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库历史网>史前文明>正文

古代的姓氏耶律、完颜现在都改成什么姓了?具体如何 古代姓袁的人多吗吗

导语:古代的姓氏耶律、完颜现在都改成什么姓了?具体如何 古代姓袁的人多吗吗

目录导航:

  1. 古代的姓氏耶律、完颜现在都改成什么姓了?具体如何
  2. 请问姓“袁”的来历
  3. 袁姓祖先是谁
  4. 袁是贵族姓吗
  5. 姓袁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古代的姓氏耶律、完颜现在都改成什么姓了?具体如何

耶律和完颜曾是两个少数民族的国姓。很多人以为现在是不是没有这些姓氏了,其实完颜这个姓还是有人姓的,但是大多数都已经汉化改成其他姓了。

在宋朝时期,出自东胡分支鲜卑的契丹族,在公元916年成立了大辽,耶律阿保机成为了辽太祖,耶律成为国姓。据《辽史•后妃传序》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耶律阿保机非常仰慕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因此耶律的汉姓为“刘氏”。

耶律氏在辽、金、宋时期发展到颠峰,元朝政权崩溃后,耶律氏族人为避祸乱,纷纷转改为其他汉姓。其中,归顺明朝的云南契丹后裔经历了三次改姓。第一次是明洪武十七年(1382年),因朱元璋曾多次下令,凡长江以南各族,不准穿胡服,不准说胡话,胡人间不得通婚,逼迫契丹人改名换姓。第二次是在明正统(1441年)年间,因征兵改称“莽”姓,这一次改姓是“官改”。第三次是在万历时期,将“莽”改成“蒋”。这一次改姓中,中下层将士也有根据原籍地的不同而改为“杨”“李”“赵”等其他姓氏。

现在云南自称为契丹后裔的有大约15万人,其中9万人在蒋开磊的故乡施甸县,其余6万人散居在德宏、大理、临沧以及缅北部分地区。

完颜是女真族的姓氏,完颜阿骨打建立大金国后,完颜成为国姓。明朝末年,完颜家族后代中有一部分加入八旗,跟随努尔哈赤建立清朝。清军灭明朝后,改女真为满族,所以完颜也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来,这部分完颜家族的后代如今大多汉化,姓“王”或者“汪”。

金朝灭亡时,还有留居关内的几支完颜家族,分别居住在了:安徽肥东、山西夏县、福建泉州、台湾彰化、甘肃泾川。

其中安徽肥东一支已于1953年民族人证时确认为满族,如今改姓“王”“完”“金”三个姓。

山西夏县一支汉化后成为汉族,大多姓“王”。

福建泉州一支填报成汉族,但自认为满族,大多姓“粘”,个别姓“苑”。

台湾彰化一支与福建泉州是近支,大多姓“粘”。

甘肃泾川一支如今仍姓“完颜”,1984年向国家申请经确认后改回满族。

五斗一向认为,姓氏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一部分,所以看待和分析姓氏文化的演变,态度要小心谨慎。

五斗之所以有这么一段开场白,其实是想突出两个关键点。

一则么,以“耶律”这个姓氏而言,虽然是辽国皇族的国姓,但其实并不是只有唯一源头,其他姓氏的族人也有可能改为耶律姓。

二则么,耶律姓并没有消失,只是用这个姓的人比较少而已,也就是千人左右。

所以,我把问题简化一下,也许回答起来会更简洁一些。

大辽“耶律”皇族的后人,大金“完颜”皇族的后人,除了以“耶律”、“完颜”为姓以外,还改为什么其他姓氏?

一、大辽的耶律氏皇族:

耶律氏是辽国的国氏,以部落/家族而得氏,据说是来自契丹的迭剌部耶律家族。

1. 辽国灭亡前,本身就有耶律、刘、王的混用。

就耶律氏在汉人中的叫法,史料中起码有三种说法。

耶律:《辽史·国语解》中记载,“耶律和萧两个姓,以汉字书者曰耶律、萧“。

王: 《续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其汉姓曰王。

刘: 《辽史·后妃传》中记载:“太祖慕汉高皇帝,故耶律兼称刘氏”。

也就说,其实在大辽国没有灭亡之前,汉人称之为王氏和刘氏中的一些人,可能本身就是来自耶律氏。

2. 辽国灭亡后,有很多的耶律氏人被杀,但仍然有耶律氏族人。

大辽兴起于公元前907年,灭亡于公元前1125年。

在大辽兴盛的时候,因为经常歧视和欺压大金的女真人,所以两国之间的历史仇恨太深。也许就是因为这个缘故,金国灭亡辽国以后,对于耶律氏皇族极尽羞辱、折磨和屠杀。

但是,即使耶律皇族不少人被金国屠杀,并不是这个姓氏当时完全就灭绝了。

例如,历史上有个人物叫耶律楚材,金代是开州同州,元代是中书令。

3,改为其他姓氏的耶律族人

幸存的耶律族人为了避祸,纷纷改为其他姓氏,多数为汉姓,例如王、李、郑、刘等,散居于中国各地。

五斗就给大家扒几例,也请各位辨别一下真伪。

陕西西安耶氏:大约只有200人,自述先祖是大辽的天庆王。大辽灭亡后,改“耶律”姓为“耶”姓,真假未考证。

江西的刘姓和窦姓:据说先祖是耶律突花,辽亡后归顺大金,金亡后归顺大元,为大元立过战功。明代时,他们这一族人被朱元璋赐姓为刘,其中的一部分后裔后来改姓窦。

辽宁阜新叶氏:由耶律姓改为叶姓,有家谱和两份官府发给这个家族的文书为证。官府文书的一份清道光十五年的文书,另一份是1918的文书。

云南保山蒋氏: 有明朝的家族作为证据,但不知道历史学家如何评判。据说这一支耶律氏的后裔原本以“阿”为姓,后来又改为“莽”姓,曾经跟随蒙古人南征。先祖在明朝的时候因战功封爵后在了当地,改为了蒋姓。

山东临朐谷氏: 有清朝的宗谱作为证据,但不知道历史学家如何评判。据说他们的祖先是来自隋末年上谷郡的契丹族耶律氏族人。也就是说,辽国当年灭亡以后,有一支耶律氏改为谷氏,现在主要分布在河北,山东,乃至陕西的一些地区,人口大约有万人左右。

达斡尔族:在研究达斡尔族传说、生产生活的习惯、风俗,乃至宗教信仰和语言的基础上,不少专家认为达斡尔族很有可能是辽代契丹的后裔,不过却没有证据现实他们是耶律皇族。

……

至于金代皇族的“完颜”氏,灭国后和“耶律”氏的情况差不多,很多的族人改成了颜、王、符、汪、完、顾、金、高等汉姓姓氏,五斗这里就不一一叙述了。

一言蔽之,无论是中华民族,还是中华民族中的主体汉族,其实都融合了很多其他民族的血液和智慧,这也是中华民族能够悠远流长,不断进取的力量源泉。

考据是个辛苦活,五斗一家之言,欢迎指正,多多关注,谢谢。

那些耶律、完颜等少数民族国姓,后来都改成什么姓了?

我国姓氏文化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一个姓氏的人口越多,意味着这个姓氏在历史上的地位越显赫。比如我国现代人口最多的李、王、张、留、陈、杨、赵,这些姓氏,随随便便就能再是历史上找出一大批的帝王将相。虽然可能大多数名人与当今的芸芸众生都是八竿子八百杆子打不着的亲戚,可依然有人遇上同姓的陌生人会说一句"五百年前一家人"。

非常有趣的是,中国近代的四川军阀刘湘和刘文辉,其实是叔侄俩。这两人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直接认了2000多年前的蜀汉皇帝刘备当祖宗。姓氏文化专家一研究,居然真的给他们续上了刘备后人蒲编堂(编草鞋的名门)的家谱。另一个蒲编堂后人,是民国最狂野的知识分子,掌掴委员长的刘文典校长。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可是当我们看少数民族历史时,却发现他们使用的那些国姓,却大都已经难觅踪迹,这些人的后人,后来都到哪里去了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先来梳理一下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国姓都有些什么?

1,匈奴族:

匈奴一开始没有姓氏,南匈奴归附汉朝后,大都改为刘姓。南匈奴建立的的政权主要是汉赵(也叫前赵)和大夏。前赵的国姓是刘,大夏的国姓则是赫连。

现在,还有姓赫连的人,他极有可能是匈奴王室后人。

2,摩羯族。

摩羯族其实是匈奴人和鲜卑人的杂交品种,属于边缘化小部族。但是石勒天纵奇才,居然第一次统一了黄河流域。石勒后人被汉人冉闵篡位,摩羯族基本被杀光。

姓石的小伙伴,不要说自己是摩羯座,因为摩羯族已经被杀光了。

3,鲜卑人。

鲜卑人,原先住在鲜卑利亚,现在改为西伯利亚,其实是同一词语的不同翻译。鲜卑人建立的政权还比较多,主要是多个燕国和和多个魏国。燕国的国姓是慕容,所以这一部叫做慕容鲜卑,燕国也有段姓,叫做段氏鲜卑。建立魏国的另一部叫做拓跋鲜卑,后来改姓为元。

现在慕容姓、段姓和元姓,都是存在的,他们有可能是鲜卑王族后人。

4,氐族羌族。

氐族和羌族规模比较小,但是包含的国姓还不少。氐族先后建立过前秦和成汉,国姓分别是符和李。羌族建立了后秦,国姓是姚。

这三种姓,现在还有,而且还不少。

(蒲松龄是不是符pu坚后人?)

5,沙陀族。

沙陀族建立了五代十国中的三个朝代,后唐、后晋和后汉,国姓分别是李、石、刘。

这些都是汉族大姓,不少人以为这三个朝代是汉人朝廷,其实是误解。

6,契丹。

契丹族建立了辽朝,可是他自己又总是改国号为契丹国。在俄罗斯语里面,中国就是契丹。契丹国姓是耶律。

耶律家族最后一个名人,是辅佐成吉思汗的汉文化大臣。这说明,耶律基本从那时起就融入汉人了。耶律姓到现在几乎没有了,很多改成汉姓了。

7,党项和吐蕃、南诏等。

党项族、吐蕃和南诏,都是羌族的分支,党项族一开始姓魏铭,后来改为了李唐赐给的李姓,这一点与沙陀族李克用一样。吐蕃族没有姓氏,后来逐渐以家族徽号、封地为姓氏。南诏也没有姓,南诏国王以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比如皮逻阁的儿子叫阁罗凤。

8,蒙古。

蒙古族建立的中原政权是元朝,国姓为孛儿只斤。孛儿只斤,后来就成了"包"或者"宝"两个姓氏。

目前蒙古各部的音译复姓,大都改为了乌、席、白、杭等。看起来好像和汉族人没什么区别。

9,女真。

女真族建立过两个中原王朝,分别是金和后金(清),国姓分别是完颜和爱新觉罗。完颜这个姓,一支存在着,清朝丧权辱国割让伊犁的完颜崇厚,就是完颜家族在近代的优秀代表。爱新觉罗在清朝灭亡后,大都改为金姓。因为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

爱新觉罗在现代最有名的两人,一个是溥仪七妹金志坚,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临死前说献身革命,奉献教育,是为清朝皇室赎罪。另一个旁支后人启功,是个书法家,他认为自己姓启。

随着网络文化的流行,越来越多人给自己改一个少数民族复姓,慕容、完颜、耶律就成了重灾区。其实这些人不知道,改变自己的姓氏,其实没什么意义。

更有甚者,一些人自称皇室后人,招摇撞骗,又是打款解禁皇室资产,又是兜售壮阳滋阴神药。那就是违法行为了。

北岸木子话文史,纵横古今,纵览世界。

首先非常感谢能为您解答这个问题:

在我国的姓氏文化历史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一个姓氏的人口越多,这个姓氏在历史上就越突出。如李、王、张、留、陈、杨、赵等姓氏,历史上就出过不少的皇帝和将军。

有趣的是,现代中国的四川军阀刘湘和刘文辉实际上是叔侄关系。这两个人直接承认蜀汉的刘备是他们的祖先。姓氏文化专家研究后,把他们续上了刘备后人蒲编堂(编草鞋的名门)的家谱。

中国的姓氏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当我们审视少数民族的历史时,发现他们使用的大多数民族姓氏现在都很难找到。他们的后代去了哪里?

说到这里,让我们首先梳理一下中国古代少数民族政权的民族姓氏是什么

匈奴族

匈奴隶最初没有姓氏,入汉后,大多改姓刘。南匈奴建立的政权主要是汉族的赵(也称前赵)和大夏。汉赵(也叫前赵)和大夏。前赵的国姓是刘,大夏的国姓则是赫连。现在,有一姓也叫赫连,很可能是匈奴王室的后代。

摩羯族

摩羯座实际上是匈奴和鲜卑的混血儿,属于一个被边缘化的部落。但石勒统一了黄河河流域,石勒的后人被汉人冉闵篡夺,摩羯座基本上全被杀死。

所以姓石的小伙伴,不要说你是摩羯后人,因为摩羯族几乎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

鲜卑人

以前住在鲜卑利亚但现在改成了西伯利亚,实际上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翻译。鲜卑人建立了多个政权,主要多个魏国和燕国。燕国姓是慕容,因此这一个部落叫慕容鲜卑,燕国也有段姓,叫段氏鲜卑。另一部建立魏国的叫做拓跋鲜卑,后改姓元。

现在,慕容,段姓和袁的姓氏都存在,他们可能是鲜卑王族的后裔。

氐族羌族.

氐族和羌族的规模相对较小,但仍有许多国家的姓氏。氐族建立了前秦和成汉,分别以符和李为氏。羌族以姚为国姓建立了后秦这,三个种姓仍然存在,而且还有很多。

沙陀族.

沙陀族建立了五代十国三代,即后唐、后金、后汉。国家姓氏分别是李,石和刘。

这是汉族的大姓。很多人认为这三个朝代是汉人的政权,实际上这是误解。

契丹.

契丹人建立了辽朝,但他总是把自己的国号改为契丹。在俄罗斯语言中,中国说法是契丹。契丹的姓是耶律。

耶律家族的最后一个名人是协助成吉思汗的汉文化大臣。这表明自那以后,耶律基本上融入了汉族。耶律的姓氏几乎消失了,许多人都改成了汉姓。

党项和吐蕃, 南诏等。

党项族、吐蕃和南诏,都是羌族的分支。党项家族最初的姓氏是,后改为李氏,这与沙陀族李克用相同。吐蕃人没有姓氏,但逐渐以家族徽号和封地作为姓氏。南诏也没有姓,南诏国王以父亲名字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他自己名字的第一个字。

蒙古.

蒙古人建立的中原政权是元朝,国姓为孛儿只斤。孛儿只斤,后来就成了"包"或者"宝"两个姓氏。目前,蒙古各部的音译复姓大多已改乌、席、白、杭等。看起来它和汉人没有什么不同

女真.

建立了两个王朝,金和后金(清),分别以完颜和爱新觉罗。完颜的姓是存在的。清朝灭亡后,大部分改为金姓。因为爱新觉罗就是金子的意思。

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改姓为少数民族复姓,慕容、完颜和耶律等等。事实上,这些人不知道改变他们的姓氏是没有意义的。

北岸木子在这里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共同讨论这一话题。

现在还在姓“耶律”、“完颜”的,多是最近二三十年为了赶时髦,改回来的,大部分属于满族、锡伯族和达斡尔族。

因为,他们老祖先的那个年代,在亡国之际,为了躲避异族统治者的各种灭门式的追杀,早就把这些容易惹来“杀身之祸”的姓氏统统的改掉了。

咱们按时间顺序,先看“耶律”一家人。

这个大辽的“耶律”家族,比较悲催,被金朝的女真人和蒙古大汗的铁骑给灭了两轮。

想当年,大辽在北宋“岁币”的“滋养”下,逐渐飘了起来,在专心享受生活,忽略秣马厉兵之时,东北的女真部落有了异动。

长期以来,契丹人视女真人为野蛮的贱民,欺压和各种歧视不说,还剥皮抽筋一般的向女真人征收大量“贡赋”,逼得女真人都活不下去了。

女真部落有个首领,叫完颜阿骨打,提出——把这个王朝直接端掉,干掉大辽皇帝,那么,咱们就不用再受气交税了吗?

于是,女真人一不做二不休,鼓起精神头,一路南下,没几年,联手大宋,就开进了大辽的南京(现在的北京),再往西走了几步,顺势又杀到了西京(山西大同),在西京郊区俘获了大辽的末代皇帝——辽天祚帝,耶律延禧。

这个大辽的末代皇帝先是被解送到了金上京,软禁了一段时间,之后被杀死。更有传说认为,他死后,尸体还被马群踩成一摊肉泥。

当年,“耶律”家族的皇室男性直系成员基本被金人杀了个光,不少宗室男童被手术改造成了“公公”。宗室女性则被计入奴籍,供人玩乐践踏。

更没想到的是,没多久,战斗力超强的女真人又拎回了两个北宋皇帝,还把顺便大宋宗室带来给大辽宗室当“难友”。

据《大宋宣和遗事》则记载南宋绍兴年间,金朝皇帝完颜亮强迫57岁的宋钦宗和54岁耶律延禧去比赛马球。善骑术的耶律延禧,企图纵马冲出重围逃命,结果被乱箭射死后,让乱马踩成了肉泥。

不过,在大辽灭国之际,有个叫耶律大石(这个名字好接地气)的宗室,带着队伍和老百姓,过境西夏,一路向西,最终落脚在了我国新疆和中亚地区,建立了西辽王国。

然而,还不到一百年的光景,更具杀伤力的蒙古人大老远的赶了过来。西辽的王公贵族们,遭到了比金朝灭国时要猛烈的多的杀戮和各种物质性的破坏。这轮糟蹋,让西辽的相关史料古迹多不完整,一直困扰着后世的考古工作者。

再看,“完颜”一家人。

在大金国时代,蒙古人长期受到女真人的欺压,民族之间接下了非常深的梁子。

加之,绝境之中,女真人的战斗力还是可以,统治者带头选择了死战,让蒙古人着实费了大劲。出于当年的蒙古人的行事风格、民族传统和作战成本,加上历史上血淋淋的怨仇,他们对金国皇室,采用了异常残暴甚至极端手段。

比如,蒙古人曾找到金哀宗自杀后没来得及烧干净的遗体,劈开,自己和南宋一边分一半。

成功灭金的窝阔台大汉直接除掉了金朝的皇室男丁和直系女性,差点就把完颜家族杀光光了,而剩下的完颜家旁系族宗室则被当成了奴隶,拉到草原上受苦遭罪去了。

这种情形下,遗落民间的金朝宗室,各个谈“完颜”变色,为了保命,争相恐后的改成了颜、王、符、汪、完、魏、顾、院等汉姓。

再回头看“耶律”。

整个蒙古—大元的时代,曾经的契丹族也已经跟汉族融合的差不多了。比如大名鼎鼎的汉化契丹人——耶律楚材,先后辅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余年,成为了把儒家思想引入到了草原民族的营帐内的第一人。

再往后,因为契丹族完全融入到了北方汉人之中,久而久之,大部分的“耶律”,都逐渐改用了汉姓,各类分支,已经非常不可考了。

这段岁月里,有部分留在东北的女真人,在白山黑水间,仍坚持着“完颜”姓氏。

随着大清国崛起,完颜们也迎来的“第二春”。此时,还出了一些“完颜”系列的名人。比如,治理黄河水患有功的完颜伟、完颜麟庆(下图)祖孙二人等等。

只是,风水轮流转,到了大清国覆灭的时候,作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中的“鞑虏”,害怕被“革命群众”报复和“驱逐”的满族大户和他们的近亲达斡尔族、锡伯族,又都纷纷低调的改了汉姓。比如,叶赫那拉氏,就改成了“那”、富察化作了“富”、“纽祜禄氏”改为了“郎”、珍妃的那个他他拉氏,成了“唐”姓等等。

建国后,以爱新觉罗家族为代表的一堆前朝“皇亲国戚”,又掀起了一阵改姓热潮。

“爱新觉罗”在满文里,是金子的意思,于是,直接改姓“金”;其余的皇族,比如婉容的娘家,郭布罗氏(达斡尔族),简化成了“郭”姓;更有清末,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妹——“最美格格”完颜童记(下图),他妈妈是乾隆五世直系嫡长孙女(爱新觉罗·恒慧),爸爸是完颜立贤贝勒。

这位格格和她的亲妹妹,直接把名和姓全改了——姐妹两人分别叫做了“王敏彤”和“王涵”(原名完颜碧琳)。

类似的还有溥仪的亲妹妹,爱新觉罗·韫欢(下图),也选择了很具时代特色的“响亮”姓名——金志坚,成了一名桃李满天下的人民教育家。

至今,真正的皇室贵族后人们,基本早都成了汉人姓氏了。

只是,现在出现个怪现象——有据可考的皇室后裔都很低调,踏踏实实的用着汉姓,积极的入团、入党。

反倒是一些前清宗人府大门都挨不上的“野生爱新觉罗”们,或是拿着各式“宫廷祖传秘方”专治疑难杂症,尤其是“不孕不育”(照说,大清国的最后三代帝王都没有子嗣,当年怎么没舍得自己用一下呢?);或是天天黄袍加身,一口一个阿玛、阿哥、额娘的叫着,还供奉了大清国的“列祖列宗”,每天坚持祭拜........也不知此情此景下,那些被供奉着的祖列宗们的在天之灵,情何以堪。

请问姓“袁”的来历

袁姓的起源 《百家姓典故》上的记载是:袁氏大舜后裔 一姓六字之异 。

《袁枢年谱》:“袁通爰、辕、¤(“木”+“袁”,音同袁)、¤(三点水+“袁”,音同袁)、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 《通志。

氏族略》载,周武王灭商以后,追封前代圣王的后人妫满于陈,妫满 为陈侯,称胡公满,袁姓源出于周朝伯辕的后代。

他的孙儿涛涂,以祖父名去掉车旁为“袁”姓。

古时“袁”和“爰”相通,故袁姓和爰姓是同宗。

又据《新百家姓》:“靖伯庚的九世孙名诸,字伯爰。

伯爰的孙子涛涂,以祖父的名命氏,后代就称爰氏。

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

古代袁、爰、辕、援因音同,相互通用。

”袁氏发祥于汝南郡、彭城郡,因名“汝南堂”,也有用“彭城郡”的。

永嘉之乱,袁氏南迁,散居江、浙、闽、赣诸省,宋末入汀州,明代南迁上杭,清初迁梅州、潮州等地。

袁姓祖先是谁

袁姓的主要起源分为两个。

一是源自妫姓,始祖就是西周时期的陈国国君陈胡公的后裔-孙伯爱,因为在古时候“爱”和“辕”同音,所以便逐渐演变为“袁姓”。

二是源自轩辕氏的皇帝居住的邑地-辕邑,因此百姓就以邑为姓。

袁姓的祖先是袁政

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

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

袁氏姓源主要出自妫姓,即为古帝王虞舜之后。相传上古五帝之一的舜是颛顼的后代,因生在姚墟(今山东菏泽东北)而得姚姓。他又曾住在妫汭河(今山东永济南),所以后代又有妫姓。

以妫为姓的后裔中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建都于宛丘——今河南淮阳)的陈胡满,陈胡公妫满的11世孙有个叫诸的,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由于当时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音同,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6个字为姓

袁是贵族姓吗

袁姓最早出自妫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始祖是袁涛涂。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西汉初年,孙袁爰,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魏晋南北朝时期,袁姓迁往河东太原、京兆、华阴、河北东光、襄阳、彭城。

不是贵族姓。

袁姓,中华姓氏之一,属多民族多源流姓氏,最早出自妫姓,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为古帝王虞舜之后。

可以这么说,今天中国的每一个人都能找到一个贵族祖先,不止是袁姓。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古代中国是一个战乱频繁,饥荒不断,疾病瘟疫横行的国度,经过多少代的幸运偏差,贫困几多辈的人家早就绝户了。只有枝繁叶茂的贵族大家族才会有幸运的存活者,这很悲惨,但这是铁的事实。

姓袁的人可以理直气壮的说我的姓就是贵族姓,当然别人别的姓也可以。

姓袁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袁的名人非常的多,袁姓是古代中国大姓。

汉朝初年有名士袁盎。

东汉末年袁家有名的四世三公,袁绍,袁术的势力都曾经盛极一时。

当然还有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枭雄袁世凯。

袁盎:汉楚人,太常。 袁安:东汉司徒、思想家。袁绍:东汉,诸侯;邺侯。袁术:东汉割据军阀。袁枢:南宋史学家。袁嵩:东晋史学家、文人。袁枚:清代诗人、文学家。袁天罡:唐代著名预言家、道士。袁崇焕:明蓟辽督师。袁宏道: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诗人。袁嘉谷:清代文人,状元出身。袁翔甫:清代诗人。袁世凯:清代,中国北洋军阀首领、中华民国第一位总统。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世凯,清末枭雄,新军缔造者之一,在辛亥革命后复辟称帝。

袁枚,清朝诗人,散文大家,美食家。

袁崇焕,明末抗清将军,遭冤枉而处凌迟。

袁崇焕,袁承志,袁世凯。明朝大将袁崇焕曾任邵武县令,在和平古镇聚奎塔亲笔题字,可谓文武双全,袁承志是袁崇焕儿子,金蛇郎君徒弟,武艺高强,当上武林盟主,袁世凯是清末大总统,曾经当了80天的皇帝。

袁崇焕

袁崇焕(1584年6月6日—1630年9月22日),字元素,号自如,广东广州府东莞县人(一说为广西梧州藤县人),明末抗清名将,爱国将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北库历史网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beikuopc.com/wenming/579949.html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唐朝历史人物中,谁是最伟大的诗人?下一篇:朱元璋的母亲是谁 历史朱元璋简介

文章评论