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白帝在历史上是指 李白诗中的白帝城,在古代是什么样的?考古队的发现重现古城往事

导语:李白诗中的白帝城,在古代是什么样的?考古队的发现重现古城往事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中国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必学必背的一首古诗,它也是李白流传较广的诗词之一。 全诗写

李白诗中的白帝城,在古代是什么样的?考古队的发现重现古城往事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是中国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必学必背的一首古诗,它也是李白流传较广的诗词之一。

全诗写的是李白当时由于永王李璘案受到了牵连,被唐肃宗流放到了夜郎这个地方,当行至白帝城的时候,突然收到了被赦免的消息,当时李白悲喜交加,于是将自己被赦免的这种愉快心情和祖国的大好河山结合在一起,用自己最擅长的诗作来进行抒发。

整首诗散发出一种激情的基调,李白在经过了这么多的磨难后,因为被赦,重新激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激情,所以诗中的内容也流露出诗人的豪情,另外里面有两句流传非常广的诗句,“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专家们认为这句诗带有隐喻作用,它可能是暗指李亨兄弟相残。

其实这首诗中的白帝城这个地方是真实存在的,它就在长江北岸,距奉节城东约15华里,很多人到三峡旅游一定会来到这里先看一下,而它在古代也是兵家相争的地方,接下来我们来看下这个白帝城在古代是什么样的一座城,让考古专家为我们再现古城往事。

白帝城这个名字是西汉的公孙述所取的,他当时在山上筑城,偶然看到城中有一个古井经常冒出白气,这些白气看起来就像是白龙一样,于是他就将自己称之为白帝,并将自己所在的这座城,称为白帝城。

在公孙述死去之后,人们在当地的山上专门建了一个庙,将其称之为白帝庙,并在里面配套了公孙述的画像,可是公孙述这个人,并不是正统之人,所以其像在明正德期间被销毁了,这个白帝庙也改名为“三公祠”,里面供奉的是江神、土神和马援像。

到了明代嘉靖期间,这个寺庙又被改成了“正义祠”,刚开始里面只供奉了刘备、诸葛亮像,不过后面又将关羽、张飞这两个兄弟的像。这也是为什么现在的白帝庙里没有白帝,只有蜀汉人物的原因。

白帝城依山傍水,在雄伟险峻的夔门山水中,显得格外秀丽。想要爬上白帝城的最高峰,必须攀登近千级的石阶。在上面可以看到夔门的雄壮气势,在白帝庙后,可见蜿蜒秀丽的草堂河从白帝山下入江。

在2017年的时候,奉节白帝城通过专家们的考古验收了,此遗址总共发掘的面积达3090平方米,考古人员从这些出土的面积中,了解了古代白帝城的整体布局,特别是里面的子阳城区域,在南宋的时候城防系统得到了完善。

专家们在白帝城遗址工作了半年多的时间,总共清理出了南宋到明清这段时间的各类遗址多达20余处,如城墙、城门兵器坑等,出土器物标本300余件,以铁质兵器为大宗,还有部分陶瓷器、铜器和石质文物。

通过专家们日以继夜的努力,得知“白帝城大遗址”最晚开始于汉晋,甚至还有可能更早,然后一直延续到了明清这个时期,这个地方的古城址、古建筑是地面文物的集合体,从1998年的时候,专家们就对这个地方开展了抢救性的挖掘,也是因为专家们的努力,我们才知道了南宋时期白帝城遗址的城垣格局。

若不是李白的诗歌,很多人可能对白帝城这个地方并不了解,所以反过来说,我们还要感谢李白的流放经历,若不是有这段经历,他也不会写出这么好的流芳百世的诗歌,从而让我们牢牢记住白帝城这个地方。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上一篇:常芳 电视剧《三八线》演员表及主要角色介绍下一篇:狗拿耗子 “狗拿耗子”正解:古人最早把捕鼠当做狗的分内职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