的东西。

大多数人的观念难以改变,会让社会止步不前,和其他阶层完全不在一个文明成果之内。从国家的整体发展来看,并不利于它大步向前发展。

佛教起源于哪个国家?创始人是谁

佛教起源于公元前6-5世纪,其创始人为悉达多.乔达摩。释迦牟尼是教徒对他的尊称,相传他是现在尼泊尔境内迦毗罗卫国的太子,他29岁时,深感印度婆罗门教种姓制度的不合理,下层社会深受生、老、病、死之苦,遂离家出走,35岁时得道,创立佛教,获得贫苦人的支持。当时的印 度社会,上层种姓残酷压迫和剥削下层种姓社会,社会矛盾十分复杂而尖锐,这就给佛教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条件。释迦牟尼为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神创说,提出"众生平等"

佛教起源

佛教起源于古印度,公元前6世纪以前,距今约2500-2600多年。据经文记载,印度佛教创始人是释迦牟尼本名乔达摩·悉达多,是古代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部落王子,以净饭王为父、摩诃摩耶为母。

作为王子娶妻生子之后,有一天在城中行走,于一日之中见到了生老病死:婴儿、老者、大病者和尸体,生出了修行的念头,于是四处求法、苦行、冥想,最后在菩提树下静坐七日(也有记载说49日)而大彻大悟。

补充:

佛教四大名山一般指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是中国佛教圣地,分别供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

四大名山自汉朝开始建寺庙、修道场,延续至今,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历史性保护,被确定为文化文物重点管理单位,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五台山,中国佛教第一圣地。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境内,方圆五百余里,海拔三千米,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峰高耸,峰顶平坦宽阔,如垒土之台,故称五台。

普陀山是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海岛风景旅游胜地。如此美丽,又有如此众多文物古迹的小岛,在我国可以说是绝无仅有。普陀山位于杭州湾以东约100海里,是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全岛面积约12.5平方公里。

九华山位于安徽省青阳县城西南20公里处,距长江南岸贵池市约60公里。方圆120平方公里,主峰十王峰1342米,为黄山支脉,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峨嵋山位于中国四川省峨嵋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和佛教名山;是一个集自然风光与佛教文化为一体的中国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1996年12月6日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印度教与佛教各是什么?为何印度人不信他们发明的佛教

印度教与佛教一样是印度本土产生的宗教,但10世纪前影响没有佛教大,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便有印度教神“难近母”的记载。至于后来佛教为何在印度失去势力,一方面是因为其严苛的戒律阻止了其在普通人而非社会顶层人士中更广泛传播;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伊斯兰教国家此时对印度的入侵。他们焚毁了印度北部的几乎所有佛殿,而这里正是印度佛教的中心。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74264.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西方社会的文明体系由什么构成 九上历史欧洲文明下一篇:新三国自创人物名字如何符合历史依据?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